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51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位历史学家写道:

“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材料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

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美洲新航路开辟            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            D.世界市场形成

3.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4.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

“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

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

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

”“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扩张

5.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

如(  )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6.菲律宾在1521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在12月17日,是圣拉萨鲁斯的节日)。

后来,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7.“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

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

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

”荷兰相对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政治制度较为先进B.英法海军力量强大

C.荷兰商业经营方式落后D.荷兰殖民地较狭小

9.布罗代尔说:

“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

”“这场战争”(  )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10.英国历史学家J.R.格林说“七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B.英国打败了“海上马车夫”,掌握了海上霸权

C.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

在十八世纪

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  )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C.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D.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13.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14.据史料记载:

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外国人口流入英国城市

D.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大大小于乡村

15.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16.有学者指出:

“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

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

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

17.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18.“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19.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

万吨)。

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国家代号

1871年

1900年

煤炭

钢铁

煤炭

钢铁

117.0

6.7

225.0

13.9

37.9

1.75

149.8

15.1

41.9

1.77

240.8

24.0

A.美国、英国、德国B.德国、美国、英国

C.英国、德国、美国D.英国、美国、德国

20.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非选择题

21.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

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有哪些?

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

——钱学森《九十年代科技发展与中国现代》

材料二欧洲部分国家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水平为100)

年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奥匈帝国

俄国

意大利

1860

60—75

16—30

0—5

0—5

0—5

0—5

1913

91—115

46—60

76—90

31—45

16—30

16—30

——(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材料三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

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

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

……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1)概括材料一中钱学森的主要观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与1860年相比,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D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故A项错误;远洋航行主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

2.解析:

B新航路开辟不只是发现美洲大陆,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而利息率下降,故B项正确;货币购买力下降与利息率下降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18世纪世界市场还并未形成,故D项错误。

3.解析:

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失去地理位置的优势。

没有成为经济强国。

内部文化达到巅峰是指意大利保留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4. B

5.解析:

C。

本题考查了北宋社会、经济和文学等概况,联系所学,ABD三项符合史实,C项错误,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明朝末年在中国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

6.解析:

D由材料可知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7.解析:

D 荷兰率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荷兰海军力量强大,故B项错误;荷兰商业经营方式先进,故C项错误;相对英法而言,荷兰的殖民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荷兰的发展,故D项正确。

9.解析:

C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不符,故A项错误;荷兰取得独立,与材料中“”不符,故B项错误;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故C项正确;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不符,没有涉及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故D项错误。

10.解析:

B。

本题考查英国霸主地位的建立。

1756年因为对殖民地的争夺,英法之间引发了七年战争。

1763年,战争以英国对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却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英国对北荧殖民地政策的改变。

11.解析:

A 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资本积累,显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选择A项符合题意。

12.解析:

选D本题旨在考查前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启蒙运动的认识。

“十八世纪

的工业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是一些工匠和技师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并不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当时印度落后于英国,所以是英国把先进技术传到印度,而不是英国“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并不是一场技术革新运动,故C项错误。

13.解析:

C 本题考查现代工业时代的“原动力”,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本题选C项。

14.解析:

B。

考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

“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即城市化进程加快。

应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15.解析:

D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作为世界贸易中心的英国,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进入英国市场,包括东方的茶叶,这就使茶叶的消费逐渐平民化、大众化。

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也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也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

16.解析:

B 根据材料“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可以看出英国逐步被德国和美国赶上,故B项正确。

17.解析:

B 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内燃机即是汽车的发动机,因而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石油化工工业推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自动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叶,故D项错误。

18.解析:

B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是“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可知,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与材料“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不符,故D项错误。

19.解析:

C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能力最强,拥有“世界工厂之称”,故①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相对缓慢,美国德国发展迅速,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故③是美国。

因此,本题应该选C项。

20.解析:

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竟争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得出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由材料一“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得出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

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一“科学在……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即可。

(2)第一小问手段,材料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体现了武力征服和经济扩张,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扩张的两个阶段归纳;第二小问评价,注意限制词“全球化的视野”,可以结合全球的联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回答。

(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从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国际分工与合作、贸易中心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变化:

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

特点: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举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一例。

(2)不同:

武力征服、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

评价:

使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3)评分:

(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性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非工业国与工业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5)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5点任答4点)

22.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1)问,审题时注意理清钱学森的主要观点再进行论证。

论证时注意结合先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里寻找科学的因素,再思考由这一科学引发的技术革命,最后回顾该技术革命推动新型行业的发展来完成论证。

(2)问,审题中从“1870~1914”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水平的发生的“变化”注意应从整体发展变化和个别典型来个角度进行概括。

第(3)问,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回顾该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行回答。

技术变革、政治前提、资源、资金等都是考虑的因素。

德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可联系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和成立、对抗的相关史实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

(1)产业地命有赖于科学与技术革命(或科学与技术革命会引起产业革命);其顺序是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奠定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电的利用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

(2)欧洲部分国家的工业化整体水平大火增长;其它几国的工业水平与英国的差距在缩小;德国工业化水平增长最为迅速。

(3)原因: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及宪法的颁布(答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从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洛林及50亿法郎的赔款。

影响:

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