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58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一、编制目的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是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管理复杂,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本工程为住宅建筑,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特将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和整改措施。

二、编制依据

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18-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本工程设计文件及11G101图集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沧麒东路以南,天成路以西,钟学北路以北。

总建筑面积约74185㎡,地下室为剪力墙框架结构,由人防与非人防区组成;地上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1#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2#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3#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4#楼地下二层,地上十一层;5#、6#楼单层框架结构。

±0.000以下内隔墙材料为混凝土多孔砖(体积密度≤1500㎏/m3)、M5混合砂浆砌筑,地库中防火墙(防火分区之间的隔墙)用200㎜厚混凝土实心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

地下室人防区临战封堵的人防隔墙采用MU10非粘土烧结砖或蒸压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5#~6#楼±0.000以下与土壤接触的墙体采用MU10混凝土普通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外墙采用MU10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0.000以上外墙采用MU10混凝土多孔砖(体积密度≤1500㎏/m3)、M5混合砂浆砌筑(顶层M7.5混合砂浆)。

内墙采用A3.5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积密度≤700㎏/m3)、M5混合砂浆砌筑(顶层M7.5混合砂浆)。

四、质量管理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保证工序施工质量。

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验收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国家及江苏省南京市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施工,将质量目标进一步细化到各个单元分项工程上,并报业主、监理审定,以便更好地控制。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认真落实质量措施,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该工程的质量奖在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与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创优领导小组,设专职质量员与兼职质量员来具体实施质量目标,集团公司质量组织管理保证体系附下图:

2、项目各级管理者质量职责

(1)、项目经理

a、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b、根据工程规模、特征,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并付诸实施,确定下属质量管理成员的管理职能和职责,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有序地运行。

c、根据确定的项目质量目标,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措施,使质量目标为全体职工掌握并贯彻执行。

d、控制工程成本,全权管理项目资金运转,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e、选择和评审分包和材料供应商,审核其资质并签定分包合同。

f、做好项目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技术素质、思想素质。

g、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方案的决策,及各项工作的管理,确保项目实现目标。

(2)、项目副经理:

a、全面组织管理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

b、负责使项目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和生产活动符合施工方案实施要求。

c、负责项目的质量生产活动,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组织系统。

d、参与制定、贯彻项目质量目标,并组织实施质量体系。

e、进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确保项目实现“省文明工地”

(3)、项目技术负责人:

a、按质量文件和合同要求,实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工作。

b、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负责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与业主、监理、设计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c、全面负责项目技术质量日常管理,具体协调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d、负责对分部、分项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参与最终产品质量评定工作,独立行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权和否决权。

(4)、质量员(技术员):

a、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参与现场的验收、检查工作。

b、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参与编制施工方案,并将确定的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实施。

完成与项目有关的计量、检验、试验工作,负责各种质量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c、根据施工作业面情况,参与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与业主、设计、监理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5)、施工员:

a、有效、动态地对现场施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b、合理安排施工搭接,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形成最终优质建筑产品。

c、实施作业过程中的施工指导,确保工序管理点的顺利实施。

d、根据作业面情况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使工程建设有组织按计划进行。

项目质量管理成员责职明确,责任到人是本工程质量承诺兑现的保证,为此本公司将十分重视项目班子的建设,制订一系列奖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广大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以确保最终质量目标的实现。

3、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查出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应不容忽视。

项目部已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和整改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

为确保工程质量优质目标的实现,必须针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尤其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目标教育,牢固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围绕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施工环节及日常事务中。

优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如下图:

 

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成因及治理措施

根据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质量缺陷是指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是指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点或检验项,按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是指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严重缺陷是指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当涉及对建筑安全及使用功能不构成影响的质量缺陷应按本方案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

当涉及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缺陷,则应提请设计单位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算,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进行返工拆除、返修或加固处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质量问题,常见的质量缺陷在质量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事前控制为首位,从人的因素、材料使用、机具选择、实施方法和作业环境五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地避免质量缺陷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预防和控制:

(一)、模板工程

1、轴线偏差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墙、柱的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有偏差,且超过允许偏差范围。

(2)、原因分析

①、轴线测量放线错误;

②、墙、柱的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错误;

③、支模时不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通线,且无竖直方向的控制线措施;

④、模板刚度差,不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⑤、混凝土浇捣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导致模板偏移。

(3)、预防措施

轴线测量放线后由质量员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模板施工。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采用在墙柱根部焊接短钢筋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的准确性。

支模时要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通线,设竖向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和竖向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本工程结构具体特征,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排架、顶撑和对拉螺栓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模板涨模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变形现象;

(2)、原因分析

①、模板支撑系统及主楞(钢管)和次楞(木方)间距过大,模板厚度小,刚度差;

②、墙柱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直径小;

③、柱、墙、梁模板卡箍间距过大(模板方案中设计为间距不大于450㎜)或未夹紧,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而导致模板局部涨模和跑模现象;

④、门窗预留洞口内模之间对撑体系不牢固,混凝土振捣时模板易被挤压变形;

⑤、未按技术交底要求墙柱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过高或浇筑速度过快或出现过振捣现象;

(3)、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模板自身重量、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筑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严格按照模板安装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楼层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梁板钢管排架设扫地杆和剪刀撑。

梁、柱墙模板若采用工具式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特别是在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柱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柱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

3、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2)、原因分析

①、楼层标高测量放线错误,所测楼层标高未按技术交底要求自首层起向上引测,楼层套楼层累计误差所致。

②、每楼层模板安装未按标高控制线,混凝土浇筑未按标高控制线进行楼层混凝土施工,墙体模板根部混凝土未找平。

③、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结构与建筑地面厚度。

(3)、预防措施

按楼层测量技术交底要求设楼层标高控制点并复核楼层标高。

楼层顶梁板模板安装完成后按楼层标高控制线进行顶梁板模板安装质量验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此标高控制线进行找平。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4、模板拼缝不严密

(1)、现象

因模板间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捣时出现漏浆,表面有蜂窝,严重时有孔洞或露筋现象发生。

(2)、原因分析

①、木工专业技术能力差或工作不认真,木模制作粗糙,造成模板下料尺寸不准确,柱、梁、板节点处模板拼缝不严密。

②、木模板周转期过长,部分多层板有翘曲、变形和破损现象。

③、混凝土浇捣前木模板面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3)、预防措施

施工前技术培训和教育:

模板施工前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绘制模板拼装图,拼缝要严密。

严格控制木模板安装周期期限,一般情况下,多层板周转期约10~13次。

混凝土浇筑时木模板必须提前浇水湿润,使模板受潮胀开板缝致板缝严密。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钢筋工程

1、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

电渣压力焊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好,常会产生各种质量缺陷。

[1]、轴线偏移

(1)、现象:

焊接接头轴线偏移大于0.1d或超过2mm;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

(2)、原因分析

①、钢筋端面不平整、端头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②、夹具在长期使用中磨损过大,造成上下不同心。

③、熔池中挤压断电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④、焊后接头保温冷却时间过短,接头未经冷却,过早拆下夹具,上部钢筋发生弯折。

(3)、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发现焊接头不同心和弯折超过规范偏差值时应切除重新焊接,预防措施如下:

①、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②、施焊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

③、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采用气割、矫正法,严禁待施焊钢筋端部不平整和歪扭。

④、夹持于埋弧焊夹具内的两钢筋上下应同心,施焊时上下段钢筋应保持垂直状态。

⑤、夹具操纵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⑥、焊接完成后不得随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2]、咬边

(1)、现象:

咬边缺陷主要发生于上钢筋。

(2)、原因分析

①、焊接时电流太大,熔池中钢筋熔化过快。

②、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③、停机时间太晚,通电时长过长。

(3)、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发现咬边缺陷时应切除重新焊接,预防措施如下:

减小焊接电流;缩短焊接时间;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

[3]、未熔合

(1)、现象:

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有明显裂缝。

(2)、原因分析

①、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②、焊接电压不足、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③、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3)、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发现未熔合缺陷时应切除重新焊接,预防措施如下:

①、在引弧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得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得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

②、焊接前检查电压是否正常,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避免焊接时间过短;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③、及时检修焊接设备如夹具,保证上钢筋下送自如,确保正常使用。

[4]、焊包不均匀

(1)、现象:

焊包不均匀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大的一面熔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

(2)、原因分析

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均匀。

(3)、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发现焊包不均匀缺陷偏差超过规范值时时应切除重新焊接,预防措施如下:

①、钢筋端面力求平整,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端面力求平整;

②、填装焊剂应尽量均匀;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

[5]、气孔

(1)、现象:

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作用形成小孔眼。

(2)、原因分析

①、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

②、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③、焊接处在焊剂中埋入深度不足。

(3)、防治措施

①、按规定要求焊剂在使用前必须在恒温箱中经250℃烘焙不少于2小时;

②、焊前应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及油污,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焊接质量;

③、均匀填装焊剂,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

[6]、钢筋表面烧伤

(1)、现象:

钢筋夹持处产生许多烧伤斑点或小弧坑,11I级表面烧伤后在受力时易发生脆断。

(2)、原因分析

①、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

②、夹具电极不干净;

③、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3)、防治措施

①、焊前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及夹具电极上粘附的熔渣和氧化物清除干净。

②、焊前应尽量把钢筋夹紧。

[7]、夹渣

(1)、现象:

焊缝中有非金属夹渣物。

(2)、原因分析

①、通电时间过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进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

②、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③、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④、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⑤、断电顶压时预压力太小。

(3)、防治措施

①、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在施焊前做试件以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②、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

③、适当增加顶压力。

④、焊前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

[8]、接头成型不良

(1)、现象:

接头成形不良,一种是焊包上翻,另一种是焊包流淌。

(2)、原因分析

①、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

②、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3)、防治措施

①、为了防止焊包上翻,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或加长通电时间,加压时用力适当,不能过猛。

②、焊剂盒的下口及其间隙用石棉垫塞好,防止焊剂泄漏。

③、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2、钢筋保护层:

柱墙及梁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不准

(1)、现象

检查验收墙、柱、梁、板钢筋时发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实体检测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原因分析

墙、柱、梁、板钢筋保护层塑料垫块及马凳规格不正确或垫块间距过大。

浇筑楼层梁板、阳台板、空调板及悬挑梁时,由于没有采取钢筋网片保护可靠措施,导致上层受力钢筋向下移位。

(3)、预防和治理措施

检查和正确使用柱、墙、梁、板钢筋保护层塑料垫块或马凳的规格、型号。

保护层垫块间距适当加密。

梁钢筋保护层对称垫于梁箍筋下面且根据梁截面大小控制垫块间距;平板根据板面钢筋规格和平面面积大小适当加密垫够;平板负筋可利用墙板上层水平分布筋控制板负筋有效高度。

加强钢筋保护层人为控制措施。

双层双向钢筋上层网片受施工人员踩踏影响,极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保护层出现偏差,措施如下:

浇筑混凝土前楼层施工层上铺马道便于混凝土工操作;

双层钢筋网片中板底钢筋四周要求满绑扎,板面钢筋网片要求满绑扎。

针对本项目楼层板钢筋网片钢筋规格普遍为C8,受外界压力易变形,板马凳间距规定不大于600㎜。

墙体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绑扎要求:

现场钢筋绑扎:

先立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挡标志,钢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钢筋绑扎完毕后,各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踏钢筋。

网片绑扎:

网片立起后用木方临时支撑,然后逐根进行根部搭接绑扎,墙板扎丝头朝墙体内向。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绑三扣。

如立筋偏差较大,一般按1:

6调整,与钢筋网片搭接好。

墙柱拉钩设置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墙柱拉钩必须满绑扎,严禁减筋现象。

调整:

模板合模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调整。

用水平向梯形筋架固定,浇注混凝土时指定专人看管钢筋,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准确位置。

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挂上墙柱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间距800~1000㎜。

施工质量常态化管理。

由每栋号施工员负责实施进行主体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上级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3、钢筋品种、规格、位置、间距和数量有误

(1)、现象

柱、墙、梁、板构件施工时发现钢筋品种、规格、位置、间距和数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现场存在柱、墙、梁、板构件主要受力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用错;梁二排钢筋搁置位置错误;柱、梁箍筋规格和间距错误;

(2)、原因分析

①、钢筋放样错误。

②、现场负责人交底不清、检查不力,施工人员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

(3)、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钢筋负责人必须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强化现场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的技术交底。

②、落实质量“三检”制度,强化现场代班负责人质量意识,做好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事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梁、板、墙柱钢筋锚固长度错误

(1)、现象

柱墙、梁、板构件施工时发现支座部位的钢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钢筋放样错误。

(3)、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①、施工前钢筋负责人必须认真熟悉设计文件,熟悉11G101图集。

②、落实质量“三检”制度,强化现场代班负责人质量意识,做好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事后总结,发现梁柱钢筋锚固长度过短应及时调换。

(三)、混凝土工程

现浇结构拆模后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及尺寸偏差种类见下表。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出现的严重缺陷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过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砼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砼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砼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

砼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缝隙从砼表面延伸至砼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外形

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出凸肋等

清水砼构件内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

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砼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8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10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层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

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埋洞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常见的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构件表面不平整现象

(1)、现象:

现浇结构表面凹凸不平或现浇板厚薄不一。

(2)、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未用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模板支撑系统立杆间距过大,致使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混凝土未达到1.2Mpa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现象

(3)、预防措施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振动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间应搭接振动50㎜左右。

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控制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入浇筑地点附近,随混凝土浇筑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筑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设专人浇水养护,冬施阶段气温低于5℃不得浇水养护。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上人施工。

混凝土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结构必须坚实,以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2、混凝土构件表面麻面、蜂窝

(1)、蜂窝现象:

现浇结构表面缺浆、石子露出浓度大于5㎜,但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局部出现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