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31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docx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共5篇)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1

文本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两则文言文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品读文言文,把握文中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博”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人物活动,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成语,谈话导入。

导语: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知道的成语吗?

(生抢答)很好!

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真了不起!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

这些成语典故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是励志类,就是其中的人物有一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两个成语故事都属于此类。

我们先来学习《囊萤夜读》这个成语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有一种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读课题。

(1)释课题。

囊:

读“nánɡ”,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

萤:

读“yínɡ”,萤火虫。

囊萤夜读:

就是用白口袋装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读书。

(2)是谁“囊萤夜读”呢?

课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是车胤。

课题点明了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3.补充相关资料。

(1)车胤(约333—401)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

东晋大臣。

他学识渊博,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

历任中书侍郎、侍中、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等职。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2)《晋书》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

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

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该书史料甚备,博采杂著,多记异闻。

是了解两晋历史的基本史籍。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

囊萤恭勤博贫焉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

[恭勤]肃敬勤勉。

[倦]疲倦。

[博]知识广博。

[通]通晓,明白。

[贫]贫寒。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盛]装。

[继]接着。

3.师生共同说出课文的大意。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4.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品

1.文中两句话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

第一句话交代车胤的性格特点,第二句话以事例说明车胤学习刻苦。

2.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第一句话作了总的概括: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可见他是一个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文才广博而十分精通的人。

3.车胤读书克服了哪些困难?

明确:

(1)家庭的困难。

“家贫不常得油”,当然也不常得书。

但是他“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样来获取光亮,书想必也是借来的。

(2)天气的炎热。

“夏月”里可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但他仍夜以继日地读书。

(3)时间的煎熬。

“以夜继日”,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读书。

4.车胤的囊萤夜读印证了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

明确:

印证了“恭勤不倦”,也说明了他能“博学多通”的原因。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明确:

(1)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2)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慎,继续学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像车胤这样“囊萤夜读”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你能再列举一些吗?

示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

2.你能将《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吗?

提示:

可重点扩写主人公车胤家贫的原因、捕萤的经过、读书的情状等。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课件出示2:

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

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

(板书:

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

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课件出示3】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

热爱读书。

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

【课件出示4】囊、萤、恭、勤、博、贫、焉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

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

读流利了吗?

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6】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

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恭:

肃敬的意思。

练囊:

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

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

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

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课件出示7】预设:

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

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1.师:

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五、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课件出示2:

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

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

(板书:

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

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课件出示3】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

热爱读书。

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

【课件出示4】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

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

读流利了吗?

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6】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

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恭:

肃敬的意思。

练囊:

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

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

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

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课件出示7】预设:

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

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

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初识文言文

师:

我们上一篇课文的题目是《古诗三首》,一篇古诗用一首来表示,今天我们要学的小古文有两篇,所以称作“两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小古文,其实呀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言文。

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它的特点呢短小而精炼。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

2.齐读课题。

指导读好“囊萤”。

师:

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导读准后鼻音)

3.随文识字“囊”。

师:

“囊”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很有趣。

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放在案子上,下面是要把口袋用绳子扎紧。

这个字笔画较多,每部分要写紧凑些。

同学们在书上写一遍。

4.回忆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

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注释。

2.检查读书情况。

师:

谁来读一读课文?

和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3.相机指导多音字

师:

(预设学生读对了拼音或者读错了)课文有两个多音字没有拼音,咱们来瞧瞧(出示多音字)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句,教方法

1.学习第一句

师:

刚才有同学读胤/恭勤不倦,也有人读胤恭/勤不倦。

这到底怎么读?

我们就借助注释来读一读。

同学们看注释,课文选自哪里《晋书·车胤传》,主人公是谁?

(车胤)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是车胤在读书,句子中是怎么提到主人公的?

(胤)

2.理解“胤”,胤是他的名,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就把他的姓给去掉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3.理解“恭勤、通”

师:

找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

没有注释怎么办?

以“倦”为例想到“疲倦”。

(出示方法:

扩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这句中你看到还有哪个词可以用扩词语的方法?

(“博”字)你想到了哪个词?

哪个词放在句中合适?

(广博)

5.说理解。

师:

学到了这些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6.正是车胤恭勤不倦才有了后来博学多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

1.小结第一句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师:

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用了看注释、扩词语的方法。

现在你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学懂第二句。

指生交流回答。

2.适时引导:

你是从哪里知道他是整夜都在读书?

(夜以继日)从晚上读到白天,一个词就是——夜以继日。

3.师:

全文用简短的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车胤读书。

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呢?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区分“囊”不同意思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

(白色的布袋。

)和题目中的“囊萤夜读”的“囊”意思一样吗?

是的,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指导朗读: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你读出了什么?

(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4.师:

他为什么要用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呀?

是什么原因?

(“家贫不常得油。

”)理解句子:

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

句子的意思是:

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5.看插图,有感情朗读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车胤呢?

图片讲了什么故事,请你根据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汇报交流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5.感悟任务品质

师:

从刚才到讨论中,你们感受到了车胤什么样的品质?

(珍惜时间、勤奋好学)

6.背景补充:

据《车胤传》记载:

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官至礼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全文。

(配乐朗读)

7.结古文学习的秘籍:

(出示)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对照看。

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8.学以致用:

自己读一读下面这篇小古文《凿壁借光》

(出示)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9.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给大家讲一讲。

追问:

你是怎么读懂的?

指名读。

(评价:

理解了你就能读得绘声绘色了。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胤、恭、勤、焉”4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3.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经典的语言出自经典的著作,虽时光已久,但依然百读不厌,朗朗在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选自经典——《晋书车胤传》

(二)揭示课题,书写课题,解读课题,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

囊萤夜读。

(“囊”字乍一看好复杂,其实不然。

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一横一竖形成了一个十字表示把口袋扎紧,放在案子上。

下面是一个襄省去了点横。

2.读课题。

读准囊萤的字音。

3.读着,看着,写着;拿出你的笔把课题在文稿上写一遍。

汉字是我们祖国文化的根,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敬意来书写。

4.写着,想着,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谁囊萤?

什么是囊萤夜读?

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5.带着你们的思考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自由地朗读三遍,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

主要是否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停顿。

2.如遇“盛”学生无法确定读音,请教“字典”老师来解决。

3.我觉得还缺少点古文的味道。

老师来读一读。

4.学生自主练习,再次展示朗读。

能读得正确、流利,准确停顿,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即可。

(三)感知车胤是一个什么样人?

1.读着,想着,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车胤?

2.引导学生画出“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先看陈老师写,然后自己在文稿上写一遍。

3.小结读书的方法:

通读全文抓关键。

三、自主理解

(一)提出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1.看注释

2.看插图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话都在讲什么?

1.交流。

为了降低难度,我先来看看第一句。

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交流恭勤不倦的理解,还可以换成那个词?

请写在旁边。

(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刻苦勤奋

勤奋好学)

3.交流博学多通的理解,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请写在旁边。

(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多才多艺

聪明睿智)

4.师生练习:

我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你可以说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到这里你又在思考什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思考)车胤是天才吗?

不是,那我们眼中的天才是怎么炼成的呢?

6.出示“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书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7.指名交流。

引导从哪个字知道他家很穷。

“贫”你想到了那个词:

贫穷

贫困

贫困潦倒

一贫如洗

(自车胤的父亲被冤害以后,他的家就变得如此贫困不堪。

8.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贫”的旁边。

板书:

组字成词

9.在车胤心里,贫困不是借口,贫穷不是理由,他怎么做?

10.想想他怎么捉萤火虫?

创设情境:

夏夜,蝉鸣蛙噪,车胤在院子里发现有几只萤火虫,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