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51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品德与社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docx

《品德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docx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社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TheFirstWorld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军事、经济国力大大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影响到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持续时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波及地区: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

结果:

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立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理解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FranzFerdinand)夫妇在从军演上回家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于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战争起因

在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盘,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而在欧洲,经济不景气使得纳粹党利用人们对政府的抱怨逐渐做大,加之德国对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使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

在东亚,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使得日本走上了扩张侵略之路。

持续时间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开始标志

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04:

40,德军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

结束标志

1945年5月8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和德国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

波及地区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中东、亚洲、地中海[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其中主要战场有:

中国战场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

1945年,中国抗日军民进行全面反攻,[1]苏联红军也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日本关东军。

中国战场是亚洲太平洋战场中的主战场。

结果

同盟国胜利,美国与苏联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形成“冷战”的局势。

欧洲霸权时代结束,欧洲走向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战事:

(一)转折之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对德国军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苏军在这场保卫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形势,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德国法西斯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同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

7月17日,德军开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侵占该城,切断伏尔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

经过3天激战,德军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

德军在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和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的指挥下,多次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均因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一直未能攻下这座城市。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先后投入150多万兵力。

  德军9月抵达斯大林格勒市郊区和工厂区,但他们遭到工人战斗队的英勇抵抗。

10月中旬,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苏联防御部队几乎被逼到伏尔加河畔。

随着冬天的来临,德国军队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他们的坦克在巷战中也没有用武之地。

11月19日,苏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同时转入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德军22个师33万人,并于12月粉碎了德军的突围企图。

  到1943年2月2日,苏军全歼被围德军。

斯大林格勒军民毙敌约23万人,俘虏了德军元帅保卢斯、24名将军及官兵共9.1万人。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一次异常激烈和残酷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斯大林格勒全城的建筑均毁于战火。

(二)反击之战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

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

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从朴茨茅斯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次登陆作战,盟军出动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数以百计的坦克和15.6万名官兵(7.3万名美军,8.3万名英国和加拿大军),分五路向诺曼底海滩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开始登陆。

登陆的海滩从奥恩河的河口湾延伸到科唐坦半岛东南部。

12日,盟军的登陆点已连成一片。

7月5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人员已达100万。

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

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

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

盟军方面有12.2万将士献身疆场。

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盟军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这场战役也被称为“霸王”战役。

诺曼底登陆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

(三) 终结之战攻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

除了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

面对国内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及军事上接连失败的严酷现实,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在东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消灭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攻占了德国东部地区,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1945年3月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集结了250万兵力、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战飞机,完成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

德军此时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图负隅顽抗。

他集中了近100万兵力,组织起近20万人的守备队,在柏林以东设立了三道防线,并环绕柏林城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准备与苏军最后一搏。

  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起攻击。

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

4月25日,苏军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会师。

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

4月30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

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宣告结束。

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

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

欧洲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太平洋战争使美国放弃绥靖政策,加入战争

联合国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二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法西斯是怎样对待犹太人的

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

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

关进集中营,小孩老人送进焚尸炉火烧,关进淋浴室用毒气熏死。

青壮年干重体力活,累死为止。

日本法西斯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

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从中国人民的角度:

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无辜百姓遭杀害,更多流离失所;

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灭中华文明遗产;

精神上的侵略思想宣传和奴化教育,中国人民的思想遭受极大摧残。

石油与战争

1.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

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

致使双方矛盾加剧。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

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战争起源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

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

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

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2.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份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

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

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战争缘起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

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

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

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

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

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

“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3.阿富汗战争

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建立,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

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

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

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

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

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

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

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

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

 

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

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以后历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

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

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

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

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

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

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

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

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

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

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

4.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

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战争原因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AxisofEvil)”。

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

  战争前的离别

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

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

1,铲除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如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表示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是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而已。

美国前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称,基于政治原因,他不方便承认众所周知的事实,即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资源;2011年2月15日,当年向美国及德国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人员首次承认一切均为谎言。

战争性质

美国打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悍然

  伊拉克家庭失去亲人的痛苦

攻打了一个主权国家。

树立了美国喜欢使用武力的形象。

这次军事行动受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共同谴责。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

2013年最近月份世界冲突时事报道

1、2月12日,朝鲜国防科学部门当天在朝鲜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是应对美国对朝敌对行为的坚决自卫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举行紧急磋商,解决朝鲜核试所引起的紧张局势。

安理会成员强烈谴责朝鲜此次核试验,核试验严重违反了安理会1718号决议、1874号决议和2087号决议,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形成明显威胁。

国际社会反映强烈。

2、2月18日,美国军方称,已经制定了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的计划,只要奥巴马总统发出命令,部队随时可以行动。

奥巴马总统对叙利亚危机采取了两手行动:

外交上对巴沙尔施加强大压力,同时做好了进行直接军事干预的准备。

3、2月18日的欧盟外长会,欧盟就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达成共识。

新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售予朝鲜可能用于建造弹道导弹的组件,以及可用于建造弹道导弹相关系统的“某些类型的铝”。

欧盟还禁止成员国与朝鲜进行黄金和其他贵金属及钻石的买卖,并将禁止交易朝鲜新发行的公共债券。

此外,禁止朝鲜银行在欧盟开设新分行,也不允许欧盟的银行到朝鲜开新分行。

4、俄罗斯驻黎巴嫩大使亚历山大2月18日在贝鲁特表示,俄罗斯决不接受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外部势力应当停止支持和资助那些破坏叙利亚安全与稳定的武装组织,为叙利亚国内开始政治进程铺平道路。

5、日本内阁府政务官岛尻安伊子2月22日下午出席了在岛根县松江市举办的“竹岛(韩国称独岛)日”活动,这是日本政府高官首次参加该活动。

此事引起了韩国方面的强烈反对。

韩国政府再次强烈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取消“独岛日”活动,并中断对独岛的领土主张。

美国“9.11”事件

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根据官方说法,由基地组织所发动。

据官方说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机[1][2]。

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的许多人死亡。

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

根据官方说法,劫机者迫使第三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五角大楼。

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

在劫机者控制第四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份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

最终第四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索美塞特县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

据官方说法,四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美国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

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8:

45,Boeing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

92,遇难:

92。

9:

03,Boeing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

65,遇难:

65。

9:

45,Boeing757-223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

机上人员:

64,遇难:

64。

10:

20,Boeing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向华盛顿飞去。

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

机上人员:

45,遇难:

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

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

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

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连白宫、总统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