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65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docx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摘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从个性化教学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方法及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试构建新课标下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陈涉世家》一课探究人物形象时,按照我的预设,是把陈胜和吴广整合在一起来探究,但是陈姣同学站起来回答说:

“我觉得陈胜和吴广都很有头脑,但是陈胜更胜一筹。

因为文章中分析当时形势、提出假称扶苏、项燕部队的是陈胜,而且文中还有‘陈胜曰’而‘吴广以为然’可以证明这一点。

”她一说完,其他同学和我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上课外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让学生从“悟”字出发,进行自我感悟。

后来学生在交流作者童年和成年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

“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有写诗的想法,而且付诸于实践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应该受到‘精彩极了’的夸奖。

”有的说:

“如果父亲真正负责任的话,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有的说:

“作者长大后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因为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种评价虽然是两个极端,但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些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

这些现象使我意识到:

我面对的是自信、大胆、聪慧、极具个性的教育对象。

他们渴望参与、渴望表现、渴望成功。

就如法国一位科学家帕斯卡尔说过: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由于思想,我囊括了宇宙。

”为了使本身具有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气质以及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得到有利地发展,现代教育自然地把体现时代精神的个性化教学推上了改革的前沿,让个性化教育这一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生根、开花、结果。

一、产生背景

《论语•颜渊》有四段记载: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孔子对仁所作的四种解释,是分别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而言的。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采用。

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那就是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甚至是抹煞学生个性。

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

“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

”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同一的教学目标,规定同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

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语文教学只能在“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的老路上缓慢前行。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逐渐走向价值判断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千人一面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而又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才能精神振奋事半功倍。

从重视个性发展的角度看,个性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实现学习者“意义建构”的目标,是以重视学习主体尤其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为前提的。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教学模式也适宜用来开展个性化教学。

2、个性心理学理论

二十世纪初,西方逐步发展起一门新的学科——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的需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即在吸收入类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

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因素无不打上个性的烙印,同时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

个性心理学理论关于对人的个性倾向性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定性分析学生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文艺欣赏方面的有关理论

文艺欣赏理论中关于创作者与欣赏者关系、作家如何表现个性和欣赏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等理论,揭示了阅读与欣赏过程中的许多规律,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的阅读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

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作家的个性,无论如何总是在他的作品中保持着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的个性。

阅读作品,只有当学生发现了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了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

那么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唯一的。

三、实践意义

1、新课程标准理念与个性化教学恰相吻合

我们老师备课一向离不开教参,但是许多教参无论从编撰的理念、体例还是所谓的教学设计来看,都已经不适应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一个最基本的现状是,许多标榜“新课标教学设计”的教学参考书,其出发点仍然是“教教材”,仍然侧重教学的结果,而新课标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需要的是“用教材教”。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拘泥于教材的设计,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灵活的调整,理解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上的闪光点,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目前新课标的要求,拿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来。

2、张扬学生的个性,也要讲究个性化教学

汉语的语意空间十分开阔,文化意蕴又特别丰厚深邃,抒情性也比较浓烈。

因此汉语文是非理性的、非实证的、是混沌模糊的、空蒙的,学生在阅读它时,所品味出的感觉不可能像对科学语言那样精确和清晰。

每个学生各自阅读的感受就自然有所不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生得到我们老师想要的结论呢?

如果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上的程式“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本和教参的框框之内,那么,学生只是单纯“读懂”了教材,很难进一步深刻思考问题。

长此以往,将束缚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灵气,最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一旦我们老师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摒弃面对评价机制时的功利追求,提倡个性化教学,将学生头脑中自由思索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但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更能够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需要个性化教学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力,那么它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之于一个人、之于一个国家、之于一个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创造空间,能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热情,还能为学生孕育更多的创造灵感。

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充分发挥他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更应是有个性的。

它充满着灵气,显示着灵动的色彩,对文章不拘一格的解读总是让学生神思飞扬,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思绪已被带到了想象中的美丽的世界,被带到了比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

生活的领域拓展了,就会迫不及待地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于是创造的种子就会埋入他们的心底。

让学生徜徉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在生活里体验,在书籍里感受,渐渐地他们便有属于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感悟,他们也就有与人分享的欲望,直接的生活感受和间接的生活积累都成了他们创造的原材料。

4、要使语文教学焕发艺术魅力,更离不开个性化教学

有个性的教学,才是有魅力的教学。

但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这种现象自然会窒息个性强烈的学生的求知欲,以至学生往往在语文课面前望而却步。

笔者以为,语文教材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都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和个性主观色彩,都是个性化的产物。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尽力表现作家、作品的个性美,努力发掘每一篇教材的内在美所创造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艺术充满乐趣和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师的个性魅力,从而产生个性的特殊能量,取得个性的教育成就。

四、实践研究

(一)从哪些方面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阅读

按照现代阅读理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的过程。

阅读是个性化色彩较强的一种活动。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1)要进行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感悟文本

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而不是被包办代替。

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

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语: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品尝。

”其实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让学生“吃别人嚼过的馍”的问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完全是教师从教参上得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自己没有感悟,没有独立阅读,只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学生自己的看法、观点得不到展现,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不同意见和见解。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2)为保证个性化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俗话说“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让学生学好“一”,然后放手让学生由“一”中所展示的规律方法,获得启迪,去独立的“反三”,以促使学生的学法形成迁移。

比如记叙性文章的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略读——掌握字词了解大意;第二步,细读——确定重点,理清层次;第三步,精读——归纳主题,体会特点。

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同类文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之以渔”。

(3)力求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因为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这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需要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

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比如在教学《吆喝》时,由于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同学对于吆喝都很陌生,所以我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吆喝声的资料,然后再模仿这些吆喝声让同学们展示。

上课时同学们绘声绘色的对他们搜集的吆喝声进行了实践示范,这样大家对吆喝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了老北京的语言特色,然后再找同学对文中的吆喝声进行展示,如卖硬面饽饽的、卖馄饨的、行乞的等。

这些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个性化写作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的个性化。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单调、呆板、毫无生气,统一命题,同一评价模式。

本来是最充满个性的学习,却变成了毫无生气、个性受到压抑的机械式运动。

而个性化写作,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

(1)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作文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写作,诸如小动物、好伙伴等。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漫游语文世界”,我将学生分为五组:

1、广告集锦:

搜集大街上丰富多彩的广告语。

2、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3、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4、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5、网络语言:

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取写作前的第一手资料,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写作。

(2)作文的训练方式应该多样化

多样化的作文方式减少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则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写作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例如,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周记的形式开展自主命题的自由写作实践。

我甚至将周记称之为“心语录”,顾名思义就是与人道心里话的地方。

通过写个性化周记,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够写出真实的事件,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乐,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学习生活的,有成长烦恼的,有学校运动会的,有城市变化的,有同学友谊的,有家庭琐事的,有社会见闻的,内容丰富,眼界开阔,材料充足,这为创作个性化作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课堂大作文的命题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的见解,对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二十年以后的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沟通”、都集中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除了写周记,写课堂作文,还可以写随笔、心情日记等。

(3)评价机制应该人性化,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无论是成绩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或此次作文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作文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例如“可嘉可贺!

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我曾经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这就是我》。

有位学生在写道:

“我的脸上都是“星星点灯”,有些同学都取笑我,平时我总是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都不敢抬起头。

”很明显这位学生充满着自卑感,我给她的作文评语是这样的:

我替那些取笑你的同学对你说声“对不起”,但我要坦率地告诉你,其实你很美,因为你好学、坦城、礼貌、乐于助人,如果你自信些会更美。

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风吹进孩子的心田。

(二)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

1、设计个性化——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

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不仅未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一些优等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学生的差异不只是反映在少数特殊学生身上,对于多数普通能力的学生也存在照顾差异的问题。

一个班上没有学习能力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即使两个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学习成绩相同,其学习能力也不一定相同。

以记忆能力为例,有的学生长于机械记忆,而有的喜欢意义记忆。

至于学习方法、习惯等就会有更大差别。

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分层,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塑造。

(1)学生分层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的,即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风格。

考虑到分层的可操作性,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A、B、C三层。

对学生分层绝不是为每一个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

依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来确定他们的学习任务、学习速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我班有三个学生赵雅丽、任苗和朱华军,在小学时就被纳入了特殊教育的对象,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交流时有较大的困难,但对于普通的识记,简单的记叙文的理解尚有可开掘的潜力。

对于此,我把这两名学生列入C层次中,如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能看懂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在达成了第一目标以后,再力所能及地进行深层次研究。

这样做适应了该层学生学习的需要,保持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2)目标分层所谓目标分层,就是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

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是由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的。

大体上可将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提高性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较为复杂的分析和探讨的部分;发展性目标,是基础好的学生可能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及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展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

在教学《渔家傲秋思》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选择:

一是识记诗词,了解大意;二是理解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以及作者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感情;三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诗词赏析。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并且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不断创新、探索的精神。

(3)施教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学习起点、学习梯度与速度以及学习方式。

从教师的教

学行为来说,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强化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人人参与。

例如,对于基础扎实、成绩稳定、能力强的学生,充分给予自学机会;对于B层成绩忽上忽下但有一定潜力的学生,自学加教师点拨;对于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有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

还有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始终关注、认真辅导,同时也不忽视一、二类学生的个别辅导,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交往。

(4)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可以采用作业的分层布置,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阶梯作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自主选择,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分层作业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每一个学生必须按要求做,以保证学生的个人基础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拓展性作业,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做作业,它是必做题的拓展。

第三部分是探究性作业,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

以《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①完成《语文作业本》;②你想对现在来到罗布泊的人们说些什么?

用笔写下来;③与同学合作办一张主题鲜明的《环保报》。

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过程个性化——百家争鸣

(1)扬己之长,彰显个性

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师来贯彻实施的。

每个教师的性格、气质各有不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亦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解教材和设计教法,必须扬己之长,让鲜明的“个性色彩”充分显现于课堂教学中。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小小的特色,比如教师喜欢外国文学,在基本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外国文学兴趣小组,让所教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学;有的老师喜欢鲁迅,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如数家珍,那么同学自然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了;有的老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美,擅长朗读,小说、诗歌、散文,娓娓诵来,使人终日不倦;有的老师喜欢古典文学,教材所选古诗文均倒背如流,学生自然亲而近之,感而化之;有的语文教师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也很广博,平时教学中经常联系举例,使文理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有的老师熟悉时事新闻,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栏目十分关注,每遇好的节目就及时介绍,学生也喜之乐之。

举例来说,我们的新教材中,诗歌教学比重越来越大。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符合诗歌艺术本身的特点,又适宜初中学生接受,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同时得到充分体现。

我的长处是朗诵,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声情并茂的范读作为引领教学的主旋律,选取恰当的背景音乐,融声调、表情、体态、情感于一体,在全体学生面前诵读作品,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充分入境,主动体味和感悟,进而用自己的话把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比如《泌园春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渔家傲秋思》、《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作品,我都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这样设计,避免了教师以生硬讲析作品代替学生的主观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