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1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docx

《散文诗两首》精品训练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  )→(  ),(  )→(  ),(  )→茶

月亮→(  ),(  )→(  ),(  )→(  ),(  )→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

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一、四基达标

1.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2.D

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4.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二、能力提高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2.略

三、开放探究

1.房子——主人 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月亮——太阳 太阳——大地 大地——花园 花园——花。

2.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3.

(1)排比 拟人

(2)发展 贡献 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同步练习

夯实基础

1、下列字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匿笑/腻烦 粘贴/玷污    笑靥如花/嫣然一笑

B.市侩/筷子    松柏/摆设    罗摩衍那/高低掩映

C.枢纽/扭转    膝上/油漆    同仇敌忾/慷慨激昂

D.删除/酸梅    嗅到/糗事   博古通今/盆满钵满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走到做导告的小庭院。

B.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4、综合运用。

(10分)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现在请让我们献上对母亲的颂歌。

①仿照原段中的句式,请在横线上再补充出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

②写出一个比喻句来赞颂母爱。

(4分)

③你有什么心里话对妈妈说,请写下来。

(有真情,不少于20字)(4分)

 

能力提升春草散章

杨林雪

①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②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

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④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

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⑤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除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

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

有时候春草忍不住顽皮,悄悄钻在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一锄头钩了出来:

“你来掺和啥?

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

”草扮个鬼脸儿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⑥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

⑦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挥洒她绿色的畅想!

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而行。

文章可谓篇篇华美,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⑧春草深懂得自己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她全部的卷稿。

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1.全文构思的着眼点是将春草的生长比拟为一个女孩在________,贯串全文的一个字是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都以系列暗喻的方式紧扣着这一点。

2.第③、④、⑤、⑥、⑦段使用________顺序,首先________,其余依次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中的文字使你想起哪首诗?

默写这首诗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

(一)金色花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从这开始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到这里是画波浪线的句子~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请概括说明。

2.画波浪线句中,妈妈急着找孩子而孩子却“暗暗的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怎样理解孩子的举动?

3请你概括一下“妈妈”的形象。

4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链接中考

(二)金色花

]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花、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鹏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

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长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中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6)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那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

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

第四自然段中,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等花草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

阅读本文说一下仙人掌为什么让人起敬。

3:

文章中作者把金色花比喻成孩子,谈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4:

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金色花描写,表达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B.2、D.3、C.4、答案略

能力提升1.写文章“写”“风之笔”“水之墨”“横叶竖茎”“卷稿”“稿纸”“浓墨”2.总分总写旷野田头地角沙漠牧场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阅读训练

(一)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链接中考

1、答案:

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海棠、月季、文竹都需要细心呵护才能够生长好。

2、答案:

仙人花之前是放弃了,它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开出了美丽的仙人花,拥有顽强的生命,顽强的美丽长久耀眼。

3、 答案:

二者都是美丽的,把孩子想像成金色花,以此来赞美孩子的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答案:

作者通过拟物的写法,表达了金色花的坚强的品格。

 

散文诗两首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并蒂(tì)嗅到(xiù)覆盖(fù)花瑞(ruì)

B.攲斜(qí)祷告(dǎo)烦闷(mèn)亭亭(tínɡ)

C.匿笑(nì)沐浴(yù)菡萏(dàn)徘徊(huái)

D.姊妹(zǐ)繁衍(yán)遮拦(zhē)花瓣(bàn)

2.用“/”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1)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两处)

(2)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两处)

3.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

母爱是儿女

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

母爱是        , 。

二、美文品析

(2013·温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4~7题。

最后的母爱

小 疼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

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

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

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

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

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

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

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

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

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

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

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

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

可以做手术的是吗?

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

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

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

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

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

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

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

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

以母亲的名义,开得

那样饱满、绚烂。

(选自《读者》2012年第7期)

4.本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来。

(知道检查结果后)犹豫不决——   ——再次愣怔——   ——震撼

5.赏析“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这句话。

答:

6.“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为什

么会“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

请根据文意回答。

答:

7.“可怜天下父母心”,文中母亲让我们感动不已!

请联系文本并结合

实际,谈谈你的母亲曾让你感动的某一做法。

答:

三、写作练笔

8.【写法借鉴】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片段仿写】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A项中的“蒂”应读dì;B项中的“攲”应读qī;D项中的“衍”应读yǎn。

2.答案:

(1)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2)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3.答案(示例

):

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 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 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 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4.【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

阅读文章,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

当“我”看到检查结果后,正犹豫不决“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这位母亲主动来找“我”,她的态度让“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

而她果断要求手术,使“我再次愣怔”,因为“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

当“我”理解了这位母亲之后,“有流泪的冲动”。

半年后,这位母亲去世了,而她的儿女都没有遗憾。

“我”为她这种母爱的表达方式而“震撼”。

答案:

愣了一下 有流泪的冲动

5.【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赏析能力。

解答时,把握句子的语言特点,分析运用的表达方式,结合语境理解表达效果以及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

此句用了外貌描写,细腻地写出一个年过六旬的女病人的优雅、乐观,同时也为下文她与众不同的做法做了铺垫。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要联系语境领悟内涵,结合文章内容感受

作者的情感。

作者因为职业的原因,接触了太多病人的情况。

但这位母亲却平静地面对疾病,为了让孩子们没有遗憾,宁可“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面对这些,作者“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

答案:

因为作者在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已经见过太多的场面,已经不再随同这些场面悲伤或感动。

可眼前这个憔悴的妇人,却与一般病人不一样。

她平静,为了给子女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这种母爱怎么不让作者有流泪的冲动呢?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中心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在理解内容、感悟母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联想母亲为自己所做过的事,表达自己的感动。

解答时,先表达对文中母亲的理解,然后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母爱。

答案:

文中母亲为了给子女一丝希望,让子女不

会太痛苦,在她生命凋零之前故意要求做手术,以此来“麻烦”子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震撼。

母爱太伟大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那次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我的病床旁的情景。

8.答案(示例):

母爱/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躯穿过/给大地呼风唤雨降祥和

母爱/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地躺在怀里/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