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09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社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品社教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社教案2.docx

《品社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社教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社教案2.docx

品社教案2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教学设计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

饶淑蓉

一、课题: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的第三个小课题。

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自发地产生一种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之情,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引导,然后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制作、欣赏文化瑰宝的过程中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一)谈话引入:

1、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瑰宝。

文化瑰宝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别珍贵的东西。

2、(课件展示)例如敦煌壁画就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你还知道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示:

北京的故宫、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佛宫寺释迦塔、唐三彩、马踏飞燕、三星堆。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二)示范、引导

1、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瑰宝呢?

2、都江堰是家乡乃至世界都非常有名的一处文化瑰宝。

通过上网查资料,我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它,还精心选择材料制作了介绍都江堰的演示文稿。

3、(展示课件)每张幻灯片各是用什么形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都江堰的?

3、看了老师制作的关于都江堰的演示文稿以后,你知道怎样用演示文稿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文化瑰宝了吗?

(1)怎样查询资料?

(2)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同一文化瑰宝的介绍资料,在制作演示文稿时,一定要有选择的使用。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选择材料呢?

(建筑地点、朝代、外形结构、作用、历史价值……)

3、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介绍文化瑰宝?

(三)制作、欣赏

1、现在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利用幻灯片来制作演示文稿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名胜古迹。

2、学生上网查资料,制作幻灯片。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欣赏、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

4、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演示文稿。

5、欣赏了这些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你有什么感受?

(1)这些文化瑰宝体现了什么?

(2)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什么?

6、这些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件件都是我们古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使我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世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通过各种形式继续了解祖国的文化

九、板书设计: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唐三彩……)

演示文稿的制作:

1、图片

2、文字介绍:

建筑地点、朝代、外形结构、作用、历史价值……

 

乡风乡俗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

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

“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

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

3、故事会。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

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小结。

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小结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用心体会家乡

课题《用心体会家乡》以四川省作为范例,从地图学习入手,帮助学生明确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了它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更多的是展示了在特殊的环境状况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巴山蜀水和灿烂的巴蜀文化。

“教材只是个范例”,它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四川的特点,而是引导学生透过了解四川省,能够按照书中的提示,自觉地从各个方面去体会自己的家乡,熟知自己家乡的特点。

因此,教材的编排实际上是提示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地发掘地方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了解家乡的风光美景、名胜古迹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种种风情,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有探究家乡的兴趣,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探究交流活动,知道家乡的环境、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3.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2.阅读教材,得出方法。

  3.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4.大组汇报,探究重点。

  5.教学延伸,倡导实践。

〖实施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师:

在我们伟大的中国,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浪漫之都大连。

  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浪漫海滨,我们的祖辈和父兄在这里建设起一座浪漫的滨海城市;

  浪漫的广场、绿地、喷泉――城市建在花园里;

  浪漫的大型节庆活动――火爆热烈,精彩纷呈;

  浪漫的大海――空气清新,海鲜上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的家乡,感受这浪漫之都,用心去体会我们的家乡。

(板书:

用心体会家乡)

  

(二)阅读教材,得出方法 

  1.教师引导。

  师:

这座美丽的城市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都觉得非常的熟悉它。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家乡呢?

我们先来看看辛蓉同学是怎样介绍她的家乡。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认真阅读,看看书上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2.教师引导发现,小组交流。

  师:

教科书里辛蓉同学是怎样介绍她家乡的?

先介绍了什么?

然后介绍了什么?

  生:

辛蓉同学的家乡在四川省,她先介绍了四川的位置,还有四川省的形状和人口。

  师:

非常好,我们把这些概括成:

自然概况。

(板书:

自然概况)

  生:

又介绍了地形地貌。

  师:

概括得非常准确。

(板书:

地形地貌)

  生:

最后介绍了巴山蜀水和巴蜀文化。

  师:

我们把你的发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巴山蜀水,一部分是巴蜀文化,行吗?

哦,有人不同意,为什么?

  生:

我同意分成两部分,但不同意它们的名称。

介绍四川可以这样称呼,但别的地方就不可以了。

  师:

哇,你说得太对了。

大家给点掌声鼓励。

我们就应该像他这样善于发现问题。

那应该怎样概括呢?

  生:

前面叫风光美景,后面我就不知道了。

  生:

后面叫生活特点。

  师:

“生活特点”这个词组描述得比较接近实际,概括性显得不够。

老师帮同学们换个名词好吗,叫做“风俗文化”。

(板书:

风光美景风俗文化)

  师:

如果我是一个外地人,初次来到大连,你能从这四个方面为我介绍吗?

  生:

能。

  师:

非常棒。

那么你想介绍家乡的哪个方面呢?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1.小组分工。

  2.积极交流,准备汇报。

  (四)大组汇报,探究重点

  师:

所有的大连人都为家乡的美丽而骄傲、自豪。

那么,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家乡会这么美吗?

  ……

  师:

主要是取决于它的位置和地形地貌,你们知道大连是什么样子吗?

  生: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雄赳赳的大公鸡,那么大连就是鸡喙。

  师(指大连市地图介绍):

非常形象。

我们大连市位于辽宁省的海滨,它东临黄海、西临渤海。

大连市由六个区和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三个县级市,以及长海一个海岛县和五个对外开放先导区组成,总面积1.257万平方千米,人口551.5万,其中市区面积2415平方千米,人口268万。

大连三面环海,海滩众多,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度假场所。

北部拥有一些小丘陵,为我们提供淡水资源,比如大家熟知的英纳河水库和碧流河水库。

  生: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见识一下我们城市的广场,大连的广场可是全国有名的。

  生(出示图片介绍):

大连是中国广场最多的城市,50个广场多姿多彩:

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军广场,有中山音乐广场,有人民喷泉广场,还有亚洲最大、面积为110万平方米的星海湾广场等。

  生:

在人民广场有喷泉,有靓丽的女骑警。

  生:

友好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巨大而别致的水晶球。

  ……

  师:

哎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对我们的广场兴趣非常高。

那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广场吗?

(投影出示:

大连城市广场的图片)

  师:

除了这些广场,大连还有一个广场更加出名,你们知道是哪个广场吗?

她就是海之韵广场。

(投影出示:

海之韵广场的图片)瞧,浪涛拍打着海岸,湿润的海风吹拂着岸边那一座座静静的雕塑,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师:

除了广场,你们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风景?

请继续汇报……

  生:

我们大连有1900千米海岸线,“金沙滩,银沙滩,海天连成一片”,付家庄、星海湾、金石滩、棒槌岛……

  生:

老虎滩有极地海洋馆,我去过,可好玩了!

  生:

极地海洋馆里主要展示了南极、北极的海洋动物,还可以看到这些海洋动物精彩表演呢!

  生:

在我们大连市的远郊区有一个冰峪沟,那里林木参天,山清水秀,宛如江南风景,素有“辽南小桂林”之美称。

告诉你吧,它还是辽宁省第一个被列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呢!

可惜离市内太远了。

  生:

还有棒槌岛……

  师:

这么多优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到你去过的地方,可以大声说出来。

  播放录像。

  师:

看完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

我们大连实在是太!

  ……

  师:

正因为大连美,所以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因此,大连又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除了美,大连还有什么特点?

  生:

大连海产品丰富,鲍鱼产量占全国的60%。

大连海域海水干净,冷暖适宜,含盐量30‰,适合鱼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的生长,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

  生:

我们这里水果也特别多,尤其是苹果。

  师:

物产丰富!

是这样吗?

(投影出示:

介绍家乡物产的资料)

  师:

生活在这样美、这么好的城市,人们的生活自然丰富多彩了。

  生:

咱们这里老年人爱扭秧歌,年轻人爱跳舞锻炼身体,打牌、聊足球。

  生:

咱们大连还有烟花爆竹节、槐花节,尤其是大连服装节在全国都非常出名。

  生:

槐树还是我们的市树呢!

月季是我们的市花。

  ……

  师:

美丽的家乡,人们的生活也多姿多样,瞧,这张图片上的人们多么幸福呀!

这就是我们的大连,我们热爱的家乡!

  (五)教学延伸,倡导实践

  1.师:

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家乡,你最想介绍家乡的什么?

  学生小组议论。

  2.师:

请各小组同学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或者是在课堂上得到的信息办一份家乡游览手册。

看哪个小组办得精美。

下节课我们进行展评。

 

 

四年级上册《乡音乡情》活动程序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其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了解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前期作业设计]

“乡音知多少”

姓名:

XXX调查对象:

XXX

我家乡在哪里?

 

家乡的民间歌曲

 

家乡的民间戏剧

 

家乡的民间舞蹈

 

家乡的手工艺品

 

(选择任意一种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照片,也可以是录音带、录像、CD)

关于家乡文化,你还想了解什么

 

 

[课堂活动]

课前三分钟:

播放闽南童谣。

(课件播放“闽南童谣”的视频,尽量带字幕。

活动一:

知乡音,识乡情。

1、师导语:

课前播放的闽南童谣,有的同学听得哈哈大笑,有的却听都听不懂。

为什么呢?

2、生谈后了解:

每个家乡都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音乐。

(板书“乡音”)

3、师导语:

课前我了解到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是福建晋江人,也有一些或来自安徽,或来自四川,或来自祖国的其他地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要简单的,只有省份的。

4、下面老师播放几段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或戏曲。

大家辨认一下,哪段是你家乡的音乐呢?

(设置几个按纽在中国地图的两侧,等一下学生辨认出来,可以直接连线到那个地方,并出示这首音乐或戏剧的名称。

(1)《夫妻双双把家还》(安徽黄梅戏)

(2)川剧变脸

(3)《阿里山的姑娘》(台湾高山族)

(4)《大阪城的姑娘》(新疆舞蹈)

还有一些民间乐器也非常有特色,比如:

(5)《赛马》(马头琴曲)

5、学生边听边辨析,说出哪段是自己家乡的音乐,哪些是其他地方的音乐,并说出地方名或者民族名。

6、问题设计:

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你对自己的家乡真了解,真熟悉)

歌声中有什么特质让你能分辨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民间音乐可以表现当地人的性格、思想或生活情趣。

如阿里山反应了高山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很美。

7、小结:

是啊,这些具有家乡特色的歌曲、音乐、戏剧、舞蹈,充分地表现了家乡人民的情感生活,这就是“乡音乡情”啊。

(板书“乡情”)

活动二、听乡音,感乡情

过渡:

课前,我让同学们从歌曲、戏剧、舞蹈、手工艺品四个方面去了解家乡。

特别邀请咱们班的新晋江人也加入调查,一起来了解咱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晋江的乡音乡情。

(课件由祖国版图聚焦到晋江。

课件随即切出晋江地图,或者晋江市标,上面设置四个按纽,分别标出:

民间歌曲、民间戏剧、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品。

1、小组合作交流:

将前期作业中调查到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选取材料最丰富的来展示。

2、按类别展示。

(1)首先展示的是民间歌曲,你知道晋江有哪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曲吗?

(请一小组汇报后,请别的小组补充。

(点击“民间歌曲”按纽,课件播放《天黑黑》《丢丢铜》《爱拼才会赢》片段)(最好是动画版的视频)

关于这些民间歌曲,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老师想起了一个台湾的友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但他一家人都会唱这首歌,有一次相聚的时候,我还和他一起唱《爱拼才会赢》呢。

大家想想:

台湾人也会唱我们的民间歌曲。

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

“乡音”是海峡两岸隔不断、割不断的情缘。

晋江的民间歌曲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还有“深沪褒歌”“唆罗莲”等。

(课件展示“深沪褒歌”“唆罗莲”)

(2)民间戏剧:

南音、布袋戏、提线木偶……(点击“民间戏剧按纽”出示这些图片)

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这些戏剧的了解。

这些戏剧不光是我们晋江人喜欢,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提线木偶的身影。

今年10月1日,南音(泉州弦管)还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件连接相关图片)对于这些消息,你有什么看法呢?

(引导学生感受:

我们的民间艺术不仅是民族的,家乡的,也是世界的。

(3)民间舞蹈:

拍胸舞(点击“民间舞蹈”按纽,视频观赏拍胸舞)

请几个同学试着表演几个动作,思考:

这样的动作表现了晋江人什么样的性格呢?

(引导学生感受,这段民间舞蹈展示的是晋江人刚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4)传统手工艺品:

灯谜、纸人等。

(点击“民间手工艺品”按纽,欣赏纸人、灯谜以及猜灯谜现场)

每年的春节期间或者元宵节,甚至是有些商场举办活动,都喜欢开展猜灯谜的活动,猜灯谜也是我们晋江的一大特色。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猜灯谜。

(现场挂上灯笼)

(5)猜灯谜,巩固内化——猜晋江地方艺术名称。

场地的限制,不能每个人都围上去。

老师在屏幕上将灯谜展示出来,大家现场猜猜对了的同学可以获得****。

比较特别的是,今天的灯谜谜底全部都跟我们晋江民间文化有关。

有的,今天课堂上还特地讨论过。

(课件上出现四个灯笼,灯笼可以转动,点击其中的一面,会出现一条谜面。

谜底要点击后出现。

请看,第一个谜面:

如:

【谜面】今天植树,明日成林[打一晋江地方剧种]【谜底】·木偶

活动三、唱乡音,表乡情:

1、师导语:

今天,我们聆听了家乡动人的乡音,感受了家乡人勤劳、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还在猜灯谜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对乡音的理解。

参加了这些活动,你最想说些什么吗?

2、我们晋江的民间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晋江人的精神是多么刚强、多么努力拼搏。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内涵,才有这么动听的旋律,有这样动听的旋律,我们的晋江精神才能更好地传承。

现场的晋江人、新晋江人,让我们一起来唱这种耳熟能详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课件播放这首歌曲)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表

1、知道家乡的民间艺术并且喜爱这些民间艺术

 

2、有一定深度地了解其中一项民间艺术

 

3、乐意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调查的资料

 

4、课堂上全程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给自己的一句话

 

 

今非昔比的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

  2、农村学生可以在村子里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

  3、教师整理、编辑一些关于厨房变迁的资料供教学使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的厨房。

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

你对你们家过去的厨房了解多少呢?

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厨房里有哪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用处,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一位老奶奶经历的三种不同的厨房。

  二、深化扩展,进一步了解厨房里各种设施的作用,深入了解过去的厨房。

  1、你们想参观一下老奶奶家的厨房吗?

现在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参观一下老奶奶小时候她家的厨房。

  课件出示那时的厨房照片。

  分组讨论:

  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

  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

  为什么要拉风箱?

  为什么要烧柴草?

  3、课件出示老奶奶年轻时她家厨房的图片。

  讨论:

  人们怎么样使用炉子?

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么的?

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炉子做饭还有哪此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4、课件出示老奶奶家现在的厨房。

欣赏并自由讨论。

  三、紧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看看你们家的厨房里有什么?

  2、学生多媒体上展示自己家厨房的照片(景观图、平面图),边展示边说。

  3、讨论:

你家的厨房有哪些便利的地方?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四、课外延伸:

  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

  2、向家长或其他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

  五、总结

  “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简单的概括。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教学设计与反思

阳坝小学马莹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2、 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3、 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4、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相处。

教学准备

1、 向家长或其他成人调查:

他们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有什么规则?

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2、 准备一些玩传统游戏是所需的用具。

3、 每小组要有几份传统游戏规则。

4、 在操场准备黑板、小凳,圈画活动场地。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上一堂体验活动课。

活动前我们必须过三关。

第一关提问:

同学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

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提起游戏,你们都有说不玩的话)第二关:

经过调查,你发现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小时候爱玩什么游戏?

3、(你们的调查做得不错)第三关过去的游戏和现在的游戏相比,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过去的游戏用具和今天的游戏用具,在小组里比较。

然后请他们说说不同的地方。

5、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过去的游戏和今天的游戏在游戏规则上变化不大,但在用料、制作方法上有所不同,如陀螺、毽子、绳子(师出示实物)。

过渡:

闯过三关,我们来到了活动场地。

究竟过去的游戏怎样玩法?

过去的游戏好玩吗?

想亲自体验一下吗?

二、体验活动。

1、现在,请大家也一起玩一玩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

2、提示:

做游戏前,要先讲清游戏规则,还要互相合作,注意安全。

3、分组活动,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

三、交流活动。

1、   师采访:

你玩得怎样?

(走到学生中去)

2、提问:

能向大家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游戏?

几个人玩的?

3、提问:

请仔细想想你在玩的过程中,有不开心的事情吗?

4、你觉得该怎样处理呢?

5、四人小组讨论:

究竟在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怎样相处?

6、学生汇报。

7、师小结: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很高兴。

我们知道,游戏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我们在完的时候,要能遵守规则,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礼让,学会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

只有这样,游戏才更好玩。

板书:

遵守规则

学会互相尊重

合作礼让

8、上完这一节你们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

过去的游戏真的很有趣!

很有意义!

(指板书)游戏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内容的游戏。

和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多一些交流,会使我们从中体验伙伴之间的友谊和快乐。

简笔画:

 

五、小建议:

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向其他班的同学或邻居的小朋友介绍一种你认为好玩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增添快乐,增进友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