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51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docx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4)

1.根据1998年美、加、墨三国的关税协定,美国免税进口墨西哥产的纺织品、成衣、钟表、帽子等,墨西哥则向美国的化工产品、钢铁制品、玩具等商品开放市场。

这说明此关税协定()。

A.确保了美国在北美的经济霸权B.有利于墨西哥传统工业发展

C.有利于成员国间区域经济互补D.提高了美国与欧盟的竞争力

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否决了一项拨款57亿美元的公共工程和地区发展及21亿美元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法案。

到1973年他宣布已取消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的社会立法142项。

这表明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B.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C.总统破坏权力制衡D.导致人民更加困苦

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些做法()。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B.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4.某条约规定:

“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

”由此建立了()。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共同体D.华沙条约组织

5.有学者提出“据美国最近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

……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此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胡佛政府反危机举措失败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新经济的出现D.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6.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

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下图所示为1913-1996年德、英、法、日四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示意图(1913年指数为100)。

其中指代日本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人们通常称它作“英国病”。

为根治“英国病”撒切尔夫人开出了另一个处方: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

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削减社会福利开支B.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

C.加大经济干预力度D.制定供给主义经济发展计划

9.下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

该作品()。

A.创作于19世纪中期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严整与和谐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

10.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

“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

”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11.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另外一个改革极其相似:

一、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二、两大方案都是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进行的;三、都遭到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强烈反对;最后,因为战争“另外一个改革”被挽救,不幸的是,却没有战争挽救戈尔巴乔夫的困境。

“另外一个改革”发生在()。

A.AB.BC.CD.D

12.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

这表明()。

A.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B.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D.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

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抒发了杜丽娘出自本性的热爱自然与青春,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纯真情感,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实现。

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及其故事搬上舞台,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

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

       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

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

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材料三    莎士比亚戏剧应和着文艺复兴的声势,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

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根据材料二,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1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9分)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不论是君主立宪式还是共和式,往往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摘编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运用世界近代史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条理清晰,12分)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精炼(5)

1.有科学家曾预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不剩下。

”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2.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

“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

A.都由亚非国家发起B.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C.都在倡导和平共处D.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

3.《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D.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4.在斯大林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一个苏联的工厂,当局就预先教工人要怎样回答代表团的提问。

当问到一个老工人每月的工资是多少,老工人说3000卢布;代表团又问有多少存款,他回答10万卢布。

代表团疑惑:

“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

”老工人回答:

“我准备买一双靴子。

”这则笑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B.行政管理经济加速工业化

C.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D.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生活水平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

在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德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写下《别了,欧洲历史》。

该段材料()。

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B.反映了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

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D.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

6.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历程》对美国的创新进行了评说,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材料中“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体现为()。

A.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B.首创了福利国家制度

C.政府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D.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

7.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谋取利润。

有学者指出其存在的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

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8.下图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

A.迈向工业世界B.第三世界与革命C.黄金年代D.自由主义的衰落

9.1946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孳生地。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仲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10.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

A.铁犁牛耕的应用B.“新经济”的出现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11.下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

“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件事,其用意究竟何在?

”该作品与下列哪一作品风格相似?

()

A.《拿破仑加冕》B.《人间喜剧》C.《向日葵》D.《老人与海》

12“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

A.平抑国内物价B.稳定美元汇率

C.拓展国际贸易D.协调全球经济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

他所指的功利涵盖了利己、利人、利天下三层的含义,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

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

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否则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惩罚。

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糜海波《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

”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实现人己两利。

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最大的幸福,当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

受西方民主法制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做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手段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

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甚远。

——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墨子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墨子和边沁两人功利主义思想不同命运的原因。

(13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简表。

上表从某些角度揭示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的两个趋势并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4)

CAABDCAADDDC

13.

(1)有利社会条件: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伊丽莎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

(3分)

同:

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2分)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2分)

不同:

内容与主题不同:

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

(3分)

题材范围不同:

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

(3分)

创作语言不同:

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

(3分)

(2)原因:

莎士比亚作品具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用语通俗等特点,便于传播;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永恒价值;17世纪以后的殖民扩张,使英语覆盖的地域剧增,莎士比亚的作品随之扩大了影响力,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逐渐增多。

(一点2分,答全得9分)

14.示例一:

观点:

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4分)

探讨:

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相互妥协。

在限制君主权力的基础上保留了君主。

在国内进行社会改造,使之适应新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8分)

示例二:

观点:

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未必具有延续性。

(4分)

探讨:

法国在革命前是一个君主专制较为浓厚的国家。

法国通过艰难曲折的革命,结束了君主制度。

以法律保障了共和制度,第三共和国确立以后,政党政治也开始出现。

而共和制度、政党制度是法国专制社会所不具备的。

(8分)

 

参考答案(5)

BDCABCCDBCBC

13.

(1)相同点:

不同程度地肯定了自利或者利己的合理性;具有鲜明的利他色彩,都认为应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都看到了实现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的方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不同点:

①墨子的功利侧重强调天下之利至上,偏向社会功利;边沁的功利侧重个人之利至上,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

②在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上,墨子是利他主义者;边沁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

③功利实现的手段不同,墨子主张控欲并自我监督;边沁主张享乐主义,以立法和制度加以规范。

(答出其中两组即可,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2)墨子:

从政治层面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力行文化专制;从价值论层面讲,墨子的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法家、儒家)存在一定的冲突;从社会经济层面看,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工商业不发达且受到压制,功利理论思想缺乏社会土壤;墨子的思想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墨家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未随历史发展而改进。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边沁:

经济上,工业革命后工商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提倡人的理性,主张自由民主;注重尊重个人利益,符合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后来思想家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修正与发展,使之更加丰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现实需要;西方社会向来较为注重工商业,经济利益观念很强,为功利主义思想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共7分)

14.趋势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从自由主义调整为国家干预。

(3分)

说明:

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将自由主义作为立国之策,这有利于打破贸易障碍,促进贸易和生产的自由交流、自由竞争;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国家干预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分)

趋势2:

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文明形态并存局面。

(3分)

说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世界上经济形态主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世界上出现两种经济文明形态并存局面。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