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13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docx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笔记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题

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药品标准、制剂规范或其它规定的处方,将中药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气相色谱法:

.以气体为流动相(称载气)的色谱分析法称气相色谱法(GC)

中药制剂理化鉴别:

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是利用制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经典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有关成分在制剂中是否存在,从而达到鉴定药品真伪之目的。

显微鉴别:

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结构。

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特殊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结构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薄层扫描法: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有紫外或可见吸收的斑点或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值用于药品的质量检查的方法。

干燥失重:

系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至恒重后所减失的重量,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相对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方法对制剂中某些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或毒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来判断药品的优劣,是控制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

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简答题

1、我国现行的中药制剂药品标准有哪些?

答:

中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

2、简述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①检验之前往往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即采用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尽可能除去非被检成分或干扰性成分,富集被检成分,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②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将成为中药制剂检验的主流和方向;③测定前需根据辅料的性质,采用合理的预处理方法,排除辅料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④制定严格的杂质检查标准,加强杂质检查的力度,成为中药制剂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①原料药材的影响。

②加工炮制方法的影响。

③中药制剂工艺的影响。

④中药制剂辅料、包装及储藏条件的影响。

4、中成药药品标准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其中哪些是药品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

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禁忌、规格和贮藏等。

其中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是药品检验的主要项目,必须严格遵照药品标准,逐项全面进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有哪些特点?

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固定相、流动相选择范围较宽,检测手段多样,高效快速,微量

6、气相色谱法有何特点?

常用的载气是什么?

常用的检测器是什么?

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但本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对挥发性差或遇热易分解破坏的物质难以分析。

.氮气(N2)热导检测器(TCD)  氢焰检测器(FID)

7、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制剂通则检查(与剂型有关)

一般杂质检查(水分、灰分、重金属、砷盐、残余农药、残余溶剂)

特殊杂质检查(与质量直接相关的专项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一般检查细菌数、霉菌数和酵母菌数)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所用检测器有哪些,分别适合检查哪些类型的成分?

紫外检测器(UV),可用于梯度洗脱,但只能用于有紫外吸收的物质,且流动相的选择有一定限制,流动相的截止波长必须小于检测波长。

荧光检测器(FD),只适用于能产生荧光或其衍生物能发光的物质,主要用于氨基酸,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物及酶等。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可用于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任何样品组分,主要用于糖类,高分子化合物,高级脂肪酸,磷脂,维生素,氨基酸,甘油三酯及甾体等几十类化合物。

电化学检测器(ECD),用于能氧化,还原的有机物质的物质的检测。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适用于糖类的检测。

化学发光检测器,适用于分析微量脂质、核酸生物胺等。

 

1.简述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答:

⑴中药制剂多由复方组成,每味中药都含有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由几味乃至几十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就更加复杂

⑵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可以是不同类别的如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在这些相同类别的成分中又可能含有性质相近的多种同系物,如人参所含不同类型人参皂苷类

⑶中药制剂中所含成分的含量高低也差别很大。

含量高者可达百分之几十,低者可至千万分之几

⑷有些化学成分还会相互影响,含量发生较大变化。

所有这些因素就构成了中药制剂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给质量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

2.中药对照品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由于中药制剂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且含量高低差异较大,故用一般的化学分析法难以起到满意的测试效果,多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分析,但仪器分析法大多需要用对照品进行随行标准对照分析,其优点是可克服分析条件不稳定而带来得测试误差,应用对照品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制备可供定性定量用的对照品,可大大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水平。

3.为什么说中药指纹图谱可以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答:

中药制剂的功能主治不像化学药品那样明确地直接瞄准某个或某几个“靶点”发挥作用,往往是通过修复、调整,调动人体的某些机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选定某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相应的定性、定量标准,不能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要求。

中药指纹图谱是综合的、宏观的质量控制体系,它不是针对某一成分所作的技术控制指标,而是可控制某一制剂中所含的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高低的宏观控制体系,特别是色谱指纹图谱,是确认中药制剂产品的真伪、质量稳定与否的综合的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模式,可起到控制中药制剂内在质量的目的。

4.中药制剂分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

①分析方法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

②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

③中药的指纹图谱,可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④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可为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检测中药制剂中的多指标性成分有何意义?

答:

中药制剂中有效物质不是某单一成分,目前的质量控制模式是借鉴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选定某一成分建立定性定量标准。

虽然中药制剂疗效不是某一个成分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控制方法也可起到控制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中药制剂是多组分的,多靶点作用的综合结果,所以测定的成分越多,越有利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当制剂中含有两种以上的已知成分,并且可用同一检测方法同时测定,可测定两种成分甚至更多成分含量,这样可增加质量控制的覆盖面,又可克服药材中所含若干种成分多少无固定比例规律的缺陷。

6.薄层色谱鉴别对照物选择有哪几种?

答:

1)对照品对照

2)阴阳对照

3)采用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

7.薄层色谱鉴别法中为何有时采用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

薄层色谱鉴别中,采用阴性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答:

薄层色谱鉴别法中有时采用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是为了能够准确检验出制剂投料的真实性,有时只用对照品无法鉴别出来,如果增加原药材的阳性对照液对照就可以克服这一不足之性.

  由于中药制剂中许多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不明确,有些已明确但又无对照品,可以采用阴阳对照法对照鉴别.

8.简述中药制剂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

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9.何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答:

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材的采集、收购、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

特殊杂质是指在该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10.简述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答:

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则其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烬而残留,由此所得灰分为“生理灰分”,即总灰分

规定中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证中药的品质和洁净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主要是泥土,砂石等硅酸盐成分。

由于在酸中钙盐等无机物可溶而泥土、砂石等(主要含硅酸盐等成分)不溶解,因此酸不溶性灰分在测定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组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能更准确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11.为何应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答:

中药材生产有相当数量为人工栽培,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喷洒农药,此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也可能引入药材中,致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而农药对人体危害极大,故需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残留量检查。

12.为何应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查?

目前黄曲霉毒素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答:

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他能污染食品和中药制剂,为保证用药安全,需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查。

黄曲霉毒素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薄层色谱法、微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免疫化学分析法等。

13.为什么中药制剂的杂质只进行限量检查,一般不测定其准确含量?

答:

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对于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度,在此限度内,杂质的存在不致对人体有毒害,不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杂质进行限度检查即可。

14.在重金属检查中,常以铅作为代表,为什么?

答:

由于在中药制剂生产、贮藏等过程中接触铅的机会较多,而且铅易在人体内积蓄中毒,故重金属检查时常以铅为代表。

15.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一些有机药物砷盐的检出为何应先行有机破坏?

常用的破坏方法有哪些?

答:

因砷在分子中可能以有机状态结合,如不经破坏,则砷不易析出.

常用的破坏方法:

①酸破坏法(溴-稀硫酸破坏法,硫酸-过氧化氢破坏法),

②碱破坏法(氢氧化钙破坏法,无水碳酸钠破坏法,硝酸纳-无水碳酸钙破坏法)

③直接炭化法,

以氢氧化钙破坏法最常用.

 

16.简述化学分析法在中药制剂定量分析中适用于哪类成分的测定,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主要适用于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含矿物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如总生物碱类、总有机酸类、总皂苷等。

化学分析法所用仪器简单、结果准确,但灵敏度低,操作繁琐,专属性差,故不适用于制剂中单体成分,微量及痕量成分的测定。

如: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止喘灵注射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17.HPLC应用于中药制剂定量分析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

答:

HPLC法应用于中药制剂定量分析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外标法。

因为外标法无需知道校正因子,只要被测组分出峰,保留时间适宜,无干扰即可,操作简便,惟有要求进样量须准确,而目前HPLC仪一般都采用定量圈(10uL,20uL)进样,按定量圈体积3-5倍进样,可保证进样的准确性,故HPLC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为外标法。

18.HPLC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某成分含量时,如何确定选用外标一点法或外标二点法?

答:

HPLC测定制剂中某成分含量时,首先应进行方法学考察,其中一项为线性关系——即是工作曲线,若工作曲线过原点(截距为零),可用外标一点法定量;若工作曲线不过原点(截距不为零),只能用外标二点法定量。

19.简述气相色谱各定量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

GC定量方法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归一化法等,由于GC进样量小且不易准确控制,故内标法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最常用方法,适用于:

样品的所有组分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检测器不能对每个组分均产生信号,或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含量的情况。

内标法可抵消仪器稳定性差,进样量不准确所带入的误差,其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内标物。

外标法包括工作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其操作简便,无需校正因子,无论样品中其他成分是否出峰,均可对被测组分定量,但需要求进样量准确,实验条件恒定,否则误差较大。

归一化法则仅适用于样品中所有组分都流出色谱柱,且检测器对其均产生信号的成分的测定,其优点是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但其缺点是要求所有组分均产生色谱峰,故不适于微量杂质的测定。

20.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为什么要防止有机相中带入水分?

答:

混入水可使有机相混浊或混入酸性染料影响测定结果。

21.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为什么其介质的pH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答:

如果介质pH偏高,染料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但生物碱不能;如果介质pH偏低,生物碱可用生物碱盐状态存在而染料不能。

两种情况均不能使生物碱与染料定量结合生成离子对。

故选择合适的pH,使生物碱和染料均以离子状态存在,两者才能结合为有色离子对。

窗体底端

22.二陈丸中橙皮苷的鉴别:

取本品5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0:

17:

13)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

10:

1: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简述二次展开的意义和操作注意事项。

(2)简述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的作用和反应机理。

答:

⑴意义:

进行二次展开,可有效地增大极性黄酮类成分在硅胶G板上的分离度;

注意事项:

二次展开时,第一次展开用的展开剂极性较强,展开后须将薄层板上溶剂完全挥干

2作用:

三氯化铝显色后检视荧光,有效地增大其检测的灵敏度;

反应机理: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多有下列结构,故常可铝盐,铅盐,镁盐,锆盐等试剂发生配合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23..启脾丸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的鉴别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取本品9g,切碎,加硅藻土5g,研匀,加氯仿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挥干溶剂,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将甲醇液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1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20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简述上述主要操作步骤的依据和目的。

答:

本品为丸剂,含蜂蜜等辅料,加硅藻土作分散剂研匀有利于溶剂的提取;加氯仿将制剂中非极性干扰成分提取并弃去;加甲醇将制剂中皂苷等极性较大的成分提取,上氯化铝柱纯化,洗脱液蒸干后加水溶解,再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得皂苷提取部位,作皂苷鉴别用供试品溶液。

24..总多糖的主要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

(1)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

3,5-二硝基水杨酸与多糖水解后的还原糖生成有色物质进行测定。

(2)苯酚-硫酸法:

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波长处、戊糖及糖醛酸在4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3)蒽酮-硫酸法:

多糖与硫酸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与蒽酮试剂缩合生成有色物质进行测定

25.论述含有麻黄的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样品供试液制备方法(样品供试液制备方法可根据原理用流程表示)。

答:

主要注意麻黄中生物碱有挥发性,与生物碱沉淀不反应等特性。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不能采用重量法,直接分光度法,雷氏盐比色法,苦味酸盐比色法等,可用水溶液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滴定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定总生物碱含量。

固体制剂供试液制备既可以直接加碱碱化制剂粉末后,用低极性有机溶剂浸提,超声提取等,也可以先用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酸水溶解,滤过,滤液碱化后用低极性有机萃取。

口服液,注射剂等液体制剂可直接加碱碱化后,用低极性有机溶剂萃取。

酊剂,酒剂等挥去醇后用适量水稀释,加碱碱化,低极性有机溶剂萃取。

浄化方法可通过三氧化二铝小柱等方法。

26.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等药味组成,试设计该制剂中人参二醇、人参三醇鉴别方法。

答:

①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适量,切碎,加硅藻土,研匀,加7%硫酸溶液充分研磨提取充分,离心,取酸水液,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充分,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即得。

②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分别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

③薄层层析:

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④检视:

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7.试设计测定牛黄解毒片中大黄游离蒽醌和总蒽醌含量的方法(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和显色方法等)

答:

⑴对照品溶液测定: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精密称取一定量,加甲醇溶解。

取对照品液一定量,蒸干,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显色,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为空白,在510nm波长处测定。

⑵游离蒽醌的测定:

取牛黄解毒片,去糖衣,研细,精密称定重量,精密加入氯仿一定量,水浴上回流提取,吸取滤液一定量,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水层无色,弃去水液。

氯仿层用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振摇萃取数次,直至混合碱液无色,合并碱液,用氯仿洗涤数次,至氯仿层无色,弃去氯仿层。

将混合碱液在水浴上加热数分钟至氯仿挥尽,冷却,移入100mL量瓶中,并稀释到刻度,放置,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

计算游离蒽醌的含量(相当于1,8-二羟基蒽醌含量)

⑶总蒽醌的测定:

精密称取游离蒽醌项下的牛黄解毒片粉一定量,加2.5mol/L硫酸30mL直火回流,放冷,加入氯仿,水浴回流,放冷,吸出氯仿液,再加氯仿,反复操作至氯仿无色为止。

合并氯仿层液,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水层无色,弃去水液。

氯仿液用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振摇萃取数次,至碱液无色,弃去氯仿液。

将碱液置水浴上加热至氯仿挥尽,冷却,移入50mL量瓶中,用混合碱液稀释至刻度,放置,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

计算结合蒽醌的含量(相当于1,8-二羟基蒽醌含量)

28.将下述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按药典要求描述出来:

样品10g研细醋酸乙酯20mL+盐酸0.5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0.5mL醋酸乙酯溶解残渣得供试品溶液

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大黄素对照品甲醇溶解,1mg/mL对照品溶液

点样量:

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

薄层板:

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

2:

1)上层液

显色剂:

氨蒸气中熏

结果:

显相同颜色斑点

答:

取样品10g,研细成粉末,置具塞锥形瓶内,加入醋酸乙酯20ml和盐酸0.5ml,超声提取20min,滤过,将滤液蒸干,残渣加0.5ml醋酸乙酯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药材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

2:

1)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9.简述颗粒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答:

⑴颗粒制剂不含药物细粉,全部为药材提取物时,可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溶解或提取。

⑵对于含药材细粉的颗粒剂,要注意提取溶剂的渗透性,可采用超声提取或热回流提取法。

⑶颗粒剂中大多含有糖,糊精等辅料,对测定有干扰,常使提取液粘稠或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形成不溶性块状板结物,包裹和吸附被测成分,从而影响提取效率,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提取溶剂和方法。

30.简述栓剂去除基质的方法,试论蜜丸的分析特点

答:

栓剂中常用的基质分为两类,即油脂性基质和亲水性基质。

在除基质时要了解栓剂中所含基质的性质,再设计分离方法,常见的除去基质的方法有:

栓剂与硅藻土拌匀,用回流提取器提取,亲水性基质用有机溶剂提取,油脂性基质用水或稀醇提取;也可将栓剂切成小块,加适量水,在温水浴上融化,搅拌一定时间,置冰浴中使凝固,滤过,如此反复数次,合并水溶液,可将水溶性成分提出,也可将栓剂溶解后,置分液漏斗中用酸或碱性溶剂提取,以除去基质的干扰。

蜜丸为常用剂型之一,由原生药粉和蜂蜜组成,在质量分析中,大量蜂蜜的存在对分析测定有影响,所以要设法除去。

常见的除蜂蜜的方法有:

如测定蜜丸中脂溶性成分,可将蜜丸切成小块,用水溶解,离心,取药渣,再加溶剂提取药渣;若分析成分为水溶性成分,需将蜜丸同适量硅藻土研磨,使均匀分散,再用溶剂抽取,硅藻土用量大约为1:

0.5~2(g/g);当分析酚酸类成分时,应注意硅藻土的质量,如有的硅藻土含铁离子,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使用前应先除去。

另外还应注意硅藻土的吸附能力,可用回收率进行检验,应符合要求。

31.试论糖浆剂的分析特点。

答:

糖浆剂因含有较多的蔗糖,溶液较为粘稠,须经分离、净化后才能分析测定,分离、净化的方法有溶液萃取法、柱色谱法。

在液-液萃取法中,根据指标性成分的性质,可选一合适的溶剂直接进行萃取,使被分析成分与其他成分分离;也可将药液调至不同的PH值,再用合适的溶液萃取,以利于酸、碱性成分的提出。

如果是挥发性成分,可用蒸馏法提取成分,收集馏出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也可用柱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如一些生物碱的样品,先将其调至酸性,上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生物碱类成分被吸附,依次用蒸馏水和氨水洗脱,可排除糖浆中糖分的干扰。

32.试论散剂与颗粒剂的质量分析异同点

答:

散剂和颗粒剂都是固体中药制剂,前者是由药材粉末组成,后者是由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组成,二者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都不同。

散剂由于是含有中药的原生物药粉,有些成分仍保留在组织细胞中,在提取时可采用常用的提取方法和溶剂,并可用显微鉴别法进行定性鉴别;颗粒剂在制备时加入了糖粉、糊精等赋形剂,在提取时要注意溶剂的渗透性,当用有机溶剂提取时,易形成块状板结物,包裹和吸附被测成分,从而影响提取效率,因此,所用溶剂要经过优化才能确定,定性鉴别方法多用理化鉴别法。

33.试论口服液与酒剂的质量分析异同点

答:

口服液与酒剂都属液体中药制剂,但二者的溶媒不一样,前者多用水为溶媒,所以在样品的提取分离,净化时可直接选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或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净化。

酒剂中含有不同浓度的乙醇,不能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要先将酒剂挥去乙醇,加入适量的水,再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抽取分离。

检识方法二者相同,均可用各种理化鉴别法和其他分析方法。

34.试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答:

中药注射剂是直接注入人体的制剂,显效快,毒副反应也快,因此,中药注射剂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

除符合注射剂一般要求外,还应无菌,无热原,草酸盐、钾离子、不溶性微粒检查和溶血性试验等应符合规定。

关于成分分析,一方面要对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确保疗效,另一方面要根据原料特点、制备工艺等,对其可能存在的特有杂质进行限量检查,以保证质量。

另外,还应对其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