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87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docx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章节练习题14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月考测试卷(能力提升卷)

(1——2章)

(测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与“叶肉细胞→分生组织→叶片→玉米”的层次一致的是()

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小麦

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变形虫

D.心肌细胞→肌肉组织→循环系统→人

【答案】A

2.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播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流感病毒在体外无生命活动,随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不依赖细胞,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离不开神经细胞,②正确;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③正确;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进行分裂,细胞分裂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3.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引发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

下列有关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埃博拉病毒只能寄生在原核细胞中

C.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核膜等结构

【答案】B

【解析】病毒没哟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正确,B错误。

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正确。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D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导致构成该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B.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C.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D

5.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

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则A是O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答案】B

【解析】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化合物A是水,组成元素是H、O,A正确、B错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C正确;Mo是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D正确。

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

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D.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处理掉,不可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B

【解析】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用10mL量筒误差较大,A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先变成棕色,再变成砖红色,B错误;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

烧杯中水的液面,确保试管中液体都能受热,C正确;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正确。

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都含有C、H、0、N四种元素

B.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是抗体

C.三肽是含有三个肽键的化合物

D.有些激素是蛋白质,能催化细胞代谢

【答案】A

8.能够检验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最好方法是()

A.研磨组织细胞,检验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B.分离出细胞研磨液中各种膜成分,分别检验是否存在蛋白质

C.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验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D.将活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细胞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上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因此不能鉴定出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

质,A错误;细胞研磨后虽将膜成分分离,但是细胞质基质以及线粒体基质也将混合在细胞液中,不能鉴定出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B错误;细胞液是指液泡中的液体,因此要检验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需要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验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C正确;直接用显微镜观察,不能观察到液泡的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D错误。

9.下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一)。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20种,A正确;氨基酸合成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71-3)×18+4×2=4832,B错误;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或1个羧基,该分子含有3条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C正确;该分子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会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紫色,D正确。

10.某50肽中有

丙氨酸(R基为一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

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将脱去4个H2O

【答案】D

11.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

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

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含有的元素有C、H、O、N,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故共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本质都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能被蛋白酶水解,BC正确。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能促使脂肪细胞生成,如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功能,则脂肪细胞增多,D错误。

12.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是构成RNA的单体

B.若m为胸腺嘧啶,则b组成的大分子在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质

C.若m为尿嘧啶,则RNA中不含有化合物b

D.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D

13.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如果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A错误;如果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B错误;如果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是碱基,RNA中的碱基含有A、U、C、G四种,C正确;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是不同多糖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

14.用甲基绿—毗罗红对细胞中的DNA和RNA特异性染色。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绿一吡红只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B.甲基绿一吡罗红只能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C.细胞核区域能被甲基绿一毗罗红染成绿色,说明核内不含有RNA

D.细胞核区域能被甲基绿一吡罗红染成绿色,说明核内含大量DNA

【答案】D

15.下列物质中,既含N元素又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是()

A.核苷酸和核酸B.载体蛋白和核酸

C.淀粉和肝糖原D.脂肪和胰岛素

【答案】B

【解析】核苷酸是小分子有机物,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有机物,两种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

N,B正确;淀粉和糖原都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C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16.“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载玻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即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

区域

D.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

【答案】D

【解析】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需混合使用,A错误;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还需用蒸馏水冲洗才能用染色剂染色,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错误;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D正确。

17.脂质是生物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与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共同构成细胞中四大有机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B.糖类和脂质可以为生命活动供能,蛋白质和核酸不能

C.脂质鉴定实验中用95%的酒精可以洗去浮在脂质组织表面的染色剂

D.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油脂时出现部分清晰部分模糊的原因可能是材料厚薄不均

【答案】D

18.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一般都是蛋白质,又知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更说明X是蛋白质,能被胃里的蛋白质酶水解,故A正确;Y含C、H、O、N、P,一般有两种可能,磷脂或核酸,因为细胞膜上有磷脂,所以Y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故B正确;蛋白质可以作为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故C正确;核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故D错误.

19.衣藻是一种单细胞植物,生活在淡水中。

某植物学家用衣藻进行了甲、乙两组对比实验,培养前对甲组进行了某种处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7天后,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甲组所进行的实验处理,推测合理的是()

A.培养水体中添加了比乙组更少的葡萄糖

B.培养水体中添加了适量的无机盐

C.水中的物质直接在细胞外组合成了若干新的衣藻细胞

D.去除了衣藻的DNA,衣藻繁殖得更快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组培养后数量减少,乙组数量增加。

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用添加葡萄糖

,A错误。

原本是生活在淡水中,添加无机盐后会影响细胞生命活动,B正确。

水中的物质不能直接在细胞外合成新衣藻细胞,C错误。

去除了衣藻的DNA后不会繁殖,D错误。

20.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不断减少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

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①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②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③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像的面积为M,换用40倍的物镜观察,物体的像的面积变为()

A.MB.4MC.40MD.16M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_____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___倍,所看到

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______。

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图像(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________,各种生物构成________,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

【答案】

(1)D

(2)85暗(3)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4)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5)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②B

③细胞A、B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析】

(1)由10倍物镜换为40倍物镜,长度和宽度放大了4倍,所以面积放大了16倍,D正确。

(2)因为视野中看到的是一行,放大5倍后,应看到10/5=2个细胞,所以比原来少了8个。

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5倍,放大倍数增大,所以视野变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换高倍镜后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22.(10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

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和两种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可以用

试剂来区分两种溶液。

(2)区分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①将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分别取2mL加入两支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②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溶液,65℃水浴观察现象。

③分析结果:

观察到砖红色现象的是溶液。

【答案】

(1)双缩脲试剂稀蛋清淀粉酶斐林

(2)①等量淀粉溶液③淀粉酶

【解析】

(1)稀蛋清和淀粉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葡萄糖和淀粉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颜色反应,但这两种物质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其中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与斐林试剂不会发生颜色反应。

(2)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等量的淀粉溶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的一组是稀蛋清。

23.(10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人类了解自身的奥秘、增进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其基础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下图表示细胞内与核酸有关的物质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_______。

包括两类:

一类是,简称DNA;另一类是,简称________。

(2)e的名称叫________,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等元素。

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

一分子e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

如果组成e的碱基为A,则e的名称为。

【答案】

(1)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RNA

(2)核苷酸8

(3)C、H、O、N、Pb、c、d

(4)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4.(10分)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

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1)材料用具:

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

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_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

(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增加步骤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

【答案】(3)①缺镁。

(4)①A②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苹果小叶病与缺锌、缺镁都有关

(5)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5)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还应增加一组实验,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观察苹果幼苗的小叶病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说明苹果小叶病确实是由于缺锌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