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06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部门负责人:

周鸣争

专业负责人:

卢桂馥

审核:

陶庭先

校长:

刘宁

制订日期:

2016年9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开发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实际工程的专业实践背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或系统开发维护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业务范围:

1、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2、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信息处理、通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3、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分析、研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

二、专业方向

1、网络工程2、软件开发3、嵌入式系统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采用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前3年在校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基础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三方面的知识、锻炼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培养综合素质。

第七学期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另外,通过加强与软件企业合作,完善双方模块的学分认证标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学分双方互认,并颁发相关证书,从而将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第八学期学生将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学制:

本科四年

修业年限:

3~6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五、学分总体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

191.5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综合素质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

61.5学分,占32.1%

通识选修课:

7.0学分,占3.7%

学科基础课:

48学分,占25%

专业核心课:

14.5学分,占7.6%

专业方向课:

12.5学分,占6.5%

实践教学环节:

46学分,占24.0%

(另独立开设实验课:

3学分,占1.6%)

综合素质学分(不含社会责任教育):

2.0学分,占1.0%

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计算机网络I,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微型计算机及接口,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企业级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育

内容

(学分)

 

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单元

选修课程单元

必修课程名称

学分分配

选修课程名称

学分

分配

(64)

人文社会

科学

政治、思想品德、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

16.0

通识选修课

≥7.0

军事

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

1.0

自然科学

数学

高等数学

10.0

物理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6.0

外语

外语

大学英语

14.0

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沿

2

体育

体育

体育

4.0

就业

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创业指导

2.0

(66)

学科基础

数学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

8

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程

≥15

电路与电子技术理论

模拟电子技术Ⅱ,数字逻辑

8

计算机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4

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4

计算机软件基础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

11

专业核心

计算机网络,微型计算机及接口,软件工程,编译原理

16

(23)

专业方向

网络工程实践

网络设计与规划能力,网络建设与管理能力,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网络防护能力

14

专业方向课

≥9

嵌入式工程实践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能力,嵌入式操作系统裁剪能力,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智能设备软件开发能力

14

软件工程实践

软件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文档管理能力

14

实践

教育

平台

(31)

基础教育

实践训练

基础教育

综合领域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工程训练III,生产劳动

9

(周)

专业教育

实践训练

专业教育

综合领域

学科基础课程设计,专业特色课程设计,专业工程综合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含毕业实习),开发实训

46

(周)

(6.0)

思想及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教育

 

 学科竞赛综合讲座

 

 

 各类体育俱乐部

 

 

 

 

思想教育讲座

≥6.0

学术与

科技活动

学术与科技

活动

学术

讲座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文艺

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

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

学生

选择

社会责任

教育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教学目的

基础教育实践

入学教育

政治思想和专业思想教育等

军事训练

培养基本军事常识、技能和国防观念等

体育

培养体育锻炼技能和终身体育能力等

政治理论课实践

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及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调查和沟通能力等

专利与文献检索

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工程训练III

培养工程方面(电工电子工艺)基本技能等

社会实践

培养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生产劳动

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等

随课程进行的实验

培养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等

专业教育实践

课程实践与应用设计

运用计算机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设计等能力

专业生产实习

培养生产工艺基本技能等

开发实训

培育应用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等

综合教育实践

科技创新实践

培养科研能力、创新精神等

综合素质

培养身心素质、文化素养等

 

八、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见表一~表八。

表一、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军事训练

2周

2周

入学教育

1周

1周

课堂教学

13周

17周

16周

15周

15周

15周

4

91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

1周

2周

3周

3周

3周

14周

37周

毕业教育

1周

1周

毕业实习

3周

3周

毕业设计(论文)

13周

13周

考试

2周

2周

2周

2周

2周

2周

2周

全学程总周数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18周

17周

147周

注:

填写周数

表二、各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三、实践教学环节表

 

表四、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1)—总表

表五、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2)—通识选修课计划表

表六、指导性培养计划表(3)—学科基础课(选修部分)计划表

表七、指导性培养计划表(4)—专业方向课计划表

 

表八、分学期安排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续表八

(1)

注:

此表中周学时小计一栏为最大周学时,实际执行时应保证该学期内每一个教学周内的课程教学时数保持平衡。

 

表九、辅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表一、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考核类型

各学期课内开课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辅修专业课程

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

64

40

24

4

64

2

数据结构

64

48

16

4

64

3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64

56

8

4

64

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

64

50

14

4

64

5

操作系统

56

46

10

3.5

56

6

计算机网络I

64

54

10

4

64

7

Java程序设计

56

40

16

3.5

56

8

软件工程I

64

52

12

4

64

小计

496

386

110

31

128

128

120

120

申请学位课

1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

48

24

24

3

48

2

Web程序设计

32

20

12

2

32

3

4

小计

80

44

36

5

80

表二、实践教学环节表

序号

编号

名称

周数

学分

学期

内容及其安排

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

1

3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1

4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1

1

5

4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1

1

6

5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7-8

(辅修双学位)

合计

16

16

在完成第一专业学业的基础上,完成以上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安徽工程大学辅修专业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