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00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05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号:

840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报酬统计B.产品销售统计C.职业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

A.统计报表B.统计台帐C.原始记录D.统计图表

3.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出国探亲人员D.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

A.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B.企业规模的竞争C.资金的竞争D.产品质量的竞争

5.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变化,可按分组并编制的分布数列,然后进行分析。

A.文化程度不同空间B.文化程度不同时间C.技术程度不同时间D.技术程度不同空间

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

A.人的体力水平B.人的智力水平C.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D.人的文化水平

7.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不包括()

A.数量化B.定性化C.模糊性D.动态性

8.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出勤时间B.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率x出勤时间

C.出勤率=出勤时间x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D.出勤率=出勤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9.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

A.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B.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工伤事故的范围

10.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除提高各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应增加()

A.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职工工资B.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车间的工人比重

C.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工人比重D.企业的工人人数

11.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服务定额

12.计算生产能力,应选择()

A.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B.班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C.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D.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13.企业人力资源考评范围是()

A.全体生产工人B.全体员工C.全体基本工人D.全体辅助工人

14.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总量指标常用()表示。

A.年初人数B.年末人数C.年平均人数D.年中人数

15.每百元工资的产品实物量指标与百元工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A.均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

B.前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后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

C.前者是一正指标,后者是一逆指标

D.前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后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账务成果

16.为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将学员按()分组

A.学员的身份、职业B.学习程度C.学习形式D.学习专业

17.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有时增加有时减少

18.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是4995元,基期人工成本总额是1440元,则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A.247%B.-247%C.347%D.29%

19.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A.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基期职工平均人数B.人工成本总额除产品产量

C.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D.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报告期产品产量

20.本期期末完结件数是5件,本期处理件数是12件,上期期末未完结件数是8件,则本期申诉的劳动争议件数是()

A.10件B.9件C.8件D.7件

21.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每千职工劳动争议件数B.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

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D.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22.反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统计就是()

A.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B.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

C.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统计分析B.统计整理C.统计调查D.统计分组

24.回归方程可以说明在相关条件下两现象相关的()

A.密切程度B.数量变化关系C.可信程度D.不可信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

2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

A.计划B.提高劳动生产率C.提高劳动效益D.统计人数E.节约劳动

26.年平均人数是指()

A.报告年人数总和B.报告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C.各季平均人数的平均数D.年中人数E.各月平均人数的平均数

27.研究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的一般方法有()

A.线形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模拟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E.动态对比法

28.下列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属于直接损失的有()

A.人身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B.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

C.丧葬及抚恤费用D.现场抢救费用.资源损失

29.计算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时,应遵循的可变性原则有()

A.计量单位可比B.时间范围可比C.计算方法可比

D.空间范围可比E.计算口径与范围可比

30.对劳动主产率(x,千元/人)和工资(Y,元)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c=10+70X,则表明()

A.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人,工资增加80元

B.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人,工资增加70元

C.工资每增加10元,劳动生产率提高700元/人

D.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线性相关E.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正相关

31.下列属于职业技能投资效果指标的有()

A.工人平均技术等级提高指标B.职业技术培训收获率

C.平均合理化建议提高率D.企业技术革新成果提高率E.徒工出师定级率

32.下列因素其变动会影响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有()

A.平均人工成本B.产品产量C.平均职工人数D.原材料消耗量E.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三、综合论述题

33.

(1)填齐工作时间构成关系图1~5(直接填在表中即可),并用“倒算法”核算劳动者的实作工时。

日历工作时间

公休时间

1

2

缺勤时间

加班加点

时间

3

停工时间

非生产

时间

4

损失的

工作时间

5

(2)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与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分子项有何差别?

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与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分母项又有何差别?

如何分别利用这种差别用于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四、因素分析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果不能整除,请保留两位小数。

34.分析资料:

某企业2000年4月份熟练工人每日在册人数为:

1~11日608人,12~22日612人,23~30日为610人。

其它资料如下:

生产工人按熟

练程度分组

平均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3月

f0

4月

f1

3月

x0

4月

x1

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600

400

870

700

400

750

450

生产工人

1000

580

分析要求:

(1)计算表中所缺指标并填入表中;

(2)分析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及生产工人平均工资的变动;

(3)计算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及分子分母差额;

(4)综合分析生产工人平均工资的变动及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五、综合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果不能整除,请保留两位小数。

35.某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如下表所示:

年份

年设备能力

(千瓦/人)

劳动生产率

(吨/人)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

3

4

5

6

8

9

50

52

64

70

73

82

84

要求:

(1)计算年设备能力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判断他们的相关方向及密切程度;

(2)建立以年设备能力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年设备能力每增加1千瓦/人,劳动主产率平均变化多少?

(3)若年设备能力为7千瓦/人,估计劳动生产率为多少?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B2、C3、B4、A5、B6、C7、B8、B9、B10、C11、C

12、A13、B14、B15、A16、B17、A18、A19、C20、B21、A

22、B23、B24、B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

25、BCE26、BCE27、BDE28、ACD29、BDE30、BDE31、ACDE

32、ABCE

三、综合论述题(20分)

33、答案要点:

(1)填表

日历工作时间

公休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

2出勤时间

缺勤时间

加班加点

时间

3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停工时间

非生产

时间

4停工被利用时间

损失的工

作时间

5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5分)

全部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2分)

(2)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A)

=(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基本定额+追加定额)(2分)

实耗总工时

=合格品数量X基本定额+

实耗工时总数

(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X追加定额+废品数量级X基本定额(2分)

实耗工时总数

=企业劳动定额+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

完成程度指标(B)占实耗工时的比重(C)

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合格品数量X基本定额(3分)

完成程度指标(D)实耗工时总数+停工工时总数+非生产工时总数+缺勤工时总数

从A、B指标的分子看,工人定额完成率比企业定额完成率多了因劳动条件失常增耗时间部分,而且A、B指标分母相同,故可利用分子的这种差别分析因劳动条件失常使企业定额完成率比工人定额完成率少完成部分(3分)从B、D指标的分母看,企业定额综合完成率的分母比企业定额完成分母多了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和缺勤工时,而B、D指标分子相同,故可利用分母的这种差异分析由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使企业定额综合完成率比企业定额完成率少完成部分。

(3分)

四、因素分析题(20分)

34、

(1)4月份熟练工人人数==608X11+612X11+610X8=610(人)(2分)

4月份生产工人平均工资

750X610+450X870=573.65(元)(2分)

1480

(2)计算分析所需资料列表如下:

 

2005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号:

8407)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时候,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结果

2、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讯循()

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在所单位统计的原则

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

3、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为()

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4、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代表的是()

A、个体劳动积极性的指标B、个体能力的指标C、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D、个体体能综合

5、上于劳动者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的,个体差异的绝对性使得其群体的评价变得多维而复杂,因此,也就使得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评价具有()

A、数量化的特点B、模糊性的特点C、动态性的特点D、静止性的特点

6、计算工作时间的通用性最强的单位为()

A、以月为单位B、以季度为单位C、以工时为单位D、以工日为单位

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路途时间C、医疗卫生保健时间D、社交时间

8、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影响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的种种因素的集

合体,称为()

A、劳动保护B、劳动保障C、劳动环境D、劳动社保

9、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

A、安全技术措施B、工业卫生技术措施C、宣传教育D、个人防护用品

10、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1~30日B、1~100日C、1~104天D、1~110天

11、工业企业在一不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D、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12、在现代工业企业生产中,由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用来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A、简单直线回归方程B、简单曲线回归方程C、直线复回归方程D、曲线复回归方口程

13、在不定期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称为()

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劳动时间D、劳动定额

14、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C、定额完成率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15、用来对企业员工考评进行结构分析的指标是()

A、管理人员的比重指标B、履行优良率C、定额完成率D、考核面

16、下列不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是()

A、生产奖B、运动员体育津贴C、物价补贴D、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17、每生产单位产品支付的工资额指的是工资产量效益的()

A、正指标B、负指标C、逆指标D、顺指标

18、参观学习费用属于()

A、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总量指标B、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

C、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总量指标D、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分折指标

19、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除以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所得到的比值称为()

A、单位产品人工成本B、平均人工成本C、人工成本增减率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

20、没某件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是反映()

A、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分析指标B、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分析指标

C、劳动争议处理情况的分析指标D、劳动争议变动情况的分析指标

21、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帐B、原始记录C、统计报表D、统计年表

22、分析企汪人力资源现象之间的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称为()

A、预测分析法B、动态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9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到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定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

A、为编制企来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B、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

C、为群众参加管理服务D、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统计资料服务

E、为企业人国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研究提供资源

24、常用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中期末人数指标有()

A、年末人数B、季末人数C、月末人数D、周末人数

25、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

A、整体性原则B、主导因素原则C、定量化原则D、清晰可辨性原则E、定性化原则

26、对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进行研究主要从____几个方面着手()

A、专业对口问题B、边续工作时间C、出勤率D、出勤时间利用率E、家务劳动时间

27、按现行标准,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的内容主要指()

A、公共浴室和修养所的修建军费用B、实施劳动保护措施项目支付的费用

C、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D、保健食品费用E、安全宣传教育费用

28、当一个人生产一种产品或完成某道工序时,可分别按___等几种方法计算定额完成程度()。

A、分组平均定额完成率B、综合平均超额率C、产量定额完成率D、工时定额完成率

29、狭义的人力资源考评主要是指对工作人员进行()

A、工作成绩的数量考评B、工作作风考评

C、工作态度考评D、工作能力考评E、工作成绩的质量减数

30、反映劳动争议变动情况的分析指标有()

A、一次调解完结率B、法院判决结果与仲裁一致比重

C、调解完结率C、劳动争议增减率E、劳动争议增减数

31、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一般可分为()

A、进度分析B、专题分析C、定期分析D、预计分析E、综合分析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并改正划线部分。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

33、发放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应列入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计算。

()

34、一定时期内工资投入总额与产出总成果的比值称为单位产品工资额。

()

35、一定时期内,企业平均花费在每个职工身上的所有费用称为人工成本。

()

36、对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活动的统计工作称为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统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企业人力资源奖惩统计的指标。

38、试述职业技级开发动态统计的总量指标和分析指标。

五、因素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9、请分析影响;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因素。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下表为某企业两车间的统讲材料,请分别计算全厂劳动生主率可变给成指数、劳动生主率固定组成指数以及劳动生率结构影响指数,并对全厂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2005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号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A2、C3、D4、A5、B6、C7、A8、C9、D10、C11、D12、A13、D14、A15、A

16、D17、C18、C19、D20、A21、B22、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23、ABCDE24、ABC25、ABC26、ABE27、BCDE28、CDE29、AE30、DE31、ACD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企业人力资源奖惩统计的指标是运用有关统计分析指标,从而综合反映企来人力资源

奖惩情况。

主要有如下一些指标。

(1)受奖人数和比例:

(1分)受奖人数是报告期实际受到奖励的员工人数,不包括口头或非正式受表扬的人数。

受奖人数比例表明受奖者在全部员工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获奖面=企来获奖人数/企业总人数100%

管理人员获奖比例=获奖管理人员人数/企业总人数100%

生产一线工人获奖比例=生产一线工人获奖人数100%

(1分)

(1)实行奖励类别构成指示:

通过编制奖励类别构成表,观察实施各类奖励的具体情况,从而分析各类奖励实施的合理性。

(1分)

(2)获奖者人均奖金额和奖金率:

(1分)获奖额可以分析物质奖励的一般水平和合理性。

奖金计算和工资的比例关系的合理性。

(1分)

(3)受处分的人数及其比例:

(1分)受处分人数是报告期实际受到行政处分的人数,不包括口头或非正式处罚的人数。

受处罚率=报告期受处分人数/报知期企业总人数100%。

(1分)

(4)撤消处分的人数:

(1分)员工对所犯错误有了认识并认真改正后,应当适时撤消处分,以资鼓励,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处分撒消率=报告期撤消处分的员工人数/报告期受处分的员工人数100%。

(1分)

(5)申诉人数和申诉率:

受处分者有权进行申诉,同时也是避免处分失误的有效措施之一。

申诉率=报告期申诉人数/报告期受处分人数100%。

(1分)

38、总量指标有:

招收学员人数;在校学员人数;毕(结)业学员人数;教职工人数;参加职工学校或培训班学习的总人数;职工学校数。

(每小点记0.5分,共3分)

分析指标主要有:

(1)职工入学率(0.5分)。

职工入学率=报告期入学人数/报告期职工总人数100%。

这说明职工教育的普及程度。

(1分)

(2)毕(结)业率:

(0.5分)毕(结)业率=毕(结)业人数/全部职工人数100%.这说明学员坚持学习和学习成绩的合格情况。

(1分)

(3)教师负担系数。

教师负担系数=全部在校学员数/专职和兼职教员数100%(1分)

(4)全员培训率。

(0.5分)全电培训率=已参加过培训学习毕9结)业人数/全部职工人

数100%。

这个指标反映职工轮训程度。

(1分)

(2)办学面。

(0.5分)办学面=已办学的企事业单位数/应办学的企事业单位数100%。

这个指标说明开办职工轮训程度。

(1分)

五、因素分析题(本大题检1小题,10分)

39、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主要受这么几个因素的影响:

合格产品数量;(1分)

非因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量;(1分)单位产品工时定额;(1分)单位产品追加定额(补充定额0(1分0以及生产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人实际消耗工时。

(1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加以表示:

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Σ合格品数量X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生产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人实际消耗工时+Σ〔合格品数量X补充定额+非因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量X(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补充定额)〕/生产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实际消耗工时。

(5分)

(如果考生用符号列出公式,只要符号所代表的是与公式中的内容相符,结全分)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

(1)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指数=61000/400÷3600/2500=15.25÷14.4=105.9%(2分)

(2)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15.25÷13.5=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