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62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docx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联袂(mèi)奴颜婢膝(qī)

箴言(zhēn)暴殄天物(tiǎn)

B.证券(juàn)自怨自艾(yì)

偌大(ruò)不容置喙(huì)

C.机械(xiè)否极泰来(pǐ)

字帖(tiè)果实累累(léi)

D.剖析(pāo)力能扛鼎(ɡānɡ).

针砭(biān)遂心如意(su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文学作品还有作者________不到的一些远期的效应和永久的魅力。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多数是女性,________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及展示出的人性内涵,却远远超出了性别的________。

比如王熙凤的形象,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对当今那些才华横溢而又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就有一种特殊的________作用。

A.认识只是界线警醒

B.意识但是界限警示

C.认识但是界线警示

D.意识只是界限警醒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新学期开始,高中语文课本改头换面,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B.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绝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C.如果中国足球真想改变形象,真想洗心革面,就必须直面“假球”“黑哨”等问题。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够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形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航天科技作为当代最高水平的高新技术,对其他高新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它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产生无法估算的经济效益。

B.今年高考辽宁卷的作文,以调查让座、喧哗、随地吐痰等不良社会现象为题,材料比较有新意而且开放度比较强。

C.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很多很快,有关部门越是讳莫如深,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强,就越易加快信息的传播并使之“走样”,这不是成熟的信息社会应具有的现象。

D.超级链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单击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另一种是将鼠标指针移到链接的对象上实现链接。

链接设置只能采用这两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京城的特色食品:

诸如焖猪蹄、烩鸭条、烧白菜、元宵、奶卷……上百种名目繁多的食品,可以让各路美食家一饱口福。

B.胜利县在什么地方?

范家定查遍中国地图,也不见有“胜利县”。

(后来才知道那是苏区时设置的一个县,在现在于都县境内银坑乡一带)

C.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有“两个翅膀”:

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设计创新,而现在,许多本土企业却忽视了设计创新。

D.要解开他说书诙谐风趣的谜团,还得从平话产生的历史谈起。

早在唐代中叶就有说三国故事的,“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猎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的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南朝·陈·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人类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的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崇拜。

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6.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A.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当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7.关于十二生肖,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A.生肖与地支同源说、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是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的三种代表观点,作者对此不敢判断是非。

B.《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对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的。

C.从《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生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D.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动物崇拜,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注]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涴(wò):

玷污。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

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

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

放归

D.悉奏除悉:

详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与郑人盟

C.贫无以为养/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若复失养,汝不贷汝矣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断案明察。

有个赌徒衣服上有血,在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住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他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损失的民夫,请求停运粮食。

上司欲弹劾他,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让民夫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在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挽留他,写信赞扬他,但百姓的要求没得到允许。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对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对杀人造成社会危害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寄李儋元锡[注]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此诗是作者晚年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写此诗的前一年的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到写此诗时,长安还未收复。

李儋,字元锡,是作者的诗友,时任殿中侍御史。

(1)对于此诗的前四句,有人说是以景衬情,是正衬;有人说是反衬。

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

豗,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

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右擎苍。

锦帽貂裘,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12分)

16.将下面画线的内容改写成一段心理描写,要求内容能与原文衔接,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及个性,30字左右。

(4分)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嫂感到有点突然,又有几分担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4分)

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

女孩哭诉了好多自杀的理由,老人说了救她的理由。

第二天,老人拿了张“一句话设题答卷”让女孩看。

设题是:

如果可能,你所要的最大幸福是什么?

上面有五个人的答案,女孩读了并见了这五个答题人后,拥紧老人哭着说:

“我错了,谢谢您!

五个答题人是五个孩子——孤儿、弃儿、盲人、聋哑人、瘫痪病儿。

请你分别替他们写出答案。

(1)孤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弃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聋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瘫痪病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下面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要求用对偶句。

(4分)

据悉,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准备修整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过此地问津而得名。

它曾与东林书院、岳麓书院齐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

此次修整,力图恢复明清时建筑群原貌。

又悉,湖北大学将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建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宣扬儒学,促进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普及。

至此,孔子学院在全球达249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选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谁值得我们追随一生

李鹏

①伟人就活在你的心里,尽管他们与你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几乎时刻伴随着你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他们或许在你千万次的寻觅与热切的呼唤中出现,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与你相遇,但不管怎样,他们的存在对你的一生有着非凡的意义。

你与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意会与神交,他们有时是令你痛苦的。

当你平庸,当你颓废,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你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再生。

他们带给你更多的是狂喜。

当你迷惘,当你无助,他们高贵的品德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一次招展都将令你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

你把他们视为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你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们,每一次与之相遇,你便会强烈地感受到精神的震撼。

②如果把精神的成长比作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那么每个人成长曲线的延伸度和曲折度都有所不同,这完全取决于你拥有怎样的精神成长空间。

我们用最诚挚的心以及无与伦比的热情追随伟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最佳途径将这个特别的空间拓展至最大。

③追随意味着发现。

发现伟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

追随意味着提升。

置身于伟人精神的荫泽下,像藤蔓一般沿着伟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使我们踏上光明的坦途。

追随意味着改变。

伟人的点醒将使我们的人生积淀一天比一天厚重。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

思考的年代,缺乏精神敬畏的结局,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无比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平凡或是伟大,在伟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④谁值得我们追随一生?

应该是那个能够弥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最缺失的精神品质的人。

在今天,太多被物欲所左右的人已变得心浮气躁,他们在任由精神的家园荒芜。

当人们渐渐地重新感受与寻觅精神的至高境界时,却不得不承认所失甚多——功利主义替代了理想与激情,冷漠与玩世不恭替代了似火的热情,妥协、懦弱替代了坚强与勇敢,自私替代了宽容,随波逐流替代了神圣的信仰……许多人不再自信,不再深刻地自省,不再信奉纯洁与忠诚……

⑤去看看切·格瓦拉吧,这位尘世中的耶稣如何用自身的毁灭,来换取理想的实现与激情的勃发。

“我已下定决心和人民共患难。

我已看到他们正在经受着苦难。

作为一位不带偏见的探索者和理性剖析者,我可以自信地高呼:

我要冲向堡垒和战壕,用鲜血染红我手中的武器……我正整装待发,准备冲杀。

我将用我全部的热血,去实现一个无产者全

力追求的未来。

⑥去看看梵·高吧,作为现代艺术的殉道者、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命中注定为了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

在37年的人生历程中,他承受着接踵而来的失败,他所有的艺术成就,都来源于那近乎疯狂的激情——“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⑦去看看海明威吧,那颗射向自己的子弹,即便穿透了脆弱的头颅却依然击不碎他生命的硬度。

他用自杀来捍卫他一生所恪守的信念:

“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⑧去看看特蕾莎修女吧,这位以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关心他人的仁慈的天使,她的生命中,蕴涵着英雄和圣徒的本色。

“爱应该像生命和呼吸一样,天天伴着你,直到最后一刻。

”她无私地将自己奉献出来,不为名利,只为延续这世间的爱,她留下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以虔诚的心去思考。

⑨去看看普希金吧,他之所以获得“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美誉,不仅是因为他为俄罗斯创造了后人无法企及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他拥有那如岩浆般喷发而出的,集自由、纯真、勇气与尊严于一体的精神的力量。

正如他自己所预言的:

“我的名字将会远扬,只要这月光下的世界中哪怕仅有一个诗人在流传。

”无论是谁,只要与普希金在精神的时空中相遇,就注定会被撞击、被感染、被点醒。

⑩去看看爱因斯坦吧,如果把每个世纪都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爱因斯坦则必定被视为20世纪这棵大树上最粗壮的根茎。

也许鲜有人会再成为像他那样的科学大师,但我们要追寻的,是他那朴素的、漫不经心的外表下,埋藏着的最充实的灵魂。

他的公正、善良、诚实以及他“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崇高信仰,使他得以窥见上帝的秘密,也使后人懂得了如何崇敬“生命的神圣”。

……

?

輥?

輯?

訛人的生命的成长有限,精神的成长永无止境。

那么,就像葛拉西安曾告诫我们的,“与伟人心心相印”吧!

你的一生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做伴,至少应该有一次这样不舍不弃的追随。

19.读文章的第①自然段后思考:

伟人的存在对于我们的一生有着怎样非凡的意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自然段中的“缺乏精神敬畏”是什么意思?

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谈谈“在伟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句话的含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文章⑤~⑩自然段,分别概括文中列举的切·格瓦拉、特蕾莎修女、爱因斯坦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钅黄信,“她”字和“他”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

“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

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

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

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

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

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