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17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docx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oc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

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此,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长期呈现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

教师重“教”,轻“学”,更轻“个性地学”。

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

这样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

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调查表明:

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

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

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

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

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通过研究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最优化,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围绕课堂阅读教学,探索一些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途径、模式,以便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

  阅读:

是认真地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验,人生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

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阅读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之间存在着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强调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据专家们研究:

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

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

人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学生作为阅读的个体,其个性也必然是有差异的。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正是对阅读主体个性差异的承认和尊重。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生对新旧信息重新建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多元的建构活动。

教学的中心应该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阅读的现状,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操作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对个性化的理论的认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也形成具有个性的课题管理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卷调查法:

在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之际,我们对全校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进行听课调查,了解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有“你喜欢哪类文章”、“在阅读课上,老师讲授的多,还是自主学习时间多”、“你曾经对某一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吗”等,调查问卷中有主观题,要求学生无记名填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抽出期末考试卷对阅读部分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和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文献研究法:

(1)教师只有观念转变,行动才能转变,所以我们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相关理论,因为只有教师的理论丰富充实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2)查阅国内关于个性化阅读文献资料,筛选借鉴。

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等,编写课题小报《阅读教学导航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行动研究方法:

我们始终坚持“教师即研究员,教室即研究室”,并建立了实验研究的相关制度,我们定期集体备课,每周召开学习理论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并及时把自己的思考写入公共信箱,便于成员之间协调一致,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每一节课都是我们研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并且每月召开一节大型研讨课和一次教学开放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2、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3年,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首先在当时使用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的03、02、01级进行尝试,随着课改的推进,实验班级的队伍也不断扩大,04、05、06也参加了本课题的实验。

学生按我校招生范围随机抽样编班,教师按学校正常的人事安排,教学计划按课程方案执行。

课题研究伊始,我们首先对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部分语文教师进行座谈。

我校课题领导组成员深入课堂对全校的语文教师进行全面听课,并设计问卷就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一次比较细致的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课改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少课堂还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课堂教学还是“一言堂”的模式。

据我们调查统计67%的中高年级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自主学习方式,57%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

在和老师的座谈中发现不少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第二,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抽调了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二、三年级语文卷的阅读题进行分析。

通过阅卷和找学生座谈,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53.1%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

在技能技巧方面,52%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比较差;不会提问题,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词语意义、读音方面提问;课内阅读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词语积累贫乏,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

第三,解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

在调查问卷中:

有23%的学生在“你喜欢看课外书吗?

”一栏中选择了“很喜欢”,5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5%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

究其原因,电视、录像、VCD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另外不少学生家中无课外读物。

42%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

49%的学生阅读时没有摘抄、圈点的习惯。

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佳,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还组织学生、教师进行了座谈。

从座谈的情况看,被调查的25名教师和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提供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不断地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从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好的学习行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学习的优秀成果进行示范和展览,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

从调查和座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志、积极性、主动性都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指导策略密切相关。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都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培养和塑造。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研究设计了课题管理、课堂教学、学生阅读等一系列教学指导策略。

在管理层面上,我们认为,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规范的过程管理,是落实课题研究的保障。

为此,学校实施了“3+3”的宏观战略,保障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

1.健全一个组织机构。

实验伊始,我校首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员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组成,并形成了“学校领导—教科研处—教研组—教师”的四级管理机制,实现了课题研究工作层级管理。

横向上,领导组实行工作分管制,即针对不同领域进行细致分工。

领导组成员分别负责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理论的收集和组织学习、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的研究、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等工作。

纵向上,领导组实行了年级分管制度,即每个成员分管两个年级。

他们与各教研组长一起深入学习课改理念,认真阅读了苏教版教材,制定了苏教版教材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方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活动,以“同伴者”的身份听课、研讨,开设讲座、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研究和调整工作办法,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2.树立“一个新的理念”。

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课题研究成功的必要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

个性化教学离不开教学的个性化,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必然会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与学生直接发生关系的是教师,而任何课程教材所蕴涵的内容都需要每位教师进行处理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去实施。

所以,教师是关键。

基于这一认识,我校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级、区、市、城区级的课改培训和课题培训研讨活动,并结合我校课堂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了研讨式的细化培训,例如:

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录像课、研究课、教学片段等现实的例子以新的理念、新课标、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讨论、交流与剖析,使课题组成员加深对课改理念的认识、树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建立“一套工作方案”。

我校制定了《学校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量化评价制度》《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从而确保课题实验及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稳步推进。

4.制定“三项保障制度”。

第一项是课题实验工作计划总结制度,每个学期学校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计划,期末,学校认真总结课题实验工作的得与失。

第二项是课题经费保障制度。

首先是保障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经费的投入,包括师资培训、课题实验研讨活动和课题研究等经费。

三年多来,我校此项投入资金18000元。

第三项是课题实验工作奖惩制度,学校每年对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用于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的奖励,累计19800元。

制度措施的到位,资金的到位,检查落实的到位,保证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课堂研究方面,针对我校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围绕我们的研究重点,我们作了以下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的课堂环境

我校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分析课文,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自由,缺少了选择,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学习便成了一件敷衍塞责、浮游无着的苦差事了。

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

“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为了改变这种阅读教学现状,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这样,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

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锋,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个性得到张扬。

因而,搭建交流平台,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个性化阅读还需要激励。

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

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

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

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

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三)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原本涌动着学生生命激情的阅读活动就像即将枯竭的河床,断绝了生命的源流,变得毫无生机,甚至使学生生厌。

因此,教师首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对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并针对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的策略。

三年多来,我课题组坚持“理论学习、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学手记、教学论文”五条科研途径相结合,采取了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

学校还组织了专题学习培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文章和教学实例评析,如孙建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窦桂梅的《多渠道开荒,尽显个性风采》等,使课题研究的意识深入每一位执教老师头脑中。

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导向,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每月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鼓励课题组成员参加市级、城区级研讨课、青赛课、美文诵读等活动。

我们还设计了“教师科研工作手记”,请老师们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触,通过案例、反思等方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我们要求反思分四个层面进行:

设计教案时反思、上课时反思、课后听评课时反思、单元检测、期末考试后反思。

课题组领导成员加强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这一行为的监控和指导,每月都对教师上传的反思进行浏览、反馈,选出优秀反思集结成册。

课题研究的中期(05年5月)、后期(07年4月)我们邀请了柳师教科研专家、柳北区教研室教研室的教研员和部分市小语协会的的成员进驻我校坐诊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就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一次比较细致的调查。

在中期的调查中发现不少老师教学的思想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一言堂”的现象少了,但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关注不够,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串讲串问现象还是存在,如有的课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文章还没好好读,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有的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性,实际效益太低;有的教师提问后缺乏应有的耐心,未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答不出,教师就不停地发问;对全体学生关注的面不够,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潜力也越来越得到开发、展现,而弱势学生呆如木鸡,只有“看”的份,甚至“看”(听)也不懂;部分教师对阅读的基本知识技能关注少,重形式,轻效果,有的低年级的课热衷于学生的表演,连阅读教学最根本的语言文字训练都遗弃了,“合作学习”、“课堂交流”有走过场的迹象,导致学生思维不深入,对教材理解品味不到位。

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再次反复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6月、2006年6月分别请我区教研员陶家伟老师和广西师大孙杰远博士就我课题研究情况分别做了有关阅读教学和有效教学的设计的专题讲座,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恰当地发挥自己课堂的组织功能,努力从挖掘教材本身的阅读价值入手,确立多元的个性化阅读目标,探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形式,探究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探索适合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交流中,老师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阅读主题、阅读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课堂上要充分启发学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等主体阅读经验,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用自己个性化的形式(画、唱、演等活动)表达出来;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全班交流,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融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同时运用“延时评价”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我们注意拓宽阅读视空,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的基础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为此,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重视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

如,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介绍几篇同类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在比较中丰富阅读感受,增强阅读体验。

2、班级间建立图书角,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制定阅读目标,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

如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好书伴我行”的活动,利用晨读时间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每学期都举行阅读手抄报比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个性化阅读得以持续和延伸,真正使个性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   课题研究的成果

理论成果: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我们深化了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

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它是以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为主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性

1.体验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

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

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

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

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

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对于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

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

鼓励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关键词和中心句。

2.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交流、实践,突出自主求知、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发展的过程。

3.批判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

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

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

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4.开放性:

个性化阅读的目标是开放的,在“保证底线”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最大发展;个性化阅读的内容是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