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87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docx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李伟峰

小学探究性学习计划

一、探究现状

   我国中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我国一些先进发达地区、城市的中小学在这一领域的探究起步较早一些,我们已开始探究,但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才刚刚开始,还处于探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

   二、 探究内容

   1、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探讨在各年级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差异开展探究性学习

   3、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构建我校的校本课程

   三、探究思路

   探究视角: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

   探究目的: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待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探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探究的途径:

   1、分析现状,明确探究目标。

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以及自主探索

   2、分工合作。

   

(1) 理论指导。

由同学年教师对实验进行理论指导,重点在课题的探究角度以及探究重点、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指导,保证课题的高效、高质。

   

(2) 实验探究。

由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实施、实验,确保课题的正常开展。

   3、 从实践到理论,认真总结经验。

注重理论学习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和撰写论文、阶段性小结及结题报告。

四、探究目标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探究方法

   文献探究法:

及时把握相关课题的探究动态,跟踪小学生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热点问题。

   实验探究法:

本探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准实验法。

   行动探究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调整内容。

 

丹东市逸夫小学

四年一班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总结

 我自从开始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课题研究,根据相关调查,确定了研究方向,设计了课题的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并在教学中按计划进行研究,力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种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一、课题研究策略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去发现认识数学知识,或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我采用了一些策略。

第一,我准备了可供研究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字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

在教师带动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主动自己寻找数学材料。

第二,直观形象的材料要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动手算算、划划、分分、拼拼,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来验证假设,以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

第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用比较清晰的、有条理的语言来表述整个思考与研究过程.

第四,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以体现互助合作精神。

此外,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好学生的参谋,帮学生排疑解难,及时进行点播和疏导,引导总结,提升研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在学生产生了“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来计算面积呢?

”这一个问题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远远超出书本知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梯形的下底上,任意找一点,可以把梯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2)沿梯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梯形对折,剪开,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我进一步引导:

那怎么求梯形的面积?

生:

“按我们的学习经验,要先求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

“如何推导?

生:

“我想是否可以根据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经过冥思苦想,唧唧喳喳,欢呼跳跃后,一个个研究结果又出来了:

生1:

在图1中,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二倍,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a+b)×h÷2

生2:

在图3中,平行四边形的底=a+b,高是梯形高的一半,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b)×h÷2

生3:

在图2中,三角形

(1)的面积=a×h÷2,三角形

(2)的面积=b×h÷2,梯形的面积=a×h÷2+b×h÷2=(a+b)×h÷2…….

通过分析归纳,同学们得到了规律:

不管把梯形如何分割,它的面积总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二、课题研究成果及取得的成绩

1、在将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均有了变化

教师行为发生了改变。

由一向是教师唱主角变为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参与研究。

经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对教学我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焕发出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行为发生变化。

在研究过程中由教师的讲授式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式,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表现在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参与的机会多了,合作的机会多了,表现的机会多了,成功的机会多了。

学生的个性培养得到了重视,学习兴趣提高了。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既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又要大胆想象,养成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由于学生刚改变旧的学习模式,接触研究性学习方法,所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

每课时40分钟时间紧张,经常不够用,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那么研究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盲目乱猜,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丹东市逸夫小学

四年一班

 

《田忌赛马》探究教学案例

  一、基本情况分析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的教学内容。

从故事“田忌赛马”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取什么对策才能够战胜对手,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生活、比赛中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师在对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指导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有序思考。

   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

学生的探究方法是把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列出来,发现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其中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教师应在学生探究应对方案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思考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更快地寻找到应对的策略

   

(二)给学生创设更具探究空间的学习情境。

   “田忌赛马”获胜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田忌赛马”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策略。

这一策略并不是“必胜宝典”,还是需要一定的前提。

但学生对田忌赛马故事内容熟悉,在教学中如果仅依赖“田忌赛马”的故事本身,不利于学生从对策论的角度进行探究。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与“田忌赛马”同样结构的探究材料,以便于学生不断尝试、比较、发现、概括、归纳。

具体地讲,通过比较两组扑克牌(各三张)的大小,分别经历“实力悬殊,胜负分明”“实力稍逊,以弱胜强”“实力同等,智者为王”,从而充分理解“田忌赛马”的具体对策和获胜的必要条件。

   (三)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探究的结果。

   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课堂实践发现,四年级学生很难自主突破“田忌赛马”的模型,生活中也很少关注体育竞技比赛背后的方案布局,所以课堂上面对如上任务,往往是一片沉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变自行探究为欣赏分析,即教师提供一系列对策论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或描述具体对策。

   二、教学理念

   1.丰富过程感悟,重在自主探究

   数学广角的教学,更要凸显过程性。

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田忌用下等马应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应对齐王的下等马,用上等马应对齐王的中等马,最后获胜”的方法,那么只需要讲故事即可。

作为数学课应该立足过程,让学生自己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充分交流不同的学习成果,在这些探究活动中获得一些活动经验,充分理解和应用策略或者得到某个数学结论。

   2.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

   适切的材料是学生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探究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有结构,保证探究过程的丰厚;承载核心问题,保证探究活动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和表达,保证探究活动的效度;探究空间大,促进思维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扑克牌点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比较扑克牌大小,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1.游戏引入:

比点数大小,一对一PK。

   

(1)红牌分别是10、7、4;黑牌分别是3、2、1,比较双方点数的大小。

 生1:

红10大于黑3,红7大于黑2,红4大于黑1;红方获胜。

 生2:

三张黑牌点数加起来也比10小。

 生3:

这三张黑牌都比红牌中最小的“4”还要小。

 师:

这就说明,红牌和黑牌双方大小悬殊明显,胜负分明。

 

   

(2)红牌不变,黑牌变为9、6、3,再次比较。

比赛的结果会是怎样?

说说你的理由。

 生1:

红方获胜;红10大于黑9,红7大于黑6,红4大于黑3。

 师:

三局比赛都是红方获胜,所以最终是红方胜。

   2.抛出问题,突破定势。

 师:

红10与黑9比,红7与黑6比,红4与黑3比。

这是双方对局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

 

(1)还有没有其它的应对策略?

一共有几种?

 

(2)在不同的比较过程中,黑牌是不是一定没有机会获胜?

 师:

请同学们把不同的应对策略都填在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交流。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10   7   4   

 黑牌1     

 黑牌2     

 黑牌3     

 ……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用游戏“比扑克牌的大小”代替故事“田忌赛马”,克服“策略皆知”的问题,学生又十分投入扑克牌游戏,有了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的应对策略呢?

一共有多少种?

黑牌是否有机会获胜”的欲望。

通过第一次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确“一对一,比大小”、“A”在游戏中代表“1”等规则。

在课堂上学生总喜欢分别求出两组数的和再比较大小(也许是我们学生“看数就算”的条件反射吧),因此需要教师再次明确规则。

通过第二次比较大小,引出与“田忌赛马”相同模型的数据,并且让学生突破根据扑克牌上下位置一一比较的定势,如红牌10可以和黑牌任意一张牌比较大小。

      

(二)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初识取胜的应对方法。

   1.分层反馈,感受应对策略的多样及思维的有序。

   

(1)反馈不完整的、无序的方案,突出每一局的比较结果及最后的获胜方。

   师:

这位同学写了三种方案,我们来看看分别是哪一方取胜?

(教师指这红、黑方的点数,学生一一判断,三局中黑方、红方分别赢了几次?

   

(2)反馈有序思考的完整方案,引导体会优势。

   出示学生作品,如下: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10    7    4   

 黑牌1    9    6    3   红方 

 黑牌2    9    3    6   红方 

 黑牌3    6    9    3   红方 

 黑牌4    6    3    9   红方 

 黑牌5    3    9    6   黑方 

 黑牌6    3    6    9   红方 

 师:

请这位同学介绍他的方法。

 生:

当红牌出10时,黑牌出9,后面两局就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案,就是交换6、3的顺序;当红牌出10时,黑牌还可以出6,后面两局只要把9、3交换顺序;当红牌出10时,黑牌还可以出3,后面两局只要把9、6交换顺序。

 师:

同学们听懂了吗?

他的方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生:

他在排列时很有顺序,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2.初步感受黑牌(弱队)取胜的策略。

 师:

我们发现当红牌分别出10、7、4时,黑方一共有6种应对方案。

请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

6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黑方赢的。

 生:

红方赢的可能性大。

 师:

是的,一看红、黑牌的点数,觉得红方要比黑方大一些,但现在看来,黑方还是有取胜的可能,想一想,这种取胜的方法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

用黑牌中的3去应对红方的10,用9应对红方的7,用6应对红方的4,黑方就赢了两局。

 生:

只要保证黑方赢两局就可以了。

 生:

用小牌去碰大牌。

 师:

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种高明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总结:

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策略,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课件出现)

   设计说明:

“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

凭直觉得到一种方案,通过教师提问引导,思考得到所有的方案,并又一次感受到有序思考的力量,最后找到最优的方案。

显然,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畅游在数学思维之中,既有认识上的冲击,又有方法的共享,学生很尽兴

 (三)多次体验,探究黑牌取胜的条件。

 1.调换一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师:

黑牌9、6、3应对红牌10、7、4,也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允许黑方变换一张牌,那黑方能否在比赛中还能有获胜的可能?

你准备怎么换?

 生:

把9换成10。

 师:

黑9换成黑10,怎样应对红牌就能取胜?

 生:

黑10对红10,黑6对红4,黑3对红7,这样就……,平了。

 生:

黑3对红10,黑6对红4,黑10对红7,黑方就胜了。

 生:

把黑3换成10。

 师:

看来你们的方法都是把黑牌变大,这样获胜当然也不奇怪了。

能否把其中一张黑牌变小后,黑牌还能获胜,行吗?

请把你调整黑牌后应对红方的方案填在下表。

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变换方法。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10    7    4   

黑牌         

汇报:

 生1:

把黑3变成黑2。

黑2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6与红4比;黑方三局两胜,结果是黑方获胜。

 生2:

把黑3变成黑A。

黑A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6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

黑3变成黑2、黑A,黑方都还有可能获胜。

 生3:

0也可以;

 生4:

扑克中没有0。

 师:

如果扑克中有0,红、黑方怎样比较,黑方也有机会获胜?

(学生说)看来把黑3变成比它更小的牌,都有获胜的可能,这是为什么呢?

 生:

因为都是把这个黑牌与红10进行比较。

 师:

变化黑3有两种方法,那改变其它的牌行吗?

 生:

黑9变成黑8也行,黑3与红10比;黑8与红7比;黑6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

还能再变小吗?

 生:

不行,变成7就平局了。

黑3与红10比;黑7与红7比;黑6与红4比。

 生:

还可以把黑6变成黑5,黑3与红10比;黑9与红7比;黑5与红4比;结果也是黑方获胜。

 师:

黑6变成黑4呢?

 生:

不行,成平局了。

 2.同时变小三张黑牌,保证黑方有取胜的可能。

 师:

刚才把一张黑牌变小,依然有取胜的可能,现在如果把三张黑牌都变小,并且要尽可能小,使黑牌还有可能取胜,你们觉得三张黑牌分别可以是几?

可以怎样对局?

想好后,请填在下面表格内。

(学生活动)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红牌  10   7    4   

黑牌          

 反馈:

 生:

可以是A、5、8。

黑A与红10比;黑8与红7比;黑5与红4比。

 3.初步提炼取胜的条件。

 师:

请同学思考,要使黑方在比赛中有获胜的可能。

你认为黑方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生1:

必须有一个数要大,要比红7大;

 生2:

要三局两胜。

 师:

你的意思是……

 生2:

要有两局胜红方。

 师:

要保证黑方有两局获胜,那……

 生:

要有两张牌大于红方。

 生3:

黑方必须“牺牲”一张牌。

 师:

“牺牲”了哪张牌?

 生:

最小的那张。

 师:

黑方最小的与红方最大的比较,结果是输了,但这不是用鸡蛋碰石头,而是一种应对的策略。

 总结:

 A.黑方要出最小的牌应对红方最大的牌,使对方最大牌发挥最小的作用。

 B.要有2张牌大于红方(优势方)。

 4.师生比赛,进一步完善取胜的策略。

 师:

老师想和同学们挑战一下,我是红方10、7、4,你们是黑方8、5、1,你们能赢吗?

 比赛:

学生出黑A,老师出红4;学生出黑5,老师出红7;学生出黑8,老师出红10。

老师获胜。

(学生的表情有点“奇怪”)

 部分学生喊:

老师您先出。

 再比赛:

师出红10,学生出黑A;师出红4,学生出黑5;师出红7,学生出黑8。

 学生欢呼“胜利、胜利”。

 师:

从刚才的比赛中,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

要保证黑方取胜,一定要让红方先出牌。

 小结:

刚才的两组牌,黑方实力稍逊,但应用策略还是能以弱胜强。

   设计说明:

让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不断感悟方法和策略,最后水到渠成。

(1)在变换黑方一张牌时,让学生感受到最小牌可以变成比3更小的任何牌,以充分认识到黑方的最小牌只能去应对红方的最大牌,所以无所谓小到什么程度;当黑9只可以换成黑8,黑6只可以换成黑5,学生能悟到这两张牌必须要分别大于对方,才能保证黑方可以三局两胜。

(2)同时把黑方三张牌都变成最小,需要学生整体把握三张牌的大小和应对方法:

小牌对最大牌,结果一定输,另外两张牌要保证赢。

学生已经基本领会取胜的策略。

(3)师生比赛,学生在“意外”失败中“醒悟”:

一定要后出,才能见机行事。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交流、提炼,在立与破中不断完善认识。

   5.应用策略,体会“实力均等智者胜”。

 第三次比较:

红牌:

10、7、4;黑牌:

10、7、4

 生1:

黑方获胜。

黑4与红10比;黑7与红4比;黑10与红7比。

 生2:

也可能是平局。

黑4与红10比;黑7与红7比;黑10与红4比。

 生4:

红方也有机会获胜,只要让黑方先出牌。

红10与黑7比;红7与黑4比;红4与黑10比。

 师:

刚才同学们的每种比较都是正确的,当他们双方实力完全相等的情况下,就看谁懂得其中的策略,谁就能获胜。

这就叫做实力均等,智者为王。

 师:

你认为,“智者”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

在真实的双方对局中,必然会出现“实力悬殊”,“实力稍逊”“实力对等”等各种不同的情形,其对局结果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实力稍逊,以弱胜强”“实力均等,智者为王”两种情况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应用策略的重要价值。

而通过对“实力悬殊,胜负分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策略应用也要有一定的条件,并不是万能的。

由此学生对对策的认识更为全面、立体。

 (四)介绍故事“田忌赛马”,内化对策略的理解。

1.课件出示故事“田忌赛马”,让学生说说田忌的应对方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获胜  齐王   田忌   田忌 

  2.请学生用成语或是谚语来说说“玩牌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

 生:

以弱克强、小材大用。

 生:

后发制人。

 

 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生:

扬长避短、反败为胜。

 ……

 设计说明:

“田忌赛马”和“比较扑克牌的大小”,情境不同,结构相同。

让学生从本质上体会两者的“同”,也就是又一次对策略更高层面的理解和内化。

 (五)拓展学生对不同策略的认识。

 1.取棋子活动,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游戏规则:

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两颗,谁最先拿到第10颗,谁就获胜。

 

(1)学生尝试,理解规则。

 

(2)游戏中思考:

有没有策略,使自己必定获胜?

 (3)教师巡视指导,收集相关示意图。

 反馈:

 师:

刚才一位同学取到7后,同桌就不取了,请问同桌你为什么不接着取了?

 生:

如果我取8号,那9、10就被对方取走;如果取8号、9号,那10号也被对方取走。

我一定输了。

 师:

如此说来,要想取到10,就必须取到7这个关键点。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4张示意图,请学生思考:

怎样能保证取到7号?

  2.介绍应用策略的案例,体会策略的价值。

 案例一:

扑克游戏中的对策

 游戏规则:

大牌压小牌,也可以选择不出牌,大的一方继续出牌,先出完的一方为胜。

 场景描述:

最后聪聪和明明都剩下三张牌,由聪聪接着出牌。

 聪聪:

3、10、K                         明明:

7、10、大王

 问题:

聪聪先出哪张牌就一定取胜?

 具体对策:

聪聪先出10,明明可以出大王,接下来明明出任何牌,都小于老K,然后聪聪把3打出,就胜了;聪聪出10时,明明如果选择不出牌,聪聪继续出3,此时明明如果出7或10,都被聪聪的老K压掉,所以此时明明要出大王,但接下来明明出7或10,都小于老K,聪聪也胜了。

 案例二:

囚徒困境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

警方在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张三和李四,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富翁家中丢失的财物。

但是,张三和李四只承认偷了东西,却不承认杀过人。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警察分别对张三和李四说,“已经确定你们偷过东西,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

现在,如果你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

如果你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

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