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5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docx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

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天津大港区发展好不好

今今天研讨的题目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二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三是大港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四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

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

1、世界经济出现良好的复苏势头。

在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相继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进入了持续的低迷期。

2001年和2002年,世界经济分别增长了2.4%和3%;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陷入衰退之中。

但是从2003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回升到3.2%,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5%。

资料:

(1)美国经济出现强劲回升势头。

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

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各大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先前预测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调高了对今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预计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为4.6%,比原先的预测高了0.7个百分点。

(2)欧洲经济有望回升。

去年前两个季度,欧洲经济全面恶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出现了负增长。

去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开始好转,2003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5%。

与美国相比,欧洲经济复苏比较缓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

(3)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

2002年、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两年实现增长,2003年增长率达到2%。

日本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的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的增长。

由于日本经济结构问题还相当严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下降,增长率回落到1.4%左右。

(4)亚洲经济成为世界亮点。

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2003年经济增长达到6.3%,超出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预计仍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2、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资本流动也更加活跃,并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

二是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增加;

三是资本流入的技术用途(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对新兴产业投资)增加,也就是技术资本投资扩张加快;

四是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长后会面临短期调整;

五是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更多国际资本正在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区;从区域分布上看,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主要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看,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

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更为有利,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

“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投资和贸易环境快速改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高于美国,这会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到这个地方来投资、做贸易。

最近两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加速,充分说明外商看好中国这个市场。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万家,比去年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3万个,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

(二)国内经济形势

1、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逐步成熟起来,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去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高达9.9%,预示着新的一轮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的到来。

虽然遭到了“非典”的严重袭击,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排在世界第6位。

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

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叠。

一是中国制造----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进一步促进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催生的投资动力将不断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三是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为主导的一批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大周期重叠,同时作用于我国经济,必然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而且这种增长是市场自身驱动形成的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2)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经济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在世界排位是140位左右。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美国在7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均在60%以上,而我国只有33%左右,增长空间较大。

(3)市场活力对经济的推动会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现转型,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的新格局。

民间投资将明显加快,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将持续升温。

(4)经济增长的体制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逐步落实,改革将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非公经济将焕发更大生机。

(5)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会进一步显现。

我国入世将从摸索期进入适应期,与国际经济融合、接轨的步伐加快,从而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

所以说在今后几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2、中国吸引外资正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按国际规则修改一系列法规,为外资更好地进入中国提供了方便。

最近商务部将出台八项投资新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吸收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统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

二是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

三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展技术创新。

四是有步骤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五是积极吸收外资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六是继续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

七是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发展国内配套产业。

八是积极探索以购并方式吸收外资、拓宽外商投资的方式。

要求达到外资与国内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结合”。

即:

(1)吸收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

(2)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相结合;(3)与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相结合;(4)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相结合。

目前,外资已经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2002年,在全球投资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实际利用外资527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2003年继续在受“非典”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仍然达到535亿元,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投产的外资企业达23万家,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4%,在出口最多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两大行业中,外资出口比例分别高达68%和85%。

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7%,产值占29%。

中国吸引外资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百分之20.5%,是所有税收中增长最快的。

外资企业也为中国230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可以说,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今后,这一支柱的比重还要更大,领域还要更广,形式还要更多样。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设立了四百多家研发中心,产业链逐渐向国内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三)天津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总量规模仍然较小。

2003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冲击、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874元,折合3126美元,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

天津市gdp增幅比北京高4个百分点,比上海高3个百分点。

但是总量仅为北京的2/3,为上海的1/3;财政收入450亿元,比北京少142亿元,相当于上海的1/6。

工业增势强劲,重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2003年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

工业增长速度高于上海、北京等市。

总量与北京持平,相当于上海的1/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张。

全社会投资1046亿元,增长29%,增幅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上海12%、北京18.9%的增幅。

但投资总额为北京的1/2,上海的2/5。

2、外向型经济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资保持较高增幅。

全年累计新批三资企业941家,增长15.3%;合同外资金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

制造业招商引资占主导地位,合同外资额21.54亿美元,增长94.7%,占全部合同外资额的61.3%。

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合同外资额13.28亿美元,增长48.6%。

来自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外资额分别增长1~4.5倍。

外商企业增资踊跃,全市增资企业达到382家,增资总额10.95亿美元,其中外方增资额9.23亿美元。

与北京、上海相比,利用外资的增幅大大高于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利用外资规模上仍然有较大差距。

合同利用外资额超过北京、但只相当于上海的1/3,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北京低5亿美元,相当于上海的2/7。

3、滨海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

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全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70亿元,增长20%,占全市的40%。

实现工业总产值2133.21亿元,增长3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08亿元,增长65.2%,占全市的45%;外贸出口89.87亿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外贸出口的62.5%;合同外资金额24.46亿美元,增长58.2%,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69.6%。

天津开发区综合指标在全国开发区排名第一,天津保税区四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保税区之冠。

天津港的发展尤为迅速,港口吞吐量达到1.62亿吨,增长25.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1.5万标准箱,增长25.2%。

4、2004年全市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200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起始之年,发展速度将更快。

主要原因是:

一是2003年我市圆满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工业化进程将明显提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居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富裕型阶段。

二是五大战略举措已全面启动,随着各项建设的全面展开,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会继续显现。

以汽车、信息通信产品和住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对经济发展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新一轮对外开发的高潮已经来临。

我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基础,滨海新区开发的龙头地位已经形成,港口的集散功能、开发区的加工制造功能、保税区的自由贸易功能都将得到充分发挥。

市里正在制定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我市到2007年直接利用外资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外贸出口保持年均50%的增长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预计2004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近几来,大港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区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健的运行态势。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53.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全区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区属生产总值完成53.2亿元,比2000年增长75%,年均增长23%。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完成工业总产值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快增长。

生产化学纤维25.6万吨,增长35.2%;乙烯23万吨,增长8.1%,原油421万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710万吨,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投资项目211个,投资总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同比增长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同比增长12%。

全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1269元,比上年增加3110元,增长17.13%。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3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85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35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额达271万元。

养老、医疗保险统筹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医疗保险统筹人员7.7万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人员达14.6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垃圾处理场三期工程、污排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新建园林绿地3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共绿地38.5平方米。

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

开展农村楼房化和“村村通”工程建设。

(三)外向型经济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下同)911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36%。

内联引资成绩显著。

全年引进内联项目132个,引进外地协议投资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实际利用内资额达到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倍。

外资企业生产形势很好。

全区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1%。

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

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大港经济开发区和石化科技园区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

2003年,开发区投入4500多万元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引进项目35个,其中,天任自行车项目投资达到3000万美元,高丽线路板和大宇空调分别增资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

石化园区投资3200万元进行基础建设,设施配套能力达到“七能一平”,全年引进企业16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

(四)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

gdp在全市12个有农业区县中排在第10位;区级财政收入排在第5位,低于塘沽、津南、西青、北辰。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排在第11位,仅高于宁河。

实际利用外资排在第7位,在四个郊区、滨海三区中,仅比汉沽高。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突出表现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高出1倍。

三是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表现了部分执法部门、个别执法人员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五)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

在看到问题和差距的同时,也应充分看到我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看到问题和差距能够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优势和潜力,能够使我们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

一是雄厚的产业优势。

大港区作为全国和天津市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经过40年的建设,形成雄厚的石化产业优势。

形成从原油开采、油品加工、大型石化装置建设,到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辅助产品开发,以及仓储、运输等相配套的、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

二是完备的配套设施。

拥有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的大港发电厂和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天津石化自备热电厂,形成完整电力供应配套网络。

拥有宝坻水、滦河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四种水源,完全可以保证新建项目的建设及生产用水。

燃气供应充足,陕气进津储备库坐落在工业预留地。

环保设施完备,区内雨排、污排体系完整,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三是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港区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8.96亿吨,天然气780亿立方米,地热资源面积62平方公里,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

土地资源丰富,20-30平方公里国有荒地作为后备用地,为大型项目建设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是良好的区位条件。

大港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临近京津大都市,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人才、资金,接受产业转移与协作,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优势。

上述优势,为大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推进大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举措

刚才,简要分析了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说,当前的发展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抓好外向带动战略、工业强区战略等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的关系。

我区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我们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区域经济做大做强,为社会事业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同时要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提高运行质量,做到扩张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质量同步。

二是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做依靠改革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同时,在改革中注意维护群众的权益,激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协调统一。

三是把握好统筹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促进城乡一体、区厂一体、经济社会一体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密切与驻区企业的联系,加强区厂协作,促进区域共同繁荣。

坚持在统筹中突出重点,在重点工作的把握上,倾注更大的力量,实现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区整体工作全面上水平。

(二)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开放才能发展。

我们必须积极与世界经济接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随着发达国家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必然会使劳动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前,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

为此,抓住机遇,全面推动外向型战略十分关键。

1、进一步建立全民招商的有效机制。

(1)激励机制。

在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有关中介奖励政策的同时,研究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那些有特殊贡献的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参与招商的积极性。

(2)约束机制。

每年我们都给各单位、各部门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并纳入目标管理,对年度目标管理,应该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切实发挥约束机制的促动作用。

(3)责任机制。

对一些在谈项目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实行跟踪服务,特别是一些大项目,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提供全程服务。

2、建立较高水平和规模的招商引资载体。

目前,有一批大项目即将或有意落户我区。

中石化计划投资180多亿元建设80万吨乙烯和1100万吨炼油一体化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经通过立项,正报国务院批准。

神华集团投资160亿元,建设4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特大型发电项目和黄万铁路项目,国家发改委正在立项。

中油集团在大港建设100万吨的延迟焦化和2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实施,还在争取上1000万吨炼油项目。

蓝星集团53万吨pta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立项,总投入18亿元。

大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2台30万千瓦发电供热机组,配套建设日处理4万吨淡水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设施。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区成为全国资本投入最密集地区之一,也将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抓好载体建设,规划好用地,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大港开发区、石化科技园区和镇街工业小区都要加快建设步伐。

大港开发区在现有的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展2平方公里,达到8.5平方公里,并打造一流的配套投资环境,形成机电、电子、新材料制造、自行车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石化产业园区要依托大石化、大炼油的产业优势,着力引进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化工、制药生产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镇街工业小区也尽快完善载体,尽快形成规模。

建设微电子新区。

最近,区政府与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就建设微电子新区一事,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反复论证,初步达成共识。

微电子新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选址于津港公路西侧,大港区中塘镇境内。

计划3年内完成开发,吸纳投资7-8亿美元,建成后最终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00-60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总额可达7亿元人民币。

微电子工业区计划实施二级开发模式。

前期开发建设由新区所在地中塘镇负责,中塘镇组建合资实体公司,负责用地审批、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并定向建设标准厂房。

泰达控股集团与大港区港发投资公司共同组建新区开发公司,负责收购建设标准厂房及地产,重点面向日韩电子企业进行定向招商,并集中精力搞好运营管理

3、实施大经贸战略。

既做到“请进来”,还要做到“走出去”。

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传统外贸出口格局已被打破,为我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难得机遇。

积极鼓励出口优势企业,不断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积极鼓励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科技能力和一定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区门,走出国门,到区外、境外投资办厂,拓展发展生存空间,谋求更大发展。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工业强区、工业立区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基本发展战略,应该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高标准编制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以建设工业六大基地为基础,全面振兴区属工业,带动三次产业的全面加快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一是建设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目前,我区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和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化工行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龙头行业,化工染料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华孚公司油田化工品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分别投资8000万元的利海化工、碳素厂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蓝星集团投资18亿元的53万吨pta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立项。

今后,我们打算配合大乙烯、大炼油项目建设,再引进建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现有的化工行业,石化制品行业增加值、利税力争达到全区工业的30%,构建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二是建设自行车生产基地。

我区目前自行车生产密集化程度比较高,科林自行车公司是一直我区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第二期增资项目即将投产。

去年,我们又引进了天任、科力、荣智园等一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