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2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婴儿生长指标 第二个月.docx

婴儿生长指标第二个月

 

第二个月的宝宝发育情况(转)

妈咪日记2007-10-1816:

11阅读2108评论0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第二个月宝宝的体格标准

  宝宝生长迅速令人惊奇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人惊奇。

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

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

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差异。

  这时候的小宝宝,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小脸光滑了,皮肤也白嫩了,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变得圆润了,而且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已经平安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迎来了婴儿期。

  宝宝的体重呈阶梯性、跳跃性增长宝宝在这个月时,男婴体重平均为5.20千克左右,女婴体重平均为4.70千克左右。

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千克左右,甚至更高。

  但体重增加程度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有的宝宝,这一个月仅增长500克,这也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的。

因为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均衡的,有时宝宝在这个月长得慢,下个月也许会出现快速增长,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体重增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呈阶梯性甚至是跳跃性的,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你的宝宝在这一个月长得有些慢,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只要排除疾病所致,到了下一个月宝宝就会出现补长现象。

  宝宝身高不受遗传影响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是比较快的,男婴身高平均为58.5厘米左右,女婴身高平均为56.8厘米左右。

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有喂养、营养、疾病、环境、睡眠、运动等。

但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不受遗传影响。

为宝宝进行身高的测量也和体重一样,要标准测量(可用新生儿期的方法进行测量)。

如果进行了标准测量,发现宝宝的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查明原因,尽早调治。

  这个月宝宝的坐高,男婴平均为40厘米左右,女婴平均为39厘米左右。

  宝宝的头围及评价标准这个月的男婴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左右,女婴头围平均为38.6厘米左右。

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关系和影响着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

  头围大了,爸爸妈妈会担心宝宝有脑积水;头围小了,更令爸爸妈妈着急,因为这会阻碍大脑发育,使智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所以,头围这个一直被医生重视的体征,现在也被爸爸妈妈所重视。

  为宝宝进行头围测量,最好由医生来做,这样比较准确。

如果爸爸妈妈测量,应事先请教儿科医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宝宝头上反复地进行测量,以免把宝宝弄伤。

  头围的增长,并不是每个月都是平均的。

一般1~6个月的宝宝,头围平均增长9厘米。

所以,只要宝宝的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也不要着急,要看总的增长趋势。

  宝宝囟门的发育标准宝宝在这个月时颅骨缝囟门是开放的,由于受睡觉姿势的影响,很容易变形。

  位于宝宝头顶的前囟门呈菱形,出生时约为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

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所以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不小于1.0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宝宝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

如果宝宝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佝偻病”或其他颅脑疾患,要请医生及时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

头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门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

宝宝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如果宝宝头上有痂,千万不能用手抠,可先泡软,再轻轻地洗去。

  宝宝胸围的发育标准男婴的胸围平均为39.8厘米左右,女婴的胸围平均为38.7厘米左右,分别比刚出生时增加了6~7厘米。

  宝宝的睡眠时间宝宝的睡眠较新生儿期要短一些,不是那种吃饱了睡,睡好了再吃,几乎白天黑夜都在睡觉的状况。

有了断断续续醒着的时候。

两个月的宝宝,一般睡18个小时左右。

白天宝宝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2小时左右。

白天睡醒觉后,可持续活动1.5~2小时。

  第二个月宝宝的发育特征

  宝宝的身体有劲了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小手支持大约10秒钟,但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

如果把宝宝垂直抱起来,宝宝的头不但能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并能随视线转动90度左右。

  仰卧时,宝宝的双臂弯曲地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此时的宝宝将不再具有“抓握反射”了,宝宝的手指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而且他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

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

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衣服玩。

  在吃奶时初步能用手扶奶瓶,还经常把手指或拳头放在嘴里吸吮。

宝宝在情绪愉快时,手腿都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经常高高举起又放下。

  宝宝的视力明显增强宝宝满月后,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熟悉的大人的脸。

这时候的宝宝,眼睛清澈了,眼球的转动灵活了,哭的时候眼泪也多了,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还能追随物体而转移视线,注意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例如,小宝宝儿睡在小床上,妈妈从身边走过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

宝宝也喜欢看自己的手。

此时,宝宝色觉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3个多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宝宝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

宝宝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经常要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宝宝也正是这个道理。

  宝宝的听力也有了迅速发展宝宝已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轻快柔和的音乐,更喜欢听爸爸妈妈对他(她)的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表情。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如果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吸吮动作;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和强烈的噪音,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乐于接受。

  因此,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时,要抱着宝宝,跟宝宝说话,这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她),嘴里发出“啊!

啊!

”的声音,似乎听懂了爸爸妈妈的话,这为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为宝宝今后的语言能力、智力发育能力、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宝宝的“M”字形腿逐渐长正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腿弯弯的,十足是个“小罗圈腿”,因此,爸爸妈妈们都很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还是这样?

其实,宝宝的腿本来就是弯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直。

一般在第二个月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小罗圈腿”比刚生下直一些了。

  宝宝开始笑了宝宝一过满月,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会笑了。

  这时候,每当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话,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也会对爸爸妈妈微笑,而且还会手舞足蹈,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尤其妈妈女性的高音,比爸爸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宝宝的微笑。

这就是所谓的“诱发性微笑”,这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博得人们,尤其是爸爸妈妈喜爱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从这点可以看出,宝宝也有自己的感情需求,他(她)需要自己喜爱的人在身边,微笑着和他(她)说话,给予充分的爱。

  宝宝已经有了最初的语言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她)的说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

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对友善的语声,往往报以微笑,宝宝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

这阶段的宝宝哭声明显地减少了。

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小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啊”的声音。

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

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宝宝有了社交欲望进入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她)亲密接触的妈妈或爸爸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你来,并表现出欢快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他(她)。

如果面对的是生人,宝宝是不会让抱的,就会用啼哭表示反抗。

这既是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的啼哭是一种精神需求 宝宝啼哭一般是有原因的。

这是宝宝在向爸爸妈妈反映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一种表达方式,爸爸妈妈千万不可漠视宝宝的这种精神和情感需求。

  啼哭按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大声无间断的啼哭(饥饿时)、刺耳的尖叫(有胃肠膨胀和其他疼痛时)、有气无力需人援助的啼哭(开始生病时)、抱怨性的呜咽(感到寂寞时)、断断续续的啼哭(诉苦性的)、爆发性的啼哭(受到惊吓)。

  第二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

  喂养原则 这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的热量仍然是每千克体重100~110千卡,如果每日摄取的热量超过120千卡,就有可能造成肥胖。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每周要用体重计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都超过250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过多,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不足。

  进入第二个月的宝宝,可以完全靠母乳摄取所需的营养,不需要添加辅助食品。

如果母乳不足(一定不要轻易认为你的母乳不足,有时是因为休息和饭量不足,而引起暂时的奶量不足)可添加牛乳,不需要补充任何营养品。

  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判断宝宝每次能否吃饱,一是测量宝宝的体重。

如果每周体重低于100克,就是奶量不足,应该加牛奶了。

二是宝宝不仅晚上醒来的次数增多,而且要求吃奶的间隔缩短了,表现出不满的样子,这也表明宝宝吃不饱,就要为宝宝加1~2次牛奶了。

  人工喂养宝宝不要超量 出生两个月的宝宝,用人工喂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喂得过量,以免增加宝宝消化器官的负担。

  喂的牛奶不足时宝宝会哭闹,告诉爸爸妈妈他(她)饿了。

可是牛奶喂多了,宝宝却不会发牢骚。

食量大的宝宝即使是已经喝了足够的牛奶,也会“咝、咝”地吸空奶瓶,显出还要喝的样子。

如果认为这样吸是牛奶量不够而逐渐增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宝宝喂多了。

  大致的标准是:

出生时体重在3~3.5千克的宝宝,到过了满月时每天喝奶应分7次喂,每次喂120毫升;如果分6次喂,每次喂140毫升。

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标准,因为经常哭闹的宝宝,一般吃得更多,而经常安静地睡觉的宝宝却吃得较少。

食量少的宝宝不吃到标准量也可以,食量大的宝宝可以吃到150~180毫升,但是最好不要喂150毫升以上。

喝了150毫升还是哭闹时,就在3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些白糖喂给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后要添加其他食品 一过满月,妈妈就应该为人工喂养的宝宝开始添加其他食品了。

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内用不着添加其他食物。

  对正常足月、人工喂养的宝宝,要依牛奶品种而定。

未强化维生素D的鲜奶,要在15天始加鱼肝油,强化的则视季节适当加鱼肝油,满月后要喂鱼肝油和钙片,以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浓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每天3次。

  还可以适当喂一些菜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C。

还可以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及喂养方法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有很多,每个季节最盛产的水果,就是最好吃、最便宜、最新鲜的水果汁。

春天可用橘子、苹果、草莓;夏天可用西红柿、西瓜、桃;秋天可用葡萄、梨;冬天可用苹果、橘子、柠檬,可以说,四季皆有。

  把新鲜的水果制作成果汁,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清洁卫生。

不要让细菌侵入。

为了预防细菌的侵入,要把榨汁器用开水或消毒柜进行消毒。

由于水果喷洒农药,所以榨汁前应削掉果皮。

榨出的果汁不能直接装到奶瓶中,要先过滤以免果肉堵塞奶嘴的孔。

  给宝宝饮用原汁还是稀释果汁,主要是看宝宝是否便秘而灵活处理。

满月后的宝宝,不便秘时可对1倍的凉开水。

如果不加糖宝宝也愿意喝,最好就不要加。

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喝果汁时,也可以少加些糖。

一般每次喂宝宝20~30毫升果汁。

如果宝宝便秘,喝稀释的果汁无效时,可以改喂原汁,也可以增加量。

如果宝宝特别喜欢喝果汁,对大便又没有任何影响,每天也可以喂2次,量也可以逐渐增加。

但是,在这个月龄的宝宝,1次的量不能超过50毫升。

  菜汁、果汁、米糊的制作方法给这个月的宝宝准备添加食品,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菜汁。

材料:

绿叶蔬菜500克,水适量。

制作:

将蔬菜洗净后切成小块。

把水烧开,倒入切好的蔬菜,加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起锅。

此时,不要揭锅盖,放置半小时,滤出菜汁即可。

  橘子汁。

材料:

橘子一个,糖少许。

制作:

洗净橘子,取出橘瓣放入碗中,用匙压汁,也可用压汁器取汁。

在取出的橘子汁中加入少许糖,就可喂了。

  西红柿汁。

材料:

新鲜西红柿一个,糖适量。

制作:

将西红柿洗净,开水烫后去皮,用干净菜刀切碎西红柿,再用匙压汁,用干净纱布过滤留汁。

  米糊。

材料:

市售或自制的大米或小米米粉适量,糖少许。

制作:

用冷水将米粉调散、搅拌匀。

水的多少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

加入糖后,在大火上煮开,要边煮边搅;然后用小火边煮边搅,10分钟左右即可做成。

  不宜给宝宝喝市场上销售的果汁市面上销售的果汁品种很多,能不能用市售的鲜橘汁、椰子汁等代替家制的果汁、菜水给宝宝饮用呢?

回答是不行的。

一是因为市售的果汁或多或少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二是因为市售果汁大多不是原汁,而是配制成的,不能为宝宝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即使有些果汁含有少量原汁,但经过消毒加工后,维生素所剩无几。

因此,给宝宝喝的果汁、菜水最好是爸爸妈妈亲自做的。

  牛奶喂养的宝宝要另外加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应当另外加些水。

这是由于牛奶中的矿物质含量多、水分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水的需要量可以这样简单计算:

即给宝宝喂1瓶鲜牛奶,应另外加水80毫升。

如宝宝体重是6千克,那么,一天应另外加水240毫升,相当于1牛奶瓶水。

  谨防喂养不当造成的肥胖儿和瘦小儿喂养宝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宝宝的年龄越小,问题也就越多。

母乳喂养的宝宝,问题相对地少一些,而人工喂养的宝宝问题就比较多了。

尤其是喂奶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程度。

如果一味地由着宝宝,极有可能出现这两种情况:

  一是宝宝的食欲亢进,摄入过多的热量,逐渐成为肥胖儿,二是宝宝食欲低下,摄入热量不足,而成为比较瘦小的孩子。

这两种情况与家族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是喂养不当造成的。

  大多数妈妈总是怕宝宝吃不饱,宝宝已经几次把奶头吐出来了,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把奶头硬塞入宝宝嘴里,无奈之下,宝宝只好再吃两口,时间长了,就有三种趋势:

其一是宝宝的胃被逐渐撑大,奶量摄入逐渐增加,成了小胖孩。

其二是由于摄入过多的奶,消化道负担不了如此大的消化工作,干脆“罢工”了,这样就造成宝宝食量的开始下降。

其三是由于总是强迫宝宝吃过多的奶,宝宝不舒服,形成精神性厌食,这种情况在婴儿期虽然不多见,但一旦形成了,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避免。

  母乳、牛奶不要同时混合着喂当宝宝第二个月时,有的妈妈的奶水就不足了,这时,添加牛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母乳和牛奶怎样喂,才更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这就成了每个爸爸妈妈都想知道的问题。

对于混合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同时用母乳牛奶混合着喂宝宝。

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喂奶时既吃妈妈的奶,又吃牛奶,这样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腹泻,久而久之,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正确的做法是,要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这次宝宝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而是应该等下次喂奶时间再喂。

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没有喂饱,那么,下一顿一定要喂牛奶;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了,妈妈感到乳房很胀,那么,这一顿就仍然喂母乳。

  总而言之,应该以母乳为主,牛奶为辅。

宝宝可以连续两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也可以连续三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母乳的分泌,宝宝越吃妈妈的奶,妈妈乳汁分泌得越多;相反,妈妈的乳汁越不让宝宝常吃,也就越少。

二是母乳仍然是这个月宝宝的最佳食品,因此,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或减少对宝宝的哺乳,宝宝母乳吃得时间越长(但不要超过一岁),越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为宝宝以后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的日常护理要因季节而异

  宝宝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第二个月的宝宝对环境的要求仍然比较严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

  首先,室内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夏季应保持在27℃左右;冬季应保持在21℃左右;春秋两季不需特别调整,只要保持自然温度就可以基本符合要求。

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较长时间地打开窗户,但应该避免对流风。

冬季也可以短时间地开窗,但在开窗时妈妈应把宝宝抱到其他房间,通完风之后,等室温升上来以后再把宝宝抱回卧室。

  其次,室内的湿度对宝宝的呼吸道健康非常重要,湿度保持在45%~55%左右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宝宝如果生活在南方地区,室内的湿度标准一般都可以达到。

但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宝宝来讲,室内想达到上述湿度标准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行。

如果湿度太低,宝宝的呼吸道黏膜就会干燥而使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还会使呼吸道的纤毛功能受到损害,这样一来势必降低宝宝对细菌以及病毒的抵抗能力,引起呼吸道感染。

  在所有儿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呼吸道疾病了,而温度和湿度合不合适是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爸爸妈妈们要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马上行动起来,从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做起吧。

  春季护理重点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意思是说春季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育儿也是一样。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随着各种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各种病毒或细菌也趁机活动起来,刚刚过了满月的宝宝的抵抗力本来就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生病。

同时,春季的气候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变化无常的季节,加之气候又非常干燥,所以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呼吸道疾病。

  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宝宝,由于初春气候比较热,而且户外比室内更温暖,抱宝宝到室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多,每次到室外的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

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即使到户外的时间较长,宝宝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也比北方少,所以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宝宝,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就不要把宝宝抱到户外,因为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宝宝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

等到了春末夏初的时节,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还是可以把宝宝抱到户外去的,每次10~15分钟。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正在睡觉的宝宝抱出去,也不要在阴天或大风天把宝宝抱出户外。

还应注意的是,即使是阳光灿烂,抱出去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而且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

此外,春季开窗时也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袭宝宝。

  夏季护理重点是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宝宝在第二个月开始进入体重快速增长阶段。

在这个月,宝宝的皮下脂肪开始增多,娇嫩的肌肤,胖胖的体态,加之充满稚气的微笑,可以说是人见人爱。

但是,也是因为胖的缘故,第二个月宝宝的耳后、下巴、颈部、腋窝、胳膊、肘窝、臀部、大腿根和大腿等处有许多皱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地方很容易发生糜烂,所以妈妈爸爸要仔细护理,千万马虎不得。

  由于宝宝在夏季很容易出汗,为了防止宝宝身上的皱褶处发生糜烂,不少爸爸妈妈经常使用爽身粉或痱子粉。

其实,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

虽然爽身粉或痱子粉在干燥时能起到润滑、减小皮肤摩擦的作用,但爽身粉或痱子粉被汗液浸湿后,反而会增大摩擦,而且还会沾在皮肤上刺激宝宝稚嫩的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甚至加速糜烂。

另外,有的宝宝还可能对爽身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反而加重对皮肤的刺激。

所以,最好是经常用清水洗,然后用柔软的布或毛巾擦干,才是预防皮肤皱褶处糜烂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办法。

  秋季护理重点是初秋不要过热,秋末预防受凉由于第二个月的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都比较差,所以秋季护理的重点是初秋不要过热,秋末要预防宝宝受凉。

  在我国四季养生经验中有句名言,叫做“春捂秋冻”,其实说的就是初春不要过早脱减衣物,要适当捂一捂;初秋不要过早添加衣物,要适当冻一冻,给肌体有个变换季节的适应过程。

因此,在初秋天气刚刚变凉的时候,也不要过早地为宝宝添加过多的衣物和被褥。

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燥热,适应还不稳定的初秋气温。

不然的话,不仅会使宝宝难以适应气温的变化,而且也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

  到了秋末,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开始变冷,这时除了要注意预防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之外,更要注意预防因受凉而导致腹泻。

秋末是宝宝罹患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爸爸妈妈绝不要掉以轻心。

一旦发现宝宝腹泻,也不要认为是一般的腹泻而自己找止泻药吃,而要及时找儿科医生,然后再对症吃药。

如果腹泻严重,还要注意电解质和水的补充。

  宝宝的卧室冬季温度不要过热在冬季,除了采用不同的取暖方式之外,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把宝宝卧室的门窗关得严严的,使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十几度,生怕冻着了宝宝。

殊不知,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方面,室内温度过高,就会致使湿度过小,不流通的空气过于干燥,使宝宝的气管黏膜相应干燥,导致宝宝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过多的病毒或细菌就会乘虚而入。

另一方面,由于室内温度高,宝宝周身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出门进门,室外的冷气会随之进入宝宝的卧室。

由于宝宝的皮肤遇到冷气侵袭时,毛孔不会像成人那样迅速收缩,而使宝宝容易受凉。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宝宝的卧室温度都不要太高。

  第二个月宝宝的衣物和尿布

  给宝宝准备一件理想的宝宝服你的宝宝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身高和体重肯定增加了不少,穿过一个月的衣服大多数不能再继续穿了。

所以,对于爸爸妈妈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为出了满月的宝宝准备一身宝宝服了。

那么,什么样的宝宝服才是理想的呢?

由于第二个月宝宝的皮肤还很娇嫩,宝宝服一定要满足宽松、柔软、式样简单和易穿易洗等条件。

  首先要穿纯棉、质地柔软的,不仅使宝宝的身体感到宽松,而且脚脖子和手腕部位都不能过紧。

因为这个月的宝宝脖子短,衣领最好是和尚服式的,也不能太紧,要充分露出宝宝的脖子,这样不但有利于宝宝的呼吸通畅,而且还可以预防脖子部位发生湿疹或皮肤感染。

这个月的宝宝也不适合穿连脚裤了,应该改穿开裆裤,而且裤子的开裆要大,前面要开到宝宝的阴部上方,后面要把整个小屁股露出来,两条裤腿的开口要达到膝盖上约2厘米,如果裤裆开口太小,不仅容易尿湿裤子,而且还会影响妈妈给宝宝换尿布。

  宝宝对春秋季服装的要求宝宝满月后,外出的机会增多,爸爸或妈妈会经常带宝宝出去散步、晒太阳等,所以穿衣要满足不同季节的要求。

在春秋季,宝宝可以穿薄绒衣裤、棉毛衫裤、棉布夹衣裤和棉布缝制的和尚领长袖开襟上衣和开裆裤。

也可以穿毛衣、毛裤,但毛衣、毛裤里面一定要穿棉织内衣裤,并要把内衣领翻到毛衣领口处,以免毛衣、毛裤直接摩擦宝宝的皮肤。

  宝宝对夏季服装的要求第二个月的宝宝活动能力比新生儿期有所增强,特别是在夏季,就需要准备几件轻便而又便于活动的服装。

  宝宝在夏季穿的衣服,衣料应凉爽轻柔,可选用棉布、麻布或丝纺织品,这些衣料有利于宝宝排汗。

化纤衣料虽然色彩好看,但吸水性及透气性差,质地也相对比较粗硬,甚至有些宝宝对化纤过敏,容易产生皮炎或湿疹。

衣服的样式可以是短袖或无袖、圆领、开襟的上衣,裤子以开裆短裤或半长的裤子等为宜,这些样式凉爽透气,可使宝宝较多地接触到空气和阳光。

在夜里,当宝宝感到热的时候,常会用脚把被子踹开,这时可以给宝宝换上分上、下身的衣服,即使小脚丫露在外面也不要紧,你可以给宝宝穿一双袜子就不会着凉了。

不要怕宝宝踢被子,因为这也是锻炼宝宝腿部肌肉和骨骼的一种方式。

  在夏天炎热时节,也可用手帕或方形棉布缝制几个肚兜,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