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76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x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家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时间:

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调查人员:

陈学虎

据统计:

建始县外出务工农民9.65万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的“留守儿童”总数11596人,其中0—3岁的儿童1211人;4—6岁的儿童2420人;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分别是3766人、3089人、1110人。

留守儿童管理分为四种方式,其中隔代扶养4631人,亲属寄养3060人,学校寄养3100人,其它形式寄养的805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

经济落后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留守儿童因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都亟需全社会给予重视和关爱。

现将对此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总结如下:

就城步而言,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6.1万人,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68万人,由此,全县有留守儿童12350人,其中10岁以下的775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2.8%。

从留守儿童管护的情况看,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护的,占总数的52.6%;由亲戚朋友托管的占6.5%;留守儿童自我管护的占17.3%;此外,留守儿童与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的占23.6%。

从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监养人状况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只有小学文化的占6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7%,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占1.3%,特别是还有9.5%的是文盲和半文盲。

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乏,委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系列问题日趋显现。

(一)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的致使家务甚至是一些农活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大都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督管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现象。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还厌学,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对生活缺乏热情。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由祖辈管护的大都因隔代教育,缺乏共同的语言,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有的甚至由于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

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

此外,由于他们长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都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二)心理问题。

“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的难以到位,使他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教,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高坪镇的妇联干部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外出务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想把子女带到身边,又被高额的“择校费”挡住,把孩子留在家里是万不得已。

留守儿童由老人抚养,他们自身都难保,祖辈隔代抚养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而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

有的学校觉得“问题儿童”难管,便放任自流,一推了之。

(三)生活状况问题。

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大都跟年迈的祖辈们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顾,常常只能是埋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营养状况和卫生健康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资料显示,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这是留守儿童的焦虑、紧张和孤独感比其他儿童高而对父母的信任感比其他儿童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四)道德行为问题。

一名老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还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看录像、进网吧。

家住长梁乡洋扎营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媳妇在外地工作很忙,小孙子从生下来就由她和老伴带。

孩子的吃喝不成问题,但在学习上却不会辅导。

所以小孩的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动不动就和人打架。

有一次与班上同学动刀打架,将同学眼睛刺伤,仅医药费花去2000余元。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特别是由于委托监管的不到位,父母的物质补偿心理,更易使孩子们形成重物质、讲享乐、不节俭等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调查中发现,有的留过儿童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有的认为父母没读什么书,同样能挣钱,产生读书无用的意识和厌学和情绪,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五)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安全问题。

他们提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触电等等。

父母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和潜心的安全隐患。

香树村8岁的小剑和7岁的小玉,由爷爷奶奶照顾。

2005年8月,小剑放暑假随邻居小孩下河洗澡不慎溺水死亡,从外地打工赶回的父母悔恨不已哭着说:

“打工挣钱今后供你读书,孩子连命都没得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使整个家庭陷入哀痛之中。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性流动必将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儿童,为使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共同完成。

一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

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政策的精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和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同时,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二是要建立明确责任机制。

要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留守儿童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社会要热切关心。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应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要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

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学校要强化教育。

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

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在什么地方务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里。

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包括相关的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条件的学校应增设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孩子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四)家庭要努力履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

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携带子女到务工地附件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做到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

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

必要时应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作为教育媒介,激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他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受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如何教育留守子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需各方共同呵护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和“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对本校“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留守代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学校实行寄宿管理制度。

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

关爱留守儿童很大程度在学校,关键又在班主任,班主任负有做好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等职责。

要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二是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在学校设立亲情室、内设电话或计算机和视频,确保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随时与班主任沟通子女的学习、身体情况。

  三是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公益活动。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心理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四是建立家校互动制度

适时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使学校管理责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尽可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

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对他们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院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09通信1班

陈学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