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2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 上下.docx

小初衔接语文课程6年级上下

 

小学和初中一体化衔接

语文教材

 

6年级使用

 

小初一体化衔接语文课程之古诗文诵读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积累诗文经典。

2.了解诗文大意,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教学准备:

古诗文PPT、朗读音频或视频

教学时间:

晨诵或暮读5-10分钟(或融入语文课、地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课)。

古诗词每周1首;文言文每2周1篇。

课前2分钟巩固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读正确

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视频)。

学生跟读。

同位检查读。

二、了解大意

学生自主对照注释及大意,了解所读诗文大意。

三、读流利、尝试背诵

1.自由读、齐读、同位检查读

2.检查背诵

六年级小初一体化课程目录

序号

题目

作者

备注

1

13.《论语》十二章

《论语译注》

出自七年级上册

2

15.《诫子书》

诸葛亮

出自七年级上册

3

8.《木兰诗》

《乐府诗集》

出自七年级下册

4

16.《短文两篇》-《陋室铭》

刘禹锡

出自七年级下册

5

《短文两篇》-《爱莲说》

周敦颐

出自七年级下册

6

9.《三峡》

郦道元

出自八年级上册

7

1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出自八年级上册

8

9.《桃花源记》

陶渊明

出自八年级下册

9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礼记》

出自八年级下册

10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礼记》

出自八年级下册

11

10.《岳阳楼记》

范仲淹

出自九年级上册

 

1.《论语》十二章①

子②曰:

“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学而⑦》)

曾子⑧曰:

“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

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

传⑮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⑯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⑰,四十而不惑⑱,五十而知天命⑲,六十而耳顺⑳,七十而从心所欲㉑,不逾矩㉒。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㉓,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㉔,思而不学则殆㉕。

”(《为政》)

子曰:

“贤哉,回㉖也!

一箪㉗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㉘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㉙者㉚不如好㉛之者,好之者不如乐㉜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㉝,曲肱㉞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㉟我如浮云㊱。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㊲。

择其善者㊳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㊴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㊵。

”(《子罕》)

子曰:

“三军㊶可夺㊷帅也,匹夫㊸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㊹曰:

“博学而笃志㊺,切问而近思㊻,仁㊼在其中矣。

”(《子张》)

【注释】

1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

乎:

语气词。

说:

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⑨[吾wú]人称代词,我。

⑩[日]每天。

⑪[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省:

自我检查,反省。

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⑭[信]诚信。

⑮[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⑯[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⑰[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⑱[惑]迷惑,疑惑。

⑲[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⑳[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㉑[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㉒[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㉓[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㉔[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㉕[殆dài]疑惑。

在学习上遇到困境,有害。

(百战不殆,殆,危险。

㉖[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㉗[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㉘[堪]能忍受。

㉙[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㉚[者]代词,……的人。

㉛[好hào]喜爱,偏好。

㉜[乐]以……为快乐。

㉝[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

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㉞[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㉟[于]介词,对,对于。

㊱[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㊲[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㊳[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㊴[川上]河边。

川,河流。

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

往,离去。

斯,代词,这,这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㊶[三军]指军队。

㊷[夺]改变。

㊸[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㊹[子夏(前507-?

)]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㊺[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㊻[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㊼[仁]仁德。

【大意】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那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诫子书①

三国诸葛亮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⑨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

【注释】

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哥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增长。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大意】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木兰诗①

唧唧②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③。

不闻机杼声④,唯⑤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⑥,问女何所忆⑦。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⑧,可汗大点兵⑨。

军书十二卷⑩,卷卷有爷⑪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⑫,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⑬(jiān),南市买辔(pèi)头⑭,北市买长鞭。

旦⑮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⑯(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⑰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⑱(jì)鸣啾啾⑲(jiū)。

万里赴戎机⑳,关山度若飞㉑。

朔(shuò)气传金柝㉒(tuò),寒光照铁衣㉓。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㉔,天子坐明堂㉕。

策勋十二转㉖,赏赐百千强㉗。

可汗问所欲㉘,木兰不用尚书郎㉙,愿驰千里足㉚,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㉛相扶将㉜;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㉝;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㉞(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㉟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㊱(bìn),对镜帖㊲花黄㊳。

出门看火伴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㊵;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㊶?

【注释】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名歌。

[唧唧]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④[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

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

⑥[何所思]想什么。

  

⑦[忆]思念。

 

⑧[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⑨[可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⑩[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⑪[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⑫[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⑬[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⑭[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⑮[旦]早晨。

  

⑯[溅(jiān)溅]水流声。

  

⑰[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⑱[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⑲[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⑳[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戎机:

战事。

  

㉑[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度,越过。

  

㉒[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㉓[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㉔[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㉕[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㉖[策勋十二转(zhuǎn)]记最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㉗[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㉘[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㉙[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㉚[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

驰,赶马快跑。

  

㉛[郭]外城。

  

㉜[扶将]扶持。

    

㉝[红妆(zhuānɡ)]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㉞[霍霍(huò)]磨刀的声音。

  

㉟[著(zhuó)]穿。

  

㊱[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㊲[帖]同“贴”。

  

㊳[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㊴[火伴]同伍的士兵。

当时的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㊶[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傍,靠近、临近。

走,跑。

【大意】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

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

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4.陋室铭①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

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⑦。

可以调素琴⑧,阅金经⑨。

无丝竹之乱耳⑩,无案牍之劳形⑪。

南阳诸葛庐⑫,西蜀子云亭⑬。

孔子云:

何陋之有⑭?

 

【注释】

①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的)。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⑥[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⑦[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⑧[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⑨[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

     

⑩[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⑪[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⑫[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⑬[西蜀子云亭]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西蜀,今四川。

子云,即杨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⑭[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5.爱莲说①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③独④爱菊。

自李唐⑤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⑥而不染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中通外直⑨,不蔓不枝⑩,香远益清⑪,亭亭净植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⑬焉⑭。

  

予谓菊,花之隐逸⑮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⑯菊之爱,陶后鲜⑰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⑲。

【注释】 

选自《周敦颐》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蕃(fán)]多。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④[独]只。

⑤[李盛]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⑥[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⑦[染]沾染(污秽)。

⑧[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⑨[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涟的茎。

⑩[不蔓不枝]不横生蔓藤,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⑪[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⑫[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竖立。

  

⑬[亵(xiè)玩]:

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⑭[焉]语气词。

⑮[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⑯[噫(yì)]叹词,表示感慨。

⑰[鲜(xiǎn)]少。

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⑲[宜乎众矣]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大意】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6.三峡①

北魏郦道元

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

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⑰其间,清荣峻茂⑱,良⑲多趣味。

每至晴初⑳霜旦㉑,林寒涧肃㉒,常有高猿长啸,属引㉓凄异㉔,空谷传响㉕,哀转㉖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㉗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ɡ)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激流。

湍,急流。

⑮〔回清〕回旋的清波。

⑯〔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⑰〔飞漱(shù)〕飞速的往下冲荡。

⑱〔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⑲〔良〕甚,很。

⑳〔晴初〕天刚放晴。

㉑〔霜旦〕下霜的早晨。

㉒〔肃〕肃杀,凄寒。

㉓〔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㉔〔凄异〕凄惨悲凉。

㉕〔响〕回声。

㉖〔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㉗〔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大意】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7.与朱元思书①

南朝梁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

从流飘荡③,任意东西④。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⑤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⑥,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⑦,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⑧,负势竞上⑨,互相轩邈⑩,争高直指⑪,千百成峰⑫。

泉水激⑬石,泠泠⑭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⑮。

蝉则千转不穷⑯,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⑰者,望峰息心⑱;经纶世务⑲者,窥谷忘反⑳。

横柯㉑上蔽,在昼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