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21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

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本课所以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的焚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2.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通过英法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

4.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虎鎣》

展示材料:

2018年3月28日,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拍卖信息中称这件文物出自圆明园。

此前有报道称,这款稀有的西周时期的“虎鎣”青铜器,由英国海军上校哈里·刘易斯·伊万从圆明园劫走。

他在一封家信中称,自己曾参与洗劫圆明园,抢走的珍贵文物中包含青铜器等。

该信函和这款青铜器一起被伦敦古董商人发现。

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是在哪场列强侵略战争中被洗劫的吗?

这场战争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段屈辱的历史。

(设计意图)从“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导入,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也能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融入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去思考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鸦片战争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起因

教师:

我们来看下面三则材料,这些材料间英国商人态度如何?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展示图片:

学生:

兴奋——失落——愤怒。

教师:

那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材料:

材料一:

英国在华贸易在1846年出现下降趋势,直到1856年前夕,也未能恢复到1845年前的水平。

这一情况的形成,既有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也有鸦片贸易的迅速增长对其他商品销售的排斥。

但英国政府认定商品滞销在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太少,遂从1854年到1856年间,伙同法、美等国先后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二:

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

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然而,在广州的叶名琛顽固地拒绝谈判,即使细小变通也不容许,坚称如予夷人一寸,彼等或进一尺。

……即使是那位生性平和的包令也被迫向伦敦报称,需要用战舰来扩展和改善英国与中国的关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直接原因:

列强提出修约要求被拒;根本原因:

列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特权和利益。

教师:

这一次列强又是以什么为借口发动战争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知识拓展】“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

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展示图片:

【知识拓展】“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

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

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和加深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取得的侵略权益,性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也可以说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为发动战争寻找的借口。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经过

展示图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教师:

这个时候清政府是如何做的呢?

学生: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展示图片: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通过《天津条约》,清政府又丧失了哪些主权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教师:

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性。

展示图片:

教师:

两次鸦片战争都开放了通商口岸,看图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图片:

《两次鸦片战争后被割占的领土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迄1864年)》

教师总结:

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了,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想一想】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无论有没有它们,第二次鸦片战争都会发生。

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特权和利益。

(设计意图)对比归纳法、名人史料引用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

本部分通过不同材料的呈现、两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对比,使课堂教学既丰富又有信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动画,直观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的知识点。

过渡:

《天津条约》签订后,列强仍不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

经过结果如何?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教师:

《天津条约》签订后,列强仍不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

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展示图片:

《圆明园》。

教师: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综合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

展示材料: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

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

……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展示图片: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

教师: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的屈辱,大家能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感受到什么?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

落后就要挨打。

清政府腐败无能没能担负起保护中华民族的重任,使中国遭受到如此浩劫。

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和残暴。

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直观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知识点。

2.《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试着分析每条内容对应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4)赔偿额大幅度增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教师:

随着和西方列强的接触越来越多,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展示图片:

《总理衙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材料,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圆明园焚毁前的富丽堂皇,接着展示圆明园焚毁后的凋敝景象,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清政府的不满,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道理。

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过渡:

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获取割地、赔款等巨额利益,刺激了其他西方列强,其中就有与中国领土接壤的俄国。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教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却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它是谁呢?

学生:

俄国。

展示图片: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分布》

教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想一想】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英法是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注重经济特权,主要目标是扩大贸易。

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不花费一兵一卒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动画,直观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知识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

请同学们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展示图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2)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合作探究】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教师:

我们一起回顾下两次鸦片战争,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从根本原因、战争性质、侵略国家、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危害和影响方面比较归纳。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

教师: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封建制度的腐朽。

教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学生回答:

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成为世界强国……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分布》,练习学生的识图能力,看到中国大量领土被割占,看清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最后在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了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两次战争的理解。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调查”活动。

通过本活动,提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理解。

本课小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