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23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docx

作业题目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

作业题目:

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计”课程,请你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规范的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要求: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2、结合实践,真实客观,理论联系实际。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初中思品第八篇作业

   作业题目:

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计”课程,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撰写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设计,并说明设计的目的、意义、基本方法、设计技巧、应该注意的问题、改进的建议等。

     要求: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真实客观,创意新颖。

   2、内容完整,形式规范,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3、表达清晰,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4、教学设计不限字数,说明性文字不少于1500字。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减少、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对整个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合理的设计。

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问题;转化到学生的层面,要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所以,教学设计既要为教师的教学实施着想,更要为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以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归纳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

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即确定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即制定教学策略;

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五个层面

1)课程设计──专业课程整体系统的设计

2)单元设计──课程下一般分为若干个单元内容,每一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

3)课次设计──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每次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4)教学事件设计──对课内某个特定教学目标采取的学习行动过程的设计

5)学习步骤设计──完成某个教学事件具体步骤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设计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

我们过去所写的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是不全面的。

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1.教与学(教师中心,以教代学,强调教的设计VS学生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的设计)

2.静与动

教案一般课前完成,教案的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忠实执行VS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关注预设与生成的整合,教学设计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

欣纳意外:

好课应是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的课。

预设也就是备课时要精心考虑教学环节中的关键点。

一节好课不能是预设的演练与再现,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不是好课。

如何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呢?

(1)弹性预设

通俗地说,就是课不要备得太满,要为互动提供一定的、适量的时间和空间,否则一旦出情况就成了赶课。

(2)精心预设

在备课时,要思考情境和问题能够为生成起铺垫、做准备、创条件。

有两位教师讲“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教师都让学生看舞蹈,但提的问题不一样,一位教师问:

“咱们班有谁学过舞蹈?

你觉得这些舞蹈有什么不同?

”一位教师问:

“你们喜欢哪种舞蹈?

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觉得哪个问题更好?

事实证明是第二种。

第一位教师问完后,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叫起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只能说芭蕾是用脚尖跳,还有同学说,穿的衣服不一样,再说就说不出来了。

第二位教师问完后,学生就能很自然地从回答中感悟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色和价值,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大家看,同样的材料,问题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

(3)专心聆听

互动开始后,教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聆听学生的发言上,捕捉闪光点,寻求生成。

不能脑子里想着下一个环节,考虑怎么完成教学。

举例:

青海的一位教师讲关爱生命,让学生谈对猎杀藏羚羊的看法时,一位学生讲了一则寓言,大意是说有次动物聚会让上帝参加,散会时,大家强烈要求上帝把猴带走。

上帝问为什么,大家回答因为它会变成人。

大家看这个寓言多好,教师只要一引申就过渡到后面的教学内容中来了,可是教师滑过去了,又出示了一些人猎杀藏羚羊的图片。

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干嘛非得放自己的东西,守着自己的东西不放呢?

(4)及时调整、删减预设

还是接着刚才的例子,可以不出的,就不再出了。

(5)终止预设(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为达到教学目的,有时需要另起炉灶)

五、教学设计基本特征

1)整体性:

依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全面、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各个要素,使它们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机配合,达到最优化;

2)规范性: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规范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行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步骤程序、环节及衔接、组织形式都要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

3)操作性:

目标设计、内容安排、时间分配、活动的组织、进程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手段,都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体现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应变机制。

4)创造性:

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5)实践性:

专业教学内容高度强调实践性、(强烈现场感的)真实情境、操作经历。

六、教学设计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学科特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地位和教学特点

2)学生特点──学生学习身心特征、知识结构

3)教学目标──学习完成后,能做些什么

4)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设施、教学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5)基本要素──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6)教学效果──反馈、评价、调控

7)教学匹配──专业知识、技能是否与学生学习需要相匹配

七、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中,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

目标是对按照学习的分类和学习分类的层次划分学习任务,为设计“教”与“学”的学习经验提供的依据。

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和组合。

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检验,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修正和进行优化。

(一)前端分析(为什么)(约30)

1.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具体名称(行为主义、认知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主要思想、对本课的指导;课标依据,也有的描述为新课程理念。

设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你们会考虑这一内容吗?

觉得有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知识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给以修正或者否定,随之被新的假设代替。

2)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这种学习更强调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而且这种建构非教师所能代替。

3)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再如:

解读课标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长辈的关爱。

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孝敬—为人之本,最基本的德性;在道德教育内容中,尊重与责任是两个最基本的道德价值。

2.教学背景分析

.问题设计:

合理,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有教师归纳,可以估计学生的回答方向

类型――

引入式提问:

谈看法、感受、见解

琪琪为什么感到苦恼?

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你觉得造成琪琪如此苦恼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式提问:

比较、判断、评价、辨析

你认为接下来琪琪会怎样做呢?

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离家出走)

解剖式提问:

(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孝是不是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听父母的?

指出父母的错误的是不是不孝?

发散式提问:

从其它角度、反问、假想、替代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琪琪解决这样的难题?

怎样才能与父母有效的沟通呢?

4.学生活动:

行为要求、意图明确、学生活动过程、分析、有最后的反馈。

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类型――

体验类活动:

模拟法庭

表演类活动:

小品、歌曲、朗诵

实践类活动:

一元钱的价值有多大?

辨析类活动:

一元钱官司值不值?

5.小结:

必须有,师生皆可

类型――

学生参与式:

首尾呼应式:

激情升华式:

举例: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宽容、忍让、和善。

这同样也是沟通需要的能力。

沟通需要真诚,需要耐心,需要宽容,需要体谅,希望我们与父母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亲子生活。

设问:

韩老师,当时您这段是如何表述的?

能否给大家展示一下?

6.板书:

图表、线路图、要有设计,不能只是提纲,要明确、简练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有教师归纳,事例要有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过渡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举例:

设问:

韩老师,我觉得您的这一板书设计很有意思,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么设计吗?

(三)评价与反思――“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教得如何、学得如何

课堂评估:

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微型调查、课堂测验、检查单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练习评估:

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个性化作业、表现性作业等)。

关于反思:

通过“课感”、“比较”反思。

要求: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课后要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参与热情、参与效果),反思教与学方法的是否得当等。

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有必要时及时改进回授,进行纠错“补救”,同时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从实践中反思教学的有效与否,也要从反思中去不断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一.讲授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

人们对讲授法最普遍的印象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往往会在课堂上持续几十分钟,这也是讲授法最经常引起置疑、招致批评的原因所在。

杜威的指责便十分具有代表性:

“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不过是另外一种‘静听',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

初中思品第七篇作业

作业题目:

通过学习“谋而后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规范设计”课程,请你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规范的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要求: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2、结合实践,真实客观,理论联系实际。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4、1500字以上。

开始时间:

截止提交时间:

五、教学设计基本特征

1)整体性:

依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全面、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各个要素,使它们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机配合,达到最优化;

2)规范性: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规范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行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步骤程序、环节及衔接、组织形式都要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

3)操作性:

目标设计、内容安排、时间分配、活动的组织、进程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手段,都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体现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应变机制。

4)创造性:

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5)实践性:

专业教学内容高度强调实践性、(强烈现场感的)真实情境、操作经历。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中,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

目标是对按照学习的分类和学习分类的层次划分学习任务,为设计“教”与“学”的学习经验提供的依据。

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和组合。

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检验,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修正和进行优化。

(一)前端分析(为什么)(约30)

1.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具体名称(行为主义、认知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主要思想、对本课的指导;课标依据,也有的描述为新课程理念。

设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你们会考虑这一内容吗?

觉得有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知识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给以修正或者否定,随之被新的假设代替。

2)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这种学习更强调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而且这种建构非教师所能代替。

3)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再如:

解读课标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长辈的关爱。

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孝敬—为人之本,最基本的德性;在道德教育内容中,尊重与责任是两个最基本的道德价值。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

地位、内容

学情:

知识技能、心理-动机状态(共性);学校学生特点、学校特点(个性)――我要去哪里?

教什么、学什么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重点的确定等等都与此相关,因此,做好课前学生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策略(方法):

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设计,主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并提供学习指导,教学方法要与教育理论相吻合、以不超过两个为宜、在教学设计中有体现(至少三处)

手段:

不是方法,明确使用工具(教具、媒体)――我怎么去哪里?

如何教、如何学

资源:

校本、校外

2.1分析教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

举例:

本节课是北京版《思想品德》第三册第一单元《温馨和谐的家》中的一课,本册教材主要是围绕“我和他人的关系”展开。

培养中学生善于沟通的意识,是“我和他人关系”的重要内容。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设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你们是如何分析教材的?

1)研读教材(把握主题和内容):

让生命更精彩、责任重于泰山、同窗之缘

2)把握教材(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生命更精彩、走进青春

3)挖掘教材(探求教材背后的知识):

责任重于泰山

4)扩展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

保护生命健康、维护人格尊严

2.2了解学情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有了学情分析,教学才有针对性(概念、知识、技能、方法、审题、规范);才能有分层教学和分层设计问题,化难为易或由浅入深;才能把握教与学的分寸(深度和广度);才会更具教学的有效性。

设问:

在平时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了解过学情?

采取什么方式?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程度如何?

∙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有初感?

哪些离学生较远,需要在学习中创设情境解决?

∙哪些知识学生基本能够自学?

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启发引导?

∙如何分层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进步?

∙学生的学习心理如何?

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如何对教材进行调整?

需要补充哪些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思考怎样定位?

举例:

①初中学生对“沟通”有一定了解,但所知有限,整体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

②我校学生生源好,思维活跃,乐于探讨。

2.3教学策略

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1)教学程序主要有:

传递—接收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序、情境—陶冶程序等。

(2)教学方法主要有: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模仿法、抛锚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等等。

(3)教学形式主要有:

集体授课(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协商学习、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探索学习等。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

2.4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手段分析着重说明本节课必须使用这种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明其他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上的不足点。

举例:

①与部分学生做访谈,了解他们与父母沟通的具体方法和问题。

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学案。

③媒体准备:

计算机软硬件、PPT演示文稿、图片。

设问:

韩老师,我看您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手段的描述很简单,而对教学准备描述得较多,这种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2.5 选择资源

设问:

你们知道教学资源有哪些类型?

平常用得较多的是哪些?

是一例到底还是多例呈现?

所谓“一例到底”,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

设问:

刘老师,我记得您有一节课就是采取一例到底的方式?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对于帮助教师缕清授课思路,抓住主干知识顺利实施教学,十分有帮助。

不过,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一则材料,因此学生的认识难免失之偏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补充其它事例,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则材料很难兼顾好所有知识,这也同样要求教师补充一些素材来完善教学内容,千万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设问:

不同的资源功能是否相同?

3.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重点难点:

与教参基本一致,原因分析――我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流程图:

线索清晰

3.1教学目标

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要用可观察(测)到的行为动词作为中心词进行表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1)怎样制定?

①学科课程标准;②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智水平、非智力因素等

2)怎样表述?

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设问:

制定目标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举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以及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

设问:

韩老师,您觉得您制定的这一目标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3.2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主要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思想方法等。

难点:

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学生原有的经验或者知识是错误的;需要思维视角转化的内容(如从宏观到微观);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

举例:

教学重点: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教学难点:

真正从内心理解父母,主动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设问:

韩老师,你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确定为重难点?

依据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设计(重中之重,成败关键)(约70)

几方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设计意图

预期效果

1.导入:

符合教法要求、具有启发性

类型:

图片、歌曲、视频、事例

举例:

保护生命健康

要求:

简练生动

举例:

《琪琪的烦恼》:

我都烦死了,每天开开心心的回家,却一次次硝烟弥漫,父母见到我好像仇人一样,当我玩电脑时,他们总是不满的说,你在干吗,又在打游戏?

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

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大事小事总爱唠唠叨叨,我感觉和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设问:

韩老师,您为什么要用这个案例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2.情境设置:

种类:

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

方法:

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等

举例:

我们的主人公琪琪由于不知道怎样与父母沟通,她只能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有一天,琪琪在上网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贴吧“离家出走吧”,里面都是关于离家出走的内容,琪琪对其中一个帖子特别感兴趣,“家里太压抑,真没意思,咱们结伴离家出走吧”你认为接下来琪琪会怎样做呢?

要求:

请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写故事。

故事的编写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