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3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docx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更多文档分类

《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一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

1.超高

2.缓和曲线

3.行车视距

4.设计标高

5.经济运距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

6.公路是如何分级的?

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

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

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7.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8.请说明如何进行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

9.山区公路有哪几种线形?

各种线形的布线要点有哪些?

10.简述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三、计算题(第1题25分,第2题20分。

11.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如JD1处的横向力系数采用0.05,超高横坡度取5%。

(1)试求JD1处弯道的半径。

(2)若JD1处缓和曲线长取100m,试计算此平曲线要素及五个主点桩号。

(3)如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8.5m,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过渡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设计高程以未设超高前的路基边缘为基准,求k0+500.00处路基边缘、路面边缘及中桩与设计标高的差。

(计算题11答案:

(1)R=283.46(m)

(2)θ1=19°11´57";θ2=78°30´37";A1=160°48´3";A2=78°30´37";α=-82°17´26"(左偏)(3)β=10°6´24";q=49.95;p=1.47;T=298.91;L=507.12;E=94.91;J=90.7。

JD=K0+559.50;ZH=K0+260.59;HY=K0+360.59;QZ=K0+514.15;HZ=K0+767.71;YH=K0+667.71。

(4)K0+500为圆曲线段,全超高:

横断面中点相对于路基边缘的高差为0.0925m。

路面边缘:

内-0.0825m;外0.2675m。

路基边缘:

内-0.12m;外0.305m。

--------------------------------------------------------------------------------

12.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现有一个变坡点桩号为K12+240.00,高程为534.67m,且前后纵坡分别为i1=1.0%,i2=-1.5%,如该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4000m,试计算此竖曲线的设计高程。

(采用桩距为20m的整桩号法,并画出示意图)

--------------------------------------------------------------------------------

计算题12答案:

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

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

起点高程=534.17;终点高程=534.92。

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题12答案:

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

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

起点高程=534.17;终点高程=534.92。

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或者

《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二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题)

1.公路工程一般建设项目应采用两阶段设计,即设计和设计。

2.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设计车辆为、、。

交通量折算时采用的标准车型为。

4.当设计速度≥60km/h,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为宜;反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以m计)以为宜。

5.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有、和等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

6.设凸型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

7.设超高时应使路面加宽。

8.公路平面设计过程中选择圆曲线半径时首先应考虑选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只有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

9.沿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的问题是。

10.在进行环形交叉口设计时,中心岛的半径首先应满足

条数和宽度,验算。

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10题。

11.当v/C值大的时候最大服务交通量小,车流运行条件好,相应地服务水平就高;反之v/C值小时服务交通量大,车流运行条件差,服务水平就低。

()

12.道路用地也称道路建筑限界,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

1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是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Z1为零;产生纵向滑移的临界状态是下滑力等于附着力。

据此可推导出汽车行驶时纵向稳定性的条件。

()

14.新建路基的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路线中心的标高。

()

15.平面设计中,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超高缓和段长度应相一致,并选取最大者作为统一的设计值。

()

1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除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

()

17.在冰雪覆盖的光滑路面上,为保证行车安全,转弯时的横向力系数不能超过0.07,若在半径为50m、超高横坡度为6%的弯道上行驶,这时的速度应不超出20km/h。

()

18.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

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制动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应对陡坡的长度有所限制。

对于纵坡较小的坡段,则最长坡长无需限制。

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

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制动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应对陡坡的长度有所限制。

对于纵坡较小的坡段,则最长坡长无需限制。

()

19.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行车道的宽度除了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外,还应包括两侧路缘带的宽度。

()

20.在进行纸上放坡时,如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2米,按平均坡度5%放坡,则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间距为20米。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

21.经济运距:

22.设计速度:

23.复曲线:

24.超车视距:

25.冲突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26.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其长度如何确定?

27.简要说明纵坡设计有哪些控制指标?

28.试分析说明怎样才是平、竖曲线的正确组合?

29.画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并标明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五、计算题(每题15分,共3题)

30.某三级公路两纵坡段i1=-0.06,i2=0.05,变坡点处的桩号为K8+355,标高为230.30,若竖曲线半径取R=2000米,试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及设计标高,以及K8+330、K8+345.50、K8+380各点的设计标高。

第一计算题答案:

ω=0.11;L=220m;T=110m;E=3.025.

起点桩号:

K8+245;终点桩号:

K8+465;起点高程:

236.9;终点高程:

235.8.

各点设计高程列表计算如下:

31.某三级公路,已知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

如设JD1的半径R=150m,缓和曲线长Ls=40m。

1)、求JD1处的曲线要素、主点桩里程桩号

2)、如导线点D1的坐标为(40862.135,96032.665)、

D2的坐标为(40501.246,91362.045)、在D2点架设仪器,试问如何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放出JD1。

第二计算题答案:

1)θ1:

19°11´57";θ2:

78°30´37";A1:

160°48´3";A2:

78°30´37"α:

-82°17´26"(左偏)

曲线要素:

q=19.988m;p=0.444;

β=7.639T=151.438;L=255.440;E=49.781;J=47.436.

主点里程桩号:

JD1的里程桩号=K0+559.505;

ZH=K0+408.067;HY=K0+448.067;QZ=K0+535.787;YH=K0+623.507HZ=K0+663.507.

2)放样数据:

(D1设站,以D1为基准边)

距离D=130.836m偏角a=153°14´54"(顺时针拨角)

32.如图所示,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两交点JD1、JD2的间距为640.87米,α1=15º,α2=16º,当JD1处的半径选用R1=2000米时,问JD2处半径R2如何选用?

(假设平面线位不受限制。

已知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200米,极限最小半径为115米,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1900米,复曲线中小圆临界半径为500米)

第三计算题答案:

当R1=2000时,大于不设超高的半径,因此可不设缓和曲线。

T1=263.305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夹直线宜大于等于6V即360米1)考虑将JD1、JD2设成两个单圆曲线

T2=640.87-263.305-360=17.565;

R2<125显然,无法设成两单圆曲线。

2)考虑将JD1、JD2设成复曲线,因为R1大于临界半径,所以可考虑设置复曲线T1=263.305;T2=640.87-263.305=377.565;R2=2686.515;

R2/R1=2686.515/2000=1.34<2.0

所以符合设复曲线的条件。

答:

本题R2可采用2686.515米,与R1设成复曲线。

【自测型】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名词解释

1.经济点

2.断背曲线:

3.经济运距:

4.自然展线:

5.施工高度:

6.横向力系数:

7.超高:

8.动力因数:

9.停车视距:

10.临界半径:

11.冲突点:

12.设计标高:

13.设计速度:

14.合成坡度:

15.断链:

16.交通量:

17.通行能力:

18.车轮工作半径:

19.附着力:

20.临界速度:

21.动力上坡:

22.缓和曲线:

23.超车视距:

24.复曲线:

25.回头曲线:

26.交织点:

27.平均纵坡:

28.螺旋展线:

29.纸上定线:

30.沿溪线:

31.山脊线:

32.越岭线:

33.两阶段设计:

34.合成纵坡:

35.施工高度:

36.横净距:

37.避险车道:

38.计价土石方:

39.“四块板”:

40.交织长度:

【自测型】

【自测型】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判断题

--------------------------------------------------------------------------------

1.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应采取三阶段设计。

2.平曲线上路面加宽一般设置在曲线外侧。

3.原桩号为K3+580.00,经复查后正确桩号为K3+571.79,则断链桩应写上K3+571.79=原K3+580.00(短

8.21米)。

4.新建路基的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路线中心的标高。

5.设置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行车平顺和满足视距要求。

6.汽车行驶中的横向稳定是通过汽车结构设计保证不发生倾覆,通过路线设计保证不发生滑移。

7.回头曲线一般应设置在同一纵坡上。

8.纵坡设计中,缓和坡段是为了设置竖曲线而设的过渡段。

9.设置凸型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纵向视距要求。

10.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牵引力一定要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11.平面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超高缓和段长度应相一致,并选取最大者作为统一的设计值。

12.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半径曲线,以节约用地。

13.设计速度是汽车按其机械性能与动力性能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14.汽车行驶中的纵向稳定是通过路线设计保证不发生倒溜。

15.附着力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成正比。

16.“经济点”的含义是:

如果纵坡设计线刚好通过该点,则在相应的横断面上将形成填挖面积大致相等的情况。

17.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环道上驶出车辆的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8.无分隔带的双车道公路应有一定路段保证超车视距,有分隔带的高等级公路无需考虑超车视距。

19.为了缩短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时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应采用一阶段设计。

20.“3S”技术、三维设计系统、航空摄影测量、动态全景仿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都是道路勘测设计的新技术。

21.汽车在小半径平面弯道上作高速行驶时,行驶在弯道的内侧要比在外侧更稳定。

22.在冰雪覆盖的光滑路面上,为保证行车安全,转弯时的横向力系数不能超过0.07,若在半径为50m、超高横坡度为6%的弯道上行驶,这时的速度应不超出20km/h。

23.汽车的车速越大,则道路的通行能力越大。

24.在道路平面上设置缓和曲线时常采用回旋线,这是因为回旋线的线形简单。

25.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只要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就一定能满足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的要求。

26.当道路转角较小,小于7º时,为了使线形连续、指标均衡,半径也应相应取较小值,这样才能保证小转角处设置较短的平曲线。

27.汽车要加速行驶,必须要牵引力大于各项行驶阻力的和。

28.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越大则汽车所能获得的速度越大。

29.最大纵坡是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是纵面线形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最大纵坡的依据主要有:

车辆类型、设计速度、自然条件等。

30.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

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制动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应对陡坡的长度有所限制。

对于纵坡较小的坡段,则最长坡长无需限制。

31.对于整体式断面的公路,两条左侧路缘带的宽度计算在中间带的宽度内,而两条右侧路缘带的宽度计算在行车道宽度内。

32.在计算横净距时,切除计算的起点在内侧行车道边缘。

【自测型】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哪些?

公路是如何分级的?

公路分级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

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方式有: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根据交通部2004—03—01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后简称《标准》)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双向行车道之间应设置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的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

2.何谓牵引力?

其值取决于什么?

(分数:

1,完成次数:

0)

所谓牵引力:

一切具备产生力的能力的物体,在克服自身运动或传动系统产生的阻力后,能够施加给其他物体企图沿自己施力方向前进的能力。

取决因素见公式

--------------------------------------------------------------------------------

3.汽车行驶有哪些阻力?

哪些阻力是汽车行驶时始终存在的?

哪些阻力将分别随不同的外界条件而变化?

如何变化?

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和道路阻力是始终存在的,而惯性阻力只在速度变化时才发生。

(1)空气阻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迎风面空气质点压力;2)车后面真空吸引力;3)空气质点与车身的摩擦力,总称空气阻力;随着速度V的增大而增大,大于100km/h时有一半的功率来克服空气阻力。

(2)道路阻力包括:

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在柔性路面、越不平整路面上越大,随坡度的增加越来越大;

(3)惯性阻力,速度的变化率越快时越大。

--------------------------------------------------------------------------------

4.简述平原区的布线要点。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尽量做到不占、少占高产田;与农田水利相配合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能;通过低洼地区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保证基本的技术要求;尽量避免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3)处理好与桥位的关系路线应与大、中桥梁相一致,小桥涵服从路线走向,且避免与河流斜交过大。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尽量沿分水岭等地势较高处布线,避让不良地质。

(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对现有的二级公路一般利用、改造原路,另建辅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现有公路等级低于一般二级路标准的宜新建汽车专用道,原有公路作辅道,

(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

5.何谓环形交叉口?

其设计基本要素有哪些?

有哪些优缺点?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称为环行交叉,此路口则为环行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半径,交织长度的要求,交织角,环道的宽度,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环道的横断面,环道的外缘石,环岛的通行能力。

优点:

驶入的车辆可以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车流没有了分流和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更为有效;中心岛绿化可以美化环境。

缺点:

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车;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

6.山岭区选线有哪些布线形式?

沿溪线布线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山岭区选线的布线形式有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三中形式。

主要考虑的问题有:

(1)河岸选择路线应选择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地质良好的河岸;在积雪冰冻地区尽量布置到阳坡和迎风的一岸;

(2)路线高度:

路线高度一般选择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3)桥位的选择按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有跨支流和主流两类桥位。

支流的桥位选择属于路线布局问题,而跨主流的桥位是控制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

7.试述纵坡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在厘米图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并收集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

控制点是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挖填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叫经济点。

(3)试坡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大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初步确定设计线、变坡点的位置。

(4)调整:

确定的坡度与选线时的坡度比较,二者基本相符否则权衡利弊,进行取舍;对照规范,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5)核对:

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核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定坡:

核对无误后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7)设置竖曲线,计算竖曲线要素。

--------------------------------------------------------------------------------

8.怎样才是平、竖曲线的正确组合?

试分析说明。

平纵曲线组合的基本要求: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组合合理、悦目;

(2)竖曲线与平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3)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纵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课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在实际的运用中,竖曲线的起点与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段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圆弧段内。

若平竖曲线的半径都比较大,则平竖不受其限制;若做不到较好的组合,则把二者拉开距离,平曲线位于直线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

9.纵坡设计有哪些控制指标?

为什么要规定这些指标?

纵坡设计的控制指标有:

(1)最大纵坡,其大小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2)最小纵坡,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通畅的地段,为保证排水符合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3%的最小横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5%为宜;

(3)坡长限制,凡是大于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坡度的都应该限制其长度,同时对最短破长也有限制;纵坡越陡越长,使行车速度下降明显,容易使水箱“开锅”导致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过短变坡点多增减重变化频繁,车速越高越明显,路容美观,相临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视距也要求坡长一定长度;

(4)平均纵坡,是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的行驶;因为在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的地区,在其他的限制指标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可设计成“台阶式”纵断面,这种做法是合法不合理的;对行车安全和机件是不利的,因而需要限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