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86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1.本卷共两部分(第一卷客观题、第二卷主观题)

2.本卷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

3.第Ⅰ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作答;第Ⅱ卷在答题卡上用0.5黑色中性笔作答。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6分)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

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

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

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

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

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

如李白的《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

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

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

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

他是天才!

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

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

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4-6题(15分)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

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

牛便金。

许于蜀。

蜀王贪,欲五牛。

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

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

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

“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

有穴见大蛇,为患。

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

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王诈诈:

欺骗B蜀道通通:

通达

C有穴见大蛇见:

通“现”,出现D许于蜀许:

答应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B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C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D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

(1)

(2)题(11分)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

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尔汝:

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

③划然:

忽地一下。

(1)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5分)

(2)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

本诗写琴声琴艺,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入声、侧面烘托的手法,试结合诗句选择两个手法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完成第8

(1)-(7)题(每空1分,共14分)

(1)壶口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气势雄伟。

《蜀道难》中与之情景相近的两句是:

,。

(2)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以“,”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4)荀子《劝学》中用“,”表现君子能广泛学习反思自己,所以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错误。

(5)《登高》中含有诗人咏叹生命流逝、自然永恒的一联诗句是:

,。

(6)《琵琶行》中写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而琵琶女又矜持矛盾心情的的两句是:

,。

(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

(1)-(3)题。

(14分)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

小憩的庄稼人。

贪玩的孩子。

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

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

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

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

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

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

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

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

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

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

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

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

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

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

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

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

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

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

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

也有骄傲,也有自豪。

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

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

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

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

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

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

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

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

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

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

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

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

我做了一个梦:

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1)赏析第六段关于父亲“铺床”的细节描写。

(4分)

(2)作者第九段写“席梦思”,有何用意?

(4分)

(3)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90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及课内基础题(共30分)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

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关于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B.融合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C.融汇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11.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

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们竞相模仿。

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______________,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选择一份工作

B.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D.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义愤填膺以手抚膺坐长叹B.三省吾身画图省识春风面

C.危乎高哉危楼高白尺D.信手拈来低眉信手续续弹

14.下列在诗句中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

这以后   

B.B.蚓无爪牙之利爪牙:

爪子和牙齿

C.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

面朝前方(走) 

D.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

伤春之心

15.下列句子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看抒情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D.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填然鼓之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外连横而斗诸侯

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⑧则群聚而笑之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7.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①其曲中(合乎)规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个、几个)③孔子师(以……为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①艰难苦恨(痛苦怨恨)繁霜鬓②河内凶(凶,不利,与“吉”相对)③驽马十驾(马拉车行走一天的路程),功在不舍

C.①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②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③六艺经传皆通(通晓)习之

D.①故不积跬(跨出一脚)步,② 空闻虎旅传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③君子不齿(并列)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

③,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

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

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

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

(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

________________要素二:

_________________要素三:

_________________

20.描述“马蹄踏花十里香”的意境,不少于60字。

(5分)

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曾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

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6分)

1(2分)A(文章第五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选项犯了主次颠倒的错误。

2(2分)C(第五段“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关键是“此”的理解,联系上下

文,即是“开元、天宝盛世”,实际上选项是夸大了范围。

3(2分)C(第六段“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选项张冠李戴。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4-6题(15分)

4.B(通:

通行,畅通)

5.A

6.

(1)(3分)秦王责令工匠凿五头牛,每天在牛屁股后摆上一堆金子。

(补出主语,朝,句意各1分)

(2)(4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谨、申、颁,句意各1分)

(3)(4分)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的明达。

(翻译要对应、或、小学,句意各1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

(1)

(2)题(11分)

(1)(5分)轻柔细腻——轩昂激越——回荡悠远——喧嚣高扬——低沉跌落。

(2)(6分)①比喻(说“以声写声”也可以),用熟悉的声音来作喻体,如百鸟的啁啾声,意在表现琴声的喧闹;②将听觉的声音化为视觉的画面(通感),如用浮云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态,来写回荡悠远的琴声;③移情入声,以儿女柔情、英雄壮志这些情意来摹写声音。

④侧面烘托,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烘托音乐的感人力量。

(整体赏析: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

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

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

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

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从而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结果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比较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

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

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

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

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三)名篇名句默写。

完成第8

(1)-(7)题(每空1分,共14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

(1)-(3)题。

(14分)

(1)(4分)①“捏”“撸”“切”“铺”等一系列动作细节,显示出父亲“铺床”的娴熟与细致,倾注了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虚境实写,使想象的情景更加真切;在情意相通的感念中,凸显父恩难忘。

每点2分。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2)(4分)①“席梦思”与“稻草床”,指代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隐含现代与传统的差异。

②告别“稻草床”而习惯“席梦思”,暗示久居城市的人们逐渐失去与乡村的精神联系,含有反思的意味。

每点2分。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3)(6分)①故土情真,父子情深,游子思乡的渴念得到满足。

②“稻草”“父亲”别有意蕴,寄托了传统乡村的文化理想。

③迷茫的现代人,借归乡之途完成了精神的寻根之旅,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每点2分。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第Ⅱ卷表达题(共90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及课内基础题(共30分)

10.(2分)B(融合:

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

融汇:

融合汇集。

根据语境,清明节是由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合而为一,应用“融合”。

旷日持久:

多费时日,拖延很久。

经年累月:

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

根据语境,强调“争论”拖延时间长,应用“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南辕北辙:

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语境强调“个人爱好的不同”,应用“大相径庭”。

11.(2分)D(A项句式杂糅,应为“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有关”,或“恐怕某种程度上‘路权不平等’、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也难脱干系”;B项宾语残缺,“大而无当”后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口号”等;C项搭配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