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91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的二单元教案

课题5《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法

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授课教案

一次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反馈:

⑴ 学习《牧童》:

① 理解字词。

②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③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 学习《舟过安仁》:

① 理解字词。

②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C、你喜欢他们吗?

诗人喜欢吗?

为什么?

③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新课标第一网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⑴ 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⑵ 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⑶ 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⑴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⑵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

说说你的体会。

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3.总结: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板书设计

牧童

七八里宽阔

(景)

三四声静

卧月明安详、恬静(事)

作者:

超脱自然、对安逸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课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等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法

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授课教案

一次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段。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4.生交流:

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地朗读,学生身临其境。

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

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

5.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1.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3.“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爸爸想些什么?

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

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

5.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

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

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

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C、“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从这个片段中体会作者叙述得真实,描写得逼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D、“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

“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

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②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③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

(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用处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反思

课题7祖父的园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闪烁、存心、随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法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授课教案

一次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① 小结: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 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 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⑷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新课标第一网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⑴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⑵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题8童年的发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法

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授课教案

一次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

想些什么?

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⑴ 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起因: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

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

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

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作业设计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教学反思

 

课题9儿童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法

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授课教案

一次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

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

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

师:

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

师:

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

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丫”(这个字形像什么?

怎么记住它?

)“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

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

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

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

师:

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

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

(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

(结构一致)

(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句式相同)(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