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7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48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docx

河南试题解析05至09定稿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

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

C。

解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实质是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招考试中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是常考的试题,但又常考常新,可以以古诗词的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能量的变化、初中化学中典型的重要的实验等形式出现,属于重点考题但不属于难题。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糖、蛋白质等都是对人类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营养素

B.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蒸馏水、软水、矿泉水都是纯净物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合成新药,可以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元素与人体的身体健康、燃料的燃烧与利用,有机合成材料,大气水体的污染与防止等方面考查较多。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分析:

该题把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的实验以图示的形式进行考核,是河南的重点题型。

酒精灯使用时: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注意量程;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吸水而潮解,腐蚀纸片。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边加边不断的搅拌。

相反操作会是液滴飞溅。

答案:

4.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该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溶液的判断,对“溶液”概念的考查,通过让学生对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食盐、纯碱、面粉、芝麻油、蔗糖、白酒等溶于水的情况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溶液

的概念;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外观特征是澄清,食盐、纯碱(碳酸钠)、

蔗糖等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白酒本身就是溶液,再溶于水实际是溶液的稀释。

面粉放

置于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芝麻油放置于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降低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是中考的重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同时伴随火星四射。

6.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C.液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

答案:

A。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的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硬度、导电性等。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可用人工降雨,其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利用是的干冰的物理性质;可以直接选择。

7.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

B.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答案:

D

解析:

对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考查,不是干巴巴的考一些计算,而是通过对葡萄糖的性质及化

学式的认识,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得信息的能力,既有对有机物概念的考查,又有根据化学

式计算的考查;因为葡萄糖含有碳元素所以是有机物A正确;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B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元素质量比为: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2∶12∶96=6:

1:

8,C错,题目中所给的比值是葡萄糖分子中的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72+12+96=180,D正确。

8.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1000倍,使溶液的pH<7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公路上的积雪用氯化钠来消融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答案:

C。

解析: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1000倍,溶液仍显碱性;明矾做净水剂利用明矾形成的胶状物的吸附性;并不能降低硬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

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压改变不大。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B.Fe、Ag、Cu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答案:

A。

解析:

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药品或物质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重点,以不同的题型出现。

10.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

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

注意该题引导学生挖掘更明确的知识点。

11.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的有

()

A.4种B.3种C.2种D.1种

答案:

D。

解析:

考查基本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根据概念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有单质参见或单质生成的反应,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

复分解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改变。

12.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2HCl+FeO===FeCl2+H2O

B.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2NaOH

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H2SO4=====MgSO4+2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2CO+O2

2CO2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一般是课本上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而不是氧化亚铁;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不是硫酸;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应考虑除的效果,通过灼热的金属氧化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请指出农业上常用的氯化钾、硫酸铵、磷酸钙、磷酸二氢铵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请举出一种生活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物品。

答案:

(1)磷酸二氢铵(或NH4H2PO4)

(2)保鲜膜、汽车轮胎等

解析:

该题考查化学肥料的分类和判断以及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判断。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所以农业上常向土壤中补充氮、磷、钾。

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等。

14.我们生活的世界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请你分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请用一具体事例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答案:

铁(或Fe)等水(或H2O)等湿衣服晾干等

解析:

该题具有较强的发散性。

考查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性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15.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其反应如下:

2CaCO3+O2+2SO2===2CaSO4+2X,请你推断X的化学式为。

答案:

答案:

.CO2

解析:

联系实际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

是河南的常见考题和重点考题,出现率较高。

(缺图)1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过于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利用该装置还可制备的一种气体是。

答案:

(1)2H2O2

2H2O+O2↑

(2)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等

(3)CO2或H2等

解析:

该题考查氧气的制取、反应速率的控制、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联系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或初中化学中制备的气体:

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得出该装置可以制备的气体。

(缺图)17.

(1)右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写出一条即可)。

(2)若使20℃时不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

(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等(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2)加溶质、升高温度等

解析:

该题考查氢氧化钙溶解的有关知识;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和许多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同,实现饱和和不饱和的转化也不同,注意物质的一般共性,还应注意物质的特性。

18.芳芳同学在实验室里按以下途径制备Cu(OH)2;CuOH2SO4CuSO4NaOHCu(OH)2,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2)

答案:

(1)CuO+H2SO4====CuSO4+H2O

(2)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

该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是中考较高程度的考试题目。

在学习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以后,形成认知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并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就能完整、准确的作答。

19.请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方面分析,导致下列物质的性质相似或有差异的原因。

(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硫酸、盐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却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答案:

(1)二者溶液中都含有OH-

(2)二者溶液中酸根离子不同(或二者溶液中酸根离子不同,SO42-可与Ba2+生成BaSO4沉淀)

解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酸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化学性质也相似。

酸碱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和水的生成。

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盐酸却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只是简单的混合,无沉淀、气体或水的生成。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2分)

20.在化学实验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消防队员扑灭一般火灾时常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请你说出以上三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

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不被引燃

解析:

该题考查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如、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就是采取了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

而石油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常采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以此达到灭火的目的。

一般性火灾常采用冷却剂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来达到灭火目的。

21.请分析下列三组化学反应,并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例:

在块状石灰石和粉状石灰石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前者反应较慢,后者反应较快。

说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微热5%的H2O2溶液时,反应速率较慢,若向其中加入MnO2,则能较快的产生氧气。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常温下,CuO与稀H2SO4反应较慢,加热时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将锌粒放入15%的稀硫酸中,放出气泡较慢,如果将锌粒放入30%的稀硫酸中,则放出气泡较快。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综上所述,你可初步归纳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说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或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说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说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实验和示例可以得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

该题灵活的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

考生只有在识记和归纳的基础上、把有关的信息进行处理才能答题,形成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

22.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

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小气球有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

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答案:

(1)气球胀大CO2和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

CO2+2NaOH=Na2CO3+H2O

(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或取两个同样的试剂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比较气球胀大的程度等答案合理均应得分

解析:

该题是一道围绕着CO2和NaOH的反应展开的一道探究题。

题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教学情景,引导他们对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进行对比实验,通过改进装置及检验生成物等多种方法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题是对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性质的综合考查。

由此题学生还应该认识到:

对于没有现象的反应尤其是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可以通过压强的改变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也可以检验生成的产物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与否。

另外还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获得结论时,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设计的实验方案一定要正确、合理、有说服力。

(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小气球会胀大。

(2)要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可以通过对比实验,看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气球的胀大情况;也可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碳酸钠生成,二者可以任选其一。

有关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设计的很多方案,但大多数方案利用的原理为:

①CO2与NaOH反应,导致盛CO2容器内的气压变小;②对比实验,如本题中可利用两个同样的充满CO2的试剂瓶滴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比较气球胀大的程度。

③检验生成物的存在,如本题中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通过本题的考查,我们还能得到一些启示:

①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以从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在有效方法等。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3.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1)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④金属的延展性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2)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请你写出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里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其原因是什么?

(5)若将13g锌放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③⑤

(2)33CO+Fe2O3

2Fe+3CO2

(3)水和氧气

(4)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或氧化膜)。

(5)解:

设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982

13gyx

65:

13g=2:

x

x=13g×265=0.4g

65:

13g=98:

y

y=13g×98/65=19.6g

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g100g×100%=19.6%

答:

可生成氢气0.4g,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该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Al、Fe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③知道常见金属(Al、Cu、Fe等)与氧气的反应。

④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地位明显的提高,金属的化学性质、用途,金属的冶炼,金属的锈蚀与防护,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有关金属的活动与探究,在中考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灵活性越来越强。

2006年河南省省级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

化学

本对原子质量:

H:

1He:

4C:

12N:

14O:

16P:

31S:

32Cl:

35.5Ca:

40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B)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答案:

A

解析:

联系铝合金用于制作门窗框架、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等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的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硬度、导电性等。

铝合金用于制作门窗框架,利用了铝合金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属于物理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因为氢气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水,所以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利用酸和碳酸盐的反应,利用化学性质。

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也是利用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

2.下列认识或做法,你赞成的是[]

(A)“白色污染”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B)为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杆焚烧处理

(C)“点石成金”指石灰石能变成黄金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有损健康

答案:

D。

解析:

学习化学应形成化学的思想和思维;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应清楚的知道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和学习方法。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D)纯碱、酒精、水银

答案:

C。

解析:

该题以初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物质为依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

解该类习题将直接选择和排除法等有机结合起来。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

是[]

答案:

B

解析:

在溶液配制的考查中,考查的知识点有:

配制的步骤,所需的实验仪器,配制不准确的原因,用粗盐配制时应先提纯再配制等。

实验室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和溶解;根据步骤进行食盐仪器的选择。

5.“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

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解析:

该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解此题应首先接受信息,解读信息,然后结合已有知识做出判断。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主要指化学工业中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环境友好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减少废物的排放,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吸纳,实现零排放等。

本题中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结合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推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6.“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

“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

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

X的化学式为[]

(A)C4H4O8(B)C2H4O4(C)C2H2O2(D)C2H2O4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质量守恒原因的理解。

是中考的重点,是河南中考的常考和重点题型。

7.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C

解析:

分子的性质是河南中招考试的重点、给分点,但不属于难点。

分子的性质有:

分子非常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该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有: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描述物质的性质或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子的性质。

8.达菲(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禽流感药物。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菲属于氧化物

(B)达菲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C)达菲分子中碳、氮、磷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

(D)达菲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四氧化二氮分子和磷酸分子构成

答案:

C

解析:

该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等内容。

关于物质的描述在全国各地的中招考试中,都是重要的考点,而命题的形式都往往以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试题背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考查。

解该类习题时应紧扣试题、认真审题,准确描述。

以水为例通常的四种描述方式: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另外同时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

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