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33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选修二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二考试题.docx

《选修二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二考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修二考试题.docx

选修二考试题

一、教学内容说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内容为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

这一模块共设有7个专题:

(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6)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本模块从古代关于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斗争说起,通过近代中外民主与专制力量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基本结构中的地位、国家权力的产生等史实,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外主要国家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过程。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力图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1.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

(1)中世纪欧洲的君主专制新君主国王权的加强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思想詹姆斯一世“君权神授”思想和极端专制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的“君权至上”思想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影响

(2)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洛克的自由、法治和分权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平等和人民主权思想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

本专题讲授中世纪专制制度产生的基本理论依据和近代民主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包括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了解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的历史背景,能在对封建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理论的比较中,深入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追求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1)英国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詹姆斯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与国会的矛盾《权利请愿书》的基本内容国王和国会斗争的实质

(2)查理一世重新召开国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国王与国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3)英国内战的爆发国会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共和国的建立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实行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本专题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史实,包括革命前的背景、国王与议会的斗争、革命曲折复杂的过程。

通过讲授,深刻认识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了解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北美殖民地自由传统的形成殖民地居民抗议英国对殖民地征税的斗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宣言》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2)《人权宣言》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人权宣言》的民主思想和理念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本专题讲授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其对本国和世界民主进程的重大影响,包括《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通过讲授,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化进程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理解《人权宣言》的民主思想对世界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作用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特点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特点

(3)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内容和联邦制结构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本专题以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为例,讲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讲授,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本质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比较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的多样性。

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旧制度的衰落三级会议的召开和革命的爆发《人权宣言》的颁布1791年宪法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和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热月政变

(2)雾月政变《拿破仑法典》的制定及其评价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成立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反法联盟的进攻百日政权和第一帝国的覆灭

(3)波旁王朝的复辟及其反动统治七月革命七月王朝的统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措施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统治措施与覆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本专题讲授法国大革命中民主力量战胜封建专制势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包括波旁王朝被推翻、第一共和国的成立、拿破仑帝国的成立、波旁王朝的复辟、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和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更为广阔和更深刻的历史视角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深刻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到政治领域民主与专制的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尤其是在近代社会早期,这种斗争更多地表现为残酷的暴力斗争。

6.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主张张之洞的《劝学篇》及其主张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及其评价

(2)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梁启超的兴民权和“新民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观点的异同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列强干预革命及南北议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宋教仁的斗争护国运动

本专题讲授近代中国社会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各阶层的反应和社会历史变化,包括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清廷仿行立宪、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革命派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提出“体用”之说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理解改良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异同,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人民宪章”的产生宪章运动的发展过程宪章运动对英国政治进程的影响

(2)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教训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3)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民主建设及其历史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民主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本专题讲授中外近代史中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包括英国的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巴黎公社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认识到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理解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体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

(一)总体把握本模块内容的几大特点

相对于必修课和其他选修内容,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从内容上体现出几大明显的特点,认识并把握好这些特点,在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政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科学整合《课程标准》的规定知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以英、法、美、中四国的历史为主,向学生展现了近代社会各国人民在民主思想指导下,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政治民主建设并最终确立了近代民主政体的实践历程。

针对本模块教学,《课程标准》共规定了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等七个专题。

经分析可见,其中很多专题是把分属中外不同国家、时间跨度非常大,但性质、作用相同或相近的一些史实或文献归类安排,形成一个专题。

如专题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就把英、法、中三国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在反对国内外的专制势力、促进本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合在一块。

这样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专题史编写体例,但却不便于中学生以时间顺序建立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概念,确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完整的逻辑结构,科学认识历史文献和史实的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

因此,在本模块教学中建议教师尊重《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但不必拘泥于其知识的编排结构,对其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整合与编排,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把每个专题中规定的个别事件或历史文献置于各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来进行评述,从而科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与必修教材紧密衔接。

对照必修Ⅰ的内容规定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是必修Ⅰ的延伸。

从教学内容上看必修Ⅰ的规定中与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直接相关的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辛亥革命等,而且这些内容基本上构成了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骨干内容。

从教学目标上看,必修Ⅰ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认识理想。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规定的教学目标则集中阐释了这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过程”的基本史实,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树立批判专制、肯定民主的价值判断,“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同时,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模块,相对于必修Ⅰ在内容上也有较多的扩展。

首先,本模块增加了理论思想的陈述,包括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及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

其次,本模块与必修Ⅰ在课程主题、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线索上有着对应衔接关系,但对知识讲述的侧重点不同,本选修模块主要从各国民主力量同专制势力进行斗争从而逐步推动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实践过程”的角度,对英、法、美、中等国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史实、成就等置于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进行评述,比较饱满地呈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更具有了传统“通史”的味道;而必修Ⅰ则对各国的革命斗争与民主实践的过程进行了简略处理,着力于对各国近代民主体制的构建与特点等的评述,是新课程下专题史编写体例的突出体现。

另外,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必修Ⅰ上对应衔接的重复内容的评述并非全搬照抄,而是适当进行了相应的详略处理,或者变换了评述的角度。

因此,在教授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并参考必修Ⅰ中的对应内容,提醒并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必修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或者利用在必修Ⅰ模块的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来促进本选修模块内容及思想的研习与生成,做到相辅相成。

3.理论色彩浓厚,思想性强。

本模块的内容与政治史的结合比较紧密,在学习中会碰到大量的政治术语:

比如内阁制、两党制、邦联和联邦等。

还会遇到大量的政治理念,主要表现在:

(1)专制和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阶段;都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2)民主思想是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前提,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

(3)民主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包括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4)近代社会中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至今也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的民主,它的不完善、不彻底证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

(5)民主制度的产生与出现,同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基本无关,它只同民主力量与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有关。

而本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各国民主斗争的学习,认识并理解这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和理念,并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而形成一种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学生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在今天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新时期,培养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就显得相当重要。

而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往往单纯重视对历史史实的学习而忽视历史知识的思想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把教材中隐含的、需要同学们掌握的思想意义挖掘出来。

鉴于此,教师们在讲授本模块之前可以先把有关民主的一些基本理念讲给学生,然后再讲授具体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时时的加以引导,让同学们用具体的史实来印证先前学过的民主理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4.重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综合探究课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较好的途径和抓手。

为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作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如设置更多的具有不同特点和功用的综合探究课:

或者以历史小说作为探讨对象,用小说来启发学生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如阅读雨果的《九三年》,使学生形象地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历程,加深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考;或者介绍政治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现代西方两种主要政体进行比较,探究政体比较的思路,使学生加深对现代不同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以帮助学生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或者提供中西方某个政治组织的个案史料,如对英国工会的产生、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等相关史实进行个案研究,让学生学习阅读和利用史料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工人阶级争取生存权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对推动近代以来的民主潮流所作的重要贡献,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不同的培养探究思维的学习活动,如总结“学习要点”、“探究的主要问题”、设置“学思之窗”等,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可以设计了“探究学习总结”、“探究活动”等追求和体现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从而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

学生能否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自身的态度、习惯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所以,建议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好综合探究课的教学。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模块的内容理论性、教育性较强,课标要求通过让学生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要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单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是很难做到的。

加之,用现代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鉴于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结合本模块的内容,我们认为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的主要教学和学习方式。

如案例1中的教学设计就使用了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等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

案例1:

构建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4)

学习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议会改革。

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忆英国民主发展完善的简单过程,而在于理解英国政治的特点。

理论性知识较多,通过材料和文字、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设疑引思,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将感受上升为理论,较好的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比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学习目标预设

本专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之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本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记忆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的发展历程,理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民主每进一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教学、学习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三幅图片:

查理一世、议会邀请来的威廉、议会要求国王承认《权利法案》

结合所学观察这三幅图片,不难发现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利由高高在上逐渐受到议会的制约,形成国王与议会共同统治的局面。

但是,后来国王逐渐丧失了实际权利,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贵族的政治权力也逐渐被削弱,而民主趋势却在不断发展,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入英国的历史去学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探寻其中的答案!

讲授新课

一.民主政体的确立-------《权利法案》

【设计思路】通过材料和文字、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设疑引思,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将感受上升为理论,较好的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比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课件展示】

《权利法案》(摘录)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2、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4、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应该经常集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

【问题探究一】与印象中的国王相比,上述材料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主权高于国王

【问题探究二】通过法律来限制国王的这种规定有何本质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用法律的的形式确定议会主权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确立崭新的君主立宪政体。

【深化理解】

君主立宪制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大权,是保留了王权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

“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二.英国民主政体的发展、完善

1、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课件展示】

1714年安妮去世,无嗣,根据《王位继承法》54岁的德国汉诺威宣帝候登上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懂英语又不了解英国国情,怕在内阁会议上出丑,便一反惯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内阁会议,主持会议的大臣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内阁的权利逐步增大,国王的权利被一步步削弱。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任职长达20年,后由于对西班牙战争失利而遭到议会多数议员的攻击,辞职下台。

这就开创了一个先例:

当议会不信任内阁政策时,内阁就必须辞职。

但是沃波尔只是个人辞职,并非是全体内阁人员的集体辞呈,因而也就不是两党制下的责任内阁制。

【问题探究一】从材料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他与内阁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英王逐渐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随着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内阁进一步从向国王负责转到向议会负责。

【问题探究二】沃波尔的个人辞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责任内阁制尚未在英国确立

【教师总结】

沃波尔时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制形成,但是责任内阁制尚未在英国确立。

(2)小皮特时期

1783年,年仅24当选为首相,许多议员嘲笑他为“学童”认为“把国家交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面对险恶局面,小皮特依靠国王的支持,别出心裁的解散了议会,重新选举议会,结果他获得了胜利,100多名反对派议员落选,其空缺改换上了拥护他的人。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参

【问题探究】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小皮特又开创了什么先例?

【学生回答】内阁在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即行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先例。

【教师归纳】小皮特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的方式,加强了内阁对议会的依赖性,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内阁制的逐渐成熟和权利的逐渐增强,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责任内阁制终于在英国确立起来。

(3)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课件展示】

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到:

“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拥有下院多数事情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女王初时尚有抱怨,后来逐渐习惯了这种君臣关系,成为“统而不治者”丘吉尔称赞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参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回答女王为何被称之为“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女王让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内阁首相。

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才真正确立起来。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问题探究】对比上述不同时期并结合必修1,你能总结出责任内阁制有何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2、特点: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内阁名义上向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知识运用、体验】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

(1)英国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

请说明你的理由?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不莱尔是否会因此撤兵?

为什么?

(3)假如议会中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作为布莱尔的智囊团,你可以为他出什么建议?

3、议会改革:

【课件展示】

材料1、光荣革命后,但仍然沿用中世纪的选举制度。

法律对议会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

如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地区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材料2、老萨姆勒镇没有一座房子,也没有一个居民。

在一片田地中竖立着一块石头,算是选区所在地,这个镇有7张选票,可以推选2名议员。

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曼彻斯特、伯明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拥有成千上万的选民,但是他们却只能选出2名议员。

1831年,符合农村选举资格规定的只有1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但这个数字与城镇相比已经算是高的了,1831年,城镇选民只占居民总数的1%多一点。

这种不合理的选举制度终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