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1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

二年级一单元主备人:

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单元内

容分析

这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

虽然两组教材都以春天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有不同之处。

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导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了:

一下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春天来了!

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

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

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

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应该说第四册“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教学目标

 1.会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标点符号,能够理解“!

、?

”所表达的语气,并能够朗读出来。

    4.能够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6.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7.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

难点

1、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口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2、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古诗两首》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笋芽儿》重点: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小鹿的玫瑰花》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

难点:

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找春天》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

在哪找到的?

古诗两首》

每一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笋芽儿》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鹿的玫瑰花》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

“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为什么说你的玫瑰白栽了?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找春天》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

在哪找到的?

古诗两首》

每一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笋芽儿》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鹿的玫瑰花》

鹿弟弟为什么说你的玫瑰白栽了?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二单元主备人:

肖东雨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选编了《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爱,在本组教材里就像那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我们的心里。

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5岁的萨沙,也同样有着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

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

学习本组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不仅要积累课文中的词句,还要留心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在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所感想,从而自发地收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它们,主动地背诵它们,积极地参加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

再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细细的品味本单元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再想一想我们该怎样献出爱心。

5.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重

难点

1.学会自主识字,背诵相关段落与诗歌。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泉水》

你喜欢泉水吗?

为什么?

它为大家做了些什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

我们都到哪里去寻找?

都找到了什么?

画出相关的句子。

《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小年纪的萨沙怎么会想到要去保护蔷薇的呢?

找出文中描写蔷薇的两句话。

《卡罗尔和他的小猫》

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泉水》

泉水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点?

看课文插图提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

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

为大家做些什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

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

我们都到哪里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都找到了什么?

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

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指的是谁?

“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

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小年纪的萨沙怎么会想到要去保护蔷薇的呢?

找出文中描写蔷薇的句子说说感受?

《卡罗尔和他的小猫》

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卡罗尔很喜欢小猫?

哪些地方写小猫很趣?

想象卡罗尔和小猫今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三单元主备人:

王淑梅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单元内

容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

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

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

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

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日月潭》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葡萄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难忘的泼水节》

今年的泼水节有甚么特别的地方?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北京亮起来了》

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日月潭》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2、你喜欢日月潭甚么时候的景色?

说说为什么?

《葡萄沟》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难忘的泼水节》

1、今年的泼水节有甚么特别的地方?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心情怎样,找出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加以体会。

《北京亮起来了》

1、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你认为哪一段写的最美,找出来,读一读,评一评。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年级四单元主备人:

张彦君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单元内

容分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

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

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

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

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

可以在表演的同时理解强调“拿、翻、找、摸、取、刺、撕”这些动作。

课文的讲读可以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这句话为切入口,那个人是谁,阿切尔被他怎样的举动吸引住了?

学习相应的段落,采用变序的教学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

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教学目标

1、会认52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4、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索。

教学重

难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新词,学会积累,并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故事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

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

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

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

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动手做做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2、为什么又笑了?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

《画风》

分别都有谁画风?

画的怎么样?

《充气雨衣》

小林怎样做出的充气雨衣?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五单元主备人:

沙园园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最大的一本“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

难点

1、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

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绝句》可以由诗入画。

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

《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

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大的“书”》 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古诗两首》

1、你读懂了古诗中的哪个词或哪个诗句?

2、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古诗讲给大家听听吗?

《雷雨》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

2、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是怎样的?

《最大的“书”》

1、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把岩石称为“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文中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2、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七单元主备人:

肖晶晶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单元内

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

读完整组课文,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玲玲的画》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蜜蜂引路》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

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好”办法、好辛苦、“好”结果、好愚蠢;真痛苦、真幸运、真敢想、真耐心、真伤悲、真愚蠢。

《丑小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

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

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

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认识本单元生字,能读准字音,明白字的意思。

3、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词句。

能够区别意思相近的词。

5、能够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6、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7、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

8、能领会到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9、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10、要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

难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积累、感悟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寓言两则》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有侥幸心理。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一)《玲玲的画》

1、注重朗读。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

朗读的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即玲玲的感情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之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活动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在全班表演、朗读。

2、明理悟道。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1)读了爸爸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2)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3)收集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二)《蜜蜂引路》

1、介绍资料,引入学习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列宁的情况。

今天,我们透过那些可爱的蜜蜂再来进一步地了解列宁。

(板题)

2、读中悟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细读课文时,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①“附近”、“谈天”、“常常”等词可联系生活实际或换词法感悟。

②“往常、果然、向导”等词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

在自读课文后,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到列宁仔细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教师启发用不同的语气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想一想它的意思。

(3)深读课文时,以第三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由学生归纳列宁思考的内容,并画出路线图,进而明确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过程,体现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3、拓展想象,自主练习。

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交谈?

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寓言两则》

这两则寓言采取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领会人物的语言、动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生动的表演刻画人物的急于求成以及心存侥幸的心理,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

(四)《丑小鸭》

以召开故事会的形式讲述故事内容。

通过介绍安徒生以及大家熟知的安徒生童话引出本文,然后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读懂课文,最后在故事会上讲出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玲玲的画》

1.玲玲怎样处理这幅画的?

2.课文中爸爸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蜜蜂引路》

1.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

2.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寓言两则》

1.本课两则寓言讲的什么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课文中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禾苗却枯死了?

《丑小鸭》

1.丑小鸭离开家到底对不对?

2.课文中哪个地方描写的好,标出来。

你的教学建议

 

东丽七小学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八单元主备人:

邱圣琹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单元内

容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学,探索科学知识”。

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和《语文园地八》组成。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

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

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

《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小时候就喜欢观察星星,甚至一个晚上起床好几次来观察北极星最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利用镜面的反射把光聚集这一原理,小小年纪就为妈妈争取了救命的好办法。

《恐龙的灭绝》远古时代的样子,动画片中放了一次又一次,而课文中也同样向我们展开了一幅远古时期的画卷,带着孩子们回到亿万年前。

《阿德的梦》则是由阿德那充满科幻色彩的梦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幻的世界,而这也许就是不久后的人类世界。

整组教材都在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巨大魅力,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科学。

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由于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所以在教学时多读课文,让学生去发现课文是多么的生动有趣。

可以把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中,我们自己也融入学生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培养学科学、发现科学的请趣。

如,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可以把绳子融入课文的“天空”,引导孩子们去摘星星;学习《阿德的梦》,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阿德的梦,感受美好的科幻梦境,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做美梦”,在畅谈“美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

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科学知识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会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每篇课文的切入点

《数星星的孩子》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爱迪生救妈妈》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恐龙的灭绝》

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阿德的梦》

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预设的每篇课文的主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