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83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docx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

填空题

1、马克思写作了《()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创造美的观点。

4、()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

5、()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以真实性为尺度赞扬了作家巴尔扎克。

6、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观点和()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

7、典型的核心问题是()的创造。

8、正如老()所论: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

9、西方文艺史上,先后出现古希腊的()、中世纪的灾难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和19世纪的社会悲剧。

答案:

1、(1844)2、(歌德)3、(劳动)4、(巴尔扎克)5、(恩格斯)6、(美学)(历史)7、(典型形象)8、(黑格尔)9、(命运悲剧)

1、()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所提出的观点。

4、()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答案:

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想象)。

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

1、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德国的思辩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

2、白尔尼、门采尔、(格律恩)从政治的、党派的、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歌德与(席勒)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4、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胜利”。

5、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复活》。

6、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主要借助(想象)和幻想的功能达到审美的功能。

7、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

8、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

9、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认为实践活动体现人类的本质力量。

1、(马克思)写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恩格斯)写《致敏·考茨基》的信,讨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5、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表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历史。

7、恩格斯认为哈克·奈斯的小说,除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它还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8、(列宁)写作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9、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

1、(恩格斯)写作了《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2、(白尔尼)作为“青年德意志”派的激进主义观点来评价歌德,指责歌德是“押韵的乡愿”。

3、《致敏·考茨基》信中,(恩格斯)提出了文学和真实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4、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6、(列宁)写作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

7、毛泽东在(1942)年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8、(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美的观点。

4、(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

5、(恩格斯)在《致哈克耐斯》的信中,以真实性为尺度赞扬了作家巴尔扎克。

6、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

7、典型的核心问题是(典型形象)的创造。

8、正如老(黑格尔)所论: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

9、西方文艺史上,先后出现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中世纪的灾难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和19世纪的社会悲剧。

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名词解释:

1.“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

“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其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

其基本含义是指文学创作能兼顾作家的倾向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作品符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其基本要求体现为四个方面:

一要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地反映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本质;二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要使情节不仅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四要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

2.典型化:

典型在文学批评中指的是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代表人物或事件,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

4、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样子,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

但是,现实主义可以进行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质的合理虚构。

现实主义要求文学创作能兼顾作家的倾向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作品符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其具体要求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地反映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本质;二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要使情节不仅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四要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启蒙神话的破灭,使人们须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主义成。

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反映在读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而受到欢迎。

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正是应运而生的。

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5、艺术掌握:

马克思提出艺术掌握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把它作为与人类掌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的一种方式来看待,这实际上已提出了艺术的特殊性问题。

富于想象和幻想是艺术掌握的一个特性,其次,形象性是艺术掌握的另一个特性,艺术必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三,艺术掌握还具有审美的性质,使艺术具有审美价值。

6、席勒式:

席勒的创作倾向与他的唯心主义哲学、美学观点有直接的联系,喜欢以想象代替现实,往往以议论代替剧情本身的进程。

同样,拉萨尔的创作也体现了他的唯心主义的戏剧观,他们借艺术来宣扬某种“道德理想”、“改革的意识”,把艺术当作某种精神理念的化身和传声筒,因而他们的创作倾向必然不是现实主义的,所以,恩格斯尖锐地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而忘记了莎士比亚”。

7、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因为其主要成员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而得名。

它们把社会批判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所以又称为“社会批判理论”。

该学派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同时他们还吸收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且企图把上述思想进行调和与综合,由此形成了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尖锐的现代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

8、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是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它强调两者的辩证联系。

典型环境,一是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生活环境,二是体现时代特性的真实的社会历史状况。

或者说,一是文本中的自然环境,二是文本中的社会环境。

典型人物不能脱离典型环境,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9、两种民族文化理论:

“两种民族文化理论”是列宁在1913年发表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提出的重要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每个民族都存在不同的阶级,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必然地产生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民族中,有反映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愿望、意识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也有反映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利益、意志、愿望、情趣的资产阶级文化,这就是“两种民族文化理论”。

10、希腊神话:

反映古代希腊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和原始观念的传说故事。

它大约流传于公元九世纪之前,包括神和英雄的故事。

它是借助想象力把自然拟人化的产物,它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初步认识,以及人们对于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追求。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它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简答题:

1、列宁如何评价托尔斯泰?

答:

列宁把意识形态所具有反映功能和属性,运用到对具体作家的评价上,提出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一重要观点。

在20世纪的俄国批评史上,对托尔斯泰的不同认识,从方法论来看,集中表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斗争。

与列宁同时代的某些批评家,始终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脱离托尔斯泰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抽象地孤立地研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把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思想上的矛盾性归结为作家个人主观精神、心理特性等原因。

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方法,必然造成托尔斯泰研究中的各种曲解与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据,并且创造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从革命的客观条件与时代特点、革命的性质与动力等方面,科学地评价了托尔斯泰,从批评实践和方法论方面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2、简述文艺的倾向性

答: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

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抱的主观态度。

文艺的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文艺的倾向性时,讲的就是作家在作品中表露出来的“立场、信念、观点、见解、同情”等主观的东西,并且始终将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为衡量作家文艺创作的重要尺度之一,他们主张文艺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应当特别点出来。

3、简述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

答: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了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从而对文艺的特殊性与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做出深入的思考。

马克思实际指出了两种不平衡现象,一种是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不同的艺术类型存在发展不平衡,另一种是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有这种情况。

马克思的分析表明,在艺术领域内部,不同的艺术类型存在不同的发展速度。

就是整个艺术领域和社会发展而言,一种情况是,某些艺术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相对低级的阶段。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并不成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艺方面反而领先。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答:

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政治上的激进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他们的理论称做“否定的理论”,他们的确对资本主义现存的一切都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等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否定,但是,不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而建议用文化改良和精神革命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

他们否定、批判现实,批判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反对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

2、思想上的反对教条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声称是靠“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他们在较多地肯定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的思想的同时,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晚期的思想和反对列宁主义。

3、“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组织上和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缺乏联系,但是以新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正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新工人阶级”身上。

4、在理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受各种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例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现象学、结构主义等等。

5、简述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答:

异化一词,原义是“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思。

作为哲学上的概念有过多种意思。

黑格尔用异化说明主体和客体的分裂、对立;费尔巴哈用它说明和批判宗教,认为宗教是由人所创造,反而统治了人,马克思用异化解释资本主义条件的雇佣劳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这一概念内涵表现为四个方面:

1、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异化。

2、劳动本身和劳动相异化。

3、劳动者和人的本质相异化。

4、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6、简述“自然的人化”

答: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次提及“人化的自然界”和“自然的人化”。

一般地说,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产生的双重结果:

一方面,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逐渐地打上人的烙印,成为人的一部分,自然界属于人的实践改造的对象,并且体现了人的精神意志;另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肉体和精神。

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出现了审美意识和美的创造。

7、简述列宁关于党的出版物的原则

答:

列宁关于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来说,写作事业不是与无产阶级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而是党的事业。

2、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3、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

4、党的宣传机构必须接受党的监督,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监督。

5、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到写作事业的特殊性。

8、简述“双百方针”

答:

“双百方针”也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所提出。

前者主要指文艺领域,后者主要指学术领域。

它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学术研究的总方针。

“双百方针”,是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包括文艺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对于文艺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迄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9、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答: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

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

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

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

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

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批评原则:

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评眼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论述题:

1.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绝不是从道德、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责备他。

答:

恩格斯对歌德及其创作的评论充分体现了“美学和史学的观点”。

恩格斯是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作为政治家或政治领袖来对待的。

他对歌德的批评,不是从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观点着眼的。

他并不是要求作为艺术家的歌德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做什么,而是批评他的所作所为如何损害了自己的艺术。

恩格斯的着眼点是一个艺术家做了些什么,他对于自己做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对于自己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正确的态度,是否具有真实的、正确的美感。

恩格斯正是根据文艺的本性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文艺批评观”。

“美学观点”就是指文艺批评必须着眼于人同世界的审美关系。

批评家要充分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理解文艺创作、作品构成以及文艺鉴赏的各种规律;对作家、作品及其他文艺现象作出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具体分析,把艺术审美价值作为衡量批评对象价值的一个尺度或标准。

关注文艺作品的审美形式和表现技巧,关注艺术的独创性、情节的巧妙安排和悬念性的戏剧性结构,语言的修辞表达,以及人物的典型性和环境的典型性的统一,象征与隐喻等等方法的运用。

“历史的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准确地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观点。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文艺批评中,把作家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中加以考察,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把作品是否具有历史感、是否反映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作为衡量的标准。

关于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结合观点认为:

1.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美学批评侧重于艺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历史批评侧重的是艺术内容的历史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评判。

2.两者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截然分开。

离开历史批评的美学批评,就无法判断传达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的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是否成功;离开了美学批评的历史批评,更无法判断理应由艺术方式传达的历史内容是否被艺术地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主张,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结合。

恩格斯在提到未来戏剧理想时主张“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

这种完美融合的思想体现在文艺批评上,就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结合。

恩格斯所倡导的用观点和史学观点来评论对象包括并且理应体现着作家作品是进行人学的、道德和政治的评价。

恩格斯提倡的史学观点中应当包括人学观点。

因为人是历史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人,必然从史学观点中引申出人学观点。

恩格斯是从批评的方法、标准和模式的角度和侧面提出来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本质的理解,即文学观念。

从美学观点看文艺,着重考察文艺的审美本质。

从史学观点看文艺,着重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

恩格斯之所以倡导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他首先从文艺观念上把文艺的本质理解为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恩格斯将美学观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完美融合,表现出艺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的有机统一。

2、如何对古典文学遗产?

答:

对待古典文学遗产,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批判反思的眼光,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古为今用。

具体而言需要做到:

1、对待任何古典遗产,首先要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自觉地将其放入“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与关系中把握其历史地位,对它的历史内容与产生的历史作用给予客观准确的历史评价,这一点可以称为历史评价。

唯心主义的文艺批评往往离开一定的“历史范围”,不作具体分析,只是简单地抽象地论述问题,机械唯物主义或庸俗社会学的文艺批评往往也离开一定的“历史范围”,不作具体的分析,只是简单地根据一时的功利作出取舍。

这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古典遗产的态度。

2、对待文学遗产,不仅要从历史主义角度评价,同时还要从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中含有“批判成分”的、可以“启发先进阶级”的“宝贵材料”。

这一点可以称为“现实评价”。

总之,对待文学遗产,应该把历史评价和现实评价结合起来。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意义

答: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观察研究文艺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把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鲜明地提出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并且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出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普及与提高、继承和创新、文艺界的统一战线、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界的整风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并且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为我们的革命文艺指明了前进了方向和发展的道路,并为党制定文艺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它的基本精神与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答:

从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基础出发,马尔库塞美学和文艺理论思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艺术和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既存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使人们摆脱了既存现实,获得解放。

换言之,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就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

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主要内涵是:

1、艺术的异在性和否定性。

他认为特性表现这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创造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或尚未存在的,它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不受压抑的现实原则所规范和约束的自由的世界。

二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艺术对于现实的否定性,不在于它直接高呼否定的口号,说革命性的语言,而是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

2、艺术具有间接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由对艺术和审美的异存性和否定性出发,马尔库塞充分张扬了艺术和审美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一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的功能。

现实世界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艺术由于超越了直接现实而展现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条件,从而使人的本能如狭隘的性欲得以升华为广泛的爱欲,艺术的革命功能就体现在这种升华之中。

二是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

马尔库塞认为,想象和幻想正是艺术和审美的特有领域,通过想象和幻想,艺术对于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是对现实原则的彻底否定,从而艺术使自己具有革命的功能。

三是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压抑性的现实原则,以感性为中心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而要建立“新感性”,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体,而新的社会主体的建立,必须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和审美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答: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解文艺的活动属性于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

这一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文艺的精神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