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385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docx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任丽娟

一、教材分析

内容概述:

本框内容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

明确自立就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应通过身边的小事,多实践多锻炼,主动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自立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

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

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立的表现;

(2)知道自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学生分析

(1)青少年存在着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偏差。

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

这在精神医学里称为“社会适应不良”,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起因主要是父母未重视给孩子“心理断奶”。

在一项有关独生子女独立性的调查中,有一般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

(2)针对初中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获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

初中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自理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四、教学策略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Flash动画的观看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个事例的对比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课堂活动让学生实际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走向自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进初一时,军训的场景吗?

生:

记得。

师:

军训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难忘的。

有个大学生在经过了十天的军训以后,感受颇深,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报告班长!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观看Flash动画——“报告班长!

”)

(由学生的实际经历导入,配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

师:

为什么每年学校有新生入学总要举行军训呢?

生:

……

师:

军训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军营生活更能让我们学会很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自理是一个人逐步摆脱对家人、老师的依赖,逐步走向自立的前提。

今天,我们就继续上一节课“自立”的话题,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多媒体出示课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讲授新课

师:

先请同学们来侦破一个案件——谁“杀”了他?

(资料一:

饿死儿子的故事)(设置疑惑,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氛围)

生:

……

师:

是他自己的懒惰、依赖心理“杀”了他。

那你对自己的父母、家人有依赖心理吗?

我们就来个小比赛——“比比谁更行”,检测一下大家是否有依赖心理。

(活动一:

“比比谁更行”――分组进行叠衣服比赛)

(通过活动提出依赖心理的普遍性、危害性,引导学生逐步摆脱依赖,自觉走向自立)

师:

你们觉得哪个同学叠得既快又好呢?

生:

……

师:

为什么有的同学叠得既快又好而有的同学却叠不好呢?

生:

……(应指出叠得好是由于平常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干;叠不好是由于平常依赖父母的后果)

师:

通过这个小活动,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部分同学的个人自理能力不够的。

甚至,我们周围还有那么一些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走向自立。

这种依赖心理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资料二:

招聘会的故事)

师:

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

为什么?

生:

……

师:

这个青年凡事都依赖自己的母亲,没有一点独立能力,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他对自己的事都不能自己负责,更不用说对公司负责了,所以不会聘用他。

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依赖心理可以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总结,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生:

……

师:

依赖心理有那么大的危害,可见,我们平时还能对父母、家人还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吗?

生:

不能。

师:

要告别依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任何帮助和依靠呢?

生:

不是。

(并讲明原因)

师:

长辈、老师社会阅历、知识经验都比我们要丰富,遇到重大问题还是应该征求、听取他们的建议。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我们更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爱睡懒觉的小姑娘)(从学生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生:

有。

师:

这个小姑娘以前改不了爱睡懒觉的坏习惯,是什么原因呢?

生:

以前依赖父母会叫她起床,所以改不了。

师:

为什么后来改正了?

生:

后来她认识到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了责任心,就改掉了坏毛病。

师:

要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能够独立的生活。

而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这个小姑娘在父亲的指导下,逐步开始走向自立。

那这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呢,他有自立能力吗?

(资料三:

进京赶考书生的故事)

生:

他没有自立能力。

师:

为什么呢?

生:

……

师:

像书生这样,遇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承担不了自己的责任,更别说在生活中独立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就是自主。

刚刚的招聘会还在继续,那个26岁的年轻人失去了就业机会;现在又来了一个叫小江的小伙子,公司会录用他吗?

(多媒体展示:

小江图片及相关资料)

(利用两个不同应聘者的对比故事,让学生在比较中实在的感受到自立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生:

会录用他。

师:

为什么?

生:

……(自由讨论后作答)

师:

小江由于注重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反复实践、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会被公司录用。

一个人要摆脱依赖,逐步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一定要在社会中、在平常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就如同要学会游泳一样,只站在岸边是没有用的,只有跳到水中反复练习才能学会。

(运用类比手法,浅显易懂)

我们中学生生活范围较小,要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就要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

平时都是父母弄水果给我们吃,今天,我们就来个水果拼盘比赛,看看哪一组在规定实践内完成的既快又好。

(活动二:

“瞧我的”――水果拼盘比赛)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和能力,使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小组活动能增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友谊;为拼盘题名,也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组的水果拼盘最有创意呢?

生:

……(让学生评选出优胜组)

师:

为什么××组能获胜呢?

生:

……(突出是由于平常锻炼的结果)

师:

自立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砝码,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边的件件小事来锻炼自己,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够自理自立的人。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自立歌》。

(多媒体展示诗歌――《自立歌》)(齐声朗读诗歌,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增强培养自立能力的决心)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我们这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问一下大家,通过今天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吗?

生:

……(让学生自由讨论再谈体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接受课堂内容,避免以往说教式教学模式)

(四)课堂反馈

师:

同学们,马上“三八”妇女节要到了,你有没有想过,要为辛苦操劳了一天的妈妈做件有意义的事呢?

今天我们的课外活动就是“今天我当家”,请你在星期天为自己的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此活动是课堂的延伸,着重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提升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第三课第二框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导入本框题教学:

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才行,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

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

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

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教学过程:

一、不能再有依赖

1、辩论活动:

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关于外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我们中国的父母又是怎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呢?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

中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

辩论过程(略)

板书辩题:

正方: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

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

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什么利弊呢。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又有什么利弊呢?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

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

但是,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

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2、行为分析: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很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

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又饿又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

你怎么评价小雅?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危害?

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

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

依靠是不是依赖?

为什么?

同学们,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

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

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

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

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

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

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如何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问题。

“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从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

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

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

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5、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

为什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

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

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

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

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

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1、讨论:

①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又住在四楼,你怎么做?

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爸爸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妈妈又值夜班,你怎么做?

③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

教师总结:

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是怎么做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几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几个假设”探讨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

自立应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应多征求与听取长辈和老师的意见)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

通过父亲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

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样的素质”讨论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插图内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又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如何安排你的学习?

(提示:

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完成等方面考虑)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如何安排你的生活?

(提示:

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

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

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假设”,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要讲清初中生在个人学习与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负起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

4、什么是自主?

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

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

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5、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

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

”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

走了不远,又听有人说:

“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

”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

不久,遇见一个农夫,农夫问:

“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

”书生听了,丢下书籍,什么都不要了。

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

看到他的人又说:

“看,这个书生什么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

”书生听了后悔不迭。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 多锻炼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什么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

当然不是,要真正能成为自立的人,我们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1、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还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要从小事做起。

建议教师在班里做一个调查。

例如,有多少同学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

不同做法的同学分别说说理由。

3、电视台拍摄的《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须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这次活动是为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途径,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自立的理论知识,而是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但这是培养自立所必不可少的。

在做电视台拍摄这一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自己在自立方面的事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4、想一想:

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课后阅读: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父亲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父亲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父亲的影响谋取好处。

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5、 有一位父亲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

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

爸爸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

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

于是,儿子连哭带骂:

“坏爸爸,大坏蛋!

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

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

“我是自己爬上来的!

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爸爸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6、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有一天,他把孩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

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爸爸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

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

“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

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帐。

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

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

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象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7、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

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