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编写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84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公式编写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式编写手册.docx

《公式编写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式编写手册.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式编写手册.docx

公式编写手册

常用通式

一、放量、缩量(成交量函数为VOL)

1、放量:

(1).今天成交量较昨天增加了1倍,表示如下:

VOL/REF(VOL,1)>2

(2).今天成交量较1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放大了1倍,表示如下:

vol/ma(vol,10)>2;

(3).今日的5日均量较1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放大了1倍,表示如下:

a:

=ma(vol,10);

b:

=ma(vol,5);

b/a>2;

(4).今日的成交量超过了整个流通盘的5%,表示如下:

vol/capital>0.05;其中capital代表流通盘。

2、缩量

(1).今日成交量较昨日减少了一半,表示如下:

vol/ref(vol,1)<0.5;

(2).今日成交量较1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减少一倍,表示如下:

a:

=ma(vol,10);

vol/a<2;

或者直接用如下公式表示:

vol/ma(vol,10)<2;

(3).今日的5日均量较1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减少1倍,表示如下:

a:

=ma(vol,10);

b:

=ref(a,5);

a/b<2;

(4).今日的成交量低于了整个流通盘的5%,表示如下:

vol/capital<0.05;

二、上涨、下跌

上涨:

今天的涨幅达到5%以上,表示如下:

close/ref(close,1)>1.05;

5日均价连续上涨,表示如下:

a:

=ma(close,5);

b:

=ref(a,1);

b;

下跌:

今天的跌幅达到5%以上,表示如下:

close/ref(close,1)<0.95;

5日均价连续下跌,表示如下:

a:

=ma(close,5);

b:

=ref(a,1);

a

(3)、K线的描述

close>open;阳线

close

open>ref(close,1);高开

open

open>ref(high,1);跳空高开(high为最高价)

open

三、走势特征选股公式的编制

(1)、n日内创新高

hhv(high,n)=hhv(high,0)andbarscount(c)>=n;

注: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Hhv(x,n),求n周期内x最高值,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barscount(x),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若x非0,则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

(2)、n日内创新低

llv(low,n)=llv(low,0)andbarscount(close)>=n;

注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Llv(x,n),求n周期内x最低值,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barscount(x)第一个有效数据到当前的天数,例如,barscount(close)以于日线数据取得上市以来总交易日数。

(3)、n日内阴线多于阳线

count(open>close,n)/n<0.5;

注: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同时可以自由编辑里面的数值(如0.5等,达到确定阴线占全部K线个数的比例)。

(4)、n日内阳线多于阴线

count(open0.5;

注: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同时可以自由编辑里面的数值(如0.5等,达到确定阳线占全部K线个数的比例)。

(5)、n日内上涨多于下跌(第二天开盘高于前一天收盘)

count(c>ref(c,1),n)/n>0.5;

注: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同时可以自由编辑里面的数值(如0.5等,达到确定其中比例)。

(6)、n日内上涨少于下跌(第二天开盘低于前一天收盘)

count(c>ref(c,1),n)/n<0.5;

注: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同时可以自由编辑里面的数值(如0.5等,达到确定其中比例)。

(7)、连续n日收阳线

up:

=close>open;

count(up,n)=n;

注:

count(x,n),统计n周期中满足x条件的周期数,若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8)、连续n日内收阴线

up:

=close

count(up,n)=n;

注:

count(x,n),统计n周期中满足x条件的周期数,若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9)、连续n天上涨

count(close>ref(close,1),n)=n;

注:

count(x,n),统计n周期中满足x条件的周期数,若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0)、连续n天下跌

count(c

注:

count(x,n),统计n周期中满足x条件的周期数,若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N为指标参数,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1)、首次创新高

barssince(c>hhv(if(barscount(c)=1,high,0),0))+1=1;

注:

barscount(x),若x非0,则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

(12)、创历史新高

hhv(close,0)=close;

注:

hhv(x,n),求n周期内x最高值,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13)、创历史新低

llv(close,0)=close;

注:

llv(x,n),求n周期内x最小值,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14)、单日放量

a:

=ref(ma(vol,5),1);

vol/a>nandvol/capital*100>m;

注:

n为指标参数,代表今日成交量和前一日的5日均量的比值,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5)、阶段缩量

sum(vol,n1)/capital<=n2;

注:

n1为要统计的阶段时间,n2为缩量比例,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6)、阶段放量

sum(vol,n1)/capital>=n2;

注:

n1为要统计的阶段时间,n2为y放量比例,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7)、持续放量

a:

=vol>ref(vol,1);

count(a,n)=n;

注:

其中条件a的含义为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放大,n为要统计的阶段时间,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8)、持续缩量

a:

=vol

count(a,n)=n;

注:

其中条件a的含义为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缩小,n为要统计的阶段时间,可在参数设定范围内设定参数范围。

(19)、间隔放量

a:

=ma(vol,5);

barscount(c)>=nandhhv(a,n)n2*a,n)>n3;

注:

a.barscount(x)第一个有效数据到当前的天数。

Barscount(c)对于日线数据取得上市以来总交易日数。

b.完整含义:

n日内五日均量的最大值小于最小值的n1倍,成交量大于等于五日均量的n2倍的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于n3次。

(20)、放量上攻

a:

=(c-ref(c,1))/ref(c,1)>=(n/100);

sum(vol,n1)/capital>=(n2/100)andcount(vol>ref(vol,1),n3)=n3andcount(a,n3)=n3;

完整含义:

每日股价涨幅均大于n%,n1日内累计换手率大于n2%,并且成交量连续在n3日内放大。

(21)、温和放量上攻

股价小幅上扬

a1:

=close/ref(close,1);

a2:

=a1>1anda1<1.03;

成交量小幅上扬

b1:

=vol/ref(vol,1);

b2:

=b1>1andb1<2;

c1:

=ma(vol,n)/capital<0.05;

count(a2andb2,n)/n>0.6andc1;

完整公式为:

a1:

=close/ref(close,1);

a2:

=a1>1anda1<1.03;

b1:

=vol/ref(vol,1);

b2:

=b1>1andb1<2;

c1:

=ma(vol,n)/capital<0.05;

count(a2andb2,n)/n>0.6andc1;

注:

公式分为股价小幅上扬和成交量小幅上扬两个部分,请在指标编写时注意其结构。

(22)、突然放量

vol>ref(hhv(vol,n),1*m;

注:

当前成交量高于n个周期中最大成交量的m倍。

(23)、平台整理

count(close,0)>nand(hhv(close,n)-llv(close,n))/llv(close,n)<=(n1/100);

注:

count(close,0)>n为平台整理n个周期的设定。

(hhv(close,n)-llv(close,n))/llv(close,n)<=(n1/100)为平台整理幅度n1%的设定。

(24)、突破长期盘整

ref(((hhv(h,n)-llv(l,n))/llv(l,n))/llv(l,n)),1)<=(n1/100)andc>=ref(hhv(h,n),1)andbarscount(c)>n;

注:

前n日在上下n1%的幅度内整理:

ref(((hhv(h,n)-llv(l,n))/llv(l,n))/llv(l,n)),1)<=(n1/100);

今日突破:

c>=ref(hhv(h,n),1)。

(25)、阶段强势股

a:

=sum(if(date-n=0,indexc,0),0);

b:

=sum(if(date-n1=0,indexc,0)0);

e:

=sum(if(date-n=0,c,0),0);

f:

=sum(if(date-n1=0,c,0),0);

((f-e)/e)>((b-a)/a);

注:

该公式求的是n日-n1日之间涨幅高于大盘的股票。

n、n1参数的表达格式为yymmdd,注意在2000年前的表达为年份的后两位,例如1999年为99,从2000年开始以100依次向后累加,例如2001年9月14日为1010914,indexc函数表示同期大盘的收盘价,该函数对分笔成交分析周期无效。

(26)、阶段弱势股

a:

=sum(if(date=n,indexc,0),0);

b:

=sum(if(date=n1,indexc,0)0);

e:

=sum(if(date=n,c,0),0);

f:

=sum(if(date=n1,c,0),0);

((f-e)/e)<((b-a)/a);

注:

该公式求的是n日-n1日之间涨幅低于大盘的股票。

n、n1参数的表达格式为yymmdd,注意在2000年前的表达为年份的后两位,例如1999年为99,从2000年开始以100依次向后累加,例如2001年9月14日为1010914,indexc函数表示同期大盘的收盘价,该函数对分笔成交分析周期无效。

(27)、大盘同步

count((c>oandindexc>indexo)or(cm/100;

注:

含义为n周期中与大盘走势相同(同收阴线或同收阳线)的例超过m%。

此处的o不是数字的零,而是开盘价open的首写字母o。

(28)、n日内强势股

a:

=(c-ref(o,n))/ref(o,n);

b:

=(indexc-ref(indexo,n))/ref(indexo,n);

a>banda/b>=m;

注:

n日内个股涨幅大于等于大盘涨幅的m倍。

形态特征选股公式的编制

(1)、均线多头排列

a1:

=ma(c,n1);

a2:

=ma(c,n2);

a3:

=ma(c,n3);

a4:

=ma(c,n4);

count(a1>a2anda2>a3anda3>a4,3)=3andisup;

注:

n1、n2、n3、n4j日均线呈多头排列,isup也可以用close>open表示。

(2)、均线空头排列

a1:

=ma(c,n1);

a2:

=ma(c,n2);

a3:

=ma(c,n3);

a4:

=ma(c,n4);

count(a1

注:

n1、n2、n3、n4j日均线呈空头排列,isup也可以用close

(3)、早晨之星

ref(close,2)/ref(open,2<0.95andref(open,1)1.05andclose>ref(close,2);

注:

早晨之星,这种形态和叫法自然是后市向好,为买进信号。

早晨之星由三根K线组成,其顺序是:

第一天在下跌过程中已形成一根阴线:

ref(close,2)/ref(open,2<0.95

第二天呈裂口下跌,K线实体较短,构成星的主体部分,阴线或阳线均可,有无上下影线均不重要。

ref(open,1)

关键是第三根K线必须是阳线,且其长度至少要升至第一根阴线实体(如果能够“包容”第一根阴线则最好不过了)

close/open>1.05andclose>ref(close,2)

(4)、强势整理

a1:

=abs(close-open)/open<0.015;

a2:

=count(a,m)=m;

a3:

=ref(o,m)1+n/100;

a2anda3;

注:

一根实体超过n的长阳,后面跟m个K线实体不超过1.5%的K线。

(5)、高开大阴线

open>closeandopen/ref(c,1)>=1+m/100andclose/open<=1-n/100;

注:

跳空高开m%,当日股价较开盘价跌幅大于n。

股价经过一段持续攀升之后,某一日突然跳高开盘:

open/ref(c,1)>=1+m/100

后股价一路下行,尾市以接近最低点收市:

close/open<=1-n/100

此信号出现,往往意味着股价已形成短期头部,应注意回避风险。

(6)、低开大阳线

open=1+n/100;

注:

跳空低开m%,当日股价较开盘价涨幅大于n,其它描述请参见(5)。

(7)、黄昏之星

ref(close,2)/ref(open,2)>1.03andref(open,1)>ref(close,2)andabs(ref(open,1)-ref(close,1)/ref(close,1)<0.02andclose/open<0.97andclose

注:

黄昏之星表示股价回落,是卖出信号,应伺机抛货。

幕星同样由三根K线组成,其形态和晨星正好相反:

第一天股价继续上升,拉出一根阳线:

ref(close,2)/ref(open,2)>1.03

第二天波动较小,形成一根小阳线或小阴线,构成星的主体部分:

ref(open,1)>ref(close,2)andabs(ref(open,1)-ref(close,1)/ref(close,1)<0.02

第三天形成一根包容第二天并延伸至第一天阳线实体:

close/open<0.97andclose

(8)、跳空缺口

highref(high,1);

注:

从内容上看,分别是向下跳空缺口和向上跳空缺口。

(9)、均线金*

a;=ma(c,5);

b:

=ma(c,10);

cross(a,b);

注:

前二句是5、10日均线,cross是交*函数,cross(a,b)表示5日均线与10日均线金*。

(10)、均线死*

a;=ma(c,5);

b:

=ma(c,10);

cross(b,a);

注:

前二句是5、10日均线,cross是交*函数,cross(b,a)表示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死*。

(11)、均线粘合

ma1:

=ma(c,5);

ma2:

=ma(c,10),

ma3:

=ma(c,20);

p1:

=abs(ma1-ma2)+abs(ma2-ma3);

p1/cref(ma1,1)andma2>ref(ma2,1);

注:

前三句是三根均线,p1是第一根均线减第二根均线差的绝对值与第二根均线减第三根均线差的绝对值之和,最后一句是p1与收盘价的比值小于一定比率m%(一般该比率为2%以下,同时前二均线今日比昨日上翘。

编写公式时常用的语句、通式

一、提供以下常用语句,以方便朋友们编写公式时参考使用:

1)今收盘对于N日内最低收盘价的涨幅(%)(c-llv(c,n))/llv(c,n)*100;

2)今收盘价对于N日最高收盘价的跌幅(%)(HHV(C,N)-C)/HHV(C,N)*100;

3)股价在过去N日内运行空间的相对位置(C-LLV(L,N))/(HHV(H,N)-LLV(L,N))*100;

4)股价上方N1%至N2%处的筹码(%)

aa:

=winner(c+c*n2/100)*100;

bb:

=winner(c+c*n1/100)*100;

aa-bb

5)股价下方N1%至N2%处的筹码(%)

(winner(c-c*n1/100)-winner(c-c*n2/100))*100;

6)收盘价N%处的套牢盘100-(winner(c*N/100))*100;

7)收盘价N%处的获利盘winner(c*N/100)*100;

8)下影线(MIN(O,C)-L)/L*100;

9)上影线(h-max(o,c))/max(o,c)*100;

10)本周期的涨跌幅(c-ref(c,1))/ref(c,1)*100;

11)振幅(h-l)/l*100;

12)均线金*(M.N为均线周期)cross(ma(c,m),ma(c,n))

13)均线多头排列

a1:

=ma(c,n1);

a2:

=ma(c,n2);

a3:

=ma(c,n3);

a4:

=ma(c,n4);

count(a1>a2anda2>a3anda3>a4,3);

14)均线空头排列

a1:

=ma(c,n1);

a2:

=ma(c,n2);

a3:

=ma(c,n3);

a4:

=ma(c,n4);

count(a1

15)N日均线向下

aa:

=ma(c,n);

bb:

=ref(aa,2);

aa

16)向前N日至M日出现过均线死*(P1

aa:

=ma(c,p1);

bb:

=ma(c,p2);

cc:

=ref(cross(bb,aa),n);

count(cc,m);

17)今日成交量大于N日以来的均量VOL>MA(VOL,N);

18)低位密集

A1:

=COST(85);

A2:

=COST(15);

A3:

=A1-A2;

A4:

=(A1+A2)/2;

A5:

=A3/A4*100<10;

B1:

=HHV(H,120);

B2:

=LLV(L,120);

B3:

=B1-B2;

B4:

=(A4-B2)

A5ANDB4;

19)换手率VOL/CAPITAL*100;

20)N日盈亏

V1:

=VOL/SUM(VOL,N);

V2:

=DMA(CLOSE,V1);

V3:

(CLOSE-V2)/V2*100;

21)强势整理

{参数M、N分别代表周期和幅度m:

1202n:

1205}

a1:

=abs(close-open)/open<0.015;

a2:

=count(a1,m)=m;

a3:

=ref(o,m)

ref(close,m)/ref(close,m+1)>1+n/100;

a2anda3

22)高开大阴

{参数m,n分别代表幅度m:

1104n:

1205}

OPEN>CLOSEANDOPEN/REF(C,1)>=1+M/100ANDCLOSE/OPEN<=1-N/100

23)低开大阳线

{参数m,n分别代表幅度m:

1104n:

1207}

OPEN=1+N/100

二、编写公式时常用的通式

常用的通式:

{设A,B,R为三条曲线;N,M等为参数。

如:

A:

ma(c,N);B:

=ma(c,M);R:

=c/ref(c,1)-1;等。

}

(一).曲线在N天内的平均变化率

Fa:

=(A/ref(A,N)-1)/N;Fb:

=(B/ref(B,N)-1)/N;Fr:

=(R/ref(R,N)-1)/N;

(二).变动角

∮a:

=atan(Fa);∮b:

=atan(Fb);∮r:

=atan(Fr);

(三).曲线上相距N天的两点的连线的斜率

Ka:

=(A-ref(A,N))/N;Kb:

=(B-ref(B,N))/N;Kr:

=(R-ref(R,N))/N;

(四).倾角

∠a:

=atan(Ka);∠b:

=atan(Kb);∠r:

=atan(Kr);

(五).交*点

Cab:

=cross(A,B);{交*}Jab:

=longcross(A,B,N);{维持-交*}

JYa:

=between(A,N,M);{介于}FWa:

=range(A,N,M);{范围}

(六).下拐点(由下向上转)

xD1:

=llvbars(A,N)=M;{以N日最低点}

xD2:

=ref(count(A-ref(A,1)<=0,N)=N,M)andcount(A-ref(A,1)>0,M)=M;{以M日变化量的正负}

xD3:

=ref(count(∠a-ref(∠a,1)<=0,N)=N,M)and∠a>0;{以当日变化角的正负}

(七).上拐点(由上向下转)

sD1:

=hhvbars(A,N)=M;{以N日最低点}

sD2:

=ref(count(A-ref(A,1)>=0,N)=N,M)andcount(A-ref(A,1)<0,M)=M;{以当日变化量的正负}

sD3:

=ref(count(∠a-ref(∠a,1)>=0,N)=N,M)and∠a<0;{以当日变化角的正负}

(八).位置(求得交*点/拐点到当前的周期)

Wz1:

=barslast(Cab);{第一(交*)点的位置}

Wz2:

=ref(Wz1,Wz1+1)+Wz1+2;{第二(交*)点的位置}

Wz3:

=ref(Wz1,Wz2+1)+Wz2+2;{第三(交*)点的位置}

Wz4:

=ref(Wz1,Wz3+1)+Wz3+2;{第四(交*)点的位置}

Wz5:

=ref(Wz1,Wz4+1)+Wz4+2;{第五(交*)点的位置}

{Wzn:

=ref(Wz1,Wz(n-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