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05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加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9加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加几.docx

《9加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加几.docx

9加几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9加几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口算卡片、图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分与合

9□864

∨∧∧∧

101□1□1□

7593

∧∧∧∧

□1□11□1□

2、口算

10+3=10+4=10+7=10+8=

10+9=10+2=10+5=10+6=

师:

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

十加几就是十几。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①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②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9+4=

③师:

“9+4”得多少呢?

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④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⑤学生汇报,及时肯定学生各种正确的想法。

⑥重点讲解“凑十法”。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桃?

还加几个是10个?

这个1个从哪里来?

这样盒里就有10个,盒外剩下3个,合起来就是13个。

师:

怎么会想到把9个凑成10个来算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

师板书思维图。

师:

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

介绍“凑十法”及它的重要性。

⑦师带读计算过程,再学生齐读计算过程,最后点个别说计算过程。

⑧比较方法,优化算法。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图

②师:

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师板书:

9+7=

③点人上台圈一圈,要让大家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朵花。

④根据圈法说计算过程。

老师板书。

3、比较

师:

观察9+4=139+7=16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并板书课题:

9加几

小结:

我们探究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是凑十法,先想到9+1=10,再从加上的数里分个1出来和9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数。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

小猴也在算9加几呢?

你知道小猴算的是9加几吗?

它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填好书上的方框。

学生填完后,指名汇报怎么填的。

2、操作练习

用小棒摆9+39+8

快速移动小棒算出结果,再点人说计算过程。

师:

其实通过移小棒,凑桃子,圈花,小猴搬木块,都是把9加几的算式变成10加几来算。

3、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师:

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

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

①结果都是十几。

②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

这个“1”哪儿去了?

(凑10)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的计算9加几了。

四、   课堂总结

师:

今天你们学了什么知识?

怎样计算9加几?

回家后骄傲的告诉爸妈今天所学到的本领。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自制转盘和小花、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1.师:

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复习数的组成)

  2.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

(儿童乐园)

  3.想去吗?

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咱们一块答!

(生回答后问:

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

(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

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  ②接数法  ③8+5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师:

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学生交流后汇报:

指名生上台演示。

并说算法。

(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

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

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这几题,行吗?

(练习P105页第1题)

  ⑤小结:

这些题都是几加几?

(8加几)8加几,怎么算?

(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①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

(课件出示:

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②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

怎么列式?

(由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③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如:

8+4,怎么算?

(由学生说算法)

  ④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

(在小组里说说)

  ⑤指名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

再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

如:

“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①把8凑十   ②把9凑十   ③从9+8=17想到8+9=17

  小结:

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做一做:

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

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

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转盘:

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

(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3.找朋友:

接下来,我想请得了小花的同学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小花的反面写有一个算式如上图,没有得数,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算式的答案,将算式贴在相应的数字下。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2.拓展:

我想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

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此表交给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对活动的创造、运用,其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

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一、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

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片断一】:

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师:

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生1:

5可以分成2和3

  生2:

5可以分成4和1

  生3:

6可以分成3和3 ……

  师: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

(出示课件:

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

  师:

想去吗?

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出示课件:

小车上的式子)

  生:

10+1=11、10+3=13、10+7=17(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

9+1=10、9+3=12、9+5=14、9+7=16(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反思】:

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

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2.频繁交往,扩大参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断二】:

自主研究,证明算理

  师:

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

(课件出示:

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

怎么列式?

  师:

请在小组内说说,把算式记在本子上。

(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

我想玩“旋转木马”和“海盗船”列式是:

8+7

  生2:

我想玩“激流勇进”和“海盗船”列式是:

5+7

  生3:

我想玩“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列式是:

8+7

  ……(师将学生列的式子记下)

  师:

你们都很会玩,列了这么多式子!

你们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

当然可以,我花了15元!

  生2:

我花了13元!

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4和3,6+4=10,10+3=13

  生1:

我也知道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

  师:

好,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你所列算式的答案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组内说说)

  师: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1:

两个式子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

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

  生3:

左边是大数加小数,右边是小数加大数!

  师:

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

那我来考考你们。

(拿出7+6=13、6+5=11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反思】:

着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1.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

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快乐转盘和找朋友,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

  2.机会充分,评价有方。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的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每位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

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郑老师把你们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主人公也请了来,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一一出示:

机器猫,史努比,蜡笔小新,皮卡丘)

  师:

今天这四位客人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数学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它们?

  二.复习揭题

  1.复习

  ①师:

那我们先来解决谁的呢?

(请小朋友们决定,不管选择了谁,都按一定程序顺序显示)

  ②看看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

(课件显示:

先来口算热热身)

  生齐说算式并直接报得数。

(依次出示:

9+58+39+38+5)

  ③下面直接报得数,看谁的反应最快,行吗?

  (依次出示:

9+47+56+58+47+48+9)

  ④(画面停留在8+9上)8加9怎样想呢?

  2.揭题。

  师:

说得真好,前些天我们学了9,8,7,6加几,今天我们来学习5、4、3、2加几。

  三.新授

  1.教学5+7(课件的画面又回到四个动画人物这里)

  ①5加7等于多少,和同桌小朋友说说怎样想?

  ②反馈:

5加7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和他想的一样的或者不一样的都可以来说说)

  学生边说边板书:

a.把5凑成10,把7分成5和2,5加5等于10,10加2等于12。

  b.把7凑成10,把5分成2和3,3加7等于10,10加2等于12。

  c.因为7+5=12,所以5+7=12。

  ③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5+7,有拆5的,也有拆7的,还有想到交换加数位置的。

现在用你最喜欢的办法,同桌两个小朋友说说怎样想。

  ④小结:

在算这种题目的时候,你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就用哪种方法。

  2.教学5+84+83+9(画面回到四个动画人物上,选择喜欢解决的动画人物)

  ①请你们试着在纸上做一做这些题目。

  ②学生板演,同时请小朋友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③其它小朋友也选择一道,同桌两个小朋友之间说说怎样想。

  3.(画面又一次回到四个动画人物上,选择喜欢解决的画人物)

  (课件显示:

你能很快把他们算出来吗?

  7+59+59+48+39+2

  5+75+94+93+82+9)

  ①你能很快把他们算出来吗?

迅速地在纸上完成。

  ②校对。

请学生报答案。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

  ③小结:

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结果和不变,都是一样的。

  五.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

在滚动播出的口算题中,随机出题,学生喊停,就直接进行口算。

  2.比一比

  ①(课件出示跷跷板的一端是8+4,一端是13)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②分别解决三组(145+7;7+916;114+8)

  ③看看下面的题目会不会有点难度?

(4+76+8;5+72+9)

  3.分一分

  ①将口算卡片送给今天的四个卡通人物,在练习纸上试试。

  ②反馈:

机器猫:

3+85+62+94+7史努比:

4+83+95+7

  皮卡丘:

4+95+8小新:

5+9

  ③谁的卡片最少,你能再创造几个口算卡片送给小新吗?

  ④创造口算卡片给史努比,皮卡丘,机器猫。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六.根据要求涂色:

得数是10的涂绿色,得数是11的涂红色,得数是12的涂黄色,得数是13的涂蓝色,看看是什么?

  课后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由于这节课在授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9、8、7、6加几,应该说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即“凑十法”,可以看大数拆小数或者看小数拆大数。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而是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从而避免学生一味地重复且枯燥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趣中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四个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深深地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可谓开了个好头。

此后,综合练习的设计也花了一番心思,比如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停闪动的随机的口算式题,学生争先恐后地选择式题解决式题。

又如为了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我又设计了形象生动的跷跷板,将算式分别摆放在跷跷板的两侧,让学生猜猜结果会怎样,学生饶有兴趣的说出理由。

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练习密度比较大,但学生始终在不知疲倦地状态中学习着。

  (三)重视练习地层次,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发展。

  新课程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可是在思维训练中,学生常表现出思维的轻率。

因此,应训练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注重思维的有序性。

  这节课我也设计了一些既吸引学生又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比如将卡片送给这四位客人,即将5、4、3、2加几的一些题目填入11,12,13,14相应的框中,让学生说一说,等于14的算式还有哪一些,等于13的算式还有哪一些等等。

这里我只是让学生任意的无顺序的说,想到一题说一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练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计算上面,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弄清被研究对象有序化的结构,学会正确地判断、推理,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学生有序的说出等于11的算式有10+1,9+2,8+3,7+4,6+5,5+6,4+7,3+8,2+9,1+10。

等于11的指导完了,学生自然而然等于12的,等于13的,等于14的都能自已找出规律,有顺序的一道一道找出来。

  如果在平时我们也能重视学生思维地有序性发展,那我想,渐渐得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