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59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五代辽宋夏金元.doc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

——五代、辽、宋、夏、金、元

总分:

100分 时间:

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2分)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彻底结束于()

A.周世宗在位时B、宋太祖在位时C.宋太宗在位时D.宋真宗在位时

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重武轻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3.在宋初统治者集中军权的措施中,目的是“强干弱枝”的是()

A.解除禁军统兵将领的兵权 B、把各地方军的精壮士兵选人禁军

C.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 D、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4.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 B、设转运使

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 D、“杯酒释兵权”

5.在下列北宋各级官员中,负责管理财政的是()

①参知政事②枢密使③知州④三司使⑤通判⑥转运使

A.④⑤⑥ B、①④ C.④⑥ D、①③④⑤

6.宋朝为消灭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三司使 B.设转运使

C.设通判监督知州 D.中央派文官担任司法人员

7.宋太祖曾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他的这种认识导致了北宋出现的军事特色是()

A.守内虚外 B.内外兼顾 C.守外虚内 D.内外皆虚

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的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谓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据此回答9~1l题。

9.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步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严格考试程序B、增加考试科目C.殿试成为定制D、录取名额增加

10.北宋的科举制有所发展创新,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B.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C.实行糊名法 D、殿试成为定制

11.下列不属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内容的是()

A.废除明经科B、不考诗赋 C、实行糊名法D、设明法科

1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起义经常爆发

C.辽和金威胁北宋安全 D、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

13.北宋统治者为缓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是()

A.抑制兼并B,募兵、养兵C.减轻徭役D、整顿吏治

14.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为22万人,到真宗时为9l.2万人,这说明()

A.军人地位上升 B、边患日趋严重

C.立国政策改变 D.藩镇拥兵自重

为了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和王安石先后实行变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据此回答15~20题。

15.右图人物主持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6.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措施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18.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可以增加政府收人的有()

①青苗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市易法④保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加以变更的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将兵法

20.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21.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是哪一民族实行的()

A.女真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

22.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历史上曾采取过类似政策的民族有()

①契丹族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时哪个皇帝在位()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24.刘兰芳在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将寇准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历史上的寇准与哪一皇帝有关()

A.宋高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真宗

25.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里的“胡虏”“匈奴”指()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尤其是元朝的统一,更有利于民族融合。

据此回答26~29题。

26.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并大力推行科举制的是()

A.耶律阿保机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2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C.汉族化的过程 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2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金之间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2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按某一标准其中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三个,这一个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回族

30.元世祖曾说:

“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为朕医左右手。

”据此判断御史台的职能是()

A.负责监察 B.掌管军事

C.掌管行政 D.统领宗教事务

31.右图中E处在元朝时应为()

A.宣政院辖地B.中书省辖地

C.察合台汗国D.钦察汗国.

32.元朝时,蒙古族的发源地受哪一行省管辖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甘肃行省 D.宣政院辖地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有较快发展,许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历史影响很大。

据此回答33-36题。

3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两宋时期并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是()

①管形火器的发展②《授时历》的颁行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④子午线长度的测定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4.最有可能登上河南登封元朝观星台进行天文观测的是()

A.沈括 B、毕升

C.郭守敬 D.朱熹

35.右图人物的成就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著有《梦溪笔谈》

C.自创天文观测仪器

D、主持编定《授时历》

36.李纲在抗金时,先使用火箭射击,后来采用幕僚建议,采用突火枪,战绩不错。

晚上休息时大声朗读活字印刷本《满江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以上叙述有几处错误()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3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体现在人类社会中具体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人性 D、儒家道德规范

3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与该词人风格相近的词人有

①柳永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哪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A.北宋 B、南宋 C.金 D.元

40.台湾称为琉球应在哪个朝代()

A.唐 B.北宋 C.元 D.明

41.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二、非选择题(共计38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

……时方镇缺守帅,稍命言文臣权知。

……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大祖、大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曰: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按:

指辽、西夏之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

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6分)

(3)材料二与材料四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何不同?

(6分)

43.王安石说: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时人称之为“拗相公”。

他在北宋中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神宗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

(8分)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什么?

(2分)

(3)变法需要人才,王安石又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4分)

(4)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投入变法中,也注重培养人才,但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6分)

高2008级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密……………………封……………………线……………………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答题卷

——五代、辽、宋、夏、金、元

42.

(1)(6分)

(2)(6分)

(3)(6分)

43.

(1)(8分)

(2)(2分)

(3)(4分)

(4)(6分)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参考答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

总分:

100分 时间:

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二、非选择题(共计38分)

42.

(1)藩镇割据问题;从皇帝直接控制兵权人手。

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

(6分)

(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

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惧”。

根本出发点在于:

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

(6分)

(3)材料二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四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役”溃败。

(6分)

43.

(1)当时的北宋统治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表现为: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辽、西夏的威胁。

(8分)

(2)理财。

(2分)

(3)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整顿太学。

(4分)

(4)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当政,废除新法。

(6分)

高三历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