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37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1部编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媚、蚁”等13个字,正确读写“明媚、翻箱倒柜、念叨”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受“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由古诗《游子吟》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相互补充。

(2)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3)回忆旧知,抓住特点。

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有关“盼望”的课文《盼》,谁能把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一说?

(《盼》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把小女孩万分期待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生动)

二、字词揭秘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认读的情况。

课件出示:

mèi媚zhuān砖yǐ蚁dāo叨bàn绊jiǎo绞dān耽róu糅zhàn绽cuō搓huánɡ惶wěn吻wēi偎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惆怅、惊惶、荒凉、耽搁、依偎、消逝、急遽、念念叨叨)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4.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6):

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

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三、课文精讲

(一)整体感知,体会人物感情

1.小男孩那么真切地希望母亲能够实现他小小的愿望——在一个星期天带他出去玩。

可是母亲最终没能履行诺言,小男孩的心情怎么样?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找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

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语句并做批注。

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默读描写早晨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圈画出相关语句。

(第2~5自然段)

课件出示: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段时光不好挨。

焦急又兴奋。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

(1)指名学生朗读。

提示:

抓住“阳光明媚”“焦急又兴奋”“空空落落”“念念叨叨”等词,体会“我”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说一说:

你从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

“这段时光不好挨”写出了“我”在耐心等待;“空空落落”写出了“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师生合作朗读。

4.默读描写下午“我”心情变化的片段。

(第6自然段)

(1)“我”盼着什么?

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课件出示: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再不”“再不”“决不”三个词,体会男孩“盼”的心情)

(2)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出示: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①读一读,说说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②学生交流。

预设:

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

5.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

(第7自然段)

(1)母亲为什么“惊惶”?

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课件出示: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2)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甩、拉”等表示动作的词来感受母亲的形象)

(3)从这些动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从“甩、拉、亲吻、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所以惊惶;可以感受到其实母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被家庭生活所迫,因为有做不完的家务事而忽略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4)分角色朗读。

6.师生共同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

学生交流,整理总结。

课件出示:

心情变化:

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时间(光线)变化: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和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在一天期盼中的心情变化和特别的成长体验。

(二)细细品味,感受人物性格

1.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2.“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1)学生交流。

(2)示例:

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撒泼。

3.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

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四、总结全课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

父母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

孩子也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对比,体会写法。

课件出示: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点拨。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

相同点:

都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不同点:

《匆匆》一文中,作者借助描写景物和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运用大量的修

辞手法来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进行了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我”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3.积累语言。

摘抄本课好词好句,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

4.小结:

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我们要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

5.推荐阅读。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

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

6.聊经历,悟主旨。

同学们,大人们可能无意间给我们许诺过一些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布丁,也许是你期待已久的一个玩具,也许他们最终并没有实现我们小小的心愿,你愿意与大家分享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吗?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经历。

(2)教师总结。

五、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媚()蚁()绊()

耽()惶()偎()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失望B.焦急C.期盼D.无聊

本文叙述了从“我”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到希望落空的一个星期天,“我”的心情经历了从藏在大门口时的(C),蹲在草丛里等妈妈买菜回来的(D),到跟在妈妈腿边时的(B),最后蹲在洗衣盆边哭泣,希望落空时的(A)这一变化。

板书设计

承诺——答应带我出去玩——期盼、激动

等一会儿,买完菜去——焦急、孤独难以忘怀的期盼

9那个星期天等待等忙完去,下午去——焦急、孤独令人感怀的母子

等洗完衣服去——无奈、惆怅

落空——我流泪,妈妈惊慌——失望、委屈

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主要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由盼望、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情变化的过程。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我”的心情历程。

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特别是通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

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我引导学生由本课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并积累好词好句,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202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

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

特别是像李响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我班差生较多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

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十九篇,精读课文十二篇,略读课文五篇,综合性学习两篇。

这六个单元,每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书吧”这些部分组成。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口语交际”“习作”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语文园地”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教材后附生字表。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课本最后设有词语表”。

2.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语文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

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2.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5.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七.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提高措施

(一)后进生转化措施

1.取得任课教师的协助,学生家长的配合(经常上门家访)

2.感情投资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

(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A.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B.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C.作业尽量面批

D.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本学期加大对优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适当,不能好到极处,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体公正。

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

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

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4.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给学生提问题的环节,创遣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5.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

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6.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优秀生在学习中喜欢质疑,可利用课下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持续,能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学习更深的知识,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九、教学进度

序号

日期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3.1-3.5

1.北京的春节22.腊八粥2

3.8-3.12

3.古诗词三首34.藏戏1

3.15-3.19

习作2语文园地2流记(节选)2

3.22-3.26

骑鹅旅行记(节选)1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

3.29-4.2

口语交际2习作2

4.6-4.9

语文园地2快乐读书吧2

4.12-4.16

8.匆匆29.那个星期天2

4.19-4.23

习作例文2习作2

4.26-4.30

10.古诗三首311.+六年前的回忆1

5.6-5.10

12.为人民服务213*.金色的鱼钩1

十一

5.11-5.14

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

十二

5.17-5.21

14文言文二则215表里的生物2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

十三

5.24-5.28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口语交际2

十四

5.31-6.4

习作2语文园地2综合性学习:

回忆往事

十五

6.7-6.11

综合性学习:

依依惜别

十六

6.15-6.18

期末复习

十七

6.21-6.25

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