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38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人物

一、孔子(前551-前479)

1、"有教无类"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

5、"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6、因材施教

7、《论语》——教育思想记载

二、苏格拉底(古希腊469BC-399BC)

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

2、雄辩、青年智者问题法

三、柏拉图(古希腊)前427年-前347年

1.《理想国》——理性说,理性、意志、情感

四、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前384—前322年)

1、痕迹衰退说——遗忘理论

2、秉承理性说——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3、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不包括奴隶)

4、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5、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6、《政治学》

五、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1.人性本善——身心发展内发论

六、朱熹(1130.9.15~1200.3.9)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

七、埃拉斯莫斯(DesideriusErasmus,1466-1536)是德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八、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

1.《大教学论》1632——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2."泛智教育"

3."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4."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

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大教学论》

九、洛克(英)JohnLocke,1632.8.29~1704.10.28

1、《教育漫话》1693

2、"白板说"——身心发展外铄论代表

3、"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4、提倡绅士教育

十、卢梭(法)(Jean-JacquesRousseau,让·雅克·卢梭)(1712.6.28——1778.7.2)

1、《爱弥尔》1762——教育自然性

十一、康德(德国)(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1、"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最早讲授教育学1776德国柯尼斯堡大学

十二、泰洛齐(瑞士,1746-1827)

1、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的人——教育的自然性

十三、赫尔巴特(德)(1776-1841)

1、《普通教育学》(1806)--赫尔巴特(德国)——独立的教育学诞生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3、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4、传统教育学代表

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6、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

7、《教育学讲授纲要》

十四、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

1."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十五、斯宾塞(英国Herbert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

1.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

十六、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HermannEbbinghaus1850.01.24-1909.02.26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

不均衡、先快后慢、负加速

十七、杜威(美国)(JohnDewey,1859—1952)——20C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

1、《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

2、现代教育代言人

3、儿童中心主义

4、教育即生活

5、"在做中学"

十八、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

1、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

2、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人发展的最根本动因——身心发展的内发论

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十九、格塞尔,阿诺德(1880—196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1.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身心发展内发论

二十、威尔逊(美,1929-)

1.“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身心发展内发论

二十一、劳伦兹(奥地利)KonradLorenz,1903-1989

1、幼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2、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8491936

3、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联结学习理论

4、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二十二、桑代克(美)(Edward.Thorndike1874—1949)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纲》1903——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2、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联结学习理论;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

4、痕迹衰退说——遗忘理论

二十三、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

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认知学习理论

2、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3、关系转化说——迁移理论:

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二十四、布鲁纳(美)JeromeSeymourBruner,1915—)

1.20C课程改革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完善时期 20C80

2.发现教学发现学习  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观:

1)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

1)理解学科基本结构;2)学科结构教学原则:

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二十五、马卡连柯(1888~1939)Makarenko,AntonSemiohovich苏联教育家

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2、"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集体影响个人

二十六、凯洛夫(前苏联1893~1978)

1.当代《教育学》1939-1951年译成中文

二十七、廖世承(1892-1970),

1.《教学心理学》——中国第一本:

1924

智力量表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

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比率智商:

智龄/实际年龄*100

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      离差智商:

与同龄人比较

二十八、皮亚杰(瑞士)(JeanPiaget,1896—1980)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律(10岁)自律

3、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4、德育的认知模式——提出

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

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

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

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二十九、维果斯基(前苏联)(LevVygotsky,1896-1934)

1.最近发展区

三十、舒尔茨(美)1902

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三十一、埃里克森(美)ErikHErikson(1902~)

1.人格发展理论:

8阶段

三十二、加涅(美)RobertMillsGagné1916.08.21-2002.04.28

《学习的条件》

1)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原理;解决问题

2)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言语信息;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  信息流;控制结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

追求知识的学生喜欢的老师与老师的热情程度无关——教师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的关系;

三十三、布卢姆(BeniaminS.Bloom1913-)

1、掌握学习-大多数学生获得发展——个别化教学

2、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

三十四、斯金纳(美)(1904—1990)

1、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强化规律)

2、程序教学:

1)积极反应2)小步子3)即时反馈4)自定步调——个别化教学

三十五、普莱西——教学机器发明人

1.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化教学

三十六、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1918—2008),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认知学习理论: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2、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的技术;

3、学习动机内驱力说: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同化学——遗忘理论:

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

三十七、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H.Maslow1908-1970),

1.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三十八、阿特金森(美)JohnWilliamAtkinson

1.成就动机理论1963——学习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三十九、维纳(美国心理学家)(NorbertWiener,1894-1964)

1、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2、三维度:

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

3、六因素:

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环境

四十、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

1、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2、强化: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3、期待:

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4、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

四十一、鲍姆宁(D.Baumrind,1967)

1.家庭三种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四十二、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最佳动机水平

四十三、贾德

1.经验类化理论——迁移理论

四十四、安德森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

2、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

认知联结自动化

四十四、陆钦斯AbrahamS.Luchins,1914~2005

1、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量杯"实验

2、美第二代格式塔心理学家

3、关系转化说——迁移理论:

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四十五、加里培林(前苏联)

1.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

动作定向物质与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内部言语动作

四十六、柯尔伯格(美)(L.Kohlberg)(1927-1987)

1、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德育的认知模式)

2、三水平:

前习俗:

着眼自身具体结果;习俗:

社会规范开始内化;后习俗:

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完成内化。

3、六阶段:

(前习俗)a服从与惩罚定向b.利己主义定向(“对我有何益处?

”)   (习俗)c人际和谐与一致(好孩子定向)d.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法律与秩序定向)

(后习俗)e.社会契约定向f.普遍伦理原则(原则与良心定向)

四十七、艾里斯

1.理性情绪疗法

四十八、罗森塔尔

1.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四十九、勒温(德裔美国)Kurt.Lewin1890-1947

1.教师领导方式分类:

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五十、福勒、布朗

1.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关注生存情境学生

五十一、波斯纳

1.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五十二、威特金(美).(Witkin,H.A.1916-1979)

1.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差异表现

五十三、吉尔福勒(美)

1.辐合型与发散型——认知差异表现

五十四、特里普里特(德国)Triplett

1.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活动的影响1897——课堂群体的社会助长作用

五十五、谢里夫(美)

1.群体规范形成的三阶段:

相互影响一种占优势趋同

五十六、泰勒——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1.《八年研究》1933-1940——教育评价

2.《成绩测验的编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五十七、戈莱塞

1.标准参照测验1971

五十八、科顿

1.教师反思框架:

1)选择问题关注,收集资料2)分析资料,理解问题3)建立假设指导行动,考虑后果4)实施行动。

五十九、布鲁巴奇

1.教师4种反思方法(1994)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量杯"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捷克)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来源:

考试大网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