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52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统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统训练.docx

《感统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统训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统训练.docx

感统训练

1

国立新竹师范学院辅导区「早疗研习」资料邱先富94/4/23

第一部分讲演

※知觉统整训练

一、知觉—动作论的教学原理

一.意义与重要性:

就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个体各项身心特质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且早期

的身心发展是后期的基础,早期的发展是否健全影响后期的发展状况。

个体之动作与感

官的发展虽然不是童年发展工作的唯一,然而毕竟是最主要的一项发展工作,如果这一

方面的潜能有了缺陷,或其发展过程产生障碍,那将困扰其后个体在语文、推理、认知

等诸方面的学习成就。

兹将知觉—动作论的发展过程略述如下:

适应环境(生存与生活)

语文概念学习(认识与运用抽象符号扩张适应功能的重要历程)

知觉动作学习(语文概念学习的基础)

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发育(知觉—动作发展的根基)

二.二十世纪知觉动作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Montessori(1964)以医学家之修养,认为儿童之动作与感官的发展是认知作用的起源,

特别重视教导儿童由感官收取信息,建立感觉而至于逐渐形成知觉的认知过程。

教材概

要:

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训练

2.Kephart(1967)知觉(输入)--动作(输出)是一体的,他认为抽象的认知作用乃根

源于具体的肌肉动作,亦即「行为发展始自肌肉活动」。

3.Piajet(1967)将儿童发展的第一期定为「感觉—动作期」。

4.Valitt(1968)将「知觉—动作能力」视为基础学习能力。

5.Frostig(1970)「动作教育之理论与实际」,对任何人来,身体是他最重的所有物,也

是最能直接表达个人情感的东西,这种表达能力的高低,端视儿童具有何种动作经验而

定。

6.Aryes(1972)「感觉统整论」动作经验影响儿童各种机能发展。

感觉统整治疗,主要是以和脑干有极密切关联的触觉、前庭觉、动觉等感觉刺激的运动,

来提升脑干的机能,并促进上位皮质的机能,从而促进个体学习的一种过程。

7.小林芳文等着,陈英三等编译(1988)「动作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动作教育可使儿童毫

无身心『负担』下,学得很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动作』,又可透过各种『动作』的

操作,去获得将来学习更复杂之事与物的『预备条件』。

二、kephart的知觉—动作论

一.学习的发展阶段:

分六个阶段,只重视其顺序,而未强调其时机。

1.大肌肉动作期:

获得正确的「运动感觉的信息」

2.动作—知觉期:

经动作的收集信息后,将信息构成知觉印象。

3.知觉—动作期:

由认知讯息来指挥动作,而后以动作验证之。

知觉与动作的两个世界若配合不当或未配合,会因信息各自有别而矛盾,势将产生知觉

作用的障碍。

4.知觉期:

无须动作之全部介入,即可产生知觉印象。

如只靠审视而归类。

5.知觉—概念期:

运用知觉辨认作用,由比较异同而产生概念。

6.概念期:

将知觉信息予以类化,经存同去异的抽象作用而产生高层次的知识,用原理原则

等念组成有系统的认知。

二.学习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

(一)成就动作基础

1.姿势:

借着正确姿势建立空间的据点,并促进迅速与有效动作。

2.两侧感(自我中心的方位感觉):

对自己身体两侧的内在认知。

3.方向感(客观的方位感觉)及参照点:

把内在的两侧辨别作用扩大为空间事物的两侧相对

关系的概念。

4.身体形象(意识):

对于身体位、结构及功能的充分认识,是发展任何动作的起点,有了

身体形象为基准,空间的大小及事物占据空间的相对关系位置都可以获得了解。

(二)动作类化作用

1.平衡与姿势:

维持身体的平衡与控制自如的各种姿势,以认识环境。

2.移动能力:

如有缺陷或迟缓,会导玫探索环境与收集信息的困难。

3.与环境接触能力:

由于接触动作的类化作用,可产生形状及形象—背景区分等更高层次概

念的学习。

4.截取与推出物体的能力:

如本项动作能力缺陷,则环境探索动作会为之阻滞,终至于智慧

发展迟缓,认知作用失常。

(三)知觉作用的过程

凯伯说:

「教学必须以儿童任何学习的整体活动为目标,包括:

输入、统整、输出、回

馈等过程,任一过程有缺陷,学习将遭遇困难。

因此教学宜知觉作用与动作能力并重

且注重统整与回馈」

(四)知觉—动作的配合

1.手—眼协调:

动作引导知觉

2.眼—手协调(视、听—动协调):

知觉指挥动作

3.多重刺激之联合4.多重刺激之转换

三.知觉—动作发展的教学活动

(一)知觉—动作训练

1.平均台:

移动身体与维持平衡的动作,前进、后退、侧行与转身等。

2.平衡板:

卧、坐、站的前庭刺激,坐与站的动作,玩球或砂包等游戏。

3.弹簧床:

肌肉与平衡控制及身体形象,卧、坐、站的被动与主动弹动,各式弹跳

3

(单脚、双脚、转身、膝跳、臀跳等),配合数数跳,配合接球跳等。

4.仰卧动作:

头、手、脚的动作。

5.装扮模仿:

如母鸭走、大象行、兔子跳等。

6.韵律活动:

配合音乐节奏的各种步伐及动作。

(二)知觉—动作配合

1.大肌肉动作:

走、跑、跳等编入游戏中

2.小肌肉动作:

手指灵巧及手—协调

3.视—动协调(传接球)与视—动转换(按规定的视讯坐动作)

4.听—动协调与转换(由掌声、铃鼓声、哨声指挥动作)

5.感觉的统整:

听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动作

(三)眼球运转训练:

注视、追视、搜寻等

(四)板书训练:

方向感、形状、长短、角度等概念,用涂鸦、指画、板书等

(五)形状知觉训练:

1.辨认形戕要素:

以积木等依不同的形状要素做配对与分类。

2.由实物到图形:

依特征及特性操作与分类、命名。

3.认识符号:

透过视、触、听及动觉,由立体到平面且图文并现认识符号。

4.辨认形状缺损:

拼图板、积木造型,纸笔画等由简而繁。

5.形状的整体操作:

形、拼图、大型滚筒、泥塑等

6.形状之部分的操作:

火柴棒拼图、人体拼图、木棒或木板建构(布?

纳)

7.形状之单元的操作:

插洞板—建造直线、方形、对角线及重迭图形等。

迭积木—仿迭与忆迭,玩乐,接点成线等。

8.形状之子形的操作:

利用积木构成房子的门户、窗户、烟囱等。

9.形象—背景的分化:

找隐藏图形,物堆中找特定物,杂乱之物分类等

三、Valett分析学习能力的分类

一.基本学习能力的分类

(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1.滚2.坐3.爬4.走5.跑6.掷7.跳跃8.跨跃9.舞10.认识自己

11.认清身体部位12.体形的抽象作用13.肌肉的力量14.一般生理保健。

(二)感觉—运动的统整作用

15.平衡与韵律活动16.身体—空间的组合作用17.两侧性

18.方向感19.时间感觉20.触觉辨别21.动作反应的灵活度

(三)知觉—动作技能

22.听觉敏锐性23.听觉收讯能力24.听—说联合作用25.听觉说忆力26.听觉编序力

27.视觉敏锐性28.视觉的协调与追?

29.视觉形状辨别力30.视觉记忆力

31.视觉形象背景区分32视—动记忆33.眼—手协调能力34.视—动的空间—形状操作

35.视—动的学习速度36.视—动的统整作用

4

(四)语文的能力发展

37.字汇38.语言表达39.构音能力40.写字技巧41.阅读理解力42.写作43.拼音

(五)认知的技能

44.数字概念45.四则运算46.数学推理47.常识48.分类能力49.理解能力

(六)社交的技能

50.获得人缘的能力51.预测社交情况的能力52.价值判断力53.社交成熟

肆、其它的知觉—动作论者

一.Montessori的感觉训练活动教材

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训练

二.Getman:

认知作用的发展程序1.天赋反射动2.一般动作

2.特殊动作4.眼球动作5.语言—动作6.视觉认知7.知觉作用8.认知作用

9.符号化与抽象化的过程10.智慧发展

三.邱先富:

反射—反应→感觉—运动→知觉—动作→心理—行为→智慧

※.动作教育的重要性与内涵邱先富

一、动作教育的重要性

(一)运动是发展的起动器

1.是诱导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熟」与「体验」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其基础是

「成长」与「适应」

2.运动发展与认知情绪及沟通机能都有极密切的关联(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

(二)身体运动与前庭刺激可以使脑更灵活

(三)动作教育的必要性

1.促成自发性与幸福感2.为教育障碍儿童所必需

(四)内涵:

1.绪论2.动作教育诊断3.阶段性指导4.因材施教5.运用游具的动作教育

二、动作教育的目标

(一)动作的学习:

身体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

(二)透过动作以进行学习:

1.身体与周围环境的探索

2.知觉动作能力与概念化

3.情绪发展—自我观念与同侪关系。

动作教育可提升学习者的各项能力如下:

健康水平,运动属性,身体意识,创造能力,建立两侧性与方向性,控制身体动作能

统制空间能力,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及数的概念,高层次认知机能,统整性机能,

记忆技巧,自我统制机能,社会意识,可视化与心像化机能,更丰富的情绪世界。

三、动作教育的课题

(一)增进感觉运动技能:

达成方法如下

1.动作的质(姿势、移动、技巧)、量(粗大精细动作)及向性(垂直,水平与旋转)指导

2.动作属性的指导—协调、平衡、敏捷、肌力、持久力、柔软、韵律等

3.展开动作的运动发展流程与目标

第一阶段(原始反射支配阶段):

0—6个月

反射的成熟与抑制、定颈、翻身及坐位的促进

第二阶段(步行前阶段):

6—12个月

平衡反应的发与促进(匍匐与坐位)促进水平(腹爬与手爬)垂直(起身与攀站)运动

第三阶段(确立步行阶段):

13—18个月

独自站立、独自步行、限制步行及抗重力运动的促进

第四阶段(确立粗略运动阶段):

19—36个月

促进姿劫与动作的多样化及初步的统整运动与侧面运动

第五阶段(调整运动阶段):

37—48个月

促进调整力、双手操作、脚趾运动、优位性运动等

第六阶段(知觉—运动阶段):

49—60个月

精细动作(对立运动)、联合运动、创造性运动、课题意识运动的促进

第七阶段(复合应用运动阶段):

61—72个月

复杂的两侧性运动、创造性运动与多重联合运动的促进

(二)身体意识的增进

1.内容:

(1)身体的意像—身体的感觉和部位的感知

(2)身体的图式—自由操作身体及对环境的反应,含两侧性与方向性。

(3)身体的概念—对身体机能的认知

2.方法:

(1)触觉刺激的动作

(2)肌肉紧张、松弛的动作

(3)肌肉的运动知觉刺激的动作

(4)与平衡有关的动作—动态平衡、?

态平衡与持物平衡

(三)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促进

1.促进时间概念发展的动作:

动作的律动与动作的速度变化

2.促进空间概念发展的动作:

大小、长短、距离、方位、结构等

(四)增进各种心理机能

1.内容:

(1)知觉(输入)与运动反应(输出)的连合

(2)来自两种感觉器官以上的知觉与动作的统合

(3)现在的刺激和以前的体验的联合

2.方式:

(1)视—动连合:

接球、投篮等

(2)视—动转移:

模仿动作、依视觉指示动作

(3)听—动连合:

和着音乐动作、依声音的高低大小动作

(4)听—动转移:

依不同的声音做规定的动作

(5)触—动连合:

攀登、匍匐穿隧道

(6)运动—动觉连合:

平衡与身体意识的练习

(7)多重刺激的联合:

身体不同部位接触不同颜色的圈圈

(8)多重刺激的转换:

依不同的声音所代表的跳进不同颜色的圈圈

四、动作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

喜悦与自主性,创造性,成功?

足感及幸福感的获得,注意力的集中等

(二)原则:

持续性,节制的周期性,排除竞争,有效利用环境与器具。

五、动作教育计划指南

1.充分练习动作的基本形(走、跑、跳跃与滑步等)

2.要有准备活动和缓和运动

3.不偏颇而?

牲某一过程

4.每日之动作教育应加入新的动作,且能反复练习。

5.每次活动应含移动和不移动的动作

6.经常改变创新学习形能态

7.很多的心智能力都可在动作教育的运动中获得

8.动作教育中的运动必须是愉快的

※动作教育之因材施教邱先富

一、针对各类障碍儿童的动作教育重点

1.重度及极重度多重障碍:

感觉运动的统整健康与动作的喜悦身体意识的形成等

2.脑性麻痹:

克服动作的病理现象扩充动作能力获得动作的喜悦等

3.智能障碍:

概念的形成时间、空间及因果关系意识激发想象促进创造性等

4.自闭症:

扩大沟通范围增进沟通方法情境的对应及注意力的集中等

5.语言障碍:

改善呼吸机能联合能力及两侧性以提升概念的形成等

6.情绪障碍:

接纳的线索动作的稳定及社会性的发展

7.病弱儿童:

增进呼吸机能内脏机能及循环机能等的健康

二、乳幼儿期的动作教育

(一)增进身体意识的动作:

1.触觉刺激2.水中刺激3.等张性运动

4.肌肉松弛运动5.知觉刺激的运动-克服障碍物

(二)培育身体图式的动作:

1.静态平衡:

单足站立大球上平衡造飞机闭眼或蒙眼站立等

2.动态平衡:

在线步行走平均台已游具所做的游戏

3.回避冲撞的运动:

4.促进两侧性的动作5.促进方向性的动作

(三)培育身体概念的动作:

触摸并说出身体部位唱出身体部位名称人形涂鸦等

(四)针对「定颈」坐姿翻身等机能尚未充分发展的孩子

1.「定颈」:

消除错误的肌肉张力或反射诱导抬头及视觉追踪各项颈肌力训练

(例如大跳床上的弹动;滑板车的滚动等)

2.「坐姿」训练:

倾斜反应平衡反应降落伞反应保护反应等的诱发及肌力训练

3.「翻身」:

利用「翻正反应」或身体的倾斜训练翻身

(五)针对爬行站立及步行为发展好的孩子

1.利用斜形软垫诱发蠕动2.由四点支撑到三点支撑3.由协动到主动爬行

4.矫正兔跳式的爬行5.改变方向的爬行6.利用各种辅具的站立及步行训练

7.矫正各种错误的「步态」

三、二~四岁的动作教育

一走跑跳投掷及滚翻发展的检录

二培育身体意识的动作教育实例:

透过各身体部位配合音乐的动作、促进身体调整力

与身体意识的发展

例如:

机器人走路开动了的飞机螃蟹走路爬动的毛虫跳跃的兔子滚动的栗子

8

独脚稻草人足尖站立或步行等

三培育知觉能力:

1.眼-手的协调:

球类沙包投环保龄球体育棒呼拉圈形板推轮胎等的游戏

以及精细动作

2.眼与脚的协调:

走平均台走云梯踢球麻袋游戏绳子游戏寻脚印游戏等

3.眼与手、脚的游戏:

穿越隧道平均台上运沙包运球边打鼓边走路踩高跷等

四培育语言的基本能力:

1.与身体有关之语言的指示

2.与初期的空间或时间有关的指示:

表征位置关系及相互比较的用语

3.促进各种联合能力:

视、听—动的联合和转换

五透过动作以培育语言的基础:

1.培育听取能力:

认知身体部位了解与基本动作有关的语言了解与位置有因果关系

的语言了解有关比较的语言

2.联合能力:

和着声音走辨别声音做动作看东西做动作创作性动作等

六培育表达能力

七培育空间意识的动作教育:

1.个人空间的开展2.共同空间的开展3.运用游具已形成空间意识的动作

肆、五~六岁的动作教育

一创造性的动作指导:

各种空间的运用充分的模仿激发想象力领悟别人的动作

动作充分掌握时间的要素等

二扩展应用性的动作:

利用姿势做表征的联想以身体和球做出空中百态动作表高度

以动作表示速度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或行为

※如何教学才能师生愉快康嘉梅

一、前言

不论就文献的研究也好或实务经验的累积,事实上均证明打骂的教育,不但

在学习成效上帮助不大,相反的,会造成孩子情绪上与人格上的发展偏差。

可是时到现今,仍有不少的老师及家长,面对孩子的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时,

有着错误的迷思以及潜意识的文化习惯,以致经常到处可看到师长仍然实施

打骂的教育。

但不打不骂到底如何教小孩?

以下兹就亲子沟通技巧、教导内容

与方法、行为辅导策略,以及师长的自我情绪控管等三方面的做法,提供参考。

二、良好的师生(亲子)沟通

1.互相接纳(欣赏优点包容缺点)

2.了解孩子的起点行为(能力水平、身心特质及经验基础)

3.与孩子随时保持身、心、灵的结合

4.要社会性生气不要情绪性生气

5.容许孩子有犯错的权利(失败为成功之母;浪子回头金不换)

6.各种活动最好做到:

师生(亲子)同时共同拥有主控权

7.父母要随者情境而做不同角色的扮演(指导者、引导者、激励者、朋友、玩伴

等角色,甚至有时也可让孩子当老师而自己当学生)

8.注重情境的设计与气氛的制造,并能引起学习的需要与动机。

9.充分给予心理与生理的回馈

10.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永不气馁,不要随便叹气。

三、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1.教材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兴趣与经验,难易度适合孩子的能力。

也就是从孩子

会的开始教,从旧经验导入新经验。

2.重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发展孩子的优势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

3.对较难的教材或学习较缓慢的孩子,要采「工作分析法」的方式进行。

4.注重兴趣原则,所有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有意愿,才能有学习效果。

5.找出孩子的困难,给于适当的协助。

6.注意孩子学前的成熟度与准备度。

四、善用行为辅导策略

1.就孩子的行为问题做「行为功能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2.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生理、爱与关怀、归属感等)

3.善用增强、制约、消弱等原理,改变不良行为、塑造良好行为。

4.当孩子友好行为时,要实施行为的加强与维持。

5.新行为的建立,注重楷模的学习与习惯的养成。

伍师长本身的情绪管理

一改变下列不合理的想法与期待,并建立充分的自信心。

(一)完美主义:

1.无论做什么,都应得到周遭重要人物的喜爱及赞许。

2.相信自己在各方面均具备充分能力,且能事事兼顾。

3.每个问题都应获得完满的解决。

(二)绝对论:

4.有些人是彻头彻尾的坏蛋,应获得足够的惩罚。

5.过去的经验及事件对现在庇佑影响,无法抹杀。

(三)推卸责任:

6.逃避困难或责任,比去面对它容易得多。

7.必有一个更强大的人可以依赖和追随。

(四)杞人忧天:

8.有些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须时刻提防。

9.我们应该为他人的烦恼及痛苦分忧解惑。

(五)悲观主义:

10.当事情不如意时,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11.不愉快都是外在环境所造成,个人无法控制。

二如何释放受压抑的情绪:

(一)建立正向、合理的信念

(二)恢复自主性、增强自我肯定

(三)逐渐调整情绪反应的方式

1.紧张的-一遇问题即紧绷起来,形成自我防卫,并易与人对立。

放松的-遇到困难问题能提醒自己「轻松一下」

2.悲观的-稍感失败即消沉低落,觉得大势已去。

乐观的-遇到问题能从具体简易的部分着手,以行动代替担忧。

3.逃避现实的-不感正视问题,且因害怕问题而夸大问题的复杂度与严重性。

面对现实的—以「尽人事,听天命」自勉,且注意其逻辑关系,负起基本责任。

4.隐忍的—自认问题难以解决,也不像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只好忍气吞声。

明朗的—承认自己有沮丧无力焦虑即恐惧等消极情绪,让它透明化得到谅解

(四)以更深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并认清自己应负的教育责任。

是暂时的或已形成习惯;是否由于师长本身的好恶所造成;问题的本质是?

(五)多自我充实,研究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适当表达「有气即生」的步骤

1.缓一口气,冷静下来2.不迁怒,指向正确的目标3.说出生气的感觉即理由

4.寻找或协调出解决不愉快的方法5.追踪问题并自我反省

6.自我勉励,增进理智即开放的态度7.开拓无伤害性的情绪宣泄管道

四使自己更豁达的努力

1.知足惜福2.慈悲关怀3.欣赏赞美4.清静平和5.自主积极6.智慧理性

7.希望乐观

五「乐在教育」的秘诀

1.建立师生亲子情谊2.更新教导方法3.保持热忱4.无私的奉献5.培养幽默感

六控制恶劣心情的方法

1.用心思考,尽量将心中消极的想法写在纸上

2.尽量客观的评估这些想法,看是否完全正确

七建议你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

1.克服恐惧:

保持镇静;和愉快的对象联想;找出原因;培养自信多与人亲近

2.抑制愤怒:

消极忍耐;凡事退一步的达观;转移注意;练习宽恕即信任

3.避免不正常的忌妒4.解除烦恼5.去除自卑感7.培养爱人即乐观的情操

八解除情绪困扰的方法

1.以情化情—以合理而不伤人的方式宣泄情绪

2.以理化情—冷静面对,客观分析

3.以物理方法化情—深呼吸静坐运动等

4.与人分享情绪

5.情绪升华—悲愤化为力量耻辱变为勇敢自卑化为努力失败化为成功等

6.充实的生活

7.一笑置之

8.找出情绪根源

9.藉助宗教力量

九迈向快乐之道

1.努力追求自我实现2.快乐的泉源在自己心中3.努力学习自爱与爱人

4.由自己决定快乐与否,不受他人影响5.不要钻牛角尖以达观、乐观面对问题

第二部分教材教具操作与演练邱先富

一、治疗球:

有反弓伸张(伸肌过强)者,少做仰卧姿势的动作。

1.名称:

放松伸展

姿势:

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双脚着地或离地均可。

方法:

a.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前后左右各方向的被动式轻弹或轻摇。

做全身性或局部

性的放松后,再做伸展运动以增进其关节活动度。

b.俯卧双脚着地,主动式前后或左右轻摇,以达放松并增进平衡力。

c.仰卧双脚着地,主动式前后或左右轻摇,以达放松伸展并配合双手往后伸直

d.上下肢各关节依其运动向度作被动式或主动式的动作。

要点:

手脚自然伸直(去除紧张和痉挛)。

控制力量、角度、扶持的大小。

功能性:

放松、伸展、平衡、肌力训练。

2.名称:

平衡调整

姿势:

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

方法:

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

b.双手的交互屈伸。

(靠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

c.双脚的交互屈伸。

(同上)

d.抑制异常肌张力的移动弹动。

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

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

g.倒置前庭刺激运动(手不撑地)。

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力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要点:

a.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

b.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功能性:

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促进力促进保护反应。

3.名称:

坐姿动作

姿势:

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刚开始可由指导者握

其双手或让其双手扶指导者的手或身上)。

方法:

a.移动治疗球。

b.被动式的弹动并移动治疗球。

提高平衡调整力。

c.教师控制治疗球,学生坐于治疗球上做主动的弹动或移动重心,增进肌力与平

衡调整力。

d.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突然的移动重心)。

e.用两手交互拍球。

f.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

要点:

a.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

b.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功能性:

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4.名称:

平衡与协调

姿势:

仰卧/俯卧。

方法:

a.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

增进平衡与协调能力。

b.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

c.俯卧双手着地,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后再做双臂屈伸动作训练肌力。

d.仰卧双手着地,双臂屈伸。

e.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

f.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增进关节动度与肌肉自主控制力

g.俯靠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

h.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来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