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798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

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开辟殖民地B.商业贸易

C.奴隶贸易D.机器生产

2、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3、白海军的《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4、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

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

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D.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

5、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

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

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

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

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

6、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皇家特许状,给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

而1813年英国通过特许状法案剥夺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A.开始采用资本输出手段B.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C.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D.政府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7、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买卖致农业劳力减少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D.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的减产

8、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这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9、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

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

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

10、“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

11、《大国崛起》解说词:

“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C.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D.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12、某篇文章中出现以下内容:

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请判断该篇文章体现的主题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13、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俄国出现。

由此可见,产业革命(  )

A.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C.有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进步D.使重大技术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14、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AngelIntheHouse,“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中照顾子女,让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下列哪一观点给当地解释了这种家庭价值观的成因()

A.工业革命的开展B.女权运动的成果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

15、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手工工场生产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城市化生活方式

16、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

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名来自德国。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政府垄断科技发展B.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C.德国工业发展氛围较浓厚D.德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17、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19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该表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B.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逐渐转型

C.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D.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18、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

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

“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主要是指垄断()

A.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否定

B.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容易形成社会财富的寡头式占有

C.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D.排斥了企业竞争,干扰了经济秩序并使企业日益失去活力

19、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

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

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20、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亚洲和“新大陆”,因此被称为“”。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

1611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

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

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图11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正是美国与英国较量的结果。

当时美国凭借二战后的超强国力,助其“怀特计划”战胜了英国的“凯恩斯计划”,美元也取代英镑成为霸权货币,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美国通过哪两个机构建立起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一个名为“大清帝国”的重要政治实体在欧亚大陆据有一块广大且持续扩张的空间。

这个帝国不是西方人之前认为的那个对外界不关心的、与世隔绝的“天朝”(CclestiaEmpire)。

相反地,其历史在诸多不同方面与全球历史进程紧密交织,对此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

并且,和我们所知者存在更大差距的是,这个帝国与之前各王朝、之后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的诸多国家,有着性质上的差异。

然而,清帝国的历史为我们现在认为的“中国”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其影响范围既深远且全面。

——选自卜正民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第六卷(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

阅读村料,从中提取一个观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的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白银资本》

材料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淸朝的重视。

但淸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因素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3)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商业贸易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商业贸易的作用解答即可.依据题干“1500年至1750年间”可知,处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把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商业贸易.欧洲的商人奔走于全球各地,无论是开辟殖民地、建立商站,还是注重发展本国的手工工场,都是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即商业贸易的需要,故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的分析.依据题干“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可以看出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驱动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492年新航路开辟的第一人达伽马开始了第一次的探索,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分散和独立的状态,使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

4、A

5、C

6、B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欧,这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价格革命,故本题选B。

A不是西欧小麦价格上涨的原因;C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不代表整个西欧,D错。

8、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题干中的时间“16世纪初”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运往各地销售,赚钱丰厚利润。

从甲组中的火器、五金可以判断是欧洲;从乙组的烟草、玉米可以判断是美洲;从丙组中的奴隶可以判断是非洲;由此选项A正确;亚洲的商品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因此B、C、D三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50~70年代,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殖民战争

11、C

12、D

13、A

14、【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再有材料中提到的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故A正确;妇女安心在家照顾子女,没有体现女权运动,故B项错误。

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维多利亚时代为19世纪期间,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要通过调整选区,降低财产限制,使工业资产阶级能能参与国家政权,故D错误。

1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

“工业革命……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家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这种经济政策被称为“自由主义”,B项正确;A项是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是变化的;C项始于“技术革新”;D项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无关。

16、C

17、B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家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操纵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掠夺原料产地,开拓市场,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观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19、D

20、A

二、非选择题

21.

(1)海上马车夫

原因:

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实行金融创新。

(2)特点:

近代英国的殖民扩张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对外贸易为手段,建立起全球性的殖民统治。

(3)机构: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影响:

对美国: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或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对世界: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2.示例一观点:

清朝的历史在诸多不同方面与全球历史进程紧密交织。

论证:

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

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殖民者占我国澳门,荷兰殖民者占我国台湾。

清政府还不断地强化海禁政策并最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防范西方侵略,清王朝也由此日益落后于世界。

18~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殖民扩张和侵略进入新对期,西方殖民者大肆侵略清王朝。

一系列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签订,使清王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教民族危机,积极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紧跟世界潮流。

(其他符合题意的史实亦可。

示例二观点:

清朝的历史为我们现在认为的“中国”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其影响范围既深远且全面。

论证:

政治:

清朝时的省制及省区域的划分为今天的中国继承和发展;经济:

清朝中后期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为后来中国工业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奠定基础;民族关系:

清政府采取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为今天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其他符合的史实亦可。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其实有两个观点,一是其历史即清朝历史在诸多不同方面与全球历史进程紧密交织,二是清帝国的历史为我们现在认为的“中国”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其影响范围既深远且全面,这是做此题的第一步,然后结合清朝的相关史实论述其中一个观点即可,例如,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可以从清朝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等当今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点睛: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因其答案不唯一,所以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既要注重从材料中提取相信信息,又要能够针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论结合、说明充分和逻辑严密。

23.

(1)地位:

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亚洲以自然经济为主体。

(2)变化:

下降。

原因:

中国仍坚持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背景: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外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心态:

天朝上国(夜郎自大)。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所说的贸易是指三角贸易,而三角贸易的主导者是欧洲,所以欧洲居于主导地位,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类型上进行解释,即亚洲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体,抵制西方商品。

(2)材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的下降和欧洲贸易地位的上升,中国下降的政治因素则要突出中国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注意本题问的是政治因素。

(3)从材料三的具体内容来看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既要突出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经济背景又要突出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背景,两大背景缺一不可。

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不了解世界、闭关锁国、天朝上国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