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869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

答案 D

2.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

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解析 根据材料中由短途航行到探险辽阔的海域,主要是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故A项正确。

答案 A

3.“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开辟殖民地B.商业贸易

C.奴隶贸易D.机器生产

解析 “商业贸易”将整个世界都纳入了世界大市场,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故B项正确。

答案 B

4.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

材料反映出西班牙(  )

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

C.资本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D.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根据“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可知,封建思想在西班牙非常浓厚,故A项正确;富人渴望的是贵族的头衔,不能证明贵族成为国家的核心力量,故B项错误。

答案 A

5.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

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

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D.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解析 材料说明了奴隶贸易的易主,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谁的实力可能更强大,可能就会主导奴隶贸易,从材料提供的时空来看,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只能说明殖民霸权的转移,故C项正确。

答案 C

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B

7.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

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解析 据材料可知就市场因素而言中国更胜一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可以推出其发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8.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答案 C

9.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解析 英国农业人口的国内转移,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故B项正确。

答案 B

10.亚当·斯密说: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据此,亚当·斯密主张(  )

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 B.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

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D.随货币量变动调整政策

解析 据材料“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可知亚当·斯密主张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

A

1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解析:

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13.“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答案:

B

14.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

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

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  )

A.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C.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D.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

解析:

题意为“荷兰出现郁金香购买热潮,最后导致郁金香泡沫破裂并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可知,投资理念因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急剧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15.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

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

年份

1700

1714

1737

1751

1774

1783

1800

吨位(单位:

万吨)

32

44

50

52.5

84

96

192

A.海上贸易突飞猛进B.成为“世界工厂”

C.已经掌控世界市场D.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解析:

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可知,反映的是英国的海上贸易,故A项正确;成为“世界工厂”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故B项错误;“已经”说法错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盛行是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答案:

A

16.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

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解析: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

答案:

A

17.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18.有学者认为,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结构和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习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C.认为生产关系发展改变社会习俗D.评价了习俗的社会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更改变了……改变了……基础”故A项正确。

答案:

A

19.“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解析: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涉及“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成为了权势顶峰”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答案:

D

21.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

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限制”推理出对自由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1846年废除《谷物法》之后,英国坚定不移地奉行自由贸易。

蒸汽动力引起了海运和陆运的革命,1869年苏伊士运河和1914年巴拿马运河相继开通,极大地推动了洲际贸易。

据经济利益关系推论,1914年以前的世界贸易和国外投资主要是在(  )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B.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

C.世界各国之间D.亚非拉国家之间

解析:

根据经济利益关系推论,世界市场形成前后,商品和资本最主要的流通地应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其经济发展规模和需求最大,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

“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

(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2)问,实际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解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新兴的工业部门”;第(3)问,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 

(1)原因:

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

特点:

率先在英国爆发;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始;大多数工业成果来自于一线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3)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④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⑤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

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

它们是:

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说明:

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科学助推西方崛起。

阐述:

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崛起)。

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

示例二:

论题:

科技促使德国崛起。

(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

阐述:

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

(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竞争给西方带来机遇——从市场竞争、国家竞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举出侵略扩张的史实)加以说明,而对东方产生消极影响;资产阶级政府为竞争提供便利,促进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私产保护使西方稳步发展——各国立法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压迫剥削无产阶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医学助力工业时代——人民健康,解决了西方人力资源短缺,降低劳动成本,支撑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化过渡。

消费刺激生产带来大国腾飞——人们各种消费刺激了生产,市场需要技术革新,呼唤工业革命持续展开,社会日新月异。

工作态度改变了世界面貌——无产阶级被迫加班加点,为生活奔波,由此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

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

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

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

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

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他晚年叹息:

“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

太平在何时?

今年待明年。

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

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

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

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

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

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

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解析:

(1)问,张謇:

根据材料一“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

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可知,张謇弃官从商,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并受到了官府支持;根据材料一“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

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可知,张謇创办产业种类相当丰富;根据材料一“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可知,张謇热心公益事业;福特:

根据材料二“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到底特律追寻理想”可知,福特从小就对机械兴趣浓厚,并以其作为自己的理想;根据材料二“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可知,福特自主创业,并且以大众化、速度和效率为奋斗路线;根据材料二“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可知,福特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以降低生产成本。

(2)问,张謇失败原因:

根据材料一“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可知,张謇经营范围太广,不利于有效经营管理;根据材料一“张謇于一战后破产”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对民族工业造成巨大冲击;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缺乏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且经济上依旧是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

福特成功原因:

根据材料二“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特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趋势,注重技术创新,且市场定位准确;根据材料二“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福特创业期间,恰逢美国政治稳定,经济迅猛发展时期,有良好的国内环境。

答案:

(1)张謇:

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福特:

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失败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

福特成功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