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20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柳工驾驶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柳工驾驶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二○一○年八月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柳工驾驶室项目。

1.2项目背景

●项目发起缘由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

目前公司产品有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摊铺机、平地机、铣刨机、压路机、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叉车等。

2009年,公司员工总数9,900多人,主营业务收入10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0%,各类工程机械整机销量达4万台以上,其中轮式装载机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柳工战略规划以装载机业务为核心,以挖掘机和起重机为两翼、带动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及其他新兴业务的迅速崛起,销售收入2012年达300亿,2015年达1000亿,发展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级领先企业。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起重机市场;04-08年中国起重机市场以18%的速度增长,08年市场容量2.8万台、接近300亿,占中国工程机械市场17%;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仍同比增长13%。

据分析,未来几年对工程起重机的需求量仍将处于较高位的发展态势,尤其在全球市场存在巨大的机会和增长空间,起重机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上次于装载机、挖掘机的第三大产品市场,也是发展最快的产品市场。

公司通过收购行业骨干企业安徽蚌埠振冲安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改制成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快速进入并大力拓展起重机业务,重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销售收入2012年达30亿元,2015年达100亿元,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内外领先的起重机行业企业。

起重机是柳工新进入业务,并立即作为公司战略性业务,通过发展将成为柳工战略规划有力的支撑点之一。

柳工在长三角地区多点布局,目前围绕蚌埠地区附近有多家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柳工主要生产5吨装载机和推土机;江阴柳工主要生产压路机;镇江柳工主要生产小型机械;扬州柳工主要生产混凝土泵车;常州柳工主要生产挖掘机;一方面,为了快速支持起重机业务的发展,形成起重机良好的配套能力,另一方面,以蚌埠为中心,为周边子公司提供配套保障能力建设。

由此,提出本项目。

设计方案简述

a.建筑面积:

114696m2

b.劳动定员:

4000人。

c.生产设备:

工艺设备306台。

1.3投资估算

本项目新增建设投资为7319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36599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6600万元。

1.4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0年~2012年。

1.5主要经济效益

达到设计产量年份(一期)

销售收入:

356239万元

利润总额:

47401.6万元

增值税及附加:

18161.69万元

所得税:

11850.4万元

投资回收期:

7.43年

内部收益率:

27.93%

盈亏平衡点:

49.81%

二产品需求分析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2.1市场预测

2.1.1我国汽车起重机行业发展状况

跟其他工程机械产品市场相类似,起重机市场容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进入21世纪,沉寂了多年的中国起重机行业犹如火山爆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连年增长、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2005年增长势头稍稍受挫,然后又以高增长率向前发展。

中国是个非常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且经济增长速度需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之上,据多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基本国情的分析,可以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GDP增长速度将不低于7%的底线。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2006年为11.5%,2007年11.4%,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速度减缓至8%。

要支撑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重要手段。

200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5.7%,2006年24.0%,2007年24.8%,2008年25.5%,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计划未来几年内投入4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工程机械、对起重机行业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消息;2009年~2012年,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计为20%左右。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居高不下,都刺激了各行各业、尤其是包括起重机在内的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也为它们的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起重机是应用领域最广的设备之一,发电厂、核电、码头、水利、隧道、桥梁、石化、冶金、建筑等行业随处可见。

在最新发布的“十一五”计划中,各建设行业的投资都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水利、水电、能源、矿山建设都有新的工程规划,防洪工程,“三农”水源、8大水电工程项目,以及追加投资4,300多亿元的西电东送项目,启动天然气开发与输送工程等等,都给起重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些大型项目对起重机的大量需求下,起重机市场全面增长,同时也加速了国内起重机市场向大型化发展的势头。

因此,未来起重机行业及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同时,柳工其他工程机械产品也将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参考工程机械行业规划以及柳工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

2011年-2015年企业主要配套需求量预测见下表:

序号

产品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

驾驶室

6590

8756

11570

14180

18000

2

操纵室

16090

24265

32570

44180

56000

3

配重

12332

18827

25482

35660

46000

4

覆盖件

16332

24827

33482

45660

58000

5

结构件

34610

55535

77950

111140

144000

通过对起重机以及附近公司工程机械产品的配套,将形成年产18000台驾驶室,56000台操纵室、46000个配重、58000套覆盖件以及14.4万吨结构件的配套能力。

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2.2.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汽车、钢铁、石化、有色、煤炭、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其中指导目录中第一类(鼓励类)中含“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制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促进汽车产业(含汽车起重机)健康发展,激励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产业门槛高较:

对产品实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产品需符合准入管理制度规定和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并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产品必须通过中国强制性认证(3C);鼓励民族品牌,限制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发展:

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工程机械行业“十一五”规划》将起重机列为重点发展的产品。

2009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0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出台《工程机械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要点》,明确要“发展大型施工机械,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场需求”、“2、发展大型移动式工程起重机,包括50吨以上汽车起重机和160吨以上全地面起重机、2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

发展高起升、大跨度、高性能的大型塔式起重机,以满足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

综合以上,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

2.2.2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本项目实施,可以为蚌埠市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为蚌埠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同时,有助于蚌埠市打造成为起重机行业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提升蚌埠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2.2.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实施,可以满足柳工战略规划的要求,为柳工产品全面进入工程机械行业各领域、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重要竞争地位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我公司可以增加产品线,形成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尽快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三主要建设条件

3.1厂址及运输条件

工厂建设在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场地开阔平整,交通便利,水电供应设施完善,建设条件良好。

蚌埠市位于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与淮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和已建成通车的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界(首)阜(阳)高速公路合蚌埠宁高速公路都从蚌埠穿境而过,新建的机场已经投入使用。

蚌埠市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于一体,交通运输便利。

3.2自然条件

蚌埠市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位于淮河中游,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度:

15.2℃

极端最高气温:

40.3℃

极端最低气温:

-11.2℃

年平均相对湿度:

72.5%

年平均风速:

2.1m/s

年最大风速:

14.2m/s

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年平均降雨量:

790.9mm

年平均气压:

1014.3mba

3.3供电

全厂设备装机容量为800kw,供电要求为一般工业用电,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保证本项目用电要求。

3.4给排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量不大,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可满足要求,排水直接排入开发区排水管网。

3.5地震烈度

蚌埠市地震烈度为VII级,建筑按相应等级设防。

四工厂建设方案

4.1综合部分

4.1.1主要设计原则

工艺应突出新技术、新工艺及保证质量的措施。

工艺方案要体现经济合理性,与纲领相适应并参照柳工结构件厂设计方案。

下料车间按20t起重机考虑厂房结构;焊装和机加、总装间的起重机按10t考虑厂房结构。

建筑物采用轻钢结构,外墙及屋面均采用双面彩板,中间为岩棉,采用塑钢条形窗,屋面设采光带,厂房大门采用保温提升门。

厂房换气采用电风扇,局部办公室采用分体式空调机。

空压站新建。

从中心配、变电所引向各车间配电,车间设干式变压器,采用封闭式插接母线。

新建175亩试车跑道。

4.1.2生产纲领

通过对起重机以及附近公司工程机械产品的配套,将形成年产18000台驾驶室,56000台操纵室、46000个配重、58000套覆盖件以及14.4万吨结构件的配套能力。

4.1.3工艺设备汇总

表4.1-2主要设备明细表

4.1.4建筑面积汇总

建筑面积汇总如下:

表3.1-3建筑面积汇总表

车间名称

建筑面积(m2)

备注

生产面积

辅助面积

合计

1

下料、驾驶室及配重焊接厂房

50000

10000

60000

2

焊装和机加工、涂装联合厂房

30000

10000

40000

3

库房

5600

5600

4

办公楼

4000

4000

5

宿舍

3888

3888

6

门卫(3处)

176

176

7

其他

1032

1032

合计

114696

4.1.5人员汇总

人员需求量详见下表。

 

表4.1-5人员汇总表

部门名称

工人

工程

技术

人员

行政

管理

人员

服务

人员

检查

人员

生产

工人

辅助

工人

生产部门

1

下料车间

730

100

830

30

30

30

30

460

2

焊装车间

730

100

830

30

20

30

30

450

3

机加车间

730

100

830

20

30

30

30

450

4

涂装车间

820

60

880

20

30

30

30

560

辅助部门

1

动力站房

80

合计

4000

4.2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4.2.1任务及职责

制定质量标准并据此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进行质量综合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

参与新零件和更改零件的取样检验和鉴定认可工作;

负责自制件的抽检,事故分析处理;

负责外协、外购件的选点、样品鉴定与认可;

负责物料进厂检查、化验工作;

进行质量审核和职工质量教育工作等。

4.2.2部门组成

公司设质检科等质量保证部门。

4.3总图、运输、仓库

4.3.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考虑工厂的发展,注意人流物流分开,满足各项规范的要求;注意风向的影响;考虑工厂的绿化及美化。

本次规划设计,是在新征的厂址上进行的,本次厂区内新建由下料车间、焊装车间、机加车间和涂装车间组成的联合厂房。

4.3.1.1道路及绿化

工厂的道路为城市型,路宽为6-8m,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别设一人流大门和物流大门。

绿化重点为厂前区及动力站房周围、车间周围,绿化面积2000m2.

4.3.1.2竖向布置

厂区地形较为平坦,工厂采用平坡式的布置方式。

新建车间地坪标高和周围厂区道路标高相协调,因无厂区地形图,新增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暂无法确定。

4.3.2运输

4.3.2.1设计原则

厂外运输采用外协的办法解决,利用城市和物流公司的运输能力,本次设计不再新增厂外运输车辆。

车间内运输采用内燃叉车,一些零星辅助材料等可采用叉车及手动搬运车运输。

成品车采用汽车及自行运出。

4.3.2.2工厂的年运输量估算

运入180000吨,运出150000吨,车间运输120000吨。

4.3.2.3运输设备

内燃叉车(3-7t)20台。

4.3.3仓库

仓库利用总装车间的厂房设置。

4.3.4投资、人员、

投资为420万元(其中叉车350万元、道路40万元、围墙30万元)。

人员:

叉车司机20人。

4.4土建

4.4.1概述

本次项目新建联合厂房二座,动力站房一座(贴近联合厂房),循环水泵房及水池一座,办公楼及门卫室4个及厂前区道路围墙,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具体分配见下表:

表4.4-1建筑物组成明细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车间组成

面积(m2)

1

一号联合厂房

下料车间下料工段

23794

下料车间成型工段

10716

操纵室及配重工段

15648

2

二号联合厂房

机加车间

10716

焊装车间

23794

涂装车间

15332

3

库房

成品库

5600

4

办公楼

办公及产品开发

4000

5

宿舍

员工宿舍

3888

6

门卫(3处)

物流门和人流门

176

7

其他

1032

合计

114696

4.4.2主要技术决定

厂房均为轻钢结构,钢柱、钢梁、金属板屋面。

厂房跨度均为24m,柱距6m(端部柱距为8m),柱顶高12.0m,轨顶标高9.0m;车间设5-20t起重机。

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夹100厚玻璃棉毡,设采光带;外墙1.200m以下为240mm厚砖墙,1.200m以上为双层压型钢板夹玻璃棉毡;内墙为240mm厚砖墙;厂房大门为电动提升门;侧窗为硬聚氯乙烯单框双玻塑钢窗;车间地面为矿物骨料耐磨地面。

4.4.3主要建筑物特征,见表4.4-2。

附表4.4-2主要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项目名称

厂房

生活间等建筑

计耐火等级

二级

二级

建筑面积(m2)

1号10656、2号10656

2660

建筑层数

单层

多层

层高或柱顶标高(m)

厂房12.0m,

3.0m

柱网(跨度X柱距)(mxm)

长度X宽度(mxm)

24.0mX6.0m

8.0mX3.9m

180mx48m

吊车规格/数量(Gn.S/台)

10t/4台30t/1台

建筑结构特征

基础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

柱子

轻钢结构柱

钢柱

墙体

1.20m以下砖墙,1.20m以上双层压型钢板夹100厚玻璃棉毡

240mm厚砖墙

外墙装修

1.20m以下砖墙贴瓷砖

屋架或屋面梁、楼面梁

轻钢结构梁

钢梁

屋面板

双层压型钢板夹100厚玻璃棉毡

楼面板

钢筋混凝土板

门窗

电动提升大门

硬聚氯乙烯单框双玻塑钢窗

镶板门及胶合板门

硬聚氯乙烯单框双玻塑钢窗

楼.地面

车间地面为矿物骨料耐磨地面

瓷砖

4.5公用及动力工程

4.5.1给排水

4.5.1.1概述

设计范围:

负责新建联合厂房车间室内给排水管道设计,供水管道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系统。

4.5.1.2给水

用水量标准:

生产用水量由工艺专业提出。

工厂消防采用低压制,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一次灭火用水量为72m3/h。

用水量:

3m3/h,15m3/maxh,36m3/d。

给水系统:

车间用水采用厂区自来水,给水管道从厂区直接接入。

4.5.1.3排水

车间排水采用分流制,有组织排放。

车间雨水,生活污水经管道排入厂区管道,生产污水经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排入厂区管道。

4.5.1.4室内给排水

车间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给水进户管上装设水表计量,车间内给水干管环状布置,车间内设备管理消火栓系统,两栓间距不大于36米,按两股水柱同时灭火设置。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埋地管道排入室外污水管道。

4.5.1.5管材及接口

室内给水管埋地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胶圈接口。

室内给水管架空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及法兰连接。

室内排水管采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胶圈接口。

4.5.1.6概算(万元,人民币)

室内给排水工程

1.下料车间;3

2.焊接车间:

7

3.机加车间7

4.涂装车间8

5.厂区(含消防)15

6.合计40

4.5.2通风

4.5.2.1气象资料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0℃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6%

4.5.2.2通风设计

焊装车间共有22台co2焊机,每台排风量1500m3/h,设计5个局部排风系统将废气收集起来,将其引至屋面排放,风机选用屋顶离心风机,厂房设置全室通风换气,换气次数为3次/h,选用12台WT4-85-11NO6.3型屋顶风机。

4.5.2.3概算

厂房通风:

125万元

生活间空调40万元

合计:

165万元

4.5.3动力

4.5.3.1动力消耗量及其供应来源

表4.5-1动力消耗量表

用气部门

压力(MPa)

压缩空气消耗量(m3/h)

蒸汽消耗量(kg/h)

备注

小时平均

小时最大

Ⅰ班

Ⅱ班

Ⅰ班

Ⅰ班

1

下料车间

106

206

2

焊装及涂装车间

0.6

40

80

3

机加车间

0.6

66

106

合计

604

各动力介质来源:

压缩空气:

752m3/h(12.53m3/min)由新建压缩空气站供给,供汽压力:

0.7MPa。

4.5.3.2管道敷设方式及保温、防腐

敷设方式:

厂区管道:

厂区压缩空气管道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车间管道:

车间内动力管道干管均架空敷设,接至设备的支管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压缩空气)。

4.5.3.4概算

1台干式螺杆空压机20m3/min200万元

厂区管道:

530万元

车间管道:

200万元

站房土建85万元

合计:

1015万元

4.5.4电气

4.5.4电气工程

4.5.4.1电气负荷计算

全厂电气设备总安装容量为600kW(其中照明负荷25kW),用电设备均为三级负荷。

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结果如下:

有功功率:

340kW

无功功率:

174kvar

视在功率:

382kVA

需要系数:

0.63

功率因数:

0.91/0.84(补偿后/补偿前)

4.5.4.3配电与照明

厂房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动力配电箱和插接母线至各设备用电点。

车间照明光源采用节能型金属卤素灯,照度按规范设计。

灯具通过设置在通道处的照明配电箱相对集中控制。

照明干线敷设在电缆桥架内沿、跨屋架敷设,支线穿钢管沿屋架敷设,并设置一定数量的警卫照明和应急照明。

生活间等照明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和白炽灯,线路穿管沿墙或垫层暗敷。

4.5.4.4投资

1.变电所:

45万元

2.配电:

45万元

3.照明:

100万元

4.厂区及办公楼50万元

合计240万元

说明:

1.本投资不包括增容费。

2.本投资不包括安装及运杂费。

4.6环境保护

4.6.1设计原则

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污染治理设施,对本次设计新增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本次设计遵循的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4.6.2.工厂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表4.6-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序号

污染源

污染种类

污染指标及浓度(mg/L)

排放量

排放方式

备注

1

焊装车间

电焊烟尘

26.7mg/m3

0.04kg/h

间歇

2

下料车间

噪声

80~90dB(A)

连续

3

涂装车间

有机废气

速率1.2Kg/h

4

涂装车间

废漆渣

4t/年

4.6.3治理措施

4.6.3.1废气、粉尘治理

焊装车间22台焊机工作时产生电焊烟尘,设计5个局部排风系统将废气收集起来,将其引至屋面排放,风机选用屋顶离心风机,排放的气体经15m高排气筒排放,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即排放浓度120mg/m3,排放速率3.5kg/h,排气筒高度15m。

涂装车间主要废气为喷漆时,油漆所产生的挥发有机气体及烘干室内挥发的有机气体。

喷漆采用密闭室体内作业,涂料采用环氧漆,稀释剂以二甲苯为主,由于抽风量大,二甲苯含量低(12mg/m3),采用高空排放。

排放高度20m。

烘干室废气利用四元体热风炉直接燃烧装置进行净化回收处理,该设备处理效率达90%以上,经处理后排放浓度为36mg/m3,排放速率为0.1Kg/h。

气体排放高度20m。

排放的有机废气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二甲苯:

7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排气筒高度20米时):

二甲苯:

1.7kg/h。

4.6.3.2废水处理

涂装车间的废水为喷漆室废水,定期排放到废水处理机集中处理,年处理费水60吨。

经处理达国家规定标准后排放。

4.6.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