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87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docx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

天津市海河中学李嬿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

要突破。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的突破口,则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我国的课程体系,最终使学生在整体和谐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的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一改革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振兴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发展的需要。

去年9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修订方案过程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确立了以探索性实验课题、社会调查、课外扩展性、生命科学前沿信息探索的学习等几种不同类型。

这些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学、做科学的过程。

同时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它与现代科学教育中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生物小课题专题研究、探讨,并使之与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整合,使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模式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选择并确定一些小课题的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作为必修课程,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

有以下特点:

(1)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他们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确定的;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是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理性研究,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是对学习知识、现象的验证,也可以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重视研究结果,更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调查、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等科学过程的研究,研究性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重学习过程体验,而获得直接经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追求的结果。

(3)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开放性和自主性、主体性的学习。

由于选择确定的小课题大多来自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要解决这些课题,教材的知识则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于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料,所以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就不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提供许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4)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以个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这是因为小课题专题,多数是复杂综合性的问题,要靠学习伙伴集体智慧、分工、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

(5)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则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成为某一个小课题的提出者、设计实施者。

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地探究。

上述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学科课程更注重的是理论性、封闭性,而研究性学习更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地探究。

学科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则是以学生提出的小课题作为载体。

学科课程创设的是一种学科学的情景,研究性学习创设的则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做科学,通过自己收集信息资料、加工处理和分析来感受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当今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不断研究、探索,同时还要在课程计划实施中确立与之相配套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

探究式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即在教师引导、点拨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实现,学生要经历:

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处理问题----解释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探究式教学有以下特点:

(1)注重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不是消极等待接受,而是以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规律。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读”、“记”知识,而是动手、动脑“做”科学。

(3)在注重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认知,因为过程的学习蕴藏着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获得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恰恰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基础,探究式教学是学科教学方式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

上述特点与教授式教学模式相比较有如下不同:

教授模式

探究模式

教师

角色

(1)

(1)提出、决定、控制微观管理学习;

(2)

(2)作为教导者,知识的传播者。

(1)

(1)教师和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中构成搭档关系;

(2)

(2)指导、点拨、提示者。

学生

角色

(1)

(1)上课听讲、消化知识、积累、储存以备将来之用;

(2)

(2)被动接受知识,视其为客观、事实、正确。

(1)

(1)学生作为探究者和知识创新者,运用知识发现、钻研、解决问题;

(2)

(2)主动参与富有个性地解释、批判、解剖知识。

课堂

(1)

(1)由课目、教材决定;

(2)

(2)问题是事先确定的、给予的、多数是已被解决的;

(3)(3)课堂是学习的唯一场所。

(1)

(1)产生于学生的兴趣;

(2)

(2)自选的、开放式的、现实的问题;

(3)(3)获取相关信息或求取经验时学习自然地发生。

探究式教学更强调的是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不难看出探究式教学模式所追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不限于书本知识,尤其不是仅仅由教科书规定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追求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宽,强调是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能力,不只是在课堂上通过探究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复述的能力,它要求从多种渠道去探究,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能分析、归纳、综合从中发现、验证一些问题,加以概括总结准确表达自己见解观点。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不是为了取代学科课程,高中学习仍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是学生成长所必须的,否则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也无从谈起,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依赖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科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研究性课题和课外读等内容,都是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探索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所以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探究式教学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整体。

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以现有“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向,并通过相同探究方法去学习去研究,必然是趋向于更好地掌握和再现书本知识。

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常常自觉地加深、拓宽、探究与课题相关的学科课程。

应该说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探究式教学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师生共同探索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并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得以实施。

着力解决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它作为人的一种特性,集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现主题教育的发展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题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在学科知识探究的基础上,开设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真正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切实可行的实施过程。

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和学习观,在教育理论和心理学领域,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传统教育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为现代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以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为基础,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他研究了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的一般与特殊的观点。

他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在他看来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础;提出了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同化、顺化和平衡。

他坚持从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化,个体的认知图式在同化和顺化中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即平衡----不平衡----平衡,直到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

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的核心之一。

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过程。

皮亚杰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从外部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核心在于通过类似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认知图式的重建,不断建构新的图式。

这种建构只有在个体积极参与下有可能有效的进行。

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建构过程中,则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所追求的。

因为学生越是积极探究,那么课题的研究就越有可能成功。

然而,认知的积极参与、研究,并不意味着学生某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但学生在心理上积极参与探究,也正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和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强调体现的。

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引入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发展,提出了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

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虽然受环境的影响,但是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

而教学就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知识的生长。

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就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他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发现,虽然不只局限于前人所发现的经验和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也就是研究性学习所提倡的重学习的体验,特别是学习者亲身实践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布鲁纳在他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实践探究,并理解推导过程,让学生操作、探究、对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领悟到隐藏在其中的重要规则或结构……,学生终于发现了其中规则。

最后,当学生熟练掌握规则时,就能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发现法”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点拨下,不断探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那些尚未知晓的事物,获得知识和验证前人所发现的经验。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和现代教育思想、模式的理论基础。

他的发现学习强调如下几个特点:

①强调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②强调直觉思维。

它不是根据规定好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跃级等方式去思维,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在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其指导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③强调内在动机。

教学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内部动机,或要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而探究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

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愿望”,教师在调动学生内部动机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及时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使学生能独立地学习,独立地解决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最早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指导意见。

也是我们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主题就是“做”即体验科学的过程。

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用上述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使我们的教与学真正成为科学教育,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态度和价值观。

三、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学习方式

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无论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如何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1、学习目标确立。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可续性的探究式教学,是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帮助下,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其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宗旨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中,多数学生通过学习,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掌握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价值观,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探究和设想,面对周围环境以科学态度、认识分析、审视,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处理问题、解释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与学习中对于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发现新的问题、设计实验以不同的方式探究。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策略实施,核心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状态,参与度。

不同学生表现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学习表现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最终学生表现在参与的能动性和全面性上有很大差异。

所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中①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

②创设问题情境,如小组课题研究的选课题,以及学科教学中启发性问题等等。

③引导思想,展示思维过程,体现主体参与的较高层次的质和量,④注意个性差异,从多方面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2、学习过程。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采用恰当研究方式。

研究性学习类型有多种,主要有专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等等。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尤其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实现认知、情感、思维、创新的统一;要在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成功;给每位学生提供思考、创新、表现成功的机会,相信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要创设良好研究、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成功。

具体过程:

(1)课题确定:

作为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从课程设置指导思想、重要性给学生做动员,并以科学家科学为例,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社会、自然科学中的研究问题。

学生也可以从生活及社会中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如:

生态环境的检测方面,海河水质的检测、空气中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躁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白色垃圾的危害及治理方案等课题;还可以选一些探索问题,如:

基因的奥妙、克隆技术、人类ABO血型与性格看情商的作用以及一些证明实验等课题。

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自主学习、探索奥秘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价值观。

教师从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方面与学生共同筛选出研究性课题,最后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

(2)成立小组:

组织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科学态度制定出研究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3)探究阶段:

学生全员参与到调查、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信息、访问、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将信息加工、处理、分析、综合。

(4)小组成员汇总:

经过小组全体成员反复思考、调查、查找资料、请教专家等活动。

小组长将上述信息、文字、数据等资料汇总,写出综合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改进方案及设想等。

如风味食廊多种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及改进建议;造成对海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建议;根据市区中心繁华地区如何解决车、人流拥挤,建立交桥的设计等。

共同完成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

(5)展示成果:

召开“学术研讨会”开展讨论与交流。

每个小组代表宣读本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问题答辩,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

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制作、发明、设计等等。

根据学生课题,学校组成了以聘请的有关专家,学校有关学科老师的“论文”答辩的“专家团”在学生宣读论文后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请研究小组学生答辩,学生们根据查阅资料和对课题的研究,从多方面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科学学术研究的教育。

(6)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学校按照研究性学习特点,制定出评价标准,确定出学分制考核标准,其中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小组合作精神等方面,权重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结果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探索。

根据评价标准:

首先是每位学生有一个自评学分,然后是小组内评议,最后再由专家组和指导教师分别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学分。

采用十分制,基础学分7分,主要依据学生学习态度、出勤、参与程度、在小组研究活动中起作用、与他人合作精神等。

奖励学分3分,主要奖励有突出表现和突出成果的小组和个人。

学分评定主要体现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重创新和实践的原则。

(7)总结表彰:

每学年都要组织评选优秀课题小组,优秀研究者---学生个人、小“科学家”、小“发明家”,优秀指导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由学校科研室选出最优秀的论文评出等级,并在国家、市、区级刊物发表。

3、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初见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学习,不断探索科学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分析、综合、收集信息、总结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关注社会及社会责任感增强了。

经过一个周期的学习,学生撰写出调查报告、论文80余篇,其中18篇获一等奖,吴昊等五同学撰写的“风味食廊多种污染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一文获天津市环保优秀论文一等奖,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市区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施,学习实践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强了。

在问卷调查中抽取的两个班样卷,112人其中88人是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占78.6%;82人都能与他人合作,圆满完成小组的专题研究;83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最大的收获是有一种追求和成就感,他们为自己能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而高兴。

评价的结果72%的学生得到了7.5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学做科学的过程。

(2)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点拨者,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不断探究、广泛收集资料,运用现代技术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充实到教学中,使学生开阔了眼界。

制作一些课件,辅助于教学中,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认知手段。

教育教学的过程锻炼了教师的队伍,近两年我校教师40多人被评为国家、市区、校学科带头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教师。

(3)推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近两年我校青年教师有58节课在市区获奖,外语课获全国一等奖,生物课为人教社承担了高中课程改革示范课。

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树立了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研究性学习使师生共同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去,学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然带来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述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过程强化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知识,显示出学生主体性的优势,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有效学习方式,同时,由于课题间的差异,以及个体与个体、小组于小组之间也是有多方面差异,研究结果必然具有差异性,但效果是积极、有效的。

研究性学习课程促进了学科课程的教学、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学科知识教学又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探究奠定了文化知识的基础。

四、从研究性学习到探究式教学谈我们的感受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并以个人和小组形式去探究,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取得科学研究成果,虽然不能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相比,但其过程和形式是相似的,同时与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科学知识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效果甚佳,为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直接经验基础。

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如下的特点:

1、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而在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中就能得以释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学生强烈的兴趣,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这种精神将会转变为强大的创新意识,表现出学生智慧,同时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从事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技能。

2、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科学知识、研究方法的任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多种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主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为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了解了海河水污染原因以及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他们就会成为环保的宣传员,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3、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个性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同时培养了与他人合作,与人际交流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每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这些是学科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己、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大量的实践、独立探索、社会交际与交流,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一种自觉、自愿地参与。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内知识、学科间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知识的综合能力。

这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一种自愿、自觉地参与,人人做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5.密切了师生关系。

教师始终以参与者、点拨者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展课题研究、探究,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相长,带来的是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近两个学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到,作为一种新型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如学校在安排课题指导教师方面,还应更广泛些,除了外请一些专家,学校更主要的是要在培养教师各方面素质、能力上化大力量。

另外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课程的时间安排也有一定的困难,显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以45分钟作为单元课时,所以要安排好课上、课下的研究内容,使之更科学、更合理,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总之,研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