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71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练习题.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

23.马说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食()马者祗()骈死()槽枥()

尽粟一石()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奴隶人之手()

(2)骈死()

(3)不以千里称也()(4)一食()或尽粟一石

(5)才美不外见()(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安()求其能千里也(8)策之不以其道()

(9)食之不能尽其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执策而临()之(12)其真无马邪()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或:

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3)虽: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4)其:

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邪;

(5)以: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6)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7)之:

马之()千里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8)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河南河

阳人,代

家,是“”之首,著有《》,写出两个以上有关“马”的成语或典故:

、。

6、用原文填空。

(1)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

(2)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

(3)描

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

(4)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5)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

(6)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7)《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8)《马说》的主旨是:

(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10)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

7.课文理解

(1)“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很讲究文采。

常用的写法。

(2)《马说》一文的中心句是:

(3)本文以“千里马”比喻,以“伯乐”比喻,以“食马者(奴隶人)”比喻。

(4)本文的主旨是借千里马被埋没揭露的现象,也表达作者的愤懑。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原句回答)。

根本原因是(原句回答)。

(6)作者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写作方法是。

二、理解强化(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有关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9.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10.下列

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11.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

1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

1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15、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3)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4)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6)(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

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8)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

得千里马啊。

6、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8)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0)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7、

(1)议论、托物寓意;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有才能的人;圣明的君王;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行为。

(4)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怀才不遇(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比喻论证;托物寓意

8.D9.B10.D

11.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2.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3.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4.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5.①策之

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1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18.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

(第二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