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6411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doc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试题,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紧扣课程标准,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坚持只是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

试题避免了繁、难、偏、旧,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难度稍难,机构合理,活泼多样,富有新意,简介通俗,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充分体现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

试卷共分为三大题:

第一大题为填空题,共6题18分,占全卷的15%;第二大题为选择题,共8题32分,占全卷的27%;第三大题为解答题,共9题70分,占全卷的58%,全卷120分。

试卷结构符合考试要求。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班级

实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七(3)

55

16.40

0

0.00%

54

1

七(4)

57

16.47

0

0.00%

53

1

分数段

00--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其它

七(3)

16

20

13

3

2

1

七(4)

17

24

7

7

0

2

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

1.考点分布

考点分布

题号

分值

第一章有理数

1,3,7,10,11,12,15,18

34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4,8,9,16

17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3,14,17,22

25分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2,6,19,20,23

33分

规律题

5,21

11分

2.考生答题情况

(1)、六道填空题满分为18分,得分在6分左右,填空题的失分主要在4小题、5小题和6小题。

其主要原因是加强了技巧性的考查,学生解题能力较差。

(2)、八道选择题满分为32分,大多数学生得分为8分或12分,基础好一点也就是16分,得分率显然很低,本来选择题都是基础题,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和正确分析能力欠缺,导致问题分析不完整,失分多。

(3)、第15题是有理数加减的计算题,16题是整式的化简题,都是是基础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得分还是不高。

(4)、第17、18题是应用题,题目简单,但是由于问题的呈现形式有所改变,学生不能正确获得题目信息,所以学生不能按题意列出方程,得分几乎为零。

(5)、第19,20,23题都是几何题,19题是先作图,在计算角的度数,作图部分基本得了1到2分,计算就不会了;20和23题题目相对较难,学生有时初步接触几何,基本没有学生能做。

(6)、第21题为规律题,规律基本能找出来,但是不能用含n的式子表示规律,所以得分还是很低。

(7)、第22题也是实际问题,只是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先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要求写出不同方法中未知数的意义,在求解。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都只在求解的过程中得了1到2分。

3.失分原因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从答题情况看,计算题失分较多,导致成绩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认证钻研教材,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要认证研究教材的实质,研究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对教学的意义,并根据根据要求不断对教材进行动态补充,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的厚度,找到思维的闪光点;而且要敢于放大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不适当的开放式作业,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成之间的统一。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复习课教学。

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要注重讲练结合。

“讲”必须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框架体系,主要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处理好教材知识的点、线、面的关系,对相近的、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练”应当强化学生的审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3.善于总结考试相关规律,注重对学生审题和答题技巧的培养,通过审题答题的“格式化”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4.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答题方式和书写格式,注意书写质量。

教师在日常练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晰,条理通顺,有理有据,数学语言规范化。

尤红艳

2018年1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