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85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稿 全册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名称

主备人

 

学校

中小

时间

.2.6

项目

内容

随记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单元是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单元,是个春暖花开的单元,但实际的天气情况却与主题不相符,虽然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应该很感兴趣,但是,还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的准备工作,以便与

学习内容相衔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2、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燕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流课前准备的材料;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二、初步感受

1、观察图,图中的谁给春天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2、结合图读课文。

3、再读课文,找出和图相对应的段落。

4、找出每个段落中的生字新词识记。

5、小组说说从每段中读到的景色。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说说为什么。

2、描写燕子的段落,(1、3、4)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

(2)。

3、燕子:

读读,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去描写的?

(1-----近处,3、4------远处)

4、从燕子的描写你感受到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1、3段)

5、读春天的段落,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重点理解:

赶集似的聚拢来)

6、比比:

怎样读出你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

四、巩固运用

1、把你积累的好词佳句说给同学听。

2、文章中对燕子的描写是按由近到远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用这种方法?

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

”打一植物(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1、师出示图片:

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图片)。

师范读课文。

文中的荷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

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和你见过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吗?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

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

(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

(注意与图片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

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

为汁么?

(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

你来找找看。

(朗读)还有哪些字词你觉得用的好?

挨挨挤挤: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同桌表演表演。

冒:

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

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

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

(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

荷花给你的感觉是(美),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

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

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燕子》2课时《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珍珠泉》2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相关阅读:

《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

基础训练、配套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介绍家乡的景物,但是有不少学生对家乡的景物

没有深入的了解,该怎样去写?

小学单元备课稿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单元名称

二单元

主备人

 

学校

中小

时间

2月14日

项目

内容

随记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

《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应该来说还是可以的做到的,但是重点的是要让学生时时都要树立环保意识,并付诸于行动中。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翠鸟》教学方法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读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

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板书:

小爪:

鲜红)  

②理解2-5句。

 

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翠鸟羽毛鲜艳的?

并理解“鲜艳”的意思。

(板书:

羽毛:

鲜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

又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翠鸟外形的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

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

(板书:

眼睛:

透亮灵活嘴:

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

(板书:

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小结。

  

①启发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板书:

外形)  

②启发学生说出对翠鸟外形的看法。

(板书:

美)  

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指导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

(投影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 师生议答。

  

(1)投影出示: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

(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 

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A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翠鸟飞行的低,动作轻盈。

  

B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翠鸟飞行得很快,动作轻盈。

  (板书:

疾飞)  

(2)投影出示: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翠鸟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

  

A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B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意在突出翠鸟更机灵,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

  

A投影出示句子:

 

B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词。

(板书:

蹬……飞……叼……贴……)  

C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D出示翠鸟捕鱼的彩图,让学生描述翠鸟捕鱼时的情景。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

(板书:

苇秆……摇晃水波……荡漾)  

B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

动作敏捷)

(3)投影出示:

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4)启发学生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外形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翠鸟》3课时

《燕子专列》3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课时

《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多媒体

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小学单元备课稿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单元名称

三单元

主备人

 

学校

小学

时间

、2、28

项目

内容

随记

本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专题组织材料:

包括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买椟还珠》;真实故事:

《画杨桃》传说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以及语文园地四。

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道理发人深省。

这些无不吸引着孩子阅读兴趣。

孩子们会为那个丢了羊的人感到惋惜,会为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不禁发笑,笑他的脑袋瓜和他的啤酒肚一样中看不中用。

孩子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更羸,还会实事求是,静下心来想想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转型期,认识水平,意志品质都有所发展。

在思维特点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和高年级相比。

对他们来说,上这些思辨性的课文应该是有些难度。

 

 

 

1、 会认本单元的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书写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 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收到科学的思想教育。

 

 

1、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2、体会文章内容。

领悟写作方法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

你们相信吗?

这是为什么?

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为什么?

  追问:

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

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四、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思考: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

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

画出关键词。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

“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

正确吗?

师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⑶指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

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

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

  教师总结:

  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

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预习探究,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合作交流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我是如何画杨桃的?

理解老老实实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思考:

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画分别是什么态度?

老师是怎么做的?

从中体会到什么?

  

(1)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2)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6)分别读父亲和老师的话,理解体会相似之处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板书:

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寓言两则》2课时

《惊弓之鸟》2课时

《画杨桃》2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多媒体

 

 

 

 

基础训练配套练习册

 

在学习《寓言两则》时,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