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综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37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八年级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综合.docx

《八年级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综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综合.docx

八年级综合

八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资料

一、献给母亲的歌

(一)、有关母亲的古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二)、有关母亲的俗语、名言、格言、谚语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二、寻觅春天的足迹

(一)关于春天的诗歌

1、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关于春天的诗句

①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⑦其它带“春”字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三、科海泛舟

(一)、有关节气的谚语

春东风,雨祖宗。

春无三日晴。

春天多雨气。

春雨绵绵。

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雷打秋,冬半收。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立冬先封地,风雨受人忌。

雪花好比银钱,雪被子盖麦田。

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热。

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二)气象谚语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雷电声光测天谚语2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2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2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2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2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2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28、露水闪,来日晴2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7、东风急,雨打壁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四、到民间采风去

(一)、古代年龄的代称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

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

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

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

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

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

《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结发:

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

“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

《论语•为政篇》:

“子曰:

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来因此称二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

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论语•为政》:

“四十而不惑”。

知命:

本意指认识天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稀:

七十岁的代称。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die):

指八十、九十岁。

《礼•曲礼》上:

“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

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

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期颐:

称百岁之人。

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

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

《礼•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一、志学之年:

十五岁二、而立之年:

三十岁三、不惑之年:

四十岁

四、知命之年:

五十岁五耳顺之年:

六十岁六、从心之年:

七十岁

七、杖家之年:

五十岁八、杖乡之年:

六十岁九、杖国之年:

七十岁

十、杖朝之年:

八十岁(出自礼记)十一、舞勺之年:

十三岁未成年者或【豆蔻年华】

十二、加笄之年:

女子十五岁(古时女子十五束发,以示成年。

十三、二八年华:

女子十六岁

十四、破瓜之年【瓜字之分】:

指女子十六岁或男子六十四岁。

古「瓜」字可析为两个「八」字,男子取八八六十四之意。

十五、双十年华:

女子二十岁

十六、加冠之年【弱冠之年、及冠之年】:

男子二十岁

十七、花信年华:

女子二十四岁

十八、强仕之年:

男子四十岁。

古代认为男子四十岁时,智慧、气力已成熟,可出仕。

十九、古稀之年:

七十岁杜甫: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十、平头甲子【平头六十】:

六十岁

二十一、花甲之年:

六十岁

二十二、悬车之年:

七十岁*悬束车辆不用,以喻致仕退休

二十三、耄耋之年:

八十、九十称耄,七十称耋

二十四、期颐之年:

一百岁

(三)、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诗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诗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诗词选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中秋节诗词选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著名的音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

“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

”大师说:

“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思路导航:

大师话中的“熟人”是指乐曲都来自自己所知的一些人的曲子,缺乏新意,委婉地告诫作曲家要重视个人创造。

我们听时,应能听出这一言外

之意。

示例:

作品重在个人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

2.利用分析语言环境解题。

具体语境往往是语言隐含意义的本质之所在,它为每一个语句的表达提供了一个“语场”,分析特定语境,可更好地领会情感、意图,往往能化隐晦含蓄为

清楚直白,辨明其中的言外之意。

例题、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

“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

”张明不好意思地

笑了笑,说“——”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张明怎样说才得体?

思路导航:

听话,要善于听出“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题目王晓敏说的话不是语言文字的直接意思,而是另有所指。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揭示隐含信

息,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王晓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避免了不必要矛盾的造成,可谓说话很讲究策略。

王晓敏婉言指出张明的错误,话语幽默轻松,没有伤及他的自尊,张明自然会道歉并改正的。

参考(示例):

(1)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

(2)示例:

幸亏你提醒,谢谢。

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

例题、下面是某中学校长在一次初三学生大会上的发言:

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越来紧张了。

大家都在作最后的冲刺。

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12点钟。

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但也有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课堂精神不振,打瞌睡的多了,学习效率明显降低了。

(1)校长肯定的是——,否定的是

(2)校长讲这番话的目的是

思路导航:

人与人交流,一定要注意弦外之音。

校长这段话可分为两层,一方面肯定初三学生刻努力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请大家注意由于长时间读书影响了休息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表示态度的词语两个“可贵”“明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校长讲话目的:

处理好勤奋与效率的关系。

示例

(1)同学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可佳。

晚学习到12点的疲劳战术不可取。

3、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1)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

请列举三项。

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

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

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

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

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

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思路导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

答题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明,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创新思维。

4、口语交际是鲜活的内容。

环境不同,参与者身份不同都要求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并且每个人的回答肯定不同,那种人云亦云的回答是不会得商分的。

需要

大家以创新的思维,注意平时积累和现场作答。

5、同学们即将毕业,班里准备举办毕业晚会,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来当主持人。

作为主持人,你应淡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那么,现在请你展示出。

答:

思维分析:

此题以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答好此题同样依赖于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同时,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

(提示)开场自主要包括称呼语,晚会目的、内容、结语等,符合题目要求,不少于30字即可。

综合思维

随着中考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视。

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语言技巧和思维能力的根本题目要求选择其中一项作简单分析,

近年来的考试改革明确提出,对语法、语知识,不考名词术语,不考单纯的语法分析,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设计的。

(1).能结合特定的语境领悟话语的含义,能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抓住中心和要点。

l

(2).话语的表述得体、连贯,意思准确、完整。

6、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

对此,你较好的表达方法是()

A.你说:

“这本书我不要了,我再去买本新的。

B.你说;“你就像一只耗子,两天就啃破一本书!

c.你说:

“多可惜呀!

前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

D.你说:

“你把书弄成这个样子,别想我再借书给你!

得体,还有多种表达形式,这道题是“得体”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是要求进行委婉的表达。

较好的表达方法应当是c,其他表达太直露或太伤感

情了,会影响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c项的表达就委婉多了。

7、有两位当代作家在一起谈吃,甲说“吃在中国”,赞美中国的美食,乙却感叹说“在吃中国”,巧妙地颠倒甲说的词序,取得了奇妙的表达效果。

联系现实生活,简要说说乙话的含义。

要听出弦外之音。

这里要大家注意关键信息。

讽刺社会上用公款吃喝的不良风气。

8、当你完成了一天功课,到晚上十点钟刚打开电视看“晚间新闻”时,母亲从外面走进来,说:

“快考试了,还看什么电视?

”这时,你该向母亲怎么说呢?

答:

委婉得体地表达好自己的意思是本题的关键。

(示例):

妈,我的功课完成了,现在看看新闻节目,既可以了解时事,又可以放松放松,而且对扩大知识面也有帮助呢!

9、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她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

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

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要和任课教师说。

(不能出现校名及校长、老师、同学的姓名)

(1)会上,李燕同学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们对她和同学们的培养:

——

(2)接着,她又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们临别赠言:

(3)最后,她从学生角度对学校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

说话要分清对象,对师长、学校应以敬重的态度、抒情的语言来说,对同学要突出惜别之情,对教育中的问题宜以议论为主。

10、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

毕业前夕,父母对你百般呵护。

作为家里的一员,你很想替他们分担些家务,却常被拒绝,为此,你十分苦恼。

你既不想让父母伤心,又想让他们明白你的想法。

这时,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说?

答:

——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依据具体情境,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

作答应包括称呼、原因等内容。

示例:

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的心情,知道你们也是为我好。

其实,劳逸结合,我会学得更好。

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也应该替你们分担点家务了。

11、请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班里的“小书法家”小丽正在书写一幅参赛的书法作品,大功即将告成。

,毛手毛脚的小映突然凑上来碰到了她的手,一幅艺术作品立刻惨不忍睹。

小丽气

恼地瞪了小映一眼。

小映赶忙道歉,见小丽还在气头上,又莞尔一笑,说:

“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

(1)小映这句话的意思是:

(2)假如你是小丽,你将会对小映说:

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用文明幽默语言化解矛盾的能力。

回答

(1)时,围绕“请不要生气”的意思作答即可。

回答

(2)时应从顺意化解方面设计语言。

(示例)

(1)请别生气;请你用微笑对待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生气会损坏你美好的形象;生气会破坏同学间友好的关系。

(2)谢谢你的提醒,我重写一幅好了;为了人类更好看,我接受你的微笑。

12、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

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

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B项的言外之意“只有少说多做,才能取得成绩”。

符合题意。

I

13、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

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不超

过60字)

答:

此题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委婉得体,让学生易于接受,不能挖苦讽刺。

(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再看呢?

例题3(2005年·湖北黄冈)某校初三

(2)班

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

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

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高僧。

反方:

——

辩论首先要倾听对方的观点,理清对方思路,抓住论述有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猛烈反驳,在反驳中,注意充分利用论证方法,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我方认为:

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答案不唯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已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例题7(2005·湖北黄石)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

“贵店只售

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

例:

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

例题8(2004年·四川资阳)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

假如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

理由。

(1)

(2)—————————————————————————————————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

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立论及陈述论据的能力。

观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和正方形成相对、相关关系,在陈述论据时,两条理由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来选择,切忌重复。

话语设计要有辩证色彩。

开卷未必有益。

(1)社会上各类书刊良莠不齐,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不少。

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好多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

读书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忽视其消极的一面,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