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796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永泰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4分)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xiǎnjùn()。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是()(2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

这里指秘密的意思。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无味:

没有味道。

C.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知交:

知心的朋友。

D.“闯练,闯练,英子。

”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闯练:

走出家庭,到生活中去锻炼。

3.修改病句。

(2分)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改为: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卿今当涂掌事(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B.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

C.惟闻女叹息(只) 愿为市鞍马(买)

D旦辞爷娘去(早晨) 万里赴戎机(战争)

5.背诵默写。

(8分)

(1)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

“深林人不知,”是宁静淡泊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是清朗秀美的秋意;“,竹中窥落日”是惬意闲适的心情。

(2)思乡怀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是李白听笛声荡漾起的满腹乡思;“愿驰千里足,”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

(3)《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6.根据《童年》完成下列⑴-⑵题。

(4分)

(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

(1分)

(2)简要分析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7.七年

(1)班举行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4分)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

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

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1)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分)

(2)说说“中华”一词的来历。

(2分)

二、阅读(34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8—11题。

(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父利其然也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贤于材人远矣()

10.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

(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1.学习了《伤仲永》一文后,班级举行了“‘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0分)

昙花终于怒放

张诗剑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给我送来一株昙花,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

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

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它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

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它去吧。

心想,它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

只要它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

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它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啊,它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

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它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

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

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

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

里尔克说:

“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

”此乃至理名言。

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

它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

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它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自《小作家选刊》)

1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2分)

高兴极了,,欢喜欲狂。

13.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请找出文中能表明作者由昙花终于怒放这一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的的一句话。

(2分)

14.第一断和最后一段的“我爱昙花”独立成段的作用分别是:

(3分)

第一段:

最后一段:

15.为什么作者要把开放的昙花比喻为“月下美人”?

(3分)

(三)阅读《一支恸哭的钢笔》一文,完成16--19题。

(14分)

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一路开花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笔:

“请用钢笔写作业!

②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

矮小,瘦弱,怯懦不堪。

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告诫她。

但又怕这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

但她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布置的作业。

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犟。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

于是,那个阳光遍洒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备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地,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远隔一整个炎炎夏季。

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位老师该有的威严。

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怆的洪流,随着她日渐成熟的躲藏而越发奔腾,直至波澜壮阔。

⑤黄昏后的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与清冷。

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

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颇为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正当我预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雕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⑥她满眼感激地合起手中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

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放在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

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

“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⑦金色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缝隙,丝丝缕缕地交织在他们脸上。

在那一种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该切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

第二天,在宽敞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

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⑧市里举办长跑比赛的时候,他报了名。

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代表学校进市里参赛的选手。

⑨五千米的路程,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退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难的耐力战。

他在人群中奋力奔跑,坚持不懈。

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欢呼。

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里,遥遥领先。

⑩惊人的一幕终于出现了。

他愣愣地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

人群一片哗然。

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⑾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线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线。

毫无疑问,他受到了最严厉的批评。

要知道,他所代表的是一所学校,而不仅仅是一个人。

⑿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你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

你知不知道这是整个学校的荣誉?

”我一遍遍地责问,让他顷刻间泪流满面。

⒀“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一支钢笔!

我……我只要一支钢笔。

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尽诉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⒁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顿然心生余愧。

⒂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所获的奖品。

我见过,那是一支多么精致的、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啊!

(选自《南方日报》)

16.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

(3分)

17.文中“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

“再次”是第几次?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3分)

18.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

(3分)

19.文章以“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为题,谈谈你对“恸哭”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5分)

三、作文(40分)

20.题目:

成长路上忧和乐

要求:

(1)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要用上适当的描写。

⑶不少于600字;(4)书写要工整;(5)标点要规范。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4分)1、xiádié险峻2.(2分)B

3.(2分)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4.(2分)B

5.(8分)

(1)明月来相照影入平羌江水流山际见来烟

(2)散入春风满洛城送儿还故乡马上相逢无纸笔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每空一分,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不给分)

6.(4分)

(1)阿廖沙的成长;(1分)

(2)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表现了他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性格。

(3分)

7.(4分)

(1)(2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或:

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

(2)(2分)黄帝及后裔生长在黄河中游,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

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

(或:

中华民族的祖先聚居在位居四方之中的中原,且黄帝及后裔自称“华”。

二、阅读(34分)

(一)(10分)8.(2分)⑴父/利其然也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9.(2分)

(1)通“攀”,牵,引;

(2)胜过、超过。

10.(4分)⑴(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⑵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11.(2分)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或:

仲永天资聪明,如果能辅以后天的教育,成就当不同寻常;可他的父亲却鼠目寸光,贪图小利,使仲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以至才能被埋没,最终沦为常人。

(二)(10分)12、(2分)有点心急,心情淡然13、(2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14、(3分)第一段:

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或:

引出下文对昙花的描写,奠定了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

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或: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再次抒发了对昙花的喜爱之情,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5、(3分)昙花开时正是皓月当空,月光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起舞,优美绝伦;高雅洁丽,香气清新诱人,美到极致。

(或:

因为昙花是在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