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6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9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x

019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上盘如宝村地块规划建筑

设计方案说明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规划设计依据

三、规划设计构思

四、总体规划设计

五、建筑设计

六、消防设计

七、环保和卫生防疫

八、节能设计

九、总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十、结构设计说明

十一、给排水设计说明

十二、暖通设计说明

十三、电气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大田老树行地块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1.2项目用地现状:

大田老树行地块位于临海市大田街道,地块东侧下浦路,南侧为城隍街,北侧为奋进街。

临近甬台温高速公路道口及沿海铁路车站,位于城市的主干道上,交通便利,物流发达。

规划总用地面积16187.58平方米。

二、规划设计依据

2.1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浙江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2临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3业主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与该地块规划红线图。

三、规划设计构思

3.1以环境为核心展开规划设计,营造城市生态景观社区

建筑空间高低结合高品质的一幢多层与五幢点式高层住宅的组合,并预留出了大量的绿地面积,为创造优美多变的环境景观提供了先决条件。

规划设计中将环境观念放在首要位置,运用环境知识及手段,规划、设计人工环境,充分考虑了人工与自然,地域性与整体性的融合,结合大量自然绿化的设置,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居生存环境,以求创造一个现代、人文、高尚、自然的花园式居住园区。

3.2以富有诗意的建筑表现手法,完成建筑内涵与场所精神的契合。

力争在总体布局、建筑空间安排、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都体现行为效率、使用效率、功能效率,通过建筑语汇的演绎体现现代城市中的人文主义气息。

高层建筑形象以竖向线条为主给人以挺拔、稳重之感。

多层排屋给人以舒展、丰富、轻巧之感,在空间上加以组合和变化,以丰富天际轮廊线。

整个小区布局上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3.3以人为本,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

充分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理念,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方式将小区的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进行合理组织,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3.4具有均好性的布局模式

由于地块呈不规划的四边形,尽量组织好住宅的朝向,并布置好局部的绿地空间。

提高均好性是商业化住宅的要求,同时体现对每一位入住小区用户的关爱,也提升了小区的品质,满足了建筑的品质要求。

四、总体规划设计

4.1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4.1.1现代住区追求的是布局结构的合理化,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和建筑形态的简洁化,本规划方案在力求空间规划结构合理、便捷和个性化的同时,将建筑形态规划放到一个重要位置。

规划从整体用地的分析入手,将自然要素、功能区块、生活轨迹、视线景观等纳入统一体系,使得小区的用地布局、道路规划、空间组织等与基地的结合更具逻辑性。

4.1.2利用拔高建筑高度的方法来取得对土地的高效利用。

同时,留出更多的用地设置为绿化环境,建筑与环境相呼应,互相渗透,通过小型喷泉、硬铺装和绿地的精致处理,让更多的住户能直接接触到花园空间,同时对现状地形的高差充分利用,使不仅在平面上有丰富的层次,在高度上亦有层叠、错落的空间变化效果。

4.1.3小区的住宅建筑采用现代与新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高层建筑形态简洁而流畅,在现代中透视出人文,在规整中显现出变化,在活跃中流露出灵动,在灵动中暗含着理性,在内敛中折射出张扬,为小区的个性塑造和空间营造划上了有力的一笔,高层建筑形态厚重、大气,空间层次丰富,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具有高品质的特性。

4.2公建系统规划设计

合理布置公建设计系统,提供居住舒适与方便,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内涵,设置便利店、商业网点、银行邮电、卫生站、老人活动室等设计,方便居民的生活。

集中型的商业与休闲绿化广场相结合,营造都市生活氛围,体现新的社区商业理念。

4.3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4.3.1景观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将本案社区景观与周围城市景观脉络相融合,第二层面是将社区内景观系统自成一体,完善组团内的庭院景观。

本案的景观规划不仅在以观景的角度从基地周围的城市景观中借景,同时小区内部以造景的态度为本地区创造独特的风景线,融入到周边的城市环境中,将可看的景观以及不可看到的景观同时利用起来,给人身临其中的感觉。

4.3.2设计中巧妙安排,规划的建筑布局和带状绿化变化的设置为充分地实施景观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

设计中尽量增加小区的景观绿化面积,并将小区组团集中绿化景观和宅间绿化景观两个层次加以模糊化,使小区的景观环境体系充分地向外延伸,形态丰富又不乏变化,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的社区景观系统。

整个小区的绿化环境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色为主,配以颇具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椅、灯饰、小雕塑及环境小品等勾勒出一系列精彩的景观画面,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构架出一片绿色的方舟。

4.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4.4.1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是建立在注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界定相对的活动范围,做到人车分流的原则。

4.4.2交通系统设计充分依据“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以人车分流模式为基础,尽量使小区的机动车流和步行人流减少交叉或不交叉。

人车分流使得组团内部的绿化景观变得更具连续性和纯净性,并使新邻里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在保证整个小区的便捷性和人的安全性的前提下考虑机动车辆的可达性,在尽量减少人流与车流交叉点的同时,使车和人都能方便、快捷地到达小区的各幢住宅。

因此小区的各个地块均采用同一个模式:

周边设车行道,中间为人行步道,车行和人行严格分开,尽量减少车行道和人行步道的交叉点,以将车流对小区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4.4.3交通组织

为实现设计原则中“人车分流”的思想,小区平时,汽车从主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室。

尽量减少车行道和人行步道的交叉点,以将车流对小区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均控制在70米以上,以减小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内部人行交通形成环路,以求进入小区的车和居民都能快捷、方便地到达每一幢住宅。

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为6m宽的车行道,兼作消防车道。

第二级为4m的车行道,作为消防车道。

第三级是分布在绿化环境中的散步道、小路等,路面宽1.5~3m,它与小区内部的环形道路、休闲步道等一起构成了住区内部的相对独立、安静的步行系统。

4.4.4静态交通

4.4.4.1自行车停车

自行车库位于半地下室,停车结合主楼分散布局的方式。

在地下室的适当位置设置规范要求面积的自行车库,在解决大量的自行车停车问题的同时,尽量将自行车对景观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五、建筑设计

5.1住宅单体设计:

5.1.1户形平面设计:

住宅主要采用一梯四户的单元形式。

以135-14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打户型,适当的配置少量8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

平面套型设计根据总体布局灵活多变,尽可能保证所有的生活用房,包括厨房、卫生间等都有直接自然通风和直接自然采光。

平面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尽量避免住户间的视觉和声音的干扰。

5.1.2立面与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风格采用现代与新古典主义风格。

其厚重而又优雅的性格,形成一块高品质居住区域。

建筑外饰面材料以暖色面砖为主,配以同色线脚,同色花岗岩基座,浅绿色隔热玻璃、赭石色塑钢窗框等,相同的色彩和材料通过建筑体量竖向的变化相互穿插组合,在立面上形成层次感。

细部构件如空调百叶板,玻璃阳台栏板等,在整体的控制下精心组织,传达出浓厚的人文情调。

5.2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主要指底层商业建筑,包括商场、金融邮电及物业管理用房等。

底层商业建筑由于和住宅建筑相连,因此采用较为厚重、内敛的风格与高层住宅建筑一脉相承,通过构件及细部的刻画,体现出其开放性、公共性的建筑性格。

在东、北二面临街等的位置设计了将近7000平方米的商业建筑,主要设置物业管理,社区中心,商场、便民商业设计、金融邮电、卫生站、休闲商业等内容。

5.3绿地景观设计

5.3.1设立小区中心绿化与组团绿地相结合,并结合设计步行道系统。

小区带形中心绿化结合水景、小型休闲广场等,点缀一些休闲设施和环境小品,加以四周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居民的活动将小区组团中心的气氛体现出来。

中心绿化周边尽可能多设置住户,使绿化最大限度地贴近住户以服务居民。

5.3.2整个小区规划绿地率为大于30%。

六、消防设计

6.1总平面布局

6.1.1小区设两个车行出入口。

在基地的东侧下浦路和南侧城皇街上各设置一个车行出入口,在基地的西侧设置一个消防车出入口连通6米宽的消防环路,其设置满足消防要求。

6.1.2所有高层建筑均满足高层建筑防火间距要求,各类设备用房(供电、煤气等)的设置特征询有关部门后,再按现行消防规范进行设置。

6.1.3每幢高层建筑均保证有超过25%以上周边长度且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布置为消防登高面。

小区内部高层沿小区内部道路(消防通道)布置消防登高面。

6.1.4小区内以120米半径设置室外消火栓。

七、环保和卫生防疫

根据环保要求在工程设计中着重处理:

1、生活污水的排放;2、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

本设计小区的日照条件及对邻近建筑环境的影响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八、节能设计

通过控制窗墙比,以及对门窗、外墙、屋面楼板的节能构造处理,节能设计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建筑节能标准规定。

多层住宅建筑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九、总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16187.58

地上总建筑面积㎡37900

其中:

高层住宅建筑面积㎡28110

多层住宅建筑面积㎡2520

物业管理建筑面积㎡270

商业建筑面积㎡7000

建筑占地面积㎡5700

地下总建筑面积㎡11401

其中:

半地下室建筑面积㎡2200

地下室建筑面积㎡9201

建筑密度%35.2

容积率2.34

绿地率%30.1

地下室停车位辆220

户数户268

 

十、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住宅区,由1幢多层住宅和5幢高层住宅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多层住宅采用框架结构,高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类别

非抗震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地下室防火等级

二级

三、自然条件

1.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W0=0.50KN/m2地面精糙B类,基本雪压S0=0.30KN/m2。

2.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本工程尚未提供场地勘察报告,地质情况不详,待取得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后,进行多方案比较,再确定较为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四、本工程各分项相对标高对应绝对标高参见建筑部分说明。

五、本工程初步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建质(2002)84号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GB3311001-2003

1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六、本工程初步设计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统软件和SATWE”系统软件计算。

七、荷载

1.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类别

活茶载标准值(KN/m2)

屋面

不上人屋面

0.5

上人屋面

2.0

楼面

起居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物业值班、办公管理用房、走廊、楼梯

2.0

消防疏散楼梯

3.5

阳台

2.5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自行车库

3.0

汽车库

4.0

消防通道

20

注:

①、水箱及其它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计算。

②、室外地面的活荷载标准值按10KN/m2考虑。

③、其他未列项目按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取值。

八、抗侧力结构体系

高层利用外墙、电梯间、楼梯间使用功能的内隔墙布置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形成整体性能好,施工简便且较为经济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刀墙结构体系,地下室及多层部分均采用框架结构。

九、屋盖及楼盖结构

所有屋盖及楼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盖以120mm厚为主,屋盖120mm厚为主。

十、关于结构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地下室纵横向每隔30m左右设800宽抗收缩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结构施工完成两个月后采用比相应构件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补浇。

十一、主要结构材料

1.钢筋:

直径≤8mm时为HPB300级钢筋,10mm≤直径≤25mm时,为HPB400。

2.混凝土

构件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备注

多层部分

上部梁、墙、柱、板

C25

高层部分

梁、板、墙、柱

C40~C25

子项目

基础垫层

C15

3.砌体(用作填充墙)±0.0000以上采用Mu10页岩多孔砖,M5混合砂浆,±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混凝土砌块砖或实心页岩砖,M5水泥砂浆。

4.焊条

HPB235钢筋焊接:

E43系列

HPB300钢筋焊接:

E50系列

HRB400钢筋焊接:

E55系列

十二、提请在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问题

1.详勘报告应提供明确的抗浮设计水位。

2.提供当地管理部门出台的关于结构加强措施的具体规定。

3.本初步设计的构件截面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一、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T29-98

7.《城市煤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DBJ08-10-92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04-90

9.《民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

10.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系统设计

1.生活给水系统:

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在市政压足够的前提下,一层—三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其余各楼层则采用无负压加压的供水方式。

若市政水压不足够,则可将高层住宅所有楼层全由上述给水系统供水。

对高层给水系统以最低卫生活具静水压力不超过0.35MPa之规范要求分区。

2.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4#楼屋顶水箱内贮有18m3的消防贮水量,消火栓给水泵由消防水

池中抽吸,为消防系统供水,整个系统设有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二套。

喷淋系统:

属中危险级I级,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喷淋系统的用水量为30L/S。

在商场及地下库内凡能用水灭水的场所均设置有自动水喷淋头,喷头额定动作温度为68℃,每套湿式报警阀最大喷头负荷为800只,喷淋给水泵由消防水池中抽吸,为喷淋系统供水,整个系统设有二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

建筑灭火器的设置属中危险给A类火灾,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M,每A最大保护面积为15m2,灭火剂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在大楼的每个楼层均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建筑灭火器。

3.开水系统

对于公共建筑如商场等,各个楼面的合适之处按业主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电加热开水器(9KW),供办公、后勤等人员饮用。

4.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污废水分流,室外合流。

室外污水、雨水分流,室内污废水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内。

(若小区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则室外生活污水分流)废水由于基地庞大,为避免生活污水,废水管道埋深过大,管径过大,特将小区的污水,废水,雨水排放分为4路,(若无法重力排放,则宜在基地的合适之处设置污水池,再经污水潜水泵提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雨水排放系统:

各单体建筑屋顶雨水经汇集后与基地道路等处雨水合并,一同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重现期拟采用一年,降雨历时为5分钟。

考虑到小区基地较大,且地形高差较大,为避免雨水排水管道埋深过大,管径过大,小区可根据地区分区,并利用地形设置雨水管,在地块地势较低的位置排入市政管网。

(若无法重力排放,则宜在基地的合适之处设置雨水泵站,再经潜水泵提升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三、环保、节能

1.生活污废水经二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管网中,或按当地有关环保部门要求,采用其他处理方式(如化粪池等)。

2.各种设备卫生洁具等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水泵等动力设备选用低噪音。

合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

3.水泵基础均设置阻尼隔振器、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均设置橡胶软接头,出水管上且设置消声止回阀,管道采用弹性吊架固定,减少噪声。

4.生活给水管道系统的适当之处加设电子除垢仪,用以改善水质,降低管道腐蚀。

四、总体设计

1.以市政管网为水源,二路进水,在基地内形成环网,室外设有一定数量的地上式三出水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为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为不超过150m,且保证离喷淋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水泵接合器40m范围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

2.生活污废水按环保要求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管网中。

由于基地市政管网不完善,为了满足消防系统的用水量要求,高层消防系统设有消防水池,贮水量按室内、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小时计。

按功能要求,若必须设置喷淋系统则喷淋贮水量按1小时计。

3.消火栓给水系统:

对于高层住宅及必须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公共建筑的每层均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消火栓,保证有二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一个着火点。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外消防用15L/S。

十二、暖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入设计规范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

6、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规定;

7、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及方案图。

二、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有地下室汽车库、各设备用房的机械通风、公共卫生间的排风设计以及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

三、采用与空调设计

1、本工程住宅部分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组,并预留位置及空调电源,设备由业主自理。

2、公建部分的空调设备选用分体式或多联机的空调形式。

本设计只预留空调位置及电源,设备由业主自理。

四、通风设计

1、地下室设备用房及库房均采用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为8次/小时,并保证送风量是排风量的85%。

2、无外窗的房间及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为10次/小时。

3、地下汽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有车道进出口采用自然补风的形式,无车道进出口补风,采用机械补风。

并保证防排烟系统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

汽车库废气集中排至各塔楼屋顶处。

4、住宅卫生间及厨房均由建筑专业预留竖向排风井道,排风设备由业主自理。

五、防排烟系统

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有车道进出口采用自然补风的形式,无车道进出口补风,采用机械补风。

并保证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50%。

2、无外窗的走道及需要排烟的房间设机械排烟系统,并保证排烟最远点的距离不超过30米。

3、风管穿防火分区及楼板时,均设置防火阀,排烟风机除设有独立的机房外,在入口处设置有排烟防火阀。

4、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关闭该区的通风系统,切断所有空调设备的电源。

5、卫生间及厨房排风管接竖向井道,竖向井道由土建专业设计并选用带有70℃防火阀专用竖井.

6、排烟及防烟系统的风口,风阀及风机均就地及消控中心二路控制。

7、风管均采用耐火等级为3小时的不燃复合材料制作。

六、燃气设计

生活用然气采用城市煤气管网提供的天然气送至小区集中调压站,小区设有一个集中调压箱,每户按6立方米/小时计,燃气设计由甲方委托专业单位设计。

七、环保与节能

1、地下汽车库及卫生间排风均排至主楼屋顶处。

2、所有通风设备均采用隔音减振措施,并采用管路系统设置橡胶软接头及减振支吊架。

3、风管及设备处均设有消声器、软接头,排烟风机均设有防火软接头。

八、自动控制

1、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关闭通风系统电源。

2、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开启排烟口,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及排烟补风机,当烟气温度达280℃时,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动作,联动关闭排烟风机。

3、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开启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的正压送风口,并联动开启正压送机。

十三、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各种批准文件见总说明。

2.国家及地方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智能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51/T5019-200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200-94)

二、设计范围

根据有关设计文件规范,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如下内容:

1.供配电设计5.建筑物防雷与接地保护

2.电力设计6.消防电气

3.电气照明设计7.弱电系统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三、供配电设计

1.供电电源及电压:

本工程为居住小区包括二类高层住宅、物管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等,其内的消防负荷、安保系统、通讯系统等均为二级负荷,客梯、生活水泵等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

因此,本工程采用由两路电源供电,供电电压为10KV。

2.供电系统:

本工程在物管用房一层附属用房设置1OKV高压开闭所,分别由两路10KV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常供,互为备用,1OKV高压采用组合式环网供电方案。

3.负荷计算:

本工程的负荷计算原则如下

住宅按50W/㎡计算计算住宅总负荷为1552.5KW

半地下室按20W/㎡计算半地下室总负荷为44KW

商业按100/㎡计算地下室总负荷为700KW

地下室车库等按25W/㎡计算地下室总负荷为230.025KW

物业等7KW

按以上计算原则,本工程的设备总装机负荷为2534KW,共需要配置4台10/0.4KV一1600KVA室外箱式电力变压器。

四、电力设计

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

低压380/220伏电源引自箱变低压配电屏各动力出线回路,配电系统为树干、放射式混合形式。

2.区内各住宅单元及公建均设电表箱,各住户户内设配电箱,由小区内变电所至电表箱采用YJV22型电缆埋地敷设。

住宅室内采用铜芯塑料线穿阻燃型塑料管暗敷设。

各单元的楼梯、自行车库的照明采用电脑型集中控制器延时控制,既保证必要的照明又能尽可能节约电能。

道路、公共绿地及室外活动场所布置与环境相适应的路灯及庭院灯,由组团管理服务中心控制管理。

3.地下车库消防设备配电回路均采用NH—VV和NH—BV型电缆和导线,穿金属管保护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