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0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docx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单选

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D

A.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

B.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C.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D.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B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

A.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

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

C.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D.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B

A威廉·肯特B勒·诺特C全能的布朗D威廉·钱伯斯

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

A汉代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

多选

1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湖园B庐山草堂C狮子林D信宫E清华宫

2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鹿柴B斤竹岭C竹外一枝轩D竹里馆E寒碧山房

3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后溪河B西天梵境C谐趣园

4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A艮岳B归仁园C环溪D沧浪亭E董氏西园

5下列园林属于江南私园的有

A恭王府花园B浣花溪草堂C瞻园D艺圃E勺园

判断

1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

2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

3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

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

4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正确)

5现代园林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的内容。

(正确)

名词解释

1园林:

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想、居住环境。

2一池三山:

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3中式园林:

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林以后,法国也掀起兴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

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简答

1结合实例,试简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答:

(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艮岳拥有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涧、沼、瀑、潭等地缩影,并且水系和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以叠山理水为主要造园手段的人工山水园,其意境的含蕴几乎是无所不在,甚至可以称之为“意境园”了。

(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就是根据蓬莱仙台而建的,杏花春馆就是仿杜牧杏花村诗意而建的。

(三)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通过这些文字手段的更具体、更明确的表述,传达的意境信息也就更容易把握啦。

拙政园的匾题为“远香堂”出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留听阁来自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拙政园的“别有洞天”等等。

游客获得园林意境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器官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具有哪些特点?

答: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路易十四统治下的秩序,是庄重典稚的贵族气势,是完全人工化的特点。

广袤无疑是体现在园林的规模与空间的尺度上的最大特点,追求空间的无限性,因而具有外向性的特征。

尽管设有许多瓶饰,雕像,泉池等,却并不密集,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

相反,却具有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效果。

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

因此,需要很大的场地,而且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

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在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有时,设计者根据设计意图需要创造起伏的地形,但高差一般不大。

因此,整体上有着平缓而舒展的效果。

  在植物种植方面;法国式园林中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化。

乔木往往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这是法国平原上森林的缩影,只是边缘经过修剪,又被直线形道路所范围,而形成整齐的外观。

这种丛林的尺度与巨大的宫殿,花坛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效果。

丛林内部又辟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小型活动空间,这是勒诺特尔在统一中求变化,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一种创造。

3简述艮岳的园林艺术成就。

答:

筑山:

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为延绵的余脉。

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

假山的用石以太湖石、灵壁石之类为主。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

艮岳无论是石的特置或者是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者,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理水:

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也符合了堪舆学说的上好风水条件。

植物配置:

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动植物珍奇丰富,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画意。

建筑:

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从属于自然景观。

总之,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练、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三、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答:

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通常表现为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2、行宫御苑

答:

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3、、留园

答: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

其中以东区东部,正厅院中的“冠云峰”、“瑞云”、“岫云”三峰为主景的庭院最为有名。

留园的两个突出特点:

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四、解答题

1、什么是“天人合一”思想

答: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因素。

答:

1、天人合一思想(天人感应,天人和谐)2、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与混论山)3、君子比德思想: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式、属性与内在品德相联系

3、什么是苑、囿、台?

答:

苑:

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囿:

常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鱼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台:

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汉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按园林的构成分为: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

3.中国园林的成熟期是唐宋时期。

(×)(成熟期是元朝到清末)

4.英国园林的形式是自然式风景园林但它在都铎王朝时代建的汉普顿宫庭园却是一座规划式园林(√)

5.意大利台地园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

5.艮岳的布局特点为(A)

A.左山右水B.水环山C.山环水D.以上都不是

1.简述中国园林的特点

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2.简述古埃及园林的类型

①墓园:

陵墓建筑,常见的植物有椰枣、棕榈、无花果,多置水池。

②宅园:

方形,四周筑有高墙,入口处有塔门,采用规则对称布局。

中轴线上覆盖葡萄架,最后为住宅,水池是庭院的主要组成要素,多为矩形,水池较大时建为下沉式,池边有凉亭。

③神苑:

寺庙园林,结合庙宇,庙前有坛,多采用对称布局形成宗教氛围。

壁画和庭园画是神苑的一大特点。

3.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

()

A悬山  B硬山  C骊山   D歇山

1、上林苑的园林特点?

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的人工组景的山水园。

2、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的手法。

3、上林苑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艺术。

4、每个景区中,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建筑,并力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统一。

2、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特点决定了园林艺术的走向

1、社会大背景:

2、人们思想的改变3、佛教开始流行4、玄学的产生5、亲近自然成为风尚6、山水风景艺术门类的发展

3、明清江南园林特点?

1、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

2、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且理水手法多样。

3、堆石叠山是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主景。

4、建筑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既是观赏对象,又是造景的重要手段。

5、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植物运用着重于造景需要。

4、西方园林审美意境简述

1)、中心轴线视觉感受

外国园林可以追求形式美,显示出规则性和必然性,以规则式为主体,中轴对称,整齐划一。

具有通透感,其特点是气势磅礴,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感觉,达到艺术美的高度,即这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形式美。

2)、林木修剪的视觉感受

外国园林中林木、水池、道路、喷泉、雕塑与构景要素按照建筑的原则来设计安排,显示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

整个园林所具有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控制欲。

3)、喷泉的视觉感受

喷泉是外国园林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喷泉的利用使之与园林的其他要素(如雕塑)动静结合,形成整个园林的和谐同一的氛围。

喷泉由上而下喷发而出,带给人精神上的发泄与全身心的放松的感受,也体现了人的亲水心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构景要素。

5.简述意境的表达方式。

答:

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1.榭——古时称高台上建有屋宇者为榭。

多为临水建筑,又称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其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赏园林景色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部分在水中,部分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柱形式,较大的榭还设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2、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3、一池三山——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由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3.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15分)

答:

1.筑山:

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3分)

2.置石:

出现特置石。

(3分)

3.理水:

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3分)

4.植物配置:

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3分)

5.建筑:

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3分)

1.园林:

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4.下列不属于古波斯园林的是D。

A宫苑B游猎园C庭园D别墅园

5.“金谷园”是B朝的园林。

A宋、司马光B西晋、石嵩C晋、陶渊明D明、郑元勋

2.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有:

()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B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C气势宏伟,严谨均衡D浓郁的诗情画意

E深邃高雅的意境

3.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园的有:

()

A颐和园B沧浪亭园C承德避暑山庄D拙政园E艮岳园F留园

4.古希腊园林的类型包括()

A庭园园林B学术园林C宫苑园林D圣苑园林E圣林F公共园林

5.中国园林史分期正确的是()

A萌芽期(夏-两汉)B生成期(魏晋-隋)C全盛期(唐-两宋)D成熟期(元-清末)

3、简答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分);科学与艺术相辉映(2分);宏观与微观相补充(1分)。

(2)“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并绘图展现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

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

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

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1.中国私家园林三大地方风格有()

A北方园林B江南园林

C岭南园林D巴蜀园林

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

A天人合一思想B君子比德思想

C皇权至上的思想D神仙思想

3.宋朝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

A简远B疏朗

C雅致D天然

1.(C)为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历史过程的分水岭

2.A魏晋B唐朝C宋代D元代

2.下列属于岭南私家园林的是(A)

A.余荫山房B.西冷印社

C.萃锦园D.小盘谷

3.中国园林概述:

1、园林的规模,由大而小。

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园林的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度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中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4、园林的范山摹水,早期为单纯地“再现”大自然山水风景,两晋南北朝至宋代则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而“表现”大自然山水风景。

5、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关系,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地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清初则自觉地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以求得两者容糅协调的造景效果,但建筑物仍然是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造园的自然诸要素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1、自然式园林:

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2、下列哪个是最著名的法国风景式园林

A埃麦农维勒园B巴甫洛夫风景园C斯托海德花园D邱园

1、按构园方式,园林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园林)

2、世界园林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三大园林体系

3、古波斯最典型的园林形式是(庭院)

4、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是指(中国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5、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1、简述亭在园林中的功能

答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园林中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通览全景。

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5、文人园林掀起于朝代。

(D)

A宋代B魏晋C元代D唐代

2.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西汉的A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皇家园林(A)

A建章宫B未央宫C长乐宫D甘泉宫

1.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的畅春园。

3.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C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

A 里亚德 B桃金娘C狮子D 罗汉松

2、中国私家园林萌芽在A时期。

A、汉代B、秦代C、魏晋D、隋代

5、欧洲园林传到中国后所出现的开中国园林、欧洲园林及建筑体系融合的先河的是A。

A长春圆B万春圆C圆明园D避暑山庄

1、台地园

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五、判断题

1.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含芳园是以植物为主。

(×)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囿、台、苗圃。

(√)

3.圆明园遗址中被毁坏的“卐”字形建筑群的作者是雷金玉。

(√)

4.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

5.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是元明清。

(√)

2、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 C )时期。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5、在英国邱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A)引入的。

A钱伯斯B布朗C.坦普尔D.腓特烈

3:

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C)因栽培花卉而闻名京师,被誉为京城的“花圃。

A琼林苑B玉津苑C宜春苑D含芳

5.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A)(时期)。

A.秦B、汉C、宋D、唐

1:

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为榭(√)

2:

中国古典园林主流园林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

3:

寺观园林兴起于元代。

(魏晋)(×)

4:

《长物志》的作者是张然。

(文震亨)(×)

5:

罗布林卡中用植物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的。

(√)

1:

竹林七贤:

晋代七位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因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2:

圣林:

古希腊人对树木怀有神圣的祟敬心理、相信有主管林木的森林之神,把树木视为礼拜的对象.因而在神庙外围种植树林.称为圣林。

(或者以埃及的神苑进而到神庙境内的林木即圣林。

3:

、阁与楼:

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息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为阁。

5、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兴建宫室的重要指导思想是()(A)

A.非令壮丽无以重威

3.苏州园林甲天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园是()

A.沧浪亭B.留园C.半亩园D.拙政园E.网师园

1、简述我国各时期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答:

(1)夏商周时期:

开创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势——囿。

(2)秦汉时期:

在囿和苑囿的基础上,宫苑建筑得到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文学、美术上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进而兴起了自然山水园林,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时期:

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

(5)辽夏金元时期:

本时期的园林发展,除西夏在宁夏银川有所发展外,多限于燕京地区的山水宫苑,创意较少,但对前代的园林进行了保护。

(6)明清时期:

不仅继承了前代园林艺术,而且更加大了园林技巧,使我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传统风格逐步巩固和成熟,并在质量上、艺术上、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境地。

3、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A)公园。

A、黄埔B、中山C、复兴D、虹口

5、“独乐园”是(A)的游憩园。

A、宋朝司马光

4、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是()

A、台地园B、筑山庭C、平庭D、茶庭E、枯山水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