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65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docx

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54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小题。

﹙14分﹚

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

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地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

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

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

理由就是:

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

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浪着。

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

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

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

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

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着的霓虹灯?

是越来越炫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红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

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

那些自诩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

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

1.文章第二段说:

“没有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联系全文看“梦想”的含义是什么?

(3分)

2.请分条概括“哀愁”具有哪些内涵。

(4分)

3.文章第六自然段列举俄罗斯民族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等有关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4.结合全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谁扼杀了哀愁。

(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15分)

品秋葛玉琴

最爱秋天。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明朗,阳光很通透,原野一片暖色调的斑斓,让我感觉很舒服。

这个秋天是我从未曾有过的闲适。

生病后的休养,让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去细细品味秋天。

天气晴好的傍晚,我穿戴暖暖地出去散步。

在大街小巷缓缓地走,看匆匆的人流,看人们脸上的笑容,都带着夕阳的金黄灿烂。

这个时候,我喜欢。

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常常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天空澄明,秋阳温暖。

走在公园树林中,阳光在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上闪烁,小路上铺满了彩叶。

轻轻地漫步小路,尤如走进了秋天的盛典。

这个时候,我喜欢。

这样的时候,让我感觉很踏实很温暖。

我知道,这样金碧辉煌的秋天盛典只是秋的谢幕方式,短暂的美丽,一转眼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萧瑟的冬。

但我不去想这些。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此时此刻,我走在秋天的盛典,这样美丽的时节,我没有错过。

生命从这里收获,又将从这里启程……我倚着一棵披着华丽叶子的枫树,仿佛成为了秋的孩子。

是的,我是秋的孩子,从秋天吸取生命的精华,然后走向一个又一个春天。

我的肢体接受秋风的爱抚,像一片经过酷暑薰烤、秋霜摧打的叶子,正绽放着最后的美丽,散发着独有的芳香。

或许一会儿在风的催促下,会自然坠落。

但在落入大地之前,亦将如蝶一般在这个世界进行最后的旅行,以最绚烂的姿势,归于泥土。

脚下那些刚失去生命的彩叶,在阳光的蒸腾下,散发着清香。

细看上去,每一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都是温润而美丽,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呼吸。

他们是否还有感知世界的能力?

但如果有风,叶子们还可以随风翩跹起舞。

或许,他们还在唱歌,阳光下那些金黄旋律,此刻正伴随着我的左右。

不会起舞的,只是非叶子的我。

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但愿我的坠落,也能如叶子这般从容这般快乐。

天空很深远,水很清澈。

深秋的玉渊潭并没有瘦去,柳却还在忙着,弯着粗壮笨拙的腰,一下子把许多枝条都垂到水中。

他想钓什么?

不就是一潭秋吗?

慢慢地走着,就到了野鸭岛。

春天那群跟在鸭妈妈后面的毛绒绒的小鸭,已经长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了。

经历一个春秋,他们就长大了。

又想起露易丝L·海书中所说:

“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

”树木春天萌生新叶,固然给予世界一片生机;秋天的坠落,却并不让我感觉萧瑟,他们的金黄璀璨温暖着所有的生命,更换来了大树新一轮生命历程。

树木如此,小野鸭如此,我们人类更是如此。

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今天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明天。

丢弃了过去,才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爱自己。

是啊,已经过去的人和事,丢弃何仿?

已是深秋,雪已经在到来的路上。

我们不是鸟儿,没有一双寻找温暖世界的翅膀,但是我们都需要一颗安详的心来完成季节的迁徙。

让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用远行就能够走进秋天的深处;给秋天一个适宜的高度,让自己不用仰望就能握在手中;给自己一个拥抱,让久违的微笑,伴随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日子。

然后,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者寒冷的早晨,告诉自己:

“你真棒!

”“我爱你!

”那么,所有的日子都将会美丽着自己的人生。

5.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品秋”,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文中品到了什么?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6.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最后一句,两次出现“这个时候,我喜欢”,请你说出这两句中的“这个时候”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4分)

7.面对一转眼就会消失的秋天,取而代之的将是漫长而萧瑟的冬天,作者为什么不去想这些?

(3分)

8.仔细品读文中第七段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生命的真谛?

(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灯火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去,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纪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本就是这样的啊!

那情形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轻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跟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败的竹蔑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分,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形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飘荡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需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灼,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生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

我常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注]①祝融、回禄:

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

台湾的一种民居。

9.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分)

1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情形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1.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2.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拜谒芦苇

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

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蹿。

明净的阳光追逞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绽开在我们脸上。

叶如剑,顺手掐一枝,卷成苇笛。

不一会儿,芦丛里便悠悠地飘起苇苗的合奏。

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地呢哝着。

站在高处看,那芦塘如一幅青翠的长卷;深深的芦丛是鸟的家,总飘着鸟们的低吟或高歌,此起彼伏。

盛夏狂风骤雨会常来,风雨中的芦苇翻腾起伏,像泛白的巨浪,像燃烧的绿色火焰。

傲岸的身躯侧身相依,紧紧挽在一起,伴着阵阵轰鸣,如旗如幡地漫卷飞扬,任风暴从它的肩背上卷过。

一阵阵雨瀑倾泻着,击打着……

不论风雨怎么肆虐,它们一直抗衡着。

不论多久,风雨总会过去,当云开雨住,它们颤动一身血雨,又挺起胸,湿漉漉齐刷刷地立起,昂头向天,威武雄壮,像一群摧不垮,压不倒,却能以柔摧刚的王者。

它告诉我,在遭逢厄运的风雨时,要守住心中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

后来长大了,我看到了河中沙洲上的另一片芦苇。

那是一个秋水暴涨的午后,我的心绪如水一般苍茫。

坐在河边的坝子上,看一河卷着杂物翻滚着的浑黄的洪水。

河中央狭长的芦洲,全被洪水淹没了,只露出一片细长的苇尖。

它们在洪流中挣扎着,时隐时现。

这急流,这挣扎着的苇子,霎时让我的心为之颤动。

那漫漫湍流,正在演释一场求生的悲壮与惨烈。

水面上那一茎茎绿色是那么纤细,却不折不挠,全力支撑着它们孱弱的身躯,艰难地泅渡着。

这是一片在狂流中舞动的芦苇,是一片与急流对峙的芦苇。

它们坚韧得如一面面希望的旗帜,染亮我的心。

它告诉我,生命在激流中,永不会倒下。

秋去冬来,芦花如雪,一蓬飞絮,白发飘飘,像一群乡野里的母亲——她们轻吟着生命的沧桑。

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

鸟儿早已飞走,只有阳光薄而柔软地照着它瘦瘦的叶子。

它曾春绿夏荣,趟秋雨,冒冬雪,走完它的四季。

在它生命的冬天,只闪耀最纯朴的银白。

寒风中的芦苇,每个细节都进出它生命最后的重量——那白亮的黄叶和枝干是它生命的全部。

经霜后,芦叶干枯,只剩挺直锃亮的枝,那明亮的色泽,就像是它不愿凋零的思想,燃亮了冬天。

它想带着这最后一丝光芒,卸下一身负累,随风雪与茫茫荒草为伍,回归大地。

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只等农人收割,堆成垛。

接着人们又用耙子耧净掉在芦苇地上芦叶,芦荡便干干净净地把自己交付给一场又一场风雪。

从冬到春,场院里芦苇高高的垛越来越小,它们正在被剥,被剖,被辗,被巧手的人们编成席,编成草盖,编成粮仓,编成各种物什拿到集市上去卖。

剩余的枝叶最后被烧,变成冬天走向春天的火焰……到开春,高高的苇垛便全消失了。

一夜春风,悄然而至,塘水冰融。

不几日,白惨惨的芦塘不知何时又冒出淡绿的芦尖。

哦,这就是它的又一次生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

哦,这就是一种生命……忽地我不禁又想起了那更遥远更崇高的芦苇。

那曾在《诗经》中读到的“蒹葭苍苍”,该是最古老的芦苇了,然而它比不上让我动情和惊诧的微山湖的芦苇。

我曾坐着游艇在当年游击队与日寇斗智斗勇浴血周旋的微山湖上,看到过如汪洋一般的芦苇。

水,滚滚滔滔;芦苇如密密的丛林,如威武的战士,在洪流猛浪中向前俯冲……那情景令人震撼。

那天虽乌云笼罩,细雨吹洒,而我却分明看到了它崇高与卓越的光芒。

那是在血雨腥风中曾坚强地与敌人战斗过的芦苇啊;那是曾见证过扒飞车,炸桥梁,芦荡飞舟的壮烈的芦苇;那是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挣断镣铐,冲破封锁的不屈的芦苇;那是在苦难中,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生长过的芦苇啊!

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

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

但你要坚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灵魂永远是站着的。

而现实中有太多弯曲的灵魂,也有太多黯淡污浊的生命。

我常想,芦苇虽不伟岸,不强权,像茅草一样活着,但我却很崇敬它。

它不与花争艳,只是淡泊从容度着岁月;它也不争宠邀媚,卑躬屈膝,它只是用它的朴素洁净,坦荡高昂,昭示自己生命的平凡。

我不知道一棵芦苇能沽多久,但我分明知道,它的前世今生都是一种永恒的高贵。

站在芦苇身边,我才发现我的渺小。

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地活一生也就够了。

13.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

(5分)

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

(3分)

(2)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

(3分)

15.请从修辞及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表达艺术。

(6分)

16.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台阶

从一楼到二楼,很陡的灰黑色楼梯,在当时的你眼里显得格外高。

一阵令人害怕的晕眩,使你扭转身抱住了他的腿,你哭着闹着不肯往上爬。

“快点跑,咱俩比赛。

”他不但不安慰怕得发抖的你,反而把你往前推,“快呀,我要追上你喽!

”他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在你身后虚张声势。

你信以为真,忘记了害怕,使劲向上跑。

“咚、咚、咚”,迈完第二十步,你咯咯笑着扑进在二楼微笑着等待的妈妈的怀中。

回头望望,他正装出竭力向上爬的样子追赶着。

那时的你,虽然知道他是故意让你赢,可是你单纯地沉浸在这样经常的游戏中,不懂得他为什么这样做。

那时的你,5岁。

二十级台阶,你是一步步地走。

散步回来,你的心情似乎特别好。

走到楼梯下,忽然忆起那遗忘多年的游戏。

“咱俩比赛,你追我!

”你用少年特有的明快的声音叫道,然后迈开长腿,一步两个台阶地向上跑去。

在你身后,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迈过第十步,你们几乎同时到达顶端。

互相看看,你们同时大笑起来。

你注意到他微微喘着气,微微驼着背,张着嘴在微微地笑。

你觉得自己很开心,便不再费时间去陪着他微笑说话一起游戏。

你还有很多事要做,还要写作业,还要和朋友煲电话粥……

那时的你,15岁。

二十级台阶,你是两个台阶跳着走。

后来,你要去远方求学。

他和你并排走下楼梯,他帮你提着行李。

他平静地谈着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分离时的那一回头,你瞥见了他眼中的闪亮和风中的几丝白发。

那一刻,你有些心酸。

可不久以后,你便沉浸在异国的新奇与欢乐中,那种心酸,已经淡忘了。

你和他之间,已不止那二十级台阶的距离了。

终于,你春风得意地再次踏上故土。

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家,还是记忆中的那样。

二十级台阶,你走在他前面,自己提着行李。

年轻力壮的你三步两步登上顶端。

回头望望,他正用一只手扶着栏杆,慢慢地走着。

“咚——咚——咚——”那样迟缓而漫长的二十步。

你在上面等,并不着急,因为你知道,他已经这样等了好多年、好多年。

你从他的步伐看出了岁月的流逝,可当他抬起头,眉眼里的微笑却与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那一刻,你彻悟了——二十级台阶,他用日积月累的爱,为你筑就;二十级台阶,他用消逝了的年华为你铺成;二十级台阶,他用一步步的丈量为你守候……

这二十级台阶呀,你日日月月地走啊,永远不愿走到头……(作者:

曹尔嘉)

1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五岁以前,“你”与“他”一起上台阶的过程显示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艺术,父亲鼓励孩子攀登又营造了温情轻松的氛围。

B.十五岁时,“你”长大了,一步两个台阶地跳着走,比赛中“你”把父亲比输了,心中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成长喜悦。

C.“你”到远方甚至到异国他乡求学时,虽然与家的距早已超过了二十级台阶那么远了,但“你”内心依然深怀着对家的怀念和向往。

D.当再次踏上故土时,“你”发现“他”老了,上台阶不仅慢还要手扶栏杆,不变的是家、台阶,还有“他”看你时眉眼里的微笑。

E.台阶是通向家庭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成长时期与“台阶”有关的一系列故事,真实地记录了成长过程,抒发了对台阶的一往深情。

18.本文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的?

能不能把文中的“你”换成“我”?

(6分)

19.画线文字在文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台阶”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请分别简述之。

(6分)

20.文章的结尾说“这二十级台阶呀,你日日月月地走啊,永远不愿走到头”,你认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陈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①对美好事物的渴望;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③积极进取精神。

﹙每个要点1分﹚

2.①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②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产生的忧郁;③期盼落空后的伤感;④无尽等待中的惆怅。

﹙每个要点1分﹚

3.说明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它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

﹙每个要点1分﹚

4.①日益膨胀的物质渴望;②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③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

﹙每个要点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结合文本可知“梦想”即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积极进取精神。

2.由第三段“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得到答案①。

由第五段概括出答案②,由第六段得出答案③,由第七段得出答案④。

3.回答此题的关键句是“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4.这是一道探究题。

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5.品到了“树木如此,小野鸭如此,我们人类更是如此”,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今天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明天。

丢弃了过去,才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爱自己。

6.第一个“这个时刻”,指的是人们脸上都带着笑容,都带着夕阳的金黄灿烂的时刻;第二个“这个时刻”是指阳光在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上闪烁,小路上铺满了彩叶的时刻。

7.因为在作者看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8.示例:

人的生命和蝴蝶的生命一样的,有着一定的长度,但蝴蝶并未因生命将终而悲伤,而是尽自己的全力,尽管生命将尽,也要在最后时刻展示自己的美来。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舞者,面对生活,也许我们也应该像一只蝴蝶,歌舞一次,美丽一次。

【解析】

5.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主旨句往往是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品秋”的内容即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6.“这个时候”是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最后一句,指代性的词应指前文的内容,概括即可。

7.原因就是下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

9.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生活图景更真实、更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

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11.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12.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