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4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题含答案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杨梅

故乡的食物,最是爱这叫作杨梅的果子。

杨梅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

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

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甜蜜的感觉,真使人迷醉啊。

颜色更可爱呢。

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

原来,是红得太红了,所以像是黑。

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内部,同时我们也染上了一嘴的红水。

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

唉,那就错了。

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

滋味吗?

没有十分成熟的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

这甜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食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食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

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

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

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

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唉,唉,故乡的杨梅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柔软——(   )  呆板——(   )  讨厌——(   )

2.第三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3.短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杨梅?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年级答案:

1.坚硬  生动  喜爱

2.AD

3.从形、色、味三方面描写了杨梅。

4.①表达出对杨梅赞美之情。

②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依恋、赞美之情。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走路的奧秘

吃过午饭,我蹲在树旁看着一队蚂蚁爬上爬下。

突然,一个问号在脑海里闪过:

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呢?

它可是有六条腿的哟。

我刚把问题提出来,同学们便嚷嚷开了。

有的说:

“先走左边的三条腿,再走右边的三条腿呗。

”有的说:

“才不是呢。

应该是接腿的顺序,一对一对走。

”……大伙儿议论纷纷,谁也(劝服   说服)不了谁。

第二天,我们捉来一只大蚂蚁,把它放在白纸上。

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瞪大眼睛盯着。

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 结果)。

怎么办呢?

不知谁嘟囔(dūnang)了一句:

“唉,要是有脚印就好了。

”这句话(提示 提醒)了我,我找来了红墨水,提起蚂蚁蘸(zhàn)上墨水,然后把它放回到白纸上。

蚂蚁在纸上逃窜,可是,除了两道红线,看不出有什么脚印。

我们面面相觑,想不出什么再好的法子。

“看,脚印!

”不知是谁(惊喜 惊讶)得大叫。

顺着他的指点,我们终于发现了几个模糊的小红点。

有个同学拿来了放大镜,在镜片下,那些小红印“品”字形排列着。

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这,就是蚂蚁走路的奥秘。

1.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

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          )

(2)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           )3.文中“             ”这句话说明我们观察得非常认真;“                 ”这句话说明我们已经观察了很长时间。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对于蚂蚁怎样走路的问题,开始时同学们有的认为              ;有的认为                       。

后来才知道“蚂蚁走路的奥秘”是              。

5.“我”和同学们是怎样发现蚂蚁走路的奥秘的?

                           

                           

三年级答案:

1.划去:

劝服  结果   提示   惊讶

2.

(1)议论纷纷 

(2)面面相觑

3.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瞪大眼睛盯着。

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

4.先走左边的三条腿,再走右边的三条腿。

应该是按腿的顺序,一对一对走。

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5.“我”找来了红墨水,提起蚂蚁蘸上墨水,然后把它放回到白纸上,蚂蚁在纸上逃窜,最后我们用放大镜发现了蚂蚁的脚印。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别(片段)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jìngyǎng,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yǒuyì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yǎng    yǒu yì

(      )   (      )

2.把文中画线的内容用李白的一句诗来概括。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4.文中李白连用了六个“您”,可以感受到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孟浩然引用这句诗的目的是什么?

                           

三年级答案:

1.敬仰 友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

4.对孟浩然的尊敬、敬仰之情

5.略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秋天过去了,冬天迈着沉重的脚步到来了。

冬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番情趣。

那不畏严寒的青松,昂着头屹立在风雪中,它的叶子仿佛更加翠绿了;腊梅也在隆冬时节开出它那嫩黄的花朵,散着清香。

早晨,一觉(jào jiào)醒来,所有窗户的玻璃上都结了一层冰花,那一簇簇的冰花组成了幅幅(fú fù)奇异的图案。

有的像群山,有的仿佛(fó fú)是奔驰的骏马,还有的酷似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外面是一片冰清玉洁的天地,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纷纷(fēn fēng)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积满了厚厚的雪。

雪渐渐地停了,太阳露出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雪地,大地和万物融为一体,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一群一群的孩子在雪地上快乐地玩耍。

         。

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然而它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和无穷的欢乐!

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粉妆玉砌”什么意思?

请用短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不畏严寒”什么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语来概括。

                           

3.窗户的玻璃上结的一层霜,人们称它为        。

短文中分别把它们比作了         、         、            。

我还想到有的酷似          的         等等,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我们最近学的成语来形容就是         。

4. 孩子们会在雪地里怎样玩耍?

请在第5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你读出了作者对冬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并能用一两句话来解释你的体会。

                           

                           

三年级答案:

1.jiào  fú   fú  fēn

2-5.略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野散记

我们来到乡村了。

我们像放了假的小学生一样,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了。

啊!

多美的旷野。

同伴中,有人用感叹的腔调赞美着。

不知道究竟是他寻到了诗,还是诗寻到了他?

看样子他正沉醉在一种诗意的朦胧中。

大家却被他认真的态度逗乐了。

欢笑,如同飘荡的云朵一样,飞扬在十月的晴空里。

天空好蓝!

蓝得晶莹,蓝得澄澈。

偶尔滑过几片白云,宛若轻纱飞絮,玲珑轻薄而不可捉摸。

十月,小阳春的天气哪!

燕子呢?

要是有燕子来剪云,多好。

让燕子把云剪成软软的垫子,铺在绿色的原野上,躺在上面,去凝望蓝天,悠悠忽忽地什么也不想了。

已是深秋的季节了,原野,仍是一片葱茏的绿。

在艳丽的秋阳下,稻田、菜畦、苗圃,都荡漾着绿波。

有的深暗如蓝,有的淡青如翠,有的娇嫩如鹅黄。

绿,丰沛而活鲜的绿,是春天的色彩啊!

是的,南台湾永远是春天的世界。

踩着松软的泥土,心里的舒服感觉,好像捡回一份童年似的,竟有些飘飘然了!

可不是?

呼吸青草的气息,呼吸泥土的气息,呼吸着的,岂不就是童年的记忆和思念吗?

在乡村里长大的,忘不了乡村,吸吮过泥土的乳汁的,忘不了泥土。

我来了,来拥抱亲爱的村庄。

拥抱原野,拥抱蓝天,拥抱赶着路的小溪,拥抱吹着口哨的轻风,也拥抱每一个村人。

乡村的人,永远是可爱的。

那种傻里傻气的笑,绽开在大人小孩的脸上,多么美好!

这种笑,和他们单纯的言语一样,和他们笨拙的动作一样,在土里土气的味儿中,洋溢着纯真,洋溢着友爱。

大伙儿在唱歌了。

唱吧!

在我们欢乐的时候。

1.“飘飘然”是         的感觉,作者感到“飘飘然”的原因是                                     。

2.“傻里傻气的笑”“单纯的言语”“笨拙的动作”和“土里土气的味儿”都是形容         (谁)的,作者用这些词是想表达                  。

3.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在括号里打“√”。

(1)欢笑,如同飘荡的云朵一样,飞扬在十月的晴空里。

(  )

(2)偶尔滑过几片白云,宛若轻纱飞絮,玲珑轻薄而不可捉摸。

(  )

(3)踩着松软的泥土,心里的舒服感觉,好像捡回一份童年似的。

(  )

(4)绿,丰沛而活鲜的绿,是春天的色彩啊!

(  )

4.“拥抱原野,拥抱蓝天,拥抱赶着路的小溪,拥抱吹着口哨的轻风,也拥抱每一个村人。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

5.文中画线句与哪句话相照应?

                            

三年级答案:

1.高兴、愉悦、舒服 作者来到乡村,踩着松软的泥土,似乎又回到童年

2.乡村的人  乡村人的可爱、纯真、友爱

3.

(1)√ 

(2)√

4.排比  身处乡村郊野时快乐、自在

5.唱吧!

在我们欢乐的时候。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功夫:

                     

2.仿写词语。

买卖:

 

3.在文中的省略号处补写几句。

有           ,有            。

4.用“    ”画出这一文段的中心句。

三年级答案:

1.指张择端作画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2.示例:

出入 开关 没有 多少

3.示例:

从山里砍柴归来的樵夫  抬轿子的轿夫

4.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碗中的金币

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

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奖励兢兢业业的管家。

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克的肩膀说:

“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但你需要把碗中的粥全部喝光才能得到金币。

亲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杰克非常渴望得到金币,但是他不确定究竟哪个碗里放有金币。

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

这时候,杰克感到自己的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结果,他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其实,乔治在每碗粥的碗底都放了两枚金币,他只要随便喝掉一碗美味的粥,都会得到梦寐以求的金币。

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梦寐以求:

                    

唾手可得:

                                        

2.“浅尝辄止”指的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做事不进行深入研究。

请用波浪线画出杰克“浅尝辄止”的表现。

3.杰克为什么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在你认为最正确的原因后打勾。

(1)乔治太狡猾了。

(   )

(2)四碗粥杰克都没有喝光。

(   )

(3)杰克不知道哪个碗里有金币。

(   )

(4)杰克做事半途而废,失去了机会。

(   )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年级答案:

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2.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

3.(4)√  

4.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把母爱比作(  )。

2.把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6.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7.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

                   

三年级答案:

1.穿针线   略

2.自豪

3.解释说明,表示重复的次数

4.略

5.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6.事情发展

7.儿子和母亲心灵的沟通。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        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     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我会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共有    句话。

从第    句到    句,写了荷花开花时的三种不同状态。

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    句。

3.我能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三年级答案:

1.挨挨挤挤 小莲蓬 饱胀   

2.6 4 6 2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4.因为一池荷花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但是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景物,所以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景润的故事(节选)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

“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

”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

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想:

今天的天气真怪!

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1.仿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不知不觉(ABAC式):

                     

2.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3.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      (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                          。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       (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                    。

4.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陈景润经常晚上在图书馆读书到天亮。

B.陈景润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

C.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因为他非常刻苦。

5.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三年级答案:

1.安安静静  平平安安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2.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示例:

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3.A 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 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

4.A

5.示例: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柔嫩的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

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

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细雨 (      )的露珠    

(     )的绿叶   (    )的梨花    

(      )的阳光 (      )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

 

(1)形状:

                    

(2)气味:

                    

(3)颜色:

开始呈           ,后来           。

3.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阳春三月、             、              。

 

4.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       ”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