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52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试

(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题中观点只是阐明了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强调了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形成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故①②观点正确;③强调了文化的传播;④强调了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粽子主要有甜、咸两种,其中北方以包小枣的北京枣粽为代表,南方则多用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作馅料,以浙江嘉兴的粽子为代表。

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因素有(  )

①相同的纪念目的'②共同的社会实践'③各地历史传统的不同'④自然环境的差异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共同的社会实践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而不是产生差异,排除②;同样①也应排除,故答案为D。

答案:

D

3.粽子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深受他国人民喜爱。

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趋同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解析: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粽子深受他国人民喜爱,体现了B;A、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C错误。

答案:

B

4.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

我们能够根据节日的名称说出其代表哪个民族,如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物质成果的表现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根据节日的名称说出其代表哪个民族”可以看出,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②说法错误。

答案:

C

5.在第20届上海电视节上,335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纪录片报名参加“白玉兰”奖的角逐,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

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加拿大HotDocs国际纪录片节主席克里斯·麦克唐纳德表示,“只有抓得住本国观众的纪录片,才能抓住世界观众”。

这是因为(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③不同民族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文情怀

④不同民族文化内容上的差异就是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抓住本国观众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抓住世界观众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克里斯·麦克唐纳德的话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当选;抓住世界观众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③当选;②与材料主旨不符;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④错误。

答案:

C

6.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

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这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与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表明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且有自己的特色表明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说法错误。

答案:

D

7.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

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今天,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

为此我们应当(  )

A.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

B.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C.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

D.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在外来文化“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吸收,D正确;对于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A错在“摒弃”上;B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材料与文化平等无直接关系,C排除。

答案:

D

8.“2014年加拿大—中国民俗文化节”于2014年7月11日至1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

近百名中国民间艺术家展示了中国武术、剪纸、书法、风筝、刺绣、瓷器、烹饪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吸引数万加拿大人亲身感受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表明(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

“近百名中国民间艺术家展示了中国武术、剪纸、书法、风筝、刺绣、瓷器、烹饪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吸引数万加拿大人亲身感受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信息,排除B;C说法错误;D说的是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要求,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9.2014年10月17日,有关负责人在《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高级研讨会上指出,制作唐诗系列微电影是一次文学与影像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该系列微电影将通过电视、电影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等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制作唐诗系列微电影(  )

①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③体现了科学技术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体现了②。

将唐代诗词制成微电影进行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④符合题意。

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①错误。

社会制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③错误。

答案:

D

10.2014年11月到12月,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台剧目进行了展演。

有中国戏剧界人士说,就像在奥林匹克体育比赛里看到了全世界优秀的健儿一样,在戏剧奥林匹克上我们也看到了世界优秀的话剧,看到了差距。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  )

①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中国戏剧工作者从戏剧奥林匹克中看到了中国戏剧与世界的差距,这说明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文化创新,①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传播中华文化,②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1.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

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不能毁坏历史文物,说明原因时要从历史文物的巨大文化价值角度去说明,①③当选,②④说法错误,选B。

答案:

B

12.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曾说过: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的观点表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  )

A.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解析:

达·芬奇的观点主要说明科技能推动艺术的发展。

答案:

B

13.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以画马著称于世。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应该是(  )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解析:

题干中提到徐悲鸿擅长中国画,强调的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则是文化创新的表现。

这告诉我们文化发展的过程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爱国精神;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德;有勤劳勇敢、朴素节俭、艰苦奋斗的品质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这些传统美德,对当时社会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弘扬,成为社会主义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传统文化往往都是经典文化

解析:

注意不要误选B,B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

答案:

A

15.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掀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日益超越时空局限,成为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决定并改变了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反映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体现了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故①④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

B

16.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

中华文化曾经是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

同样,法国作家的传世之作也深受广大中国读者喜爱。

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完全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中华文化曾经是法国社会的时尚,法国文化也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这是因为中法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特征,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①中“完全融合”的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法文化的历史传统并不相似,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17.篆刻作品《稻田深处草虫鸣》和边款“日头黄,农夫忙,汗滴脚下锄头扬。

稻花香,虫儿唱,一派田园好风光”,通过描述农村生活的趣事,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

这折射出(  )

A.艺术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

B.篆刻应该满足大众通俗化需求

C.继承传统是篆刻艺术的特殊本质

D.面向世界是篆刻艺术的基本特色

解析:

通过描述农村生活的趣事,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正确;篆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满足的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这种文化也应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是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B排除;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因而并非只有篆刻艺术才要继承传统,C错误;材料未涉及面向世界,D排除。

答案:

A

18.《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式,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

这体现了(  )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经济发展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播文化的重要功能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①中“逐步趋同”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②观点错误;国内外观众借助中央电视台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③符合题意;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说明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④正确。

答案:

C

19.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东西方文化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

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

这体现出(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在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外文化相互交融,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③正确,答案为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20.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由孔子和孟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对待儒家学派的思想,我们应该(  )

①忠实地全盘继承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儒家学派的思想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21.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和担忧的。

之所以令人痛心和担忧,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说明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22.油画传入我国已经百年,其画法已经融入到国画中。

在近代,中国的画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

A.文艺作品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创新

解析:

C不是最佳答案,D更直接。

答案:

D

2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这说明(  )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错误;材料谈的是文化创新对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B、D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24.蔡元培先生在《文明之消化》一文里面说:

“消化者,吸收外界适当之食料而制炼之,使类化为本身之分子,以助其发达……人类之消化作用,不惟在物质界,亦在精神界。

一人然,民族亦然。

”这说明(  )

A.文化是无国界、无阶级的

B.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抛弃本民族特色

C.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D.在文化交流中应该促进中外文化的完全融合

解析:

材料谈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助于文化的发展,C符合题意。

A、B、D说法错误。

答案:

C

25.为了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丰富遗存和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辉映着五千年文明和体现着时代之鸿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

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C.同一传统文化内容,可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D.只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才能代替传统文化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发展和创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故B入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2014中法文化高峰论坛于6月6日至7日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举行。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十多位来自中欧学术、人文、教育、出版、艺术等领域的学者围绕创新性这一人文社会最具挑战的主题展开讨论。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聚焦中法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希望能为中法思想界和文化界加强对话、深化相互理解、加深中法友谊作出贡献,同时帮助更多中法两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对方的文化,为中法关系的明天谱写序曲。

(1)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2014中法文化高峰论坛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说明在中法文化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

(1)问比较简单,考生联系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2)问,首先要明确需要调用的知识——文化创新的途径,而后分析材料,并与教材知识对接。

经过筛选可锁定的教材知识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

答案:

(1)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法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①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洋为中用,又要取长补短。

②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必须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7.(18分)旅客超量、票价奇高、开发过度……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引起各方关注。

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20多年间,中国已经拥有45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1处,自然遗产10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还有更多的景区在为申请世界遗产忙碌。

依托“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丰厚利润,是“申遗热”之风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的原因。

(2)游客超量、票价奇高、开发过度……这种现象有何危害?

对此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解析:

本题以我国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要从经济开发与遗产保护的矛盾的角度,阐述我国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

(2)问,着重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首先要从文化遗产的地位、作用等角度阐述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次要结合经济发展阐述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答案:

(1)原因:

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

②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2)危害:

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

①要发展。

世界遗产的申报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是保护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更要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

28.(18分)特定的环境、漫长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安徽地域文化。

某校高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围绕“追寻安徽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已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徽派建筑的文化意义。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是徽州人民的艺术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徽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

首先表现在因保护不力而导致古徽州三雕艺术珍品流失,遗存量急剧下降。

其次表现在因掌握徽州三雕技艺需要长期研习,而劳动报酬较低,所以人才严重流失,后继无人。

再次,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三雕商业行为的冲击(如浙江木雕、福建石雕等),徽州建筑三雕市场急剧萎缩,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2)结合材料,请贡献你的智慧,谈谈你对如何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构想。

解析:

(1)问,应从“传统建筑”入手,将其和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地位、文化继承和发展等知识联系起来组织答案。

(2)问,要联系材料中阐述的徽州三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

(1)①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徽派建筑文化,对于研究徽州建筑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徽州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有利于增强徽州人民对徽州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徽州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承徽派建筑有利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动文化创新,促进徽州文化乃至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2)构想:

①保护是传承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制定有关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方针政策。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