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36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doc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TY-460自动平台印刷机主运动机构分析与设计

分院: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老师:

2013年07月11日

目录

一、 机器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参数 3

1、机器的工作性能指标 3

2、工作原理及主运动机构简介 3

3、参考数据(mm) 4

二、 设计内容 4

1、滚筒传动链的参数设计和运动分析 4

(1)设计变位齿轮1、2 4

(2)双曲柄GHMN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5

(3)滚筒位移速度变化曲线及速度误差分析 7

2、平台传动链的机构选型、参数设计和运动分析 8

(1)确定曲柄长度 8

(2)双曲柄ABCD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9

(3)平台位移变化曲线和速度变化曲线速度误差分析 11

3、同步补偿凸轮机构设计 13

(1)确定机构的初始角 13

(2)确定同步区 13

(3)平台位移补偿量曲线 13

(4)设计凸轮机构复位区 14

(5)设计主凸轮(右推凸轮)的轮廓 16

(6)回凸轮(左推凸轮)的轮廓设计 17

4、机构主运动简图绘制 18

三、 心得体会 19

一、机器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参数

1、机器的工作性能指标

印刷速度:

每小时4500印张

印刷幅面:

320mm*850mm

滚筒尺寸:

280mm*1000mm

2、工作原理及主运动机构简介

平台轮转式印刷机是通过平台的往复直线运动和印刷滚筒的连续回转运动实现印刷功能的。

印刷铅版安装在平台上,印刷纸张被逐页送上滚筒。

在平台的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区域(称为压印区),铅版与滚筒圆柱面相切,并且由机构保障,使铅版的线速度与滚筒的圆周速度相等,从而在纸张上印出清晰的版面文件。

在平台的返回行程中,滚筒上已印好的成品由下料机构传送到输送带上送出,同时递纸机构把待印的纸张从给料台传送到滚筒的边缘,被滚筒上的、进入印刷状态。

滚筒每回转一周,平台就往复运动一次,完成一个印刷循环。

附图1画出了平台处于左端极限位置时机器的主运动简图。

机器的动力从轴A输入,构件AB为原动件,齿轮1与构件AB固连。

滚筒的回转运动是经由齿轮副1、2,双曲柄机构GHMN,齿轮副3、4传动而实现的(其中齿轮2与曲柄GH固连,齿轮3与曲柄MN固连)。

在该路传动链中引入双曲柄机构GHMN是为了使滚筒实现变速的回转运动,从而使压印区内滚筒的圆周速度与平台的线速度基本相同。

平台上固连有齿条7,其往复运动是经由双曲柄机构ABCD,曲柄边连杆机构DEF、齿轮齿条机构7、8、9实现的。

设齿条9固定不动,则平台的线速度是齿轮8轴心F线速度的两倍。

在该路传动链中采用双曲柄机构和偏置式曲柄连杆机构是为了获得速度变化较小的压印工作区段,并且尽可能延长工作行程的时间。

因为工作循环的周期是由印刷机的工作速度指标所限定的,在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印刷工作行程时间较长(即平均行程速度比例系数较大),对提高印刷质量是有益的。

调整双曲柄机ABCD几何尺寸及其与曲柄连杆机构DEF之间的安装角度∠CDE,可以改变平台运动的速度特性。

由于滚筒的变速回转运动和版台的往复直线运动是分别由两路独立的传动链驱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控制两组双曲柄机构中主动曲柄的初始位置角ϕAB0、ϕGH0的大小得到确定。

附图2中给出了相对位置较佳的滚筒圆周速度和平台速度变化曲线。

由图可知,在两曲线的某一段区间上,速度值相差较小,可以作为压印工作区。

然而印刷工作要求在压印区内滚筒圆周速度与平台线速度保持精确相同,为此引入一组凸轮补偿机构。

附图1中的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共轭凸轮机构10-S1-11-S2-9就是用来对平台的运动加以补偿的,其中的两个共轭凸轮均与曲柄CD固连。

经由凸轮10、11的回转,通过滚子推动齿条9运动,从而使平台在原来往复运动的基础上附加一个补偿运动,其目的是消除在压印区段中的速度差,使得平台在压印区中的运动速度与滚筒圆周速度处处相等。

为可靠计,将压印区向两端分别延伸一段作为必须同步的区域,称为同步区。

在同步区后,一次印刷工作已经完成,平台速度与滚筒圆周速度的同步要求解除。

此时,为了使补偿齿条9回复到补偿运动前的初始位置,可以自由选用适当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和相应的凸轮廓线使之复位。

为了改善印刷过程中机器的动力性能,滚筒上固连的扇形齿轮5与平台上固连的齿条6在进入同步区时相互啮合,构成一组虚约束。

3、参考数据(mm)

LAB=116,LBC=100,LCD=100,LDA=37,

LGH=100,LHM=100,LMN=95,LNG=40,

m=4,r1’=r2’,r3=r4=136,r8=100,

e=50,LEF=520,∠CDE=177º,

主凸轮基圆半径rb=90,滚子半径rg=25。

二、设计内容

1、滚筒传动链的参数设计和运动分析

(1)设计变位齿轮1、2

37mm,e=50mm,e-13mm

=√(2902+132)=290.3,=20,m=4mm,r1’=r2’

与相近

标准中心距:

==m=288

==72

=arccos=21.2

inv=tan-=0.0149

inv=tan-=0.0179

变位系数和:

=(inv-inv)(+)/(2tan)=0.5934

中心距变动系数:

y=(-)/m=0.575

齿顶高降低系数:

y=()-y=0.0184

=0.2967

==144mm

=cos=135.316mm

=+(+-y)m=149.1132mm

=-(+-)m=140.1868mm

名称

代号

齿轮1、2各项数值大小

模数

m

4mm

齿数

z

72

压力角

21.2

变位系数

x

0.2967

分度圆半径

r

144mm

基圆半径

135.316mm

齿顶圆半径

149.1132mm

齿根圆半径

140.1868mm

表11齿轮1、2参数表

(2)双曲柄GHMN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AB转角

传动角

0

52

30

40

60

36

90

42

120

54

150

68

180

81

210

89

240

88

270

88

300

79

330

66

表12双曲柄机构GHMN的传动角变化表

图11双曲柄机构GHMN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图12双曲柄机构GHMN的最小传动角验证图

检验最小传动角是否小于

HMN中HN最小时,最小;

NG,GH重合时,HN最小

=>

所以机构GHMN的传动性能好,符合要求。

(3)滚筒位移速度变化曲线及速度误差分析

AB转角

滚筒线位移(mm)

0

0

30

74.72

60

184.87

90

306.941

120

411.09

150

497.893

180

572.796

210

637.972

240

693.916

270

741.742

300

784.583

330

827.761

360

879.646

表13滚筒周向位移变化表

图13滚筒周向位移变化曲线

AB转角

滚筒线速度(mm/s)

滚筒实际测算线速度(mm/s)

相对误差

0

905.391

881.791

2.607%

30

1381.215

1351.450

2.155%

60

1854.342

1811.776

2.295%

90

1721.496

1681.342

2.333%

120

1414.961

1373.860

2.905%

150

1203.525

1178.143

2.109%

180

1048.452

1016.556

3.042%

210

907.452

890.768

1.839%

240

773.259

758.259

1.94%

270

669.404

659.230

1.52%

300

628.994

620.121

1.411%

330

686.417

666.332

3.936%

表14滚筒圆周速度变化表

图14滚筒圆周速度变化曲线

2、平台传动链的机构选型、参数设计和运动分析

(1)确定曲柄长度

给定平台的行程为620mm,确定曲柄连杆机构DEF中的曲柄长度

平台行程为620mm,F点行程是平台的一半,为310mm

图21曲柄长度计算图

从上图可知,310=-

解得X=154.21

=154.21mm

(2)双曲柄ABCD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求双曲柄ABCD的传动角变化曲线,检验双曲柄机构ABCD的最小传动角是否小于

AB转角

传动角

0

86

30

84

60

80

90

83

120

89

150

77

180

63

210

52

240

47

270

50

300

60

330

73

表21双曲柄ABCD的传动角变化表

图22双曲柄ABCD的传动角变化曲线

图23双曲柄ABCD的最小传动角验证图

DB最小时,最小

AD,AB共线时,DB最小

=47>20

(3)平台位移变化曲线和速度变化曲线及速度误差分析

AB转角

平台位移(mm)

0

0

30

49.366

60

160.1

90

282.109

120

391.489

150

485.452

180

564.6

210

615.842

240

594.643

270

452.791

300

236.045

330

61.042

360

0

表22平台位移变化表

图24平台位移变化曲线

AB转角

平台理论速度(mm/s)

平台实际测算速度(mm/s)

相对误差

0

0

0

0

30

1346.144

1355.4

0.6876%

60

1842.936

1841.2

0.094%

90

1760.048

1752.2

0.446%

120

1519.327

1512.26

0.465%

150

1304.867

1299.04

0.447%

180

1042.482

1034.98

0.72%

210

381.3

367.22

3.693%

240

-1175.35

-1142.2

2.82%

270

-2956.68

-2965.287

0.2911%

300

-3216.04

-3105.6

3.434%

330

-1849.02

-1865.2

0.8751%

360

0

0

0

表23平台速度变化

图25平台速度变化曲线

3、同步补偿凸轮机构设计

(1)确定机构的初始角

综合分析滚筒圆周速度曲线和平台速度曲线,确定两组双曲柄机构的对应初始位置角ΦGH0,ΦBA0。

ΦGH0初始为57.109,ΦBA0=116

(2)确定同步区

同步区内滚筒圆周的线位移应大于印刷幅面的宽度320mm,建议取420mm左右。

AB转过34时,平台速度与滚筒速度相等,以34为同步区起点

查附录,87.349+420=507.349

同步区终点取155

同步区:

34~155

(3)平台位移补偿量曲线

综合分析滚筒的圆周位移曲线和平台位移曲线之差值,确定平台的位移补偿量曲线

AB转角

平台线位移差(mm)

滚筒线位移差(mm)

相减之差(mm)

位移补偿量(mm)

34~35

3.275

3.268

0.007

0.007

35~40

17.185

16.997

0.188

0.195

40~45

18.338

18.054

0.284

0.479

45~50

19.234

19.008

0.226

0.705

50~55

19.889

19.804

0.085

0.79

55~60

20.326

20.39

-0.064

0.726

60~65

20.567

20.736

-0.169

0.557

65~70

20.64

20.837

-0.197

0.36

70~75

20.57

20.715

-0.145

0.215

75~80

20.381

20.407

-0.026

0.189

80~85

20.101

19.965

0.136

0.325

85~90

19.75

19.411

0.339

0.664

90~95

19.349

18.827

0.522

1.186

95~100

18.914

18.218

0.696

1.882

100~105

18.463

17.616

0.847

2.729

105~110

18.005

17.036

0.969

3.698

110~115

17.548

16.484

1.064

4.762

115~120

17.101

15.968

1.133

5.895

120~125

16.666

15.487

1.179

7.074

125~130

16.248

15.041

1.207

8.281

130~135

15.842

14.624

1.218

9.499

135~140

15.451

14.238

1.213

10.712

140~145

15.068

13.877

1.191

11.903

145~150

14.688

13.536

1.152

13.055

150~155

14.306

13.214

1.092

14.147

表31位移补偿量表

图31位移补偿量曲线

(4)设计凸轮机构复位区

设计凸轮机构复位区从动件运动规律和相应的凸轮转角,并绘制全工作循环的从动件运动位移曲线图。

复位区的凸轮转角可取100,以便减小凸轮机构的回程压力角。

因为刚开始还有一定去程速度,为避免刚性冲击,先取

AB转角160°,回程位移14.517mm;

AB转角165°,回程位移14.717mm;

之后,

正弦加速度运动曲线规律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所以选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h=14.717mm,

S=h

0<<100,=100

复位区()

回程位移(mm)

0

14.717

5

14.70496

10

14.62206

15

14.4044

20

14.00124

25

13.38003

30

12.52954

35

11.461

40

10.20696

45

8.818155

50

7.3585

55

5.898845

60

4.51004

65

3.256003

70

2.187456

75

1.336967

80

0.715756

85

0.312603

90

0.09494

95

0.012045

100

0

表32复位区从动件运动位移表(满足正弦函数段)

图32复位区从动件运动位移曲线图

图33全工作的从动件运动位移曲线图

(5)设计主凸轮(右推凸轮)的轮廓

图34主凸轮(右推凸轮)的轮廓图

(6)回凸轮(左推凸轮)的轮廓设计

设计回凸轮(左推凸轮)的轮廓,要求与主凸轮有相同的最大径向尺寸,并确定的大小

>=90*2+14.717=194.717mm

图35回凸轮(左推凸轮)的轮廓图

4、机构主运动简图绘制

图41机构主运动简图

三、心得体会

在整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理解了TY-460自动平台轮转印刷机的工作原理。

在作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CAD,使我对它的掌握更加牢固。

并且,在设计计算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问题,发现只有理解掌握才能学好机械原理设计这门课程,才能够适应以后社会工作的需要,因此以后不仅要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并且需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算是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